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治胃病 足三里的取穴和按摩
按摩穴位治胃病 足三里的取穴和按摩
足三里的取穴和按摩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它位于人体的腿部。每个人膝盖的髌骨下外侧都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就是犊鼻穴。足三里穴距离犊鼻穴有大约3寸。我们将自己的四个手指放在犊鼻穴下,于胫骨粗隆旁开一横指即可准确取到足三里穴。
按摩右侧足三里穴,可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位上,其他4个手指握住胫骨,拇指垂直下按,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穴附近肌肉丰厚,手力小的人可用掌指关节叩击,也可使用辅助器械,如口红盖、小刮痧板、保健锤等器械进行辅助按摩,或请别人帮助按摩,均能有较好的效果。
由于足三里穴通过胃经与胃相连,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因此,只要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都属脾胃运化失调形成的,按摩足三里穴可有显著的效果。
另外,足阳明胃经从头一直循行到脚,所以按摩足三里对全身及各脏腑的疾病如头痛、牙痛、发热、自汗、鼻炎、鼻出血、口眼歪斜、口舌生疮、颈痛、喉痹、胸满、哮喘、心悸、高血压、腹胀、黄疸、精神疾患、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及全身骨关节肌肉酸痛等胃经循行之处的各部位的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个最常用的长寿穴位
一、合谷穴
1、取穴
合谷穴的取穴是这样的: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2、按摩作用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3、按摩方法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二、内关穴
1、取穴
内关穴的取穴是这样的: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2、按摩作用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3、按摩方法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三、足三里
1、取穴
足三里穴的取穴是这样的: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
2、按摩作用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历来足三里穴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
3、按摩方法
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鞍,频率和前面谈的两个穴位一样,但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下面的肌肉较为丰富,有时按摩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容易达到得气的效果。
胃痛四种方法快速缓解
按摩气海穴:
气海一穴暖全身,这说明气海穴有温养、强身的功效,而胃不好有胃病者可经常按摩气海穴,以养胃护卫,防治胃病。中医刘春天指出,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按摩时可以以顺时针方法按摩小腹上的气海穴。
按摩天枢穴:
这是一个位于肚脐上的穴位,在肚脐左右约两拇指宽的地方,在予以按摩时,可用中间的三个手指轻轻下压按摩,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恶心欲呕、胃脘胀满、腹泻腹痛等。
按摩脘穴:
中脘穴是调治胃肠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该穴位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约在肚脐向上一掌之处。按摩时可取仰卧位,下压时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而力道不够也起不到治疗作用。按摩片刻之后就能很快缓解胃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按摩足三里:
这是中医按摩养生中常用的一个穴位,该穴位位于膝盖骨下面,四横指、胫骨边缘。经常按摩可起到促进胃酸分泌、缓解胃部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
糖尿病的对症按摩要点
治疗按摩糖尿病宜选用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穴及腹部、背俞穴进行基础治疗,并可根据症状做相应的穴位加减。按摩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糖分代谢,改善微循环,降低人体对糖分的吸收,从而达到降糖效果。按摩时力道要足,可让家人协助按摩。对于有糖尿病征兆的人,按摩能有效控制病情,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而已经患病的人,按摩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另外糖尿病容易得一些并发症,比如下肢麻木,通过按摩可以起到改善的作用。
推荐穴位
按揉气海穴
位置:肚脐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
祛病功效:治疗糖尿病、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及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阳痿、早泄、遗精等。点按足三里穴
位置:胫骨外侧,在膝眼下方约4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用双手的拇指尖,分别按于两侧足三里穴,徐徐用力,持续1分钟。
祛病功效:具有促进胃肠消化与吸收、促进糖原代谢、增强体质等作用。
按揉脾俞穴
位置: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双手中指分别按于两侧脾俞穴,用力按揉30~50次;握空拳揉擦穴位30~50次,擦至局部有热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糖尿病、低血压、胃痛、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
