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要定期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
女性要定期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增加2%~3%,而且发病有年轻化倾向,临床上20~30岁的宫颈癌患者并不罕见。
50%的妇女被做出宫颈癌诊断时,告诉医生从没有进行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另有10%的妇女在过去5年里没有进行过筛查,无疑广泛开展宫颈病变的筛查,规范宫颈病变的诊治过程,将是预防宫颈癌的主要途径。
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早期宫颈癌是可完全治愈。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10年。因此,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关键在于阻断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常规的防癌普查,不仅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而且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了条件。
怎样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宫颈糜烂就不用进行检查了,这是错误的,因为两者不是一回事。建议18岁以上凡有性生活的妇女,应该每年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一次,以确定是否有癌前病变。其次行HPV DNA的检测。它是客观指标,敏感性高,近年来已被逐渐用于宫颈癌的筛查,有研究发现感染HPV的妇女在随访中诊断为轻度癌前病变的可能性是初始HPV阴性妇女的3.8倍,发现为中、重度癌前期病变的可能性是HPV阴性妇女的12.7倍。如联合HPV DNA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重度宫颈癌前病变和浸润癌的敏感性可达90%~100%,所以美国自2003年已将此法一起作为30岁以上妇女的主要筛查手段。以上两种方法操作简单,均属无创检查,没有痛苦。如两种方法检查均为阴性的妇女,每3年复查一次。若细胞学检查阴性,HPV阳性者,则一年复查一次。因此子宫颈癌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通过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可以及时祛除病灶、消除HPV感染以及随访跟踪。
宫颈癌筛查没必要太勤做
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女性,都应该定期做宫颈癌筛查,但无需太过频繁。21~29岁只需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30~65岁的女性,首推每5年进行一次细胞学和HPV的联合筛查,或者每3年一次细胞学筛查;既往筛查正常的65岁以上女性,子宫和宫颈已摘除且无宫颈癌或宫颈癌前病变史的女性,不必再进行筛查。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但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常规的防癌普查,不仅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而且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了条件。不过,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医师陈红敏说,不推荐普通女性每年进行巴氏涂片检查,因为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需要很长时间,不需要过度频繁的筛查。
“有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女性,应该开始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但是,21~29岁只需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如果结果异常则需要进行HPV检查,若结果正常则不需要。”陈红敏介绍说,对于年龄在30~65岁的女性,首推每5年进行一次细胞学和HPV的联合筛查,或者每3年一次细胞学筛查。
陈红敏说,既往筛查正常的65岁以上女性,子宫和宫颈已摘除且无宫颈癌或宫颈癌前病变史的女性,不必再进行筛查。
“被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女性应继续进行筛查,而已接种HPV疫苗的女性应按其年龄阶段进行推荐的筛查。”陈红敏说,宫颈癌高危女性应更频繁地进行筛查,如HIV(艾滋病)感染、器官移植或服用乙烯雌酚(DES)者。
陈红敏说,想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要避免吸烟,因为吸烟可增加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率,尤其是鳞状细胞癌。同时,可多食用含有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微量营养元素的食物,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同房后出血要警惕哪种病
46岁的林姨最近1年来月经量增多,不间断地出血,阴道流黄水。近日就诊时她告诉医生,早在一年前她就咨询过小诊所医生,说是更年期症状,因此一直都没在意。上月,她感觉腹部十分疼痛,到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是宫颈癌4期。妇科医生告诉林姨,如今即使手术切除也回天乏术。
专家介绍,从宫颈癌前病变到宫颈癌一般需要5~10年,早期一般没有症状,到出现症状时多数已到晚期,死亡率高。进入更年期出现月经紊乱,不少患者误以为是更年期引起的正常现象,但这很可能是宫颈癌等妇科肿瘤的早期征兆;此外,同房后反复出血也要警惕宫颈癌。
症状:同房后出血警惕宫颈癌
“林姨的例子值得大家借鉴,一年前是完全可以手术治疗的,拖到现在变成了绝症。”解放军458医院妇科主任万兰主任医师介绍,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反复、持续感染而导致的,是目前唯一明确病因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病因明确,只要定期进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悲剧发生。但她提醒,宫颈癌同时也是一个“隐性”杀手,由于从宫颈癌前病变到宫颈癌的自然演变一般需要5~10年,初期没有任何症状,不少患者因此掉以轻心。
