面瘫的中医药治疗
面瘫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面神经麻痹多因风寒侵袭,血管痉挛,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及粘连。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具体解析如下:
①以黄芪固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桂枝、吴茱萸温经扩张面部血管。
②丹参、赤芍、川芎、葛根、莪术、姜黄活血改善微循环。
③姜黄、莪术抗炎减轻水肿;牛蒡子可以防止神经纤维变性。
④全蝎可以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使肌力和肌张力提高。双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抗细菌、病毒。
综合以上用药,面神经麻痹日久,活血可以缓解粘连,消除水肿,减轻压迫,减轻神经纤维变性。
3、恢复期治疗:
①锻炼: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或主动运动锻炼。
②理疗:也可用碘游子透入理疗。
③针灸:可有帮助。
面瘫后遗症的中医药治疗怎么样
中医认为,面神经麻痹多因风寒侵袭,血管痉挛,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及粘连。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具体解析如下:
①以黄芪固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桂枝、吴茱萸温经扩张面部血管。
②丹参、赤芍、川芎、葛根、莪术、姜黄活血改善微循环。
③姜黄、莪术抗炎减轻水肿;牛蒡子可以防止神经纤维变性。
④全蝎可以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使肌力和肌张力提高。双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抗细菌、病毒。
综合以上用药,面神经麻痹日久,活血可以缓解粘连,消除水肿,减轻压迫,减轻神经纤维变性。
中医治疗面瘫
中 医治病注重整体,疗效巩固,副作用小。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大法,对于面瘫的治疗早期以祛邪通络牵正为主,后期以扶正通络牵正为主。临床治疗中, 中医首先针对致病之病因、部位、性质,病人的体质,有的放矢,扶正祛邪,“以平为期”,使之恢复正常。《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补不足,损有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临床诊治密切关注病因与人体疾病变化的内在联系。其次,临证遣方用药、针刺等治疗的施用,亦主张适度,补偏救弊,更 注重时刻不忘顾护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
中医治疗面瘫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等方法,中医注重辨证论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风邪入络证、风痰阻络证、风热犯络证、风寒袭络证、气虚血瘀证等等,采用中药治疗根据不同证型选方用药,(1).风邪入络证:治法祛散风邪、通络牵正,方药牵正散加味;(2).风痰阻络证:治法祛风散邪、化痰通络,方药牵正散合二陈汤加减;(3).风热犯络证:治法疏风散热、通络牵正,方药银翘散合牵正散加减;(4).风寒袭络证:治法祛风散寒、通络牵正,方药桂枝加葛根汤合牵正散加减;(5).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牵正,方药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
中医药治疗食道癌
中医“刘氏四联疗法”特点“
1.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
3.不影响劳动力。癌症患者在局部状况好转的同时,全身状况也得到改善。
4.治疗的药物中不采用具有毒性的中药,副作用小。
5.根据几十年的临床观察,治愈的患者可达到不复发不转移。
6.内服与外敷同用,内外同治,局部的外敷给药是针对患者局部病灶,结合中药的归经、功效直接外敷局部病灶,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
7.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疗、化疗的可以采用此治疗方法。
晚期食道癌的治疗方法受限,食道癌中药治疗是被广泛运用于晚期食道癌治疗且效果显著的手段。
从中医角度来看,食道癌的产生,多因阳气虚弱,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主强治疗宜温阳益气,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功能。中医治疗食道癌(食管癌),是中医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其中中草药物单方验方是我国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精华,在治疗食管癌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医对食道癌病因、病理与病症的阐述:
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会患上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人为什么会得病呢?哪些因素会引起疾病?发病后人体机能会出现哪些病理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古今中外各种医学的普遍着眼点,中医也不例外。中医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民族的繁衍而发展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内的脏腑、筋脉、骨肉等器官、组织,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生理功能是在人体整体统一协调下完成的。不同器官、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维系。但人类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引起人体的生理变化或病理改变。
人体内部是一个统一的内环境,人体与外环境(自然界)之间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内环境在外环境的影响下处于不断的产生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即人体处于健康状态。如果这种动态平衡因为某种因素遭到破坏,而机体又不能很快地自行调节恢复平衡,体内就会形成病理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
破坏人体盈亏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中医通过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对致病因素进行深刻的分析,认为致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来自于自然界的气象因素,如寒、热、风、湿等气象的异常;有传染因素,如瘴气、疫毒、蛊毒等;有心理因素,如精神刺激等;有生活因素,如饮食、劳倦以及房劳等;有物理外伤因素,如跌打损伤、烧伤、烫伤、金刃伤及虫兽伤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往往相互作用,某一病理阶段的结果,又成为另一病理阶段的原因,如痧、痨、痰、毒、瘀等,反过来作用于机体而成为继发病因。
那什么又是病理呢?简言之,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理就是病理。每一种病,都有自身特有的病理。即使是同一种病,由于病人体质不同,其病理也有差异。因此,可以说疾病的病理复杂多变,但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也就是说,无论什么疾病,都必然由最基本的病理错综复杂地组合而成。掌握了这些基本病理,也就掌握了研究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
疾病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疾病区别于他病,就是因为其具有与他病不同的、特异的症状、征象。一种疾病包含有多种症状,而同一症状又可表现于不同的疾病当中。
面瘫怎样治疗最佳
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面瘫患者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有很大的困扰,尤其是脸部的容貌,让大家觉得都不愿意靠近,很多患者很懊恼。很多患者都很积极地寻求治疗方法,希望能彻底治愈这个疾病。为了帮助大家,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面瘫的治疗方法吧。
西医治疗面瘫
1、外科手术治疗面瘫: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外科治疗是针对面瘫晚期时的治疗。
2、药物治面瘫: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可促进末梢神经再生;微循环改善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巴唑等;激素,可减轻神经水肿,防止变性。
西医治疗面瘫的优点是见效比较快,缺点是有副作用,并且有一定危险性,并不适合所有面瘫患者选择。
中医治疗面瘫
1、自我康复训练:面瘫自我康复训练,面瘫疾患者应注意功能性锻炼,如双眼紧闭,抬眉,鼓气,张大嘴,示齿耸鼾,湿热毛巾热脖,每晚3至4次以上。
2、针灸治疗面瘫:中医针灸是治疗面瘫的主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对于针刺时机的选择有争议,不可以轻刺激或是直接刺激面部的患侧,目前最普遍的是早期循经远取穴为主组方。也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面瘫。
以上为大家详细介绍的就是有关面瘫的几种常见治疗方法,希望患者们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选用治疗方法。无论选用哪一种,只有对患者的健康有好处的才是好方法。祝患者们早日康复。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肺癌初期还是有希望治疗的。而且,肺癌患者治疗与其自身的精神状态也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西医的手术化疗等方法,中医上也有一套治疗肺癌的办法。中医是起源于我国,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中医治疗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中医验方
1、取魔芋三十克,每天用温水煎熬三十分钟左右,然后用软纱布敷于肺部患处,二十天为一个疗程。可以适当地缓解肿患者的痛感。