按摩穴位治病吗
“打通”任督二脉可防病
武侠小说常将打通任督二脉当成功力提升的一大要件,用中医理论来分析,这两条重要经脉对保健确有功效。刘健华说,任脉行走在人体腹部正中,总调全身阴气和气血。督脉穴位有28个,行走在人体背后的正中,督领全身的阳经,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由此可见,任督二脉对于统摄全身的气血阴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健华说,任脉上的常用保健穴位有关元、气海,常被人提及的保健穴位“足三里”则在足阳明胃经上。日常采取揉按、热敷这些穴位,“次数越多越好”,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办公室一族最适合叩打足三里。该穴位自古便负盛名,古人习惯以艾灸此穴来防胃病、呕吐、腹泻、痢疾、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癫狂等神志病。刘建华解释,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约在外膝眼下三寸,小腿骨外一横指,按压起来有酸胀感,但不会发麻。
犯头晕头疼不妨捏捏“后脑勺”
随着现代人因生活方式改变,坐的时间越来越久,颈椎、腰椎等脊柱病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刘健华推荐,此类患者的穴位保健应选风池、风府、肾俞、命门四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找到肾俞穴,命门穴也便迎刃而解。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属于督脉。武侠小说中常有“击中命门,冲击脊椎破气机,致敌截瘫”的描述,不无几分道理。肾俞穴、命门穴可缓解腰椎疼痛,除了按压外,更适合热敷。
此外,办公室一族中,阳虚、气虚等元气虚损者不在少数,因此,特别适合热敷或艾灸关元、气海两穴。这两穴对于容易疲劳、腰膝酸软、有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者效果较好,月经不调、遗精等妇科、男科病也可将其作为辅助的保健穴位。关元穴的位置在“脐下三寸”,气海则在“脐下一寸”。
按摩五大穴位治疗颈椎病
1、揉捏风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2、按揉秉风穴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3、按揉天牖(yǒu)穴
取穴定位
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纹面按揉3分钟,可两侧同时进行,手法用力适中,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或酸痛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以及颈肩背部痉挛强直。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4、按揉肩井穴
取穴定位
在后颈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于身后,用双手拇指按压肩井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头项强痛、颈椎活动受限、颈项肌痉挛,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等。
按摩穴位治疗疾病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穴位按摩
5、按揉曲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屈曲肘关节,肘横纹的外侧头。
按摩方法
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热和营、降逆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及颈椎疼痛、上肢过电样疼痛、手臂麻木等。
养胃按摩穴位
1、中医首先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中医常用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中医推荐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足底按摩穴位图
配合足底按摩穴位图看一下全足按摩程序:
1、“自上向下移动按摩”基本反射区,从肾→输尿管→膀胱共3~4分钟。
2、“点压按摩”足大拇趾,1分钟后,接着“横向来回移动按摩”5趾头,1分钟,共计2分钟。
3、“横向来回按摩”足趾和足底交界处,共2分钟。
4、 同时“横向来回按摩”斜方肌,肺。“自下向上按摩”支气管共计2分钟。
5、 “自下向上按摩”甲状腺与食道共1分钟。
6、 “点压按摩”左足心脏、脾脏,右足肝脏、胆囊共1分钟(可用两足一上一下点压方式)。
7、 “围肾打圈按摩”腹腔神经丛1分钟。
8、 同时“从上往下移动按摩”胃、胰、十二指肠共2分钟。
9、 “自上向下点压按摩”小肠1分钟。
10、采用“回形旋转方式按摩”,右足从横结肠外侧往内侧移动成回形。横结肠→肓肠→回肓肠→升结肠→横结肠。左足从横结肠内侧往外侧移动成回形。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共3分钟。(注:呈“回形按摩”其目的是能使双足同步便于记忆,双足内侧无需用力滑过便可。熟悉大肠系统反射区后应力求“准确方向”按摩效果会更佳)
11、 “移动点压按摩”足跟生殖腺、性感带、老失眠点共1分钟。
12、 双足稍向内侧“点压按摩”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共1分钟。
13、 双足先后操作稍向内侧“点压按摩”前列腺或子宫及尿道共1分钟。
14、 双足同时稍向外侧 “点压按摩”膝→肘→腕→肩共1分钟。
15、 双足同时稍向外侧“点压按摩”生殖腺(睾丸或卵巢)1分钟。
脾胃肝肾养生7大穴位
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2、足三里穴
专家介绍,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3、神阙穴
按摩神阙穴,将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
4、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专家表示,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5、期门穴