“不少年轻人感染病毒后到40岁左右才发病。以前40~50岁人群是高发年龄段,现在发病年龄提前到了30多岁,甚至20岁。”万兰说,对于年轻人而言,同房后反复出血,有可能是宫颈癌或其他妇科炎症的“信号”,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查隐患。“值得注意的是,同房后出血也有可能出现在更年期妇女身上,这往往是宫颈癌的表征。”她提醒,更年期妇女,如果出现月经不调、滴滴答答出血,最好到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也有妇女在绝经后即使没有性生活,亦出现突然来“月经”的情况,事实上有可能是肿瘤的早期表现,也要高度警惕。
分期:宫颈癌前病变可不切除子宫
“宫颈上皮内瘤变”俗称“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在有性生活的女性中。万兰介绍说,宫颈上皮内瘤变并非癌症,“宫颈癌前病变”可不切子宫,进行局部治疗即可控制病情。癌前病变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即原位癌)。中度和轻度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因此,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时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有效逆转。
如果发展到宫颈癌,特别是浸润癌,就要切除子宫,同时进行淋巴清扫。万兰介绍,宫颈癌可分为1~4期。其中,第1~2期通过手术进行切除,术后病理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放、化疗,而晚期则是绝症。她提到,曾经有未育患者查出宫颈癌1期,通过手术治疗仍能保留生育功能。因此,定期筛查非常重要。
检测:TCT和HPV双管齐下最有效
目前宫颈癌筛查的方式主要包括:宫颈刮片、液基细胞学检测(TCT)、HPV病毒检测、阴道镜、病理组织学活检。其中,TCT和HPV病毒检查双管齐下,能有效排查宫颈癌。万兰说,传统宫颈刮片由于假阴性率较高,近年逐渐被TCT所取代,TCT的有效率达到95%。TCT不但能检出宫颈癌细胞,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但由于取材、制片等因素,TCT仍存在漏诊的可能。
“HPV病毒虽然容易感染,但也容易消失,因此TCT检测提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PV感染。”万兰说,持续HPV感染的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定期检测HPV,可以了解HPV病毒是否消失,还是持续感染或是再感染。
万兰说,有性生活的女性,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TCT和HPV病毒筛查,如果结果正常,可在3~5年后再进行筛查。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只允许选择其一,则最好每年进行1次TCT筛查,直到70岁。如果TCT和HPV检测中有一项出现异常,就要做阴道镜检查确定宫颈是否正常或存在癌前病变。如果阴道镜检测异常,则要进行病理组织学活检来确诊。
宫颈癌前病变是癌吗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不是癌
“我这个检查结果CIN2-3是什么意思?”26岁的小兰拿着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紧张地问医生,“网上说CIN是癌前病变,我这个CIN2-3是癌吗?”“CIN可以治疗,不是癌!”专家表示,幸好小兰做了宫颈筛查,及早发现已存在的癌前病变,否则等到身体异常才来就晚了。“小兰需要做宫颈锥切手术。手术只是对宫颈的局部切除,不会影响生育,大部分人治疗后都会好。但有很小一部分人术后会有残留或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
专家介绍,“CIN”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英文简称,通俗地讲可称为“宫颈癌前病变”,均发生在有性生活的女性当中。“宫颈上皮内瘤变并非癌症,但它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她介绍,CIN通常分为三级,CIN1、2、3级,严格讲CIN1并不属于癌前病变,约有60%~85%的CIN1会自然消退,而CIN2、3发展为宫颈癌的机会较CIN1大得多,因此也称之为癌前病变。“宫颈癌是目前妇科肿瘤中唯一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和预防的疾病,只要注意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大多数可以在癌前病变(CIN)阶段发现并得到治疗。”专家说,癌前病变治疗既不用切除子宫,对将来的生育也没有太多影响。
两成有性生活的女性感染HPV
小兰很迷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我没结婚也没小孩,宫颈‘糜烂’也不严重!”经询问,医生得知小兰20岁就开始性生活,目前交过3个男朋友。她的化验报告显示:“TCT:LSIL(CIN1),不排除HSIL;HPV高危型基因16型(+)”。专家说,有多个性伴侣大大增加了感染病毒以及病毒持续存在的机会。HPV16感染应该是导致她患病的主要原因。
专家介绍,HPV是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是HPV病毒感染所致。在有性生活的女性中约有20%会感染HPV。一般感染后不会出现不适,大多数感染会在半年至一年内自然消退,但有少部分持续存在的病毒会导致宫颈病变,甚至癌变。“宫颈癌是目前少数几个找到了明确病因的肿瘤之一,90%以上的宫颈癌中都伴有HPV感染,可以说HPV感染就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
宫颈上皮内瘤变不是癌
专家介绍,“CIN”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英文简称,通俗地讲可称为“宫颈癌前病变”,均发生在有性生活的女性当中。“宫颈上皮内瘤变并非癌症,但它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她介绍,CIN通常分为三级,CIN1、2、3级,严格讲CIN1并不属于癌前病变,约有60%~85%的CIN1会自然消退,而CIN2、3发展为宫颈癌的机会较CIN1大得多,因此也称之为癌前病变。“宫颈癌是目前妇科肿瘤中唯一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和预防的疾病,只要注意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大多数可以在癌前病变(CIN)阶段发现并得到治疗。”专家说,癌前病变治疗既不用切除子宫,对将来的生育也没有太多影响。
如何发现宫颈癌