2、三生饮外敷。取生南星和白附子、乌头各十克,研成粉末状,用带须的葱白五棵,生姜二十克,一起捣碎成泥状,和前面的粉末一同放在蒸笼里蒸三十分钟,然后用纱布包裹贴在肺部疼痛处。
3、蛇六谷和苍耳各三十克,蒲黄根和贯众各二十克,首先把蛇六谷用瓦罐煮过四十分钟,然后加入其它几味药,煮好后饮用。
4、石决明和牡蛎十五克,鱼脑石和蜂房十克,蝉蜕五克,山蝎十克,用石臼捣成粉末状,食用,可以适当地减轻疼痛。
中成药
1、西黄丸
西黄丸具有散热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肺癌引起的疼痛、晕眩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肺癌疼痛难忍的患者,可以试着服用西黄丸缓解。西黄丸用量:每次三克,每日三次。
2、牛黄清心丸
牛黄清心丸也是清热解毒之用。用量:每天三次,每次服用一粒。
3、消栓再造丸
有止痛、开窍的作用。用法:每日三次,每次两粒,三十天为一个疗程。
4、龟鹿宁神丸
具有补肾健脾、养肝润肺的作用。用法:每日两次,每次一粒,用温水服用。手术化疗后,患者通常面色枯黄,腰酸头疼,可以适量服用龟鹿宁神丸以缓解不适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小儿面瘫
(1)风邪袭络:突然口眼喁斜,面部感觉异常,或有虫蚁行走感,或面肌松弛麻木,兼有头痛、鼻塞,颈项发紧不适,或耳周胀痛,面部烘热,脉浮,苔薄白或兼黄。
治法:疏风散邪,解表通络。
方药:白附子6克、全蝎3克、僵蚕12克。如兼有风寒者,加桂枝9克、细辛3克、防风9克、生姜3片;兼有风热者,则加入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桂枝9克。
(2)肝风内动:口眼喁斜发作突然,面部潮红,耳根胀痛,肢体发麻,头重脚轻,眩晕,舌淡红苔黄或苔少而干,脉弦数有力。
治法:平肝熄风解痉。
方药:天麻24克、钩藤15克、桑叶12克、菊花12克、全蝎3克、僵蚕12克、白附子6克。
(3)气血两亏:口眼喁斜,面肌松弛,眼睑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当归各30克,川芎、桃仁、红花各6克,全蝎3克,地龙、赤芍、僵蚕各10克。
(4)风痰阻络:口眼喁斜,面肌麻木,语言不利,喉中痰鸣,舌体僵硬感,时有流涎,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缓。
治法:化痰祛风通络。
方药:葛根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蜈蚣3条、僵蚕12克、川芎6克、羌活10克、秦艽10克、'防风6克。
(5)肝气郁结:口眼喁斜常随精神情绪变化而出现,或因精神刺激而加剧,伴有太息,胸胁苦满,不欲饮食,悲痛欲哭,苔薄白,脉眩。
治法:疏肝解郁,调和脉络。
方药:柴胡、枳壳、僵蚕、白芍各12克,香附、郁金各10克,陈皮、川芎、炙甘草各6克。
(6)针刺治疗:取穴:攒竹、睛明、颊车、地仓、迎香、瞳子寥、翳风、合谷,也可用电针、穴位注射。
黄疸的中医药治疗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肺脓肿中医药治疗
(1)初期(温邪袭肺):发热傲恶寒,咳嗽,胸痛,咯吐白色黏痰,口干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治法:疏风清热,宜肺化痰。
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20克、牛蒡子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苏子叶各10克、瓜萎30克、鱼腥草30克、淡竹叶10克、薄荷10克。
中成药:羚羊清肺丸。
(2)成痈期(热邪壅肺):高热不退,咳嗽气急,咳痰量增多,咯吐黄稠脓痰,气味腥臭,胸痛,口干咽燥,烦躁不安,舌虹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淤消痈。
方药:芦根60克、薏苡仁30克、桃仁10克、冬瓜子30克、丹皮10克、鱼腥草30克、川贝母10克、金银花30克、桔梗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连翘20克。
中成药:清开灵口服液。
(3)溃脓期(热毒伤肺、成痈溃脓):热势渐退,咳吐大量脓性稠浊痰液,或如米粥,可痰血相兼,腥臭异常,咳嗽气喘时胸痛,心烦面赤,口干渴,舌红绛、苔厚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排脓。
方药:桔梗10克、芦根60克、桃仁15克、冬瓜仁40克、黄芩10克、鱼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白芨10克、川贝母10克、瓜蒌30克。
中成药:犀黄丸。
(4)恢复期(虚邪留恋、气阴两仿)身热渐退,咳嗽减轻,脓痰日渐减少,胸部隐痛,短气,易汗出,神疲乏力,盗汗,口咽干燥,舌虹偏蜂而干、苔黄,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除余邪。
方药:沙参30克、太子叁10克、麦冬10克。百合15克、薏苡仁30克、冬皿子2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玉竹15克、生黄芪20克、鸡血藤15克、自芨10克。
中成药:养阴清肺膏。
针炙治疗
①初期:取合谷、曲池、尺泽、大椎穴。
②成痈及溃脓期:取合谷、曲池、尺泽、内关、大椎、肺俞、膻中、期门等穴,用泻法,清泻肺热、促进排脓。
③恢复期:取太溪、复溜、尺泽、玄门、肺俞、气海等穴,用平补平泻手法,促使气阴恢复。
中医面瘫治疗
每个人都希望在大家面前展现最好的一面,然而面瘫却让这一切都只能成为泡影,如果有人患上了面瘫,形象就非常的不好,治疗面瘫的方法非常的多,不过很多人还是比较喜欢中医治疗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面瘫中医治疗方法?