按摩期门穴,专家称,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6、日月穴
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7、阳陵泉穴
专家指出,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按摩哪里对妇科好 按摩乳根穴燥化脾湿
乳根穴也叫薛息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因其位乳头的根部而得名,脾土之气存留该穴的四周,所以经常按摩此穴可以起到燥化脾湿的作用。
取穴:位于人体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穴位功效:该穴具有开胸利气,通乳化瘀的作用。
主治病症:主治乳汁不足,胸下满闷,食不下咽,胸痛乳痛,寒痛咳逆,噎膈等症。
对症按摩疗法:用双手手指指端按压此穴,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摩时力度不要太大,每次按摩3分钟左右,每天按摩2次;如果是单纯为胃气所致的乳汁不足,可取乳根穴与库房穴共同作为治疗穴位。
三大保健穴位老人要常按
一、合谷穴
1、取穴
合谷穴的取穴是这样的: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2、按摩作用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3、按摩方法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二、内关穴
1、取穴
内关穴的取穴是这样的: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2、按摩作用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3、按摩方法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三、足三里
1、取穴
足三里穴的取穴是这样的: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
2、按摩作用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历来足三里穴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
3、按摩方法
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鞍,频率和前面谈的两个穴位一样,但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下面的肌肉较为丰富,有时按摩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容易达到得气的效果。
脾虚按摩什么位置最好
按摩公孙穴补脾安神
公孙穴位于脾经上,且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是八脉交会的要穴,具有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疗胃痛,痢疾等肠胃疾病,心烦,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补脾按摩手法:公孙穴通冲脉,对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通过按压公孙穴消除血气阻滞的方法是,找准穴位,以大拇指稍用力按压,以有明显酸胀感为度。
取穴:此穴位于人体脚内侧,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按摩三阴交除湿去虚胖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均在本穴交会,是可以经常按摩的保健穴,按摩此穴具有健脾和胃化湿,舒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效果,对肝,脾,肾2的疾病都有防治作用,
补脾按摩方法:取坐位,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条腿上,大拇指弯曲,指腹置于穴位上,用指尖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以出现较强的酸痛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孕妇禁按此穴。
取穴: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取穴。
按摩脾俞穴补脾利湿
脾俞穴为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故名脾俞穴,按揉该穴位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的作用,是脾脏最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按揉脾俞穴能调和脾胃,解湿热之气,消除肢体乏力,背痛等虚劳症状,同时也是治疗肠胃疾病的要穴。
补脾按摩手法:被按摩者俯卧,按摩者用两手大拇指按在左右脾俞穴位上(其余四指附着在肋骨上),按揉约2分钟,或捏空拳揉搓穴位30-50次。
取穴:该穴位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时常需取俯卧位。
按摩章门穴保养脾胃
章门穴归于足厥阴肝经,为脾的募穴,脏之会,是脾的经气结聚之处,具有健脾和胃,调中补虚,益气养血之功,主治神疲肢倦,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小儿疳积等。
补脾按摩手法:仰卧位或坐位,以双手的大拇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的章门穴,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点揉,点揉时力度要均匀,渗透,不可使用蛮力,以免引起损伤,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
取穴:仰卧或侧卧位,在腋中线,屈肘合腋时,当肘尖止处即为该穴。
中医经络养生之脾虚的经络调理方法
1、公孙、丰隆
正坐垂足或仰卧时,公孙穴位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为两足弓相距最远处。丰隆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处,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为全身祛痰之要穴。