面瘫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就是中医疗法,该种疗法的疗效非常的好,而且能够有效的去除疾病的根。很多患者对此并不了解,不知道中医中是如何治疗面瘫的。
中药疗法,这是常用的面瘫的治疗方法之一。善于恢复、修复患者手术面部神经,对由于面部风寒导致的面瘫,有着独特的面瘫的治疗效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面瘫的治疗方法中最推荐的。
针灸疗法,在前期不能使用,但是在后期面瘫的治疗进行中适当介入治疗,这种面瘫的治疗方法会加快患者康复,针对颅内肿瘤、外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引起的面瘫。
在看过我们详细的讲解之后,大家对于面瘫中医治疗方法也比较清楚了,不过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不幸患上了面瘫,我们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看看医生建议我们使用哪一种方法治疗,这样才能够早日康复。
中医药治疗近视
(1)肝经风热:眼痛、头痛、畏光流泪,抱轮红赤,睫状压痛,角膜后壁沉着物,房水混浊,或口干,舌红苔薄,脉弦数。
治法:疏肝散风清热。
方药:见匐行性角膜炎。患眼赤痛甚,选加生地、丹皮、丹参、茺蔚于。
(2)肝胆火炽:瞳神甚小,珠痛拒按,痛连眉梭,房水混浊,兼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敷。
治法:清泻肝胆。
方药:见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可加丹皮、赤芍等。
(3)风湿夹热:眼部症状加头重胸闷,肢节酸痛,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治法:祛风除湿清热。
方药:防风、蔓荆子、前胡、羌活、白芷、防己、黄连各10克,黄柏、知母、黄芩、栀子各12克,生地15克,寒水石45克,生甘草6克。
(4)虚火上炎:病之后期已成慢性,红赤较轻或不红而时痛,瞳神干缺,眼内干涩不舒,兼见虚烦不眠,手足心热,舌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肝明日。
方药:知母、黄柏、山萸肉、泽泻、山药、茯苓各12克,熟地20克,丹皮10克,丹参20克,决明子15克。
肺癌的中医药治疗
如今,肺癌已经成为一种高发疾病,正在疯狂地吞噬着我国国民的健康。肺癌的诱发病因医学界至今仍无定论。一提起肺癌,许多人都会把它和死亡联系到一起,似乎只有消极痛苦地等待着末日的来临,而没有什么办法了。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肺癌初期还是有希望治疗的。而且,肺癌患者治疗与其自身的精神状态也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西医的手术化疗等方法,中医上也有一套治疗肺癌的办法。中医是起源于我国,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中医治疗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中医验方
1、取魔芋三十克,每天用温水煎熬三十分钟左右,然后用软纱布敷于肺部患处,二十天为一个疗程。可以适当地缓解肿患者的痛感。
2、三生饮外敷。取生南星和白附子、乌头各十克,研成粉末状,用带须的葱白五棵,生姜二十克,一起捣碎成泥状,和前面的粉末一同放在蒸笼里蒸三十分钟,然后用纱布包裹贴在肺部疼痛处。
3、蛇六谷和苍耳各三十克,蒲黄根和贯众各二十克,首先把蛇六谷用瓦罐煮过四十分钟,然后加入其它几味药,煮好后饮用。
4、石决明和牡蛎十五克,鱼脑石和蜂房十克,蝉蜕五克,山蝎十克,用石臼捣成粉末状,食用,可以适当地减轻疼痛。
中成药
1、西黄丸
西黄丸具有散热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肺癌引起的疼痛、晕眩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肺癌疼痛难忍的患者,可以试着服用西黄丸缓解。西黄丸用量:每次三克,每日三次。
2、牛黄清心丸
牛黄清心丸也是清热解毒之用。用量:每天三次,每次服用一粒。
3、消栓再造丸
有止痛、开窍的作用。用法:每日三次,每次两粒,三十天为一个疗程。
4、龟鹿宁神丸
具有补肾健脾、养肝润肺的作用。用法:每日两次,每次一粒,用温水服用。手术化疗后,患者通常面色枯黄,腰酸头疼,可以适量服用龟鹿宁神丸以缓解不适的症状。
胃下垂的中医药治疗
胃下垂是指直立位时胃的大弯抵达盆腔,而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的位置,常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
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严重下垂者可伴有胃肠动力低下的表现,如上腹部不适、易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上腹部不适多于餐后、长期站立和劳累后加重,有时感到隐痛。下垂的胃排空常较缓慢,故会出现胃潴留和继发性胃炎的症状。另外,少数人可出现眩晕、心悸、站立性低血压和昏厥等症状。体检可见肋下角小於90°,多为瘦长体型。站立时上腹部可扪及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上腹部压痛点可因不同体位而变动。常可同时发现肾、肝和结肠、子宫等其他内脏下垂。
胃下垂有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先天性胃下垂常是内脏全部下垂的一个组成部分。腹腔脏器维持其正常位置主要依靠以下三个因素:①横膈的位置以及膈肌的正常活动力;②腹内压的维持,特别是腹肌力量和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③邻接脏器有关韧带的固定作用。胃的两端,即贲门和幽门是相对固定的。此外,胃大、小弯侧的胃结肠韧带、胃脾韧带、肝胃韧带对胃体也起一定的固定作用。但是,正常胃体可在一定的范围内向上下左右或前后方移动。如膈肌悬吊力不足,支持腹内脏器的韧带松弛,腹内压降低,则胃的动度增大而发生下垂。胃壁具有张力和蠕动两种运动性能,胃壁本身的弛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按照胃壁的张力情况可将胃分为四个类型,即高张力、正常张力、低张力和无张力型。在正常胃张力型,幽门位于剑突和脐连线的中点,胃张力低下和无张力的极易发生胃下垂。胃下垂常见于瘦长体型者、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而伴腹肌张力消失者,尤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和进行性消瘦者。
中医学认为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升降的枢纽。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食入的食物,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化生气血,供养全身。胃下垂的发生,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降失常所致。
胃下垂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进钡餐后可见胃呈鱼钩形,张力减退,其上端细长,而下端则显著膨大,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胃排空缓慢,可伴有钡剂滞留现象。B超检查也有助诊断。
胃下垂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和内科治疗两种。胃固定术的效果不佳,如折迭缝合以缩短胃的小网膜,或将肝圆韧带穿过胃肌层而悬吊固定在前腹壁上,现多已废弃不用。目前主要采用内科对症治疗。少食多餐,食后平卧片刻,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品。加强腹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腹肌张力。症状明显者,可放置胃托。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常采用益气、健脾、升提等方法治疗。当然,由于本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待患者就医时往往已不局限于气虚下陷,而常伴有气滞、血瘀、痰饮等,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情况。医者应分析病情,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才可取得最好疗效。