公孙为脾经络穴,丰隆为胃经络穴,络穴既可治疗本经的 病变,还能治疗相表里经的疾病。公孙贺丰隆两穴可兼调脾和胃。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冲脉乃“十二经之海”,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可以在工作的同时,一只脚外翻,用另一只脚的足跟踩压在公孙穴上适当按摩,可使胃蠕动加强,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出现饥饿感。
公孙穴可以有效防治胃酸过多,降低饥饿感;丰隆穴多用于化痰湿。对于想减肥但难耐饥饿的人可以经常按摩这两穴。
2、章门
章门穴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因章门穴为脾之募穴,脾为生化之源,五脏皆取禀于脾,故名脏会。凡五脏疾患,皆可酌情取用。按摩章门可以一手掌部于一侧章门穴横摸到另一侧章门穴处,按摩此部位有医治腰腹疼痛、疏通脾经脉气的作用。也可将两手做掐腰式,大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掌心虚按在髂嵴部,用“指捏法”捏按游离肋所处部位,即可刺激到章门穴。还可用双手手指端按压此穴,并且做环状运动。左右同时进行数十次。
3、太白
太白原指星名,即“金星”,又名“启明星”。因为金星在夜晚的天空出现时,“大而能白,故曰太白”。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又属足太阴脾经的输穴、原穴,脾土生金,故名太白。
胃痛、腹胀、腹泻、泄泻、痢疾、便秘、纳呆,皆责之于脾胃功能失调,“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故太白穴有健脾的作用,是治疗脾胃虚弱的重要穴位。脾又主肌肉四肢,因此太白穴可治身体关节的疼痛。
脾虚之人,手脚发冷、头晕、胃胀难消化、腹泻,可以用拇指或尖状按摩器按摩太白穴来缓解,以有痛感为度。按摩固然重要,但按时吃早饭更重要。另外,在足部按摩中,太白穴位于胃的反射区,脾胃相表里,从这一点上看,按摩时也可采用单食指扣拳法或扣指法,由脚趾向脚跟方向,由轻渐重推压5次。辅助手扶于足背,指背顶压时力度要均匀,并逐渐由轻到重。若有胃痛症状,顶压的重点向第一跖骨内侧移,便可找到明显的敏感点。顶压时要双手配合,形成适宜的力度。自己按摩可以采用坐位,搭“4”字腿式,用对侧的手逐个按摩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如果不方便用手,可以用脚跟踩另一只脚的太白、公孙等穴。
经常按这5个穴位养胃效果好
1、胃俞穴
说到胃痛,在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能够影响到胃部的穴位,胃俞穴就是其中一种。胃俞穴在身体的背部, 有人会说背部是前胸的折射区,的确,前胸的健康通过背部是能够看出来的。
在中医看来,按摩胃俞穴对于缓解消化不良、胃脘痛、反胃等常见的胃部不适症状,能够起到较好的和胃 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在按摩的时候,最好是趴在床上,全身放松,让家人两只手掌紧紧的按压这个穴位,以画圈的方式进行按 揉这个穴位,对于增强胃部功能很有效。
同时,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还可以对胃俞穴进行艾灸,对于促进胃部调节也是有非常好的效果。
2、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身体重要穴位,是身体三条阴经汇聚于此,大家都知道在平时女性按摩这个穴位对于保健身体 会更加的好,处于生理期的女性适当的按摩这个穴位会让身体更健康。
其实就养胃来说,在平时按摩这个穴位也有非常好的帮助,造成胃部疾病,往往是胃经、脾经失调导致的 ,正确的疏导脾经对于调节身体很有效。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刺激脾经,使得脾经为身体提供湿热之气,进而能够有效的缓解脾胃虚弱;在按摩三阴交 穴的时候,还可以刺激肝经,作为身体代谢过程中的穴位,肝脏对于排毒有一定的帮助,肝脏中毒素过多会造成消 化出现问题,影响到胃部健康,按摩三阴交穴可以为肝经提供水湿风气,从而让气血流通更加顺畅。
按揉法是最常见的按摩三阴交穴的方式,在按摩的时候,把我们的拇指、中指的指端按压在对侧三阴交上 ,按一次、放一次,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按压,按摩十分钟,再换成逆时针按摩。
3、梁丘穴
在我们的腿部除了有三阴交穴会影响到胃部调节,适当的按摩梁丘穴对于促进胃部健康也是非常有效的。
梁丘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对于常见的胃部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按摩 梁丘穴来治疗胃部痉挛、腹泻等。
在中医看来,梁丘穴能够约束胃经上的经水不断的向下排泄,在这排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调理脾胃,让脾 胃、肠道更加健康。
在取穴按摩的时候,要伸展膝盖,在这过程中会使得膝盖显现出突出的地方,在膝盖骨的外侧,用大拇指 对这个突出的地方进行按摩,能够较好的刺激胃部。
4、足三里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按摩足三里对于调节胃部也有非常好的帮助。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穴位,对于促进 胃部调节非常有效。
在临床上会把按摩这个穴位用来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等众多胃部疾病。按摩足三里 穴能够有效的增强胃肠的蠕动,进而可以促进消化酶的活力,对于促进消化,增强食欲有非常好的效果。
察觉到胃部不适不妨适当的按摩一下这个穴位,以此来有效的改善、调节身体。
5、太白穴
说到太白穴不少人会很惊讶,一个出现在脚部的穴位竟然会影响到胃部调节,其实,在中医看来,治病的 时候并不一定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其它部位的刺激,对于治疗疾病也是有帮助的。
太白穴即使在人们的脚部,但是,对于治疗胃部疾病也是有帮助的,这是因为在按摩太白穴的时候,能够 有效的刺激脾经。
太白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对于促进脾脏调节非常有效,造成胃痛引起的胃部不适,按摩太白穴可以很好的 缓解。
在临床上不少中医也会按摩患者的太白穴,以此来治疗胃痛、腹胀、呕吐等病症。对于有需要的朋友来说 ,不妨在取穴的时候进行仰卧,这样对于按摩太白穴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