补中益气丸是治疗胃下垂的首选方药,主要由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升麻、柴胡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可用于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其它脏器的下垂。对脾胃虚弱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等也有较好疗效。如果病情虚实夹杂,需在本方的基础上酌加祛邪药。气虚夹气滞者,可用枳壳加白术。枳壳虽有理气作用,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可时间增强平滑肌的张力,用于有气滞的胃下垂最为合适。兼水饮者,可加用苓桂术甘汤,以温阳健脾化饮。而由于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出现便秘者,治当通腑泄浊,补气升陷,选用既能补气又能通便的白术最为适宜。不得用大黄之苦寒,加重中虚气陷。
除了积极用药治疗外,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患者多数体质虚弱,故治疗要从改善整体素质着手。例如,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量可由小到大。太极拳锻炼对本病也有较好效果。(2)避免暴饮暴食。选用的食品应富有营养,容易消化,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适当多于蔬菜水果,以求增加腹部脂肪积累。严重者可减少食量,但要增加餐次,以减轻胃的负担。(3)饭后不宜久站和剧烈跳动。较重者可半平卧半小时。(4) 每天仰卧起坐锻炼2-3次,每次10分钟。
面神经麻痹手术
面瘫在治疗方面,可以选择西医与中医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来讲,只有选择到合理的治疗方法,才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面瘫
1、外科手术治疗面瘫:主要是将阔筋膜成条状移植于面部,外科治疗是针对面瘫晚期时的治疗。
2、药物治面瘫: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可促进末梢神经再生;微循环改善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巴唑等;激素,可减轻神经水肿,防止变性。
西医治疗面瘫的优点是见效比较快,缺点是有副作用,并且有一定危险性,并不适合所有面瘫患者选择。
中医治疗面瘫
1、自我康复训练:面瘫自我康复训练,面瘫疾患者应注意功能性锻炼,如双眼紧闭,抬眉,鼓气,张大嘴,示齿耸鼾,湿热毛巾热脖,每晚3至4次以上。
2、针灸治疗面瘫:中医针灸是治疗面瘫的主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对于针刺时机的选择有争议,不可以轻刺激或是直接刺激面部的患侧,目前最普遍的是早期循经远取穴为主组方。也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面瘫。
无论是采取西医治疗还是中医治疗,最关键的是要能够坚持长期的治疗,同时还要进行自我康复训练,对面瘫只有综合性的治疗,才会有效。
冻疮的中医药治疗
1、中药的防治:用复方乌头酊外涂。
组成:
生川乌50克,生草乌50克,桂枝50克,芒硝40克,细辛20克,红花20克,樟脑15克,60%酒精1000毫升。
用法:
先将生川乌、生草乌、桂枝、细辛、红花研成粗末,再与芒硝、樟脑混合后入酒精瓶内密闭浸渍7天,滤药液备用。用棉花签蘸药汁涂患处,趁湿频频揉擦,每日早晚各一次(严重者一日三、四次),每次擦药约5分钟左右。本方是一验方,用之有特效。
如冻疮破溃者应另用“冻疮油”外敷。“冻疮油”又名冻疮敛疮特效膏,制法如下:取健康黄犬脂肪适量,煎熬成油,待凉后以油敷溃疡面,一日三次,一般敷一周左右,疮面即能愈合,此乃特效疗法。以上治法,效果良好,读者不妨一试。
注意事项:
复方乌头酊只能外用,千万不能内服,该药应专人保管,以防小孩误服中毒。请使用者将该药放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妥善保管。
2、夏治冻疮
冻疮如果在夏天就积极防治,当年冬天即可见效。这也是中医药冬病夏治的具体体现。
(1)选用成熟的紫皮独头蒜,剥去外皮,捣碎成泥,在阳光下曝晒至温热,将蒜泥薄薄地涂在冬天易冻伤的部位。每日涂3~5次,连续5~7天。
(2)取干红辣椒5~7只,加水煮沸成辣椒汤,待水不烫时泡洗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1次,连用5天。
(3)取鲜芝麻叶在生过冻疮的皮肤上搓擦20分钟,让叶汁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用水洗净。每日数次,连擦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