首先、女性朋友不能为了工作而不关注自己的身体,要定期去做个宫颈筛查。尤其是已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有效的筛查手段,完全有可能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其次、多了解关于宫颈癌的知识,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疾病,因此多了解其的相关知识,对于早发现很有帮助。宫颈癌在早期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淋漓不净、白带增多伴异味等都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征兆,
最后、不可以忽视“宫颈炎”,我们都了解有些妇科疾病就是引起宫颈癌的源头之一,如宫颈炎,宫颈炎是是女性的常见病。患者常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阴道外阴搔痒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同房后、妇检后少量接触性阴道流血。出现上述症状就诊时,如从未进行过宫颈筛查或已超过再次筛查时间,应先做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排除宫颈癌或癌前病变后,才能考虑为宫颈炎。否则容易错过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机会。
HPV疫苗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后不能终身免疫
在接种HPV疫苗后的4-5年仍然会有保护效力,但是这种疫苗应用的时间比较短,是否能长期甚至终身有效还无法验证;
所以已婚或者有性生活的女性即使在接种疫苗之后还需要定期进行宫颈涂片检测,以尽早发现宫颈癌变和癌前病变。
早期宫颈癌治愈率
宫颈癌是广义的性传播疾病
蔡红兵说,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重要因素,而HPV又与性密切相关,例如女性初次性行为小于18岁、多胎都是高危因素。而男性因包皮垢、感染该病毒等因素,都可以通过性行为将病毒传给女性。不过HPV对男性的影响远小于女性。
蔡红兵介绍,在有性生活的妇女中,HPV的感染率达20%—30%,但通常会在8—12个月内自行消失,少数妇女会出现持续感染,这类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很高。
早期发现治愈率近100%
蔡红兵介绍,宫颈癌的病变过程分为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从不典型增生(即癌前病变)发展到原位癌,最短也有5年,长的可达20年,一般在10年左右。与此相对,大多数癌症发生发展过程非常迅速,一两年间就能从早期跨入晚期。
若能在癌前病变期进行及时、恰当的处理,该病的治愈率几乎达到100%。宫颈癌虽然全球高发,但给广大女性留下了宽裕的治疗时机,由此被医生视为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中不少女性一看“癌前病变”几个字就慌乱不已。实际上,癌前病变不是癌,是子宫颈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中间状态和极早期癌变的总称,此时开始干预其实很幸运,能将癌症消灭在萌芽阶段。
宫颈癌早期症状“长幼有别”
宫颈恶变早期无变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年纪较大的女性常有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有的表现为白带多、黄、或血样白带,伴有恶臭。
年轻妇女常表现为在两次月经之间,性生活之后有出血,有的表现为月经不调,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经量多或淋漓出血。当有上述症状时,女性千万不能坐视不理,应立即就诊。
女性21岁起开始筛查
蔡红兵建议,女性最好从21岁起开始宫颈癌筛查。21—29岁的女性应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涂片检查。如果结果异常则需要进行HPV检查;如结果正常则不需要。30—65岁的女性应每5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但不要超过5年。超过65岁且定期筛查结果都正常的女性,不必再进行宫颈癌筛查,但被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的女性应继续进行筛查。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若初次性生活在18岁之前,且HPV检查呈阳性,应划入高危人群,密切关注。
有性生活的女性应每年做次宫颈癌筛查
癌症很可怕,但是宫颈癌非也,目前宫颈癌真的是一种早期可防可治的疾病,防治的手段就是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的筛查,也就是TCT和HPV检测,通过简单的妇科检查时取材就可以实现。
宫颈癌有很多病理类型,其中宫颈鳞癌占90%,这一型的宫颈癌演变过程为宫颈癌前病变(CIN)I、II、III,直到宫颈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10年,因此宫颈防癌筛查主要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样瘤变,并进行进一步干预,达到防治宫颈癌的目的。
当宫颈癌筛查发现异常,一般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如果活检提示您存在癌前期病变时也不要紧张,因为它不是癌,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和级别要么严密观察,无需手术;要么行宫颈leep手术治疗,以防日后发生癌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阴道异常排液、白带过多或性生活后阴道出血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检查。
接种hpv多久可以同房 打宫颈癌疫苗的注意事项
(1)孕妇或者备孕的人
孕妇或者准备怀孕的女性朋友,是不应该接种疫苗的,可以选择在生育结束后,接种HPV疫苗。
(2)对疫苗过敏的人
对宫颈癌疫苗的任何成分(比如蛋白质)产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人,或者是对前剂疫苗本身,产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人,都是不可以再继续接种的。
(3)患有宫颈癌癌前病变的人
得了宫颈癌或者已经有了宫颈癌癌前病变的人,都是不能够注射这种疫苗的,注射这种疫苗对于病情来讲是有不利的,患者应该的去医院配合医生治疗。
目前上市的二价疫苗主要可以预防HPV16、HPV18引起的高危型感染,能预防70%的宫颈癌。九价疫苗,能预防HPV31、33、45、52、58等型别的高危型感染,预防90%的宫颈癌。
四价九价这两种疫苗都对其他高危型HPV及非HPV相关的宫颈癌比如腺癌等,是不具有预防作用的。女性仍有可能接触其他高危型HPV及其他病毒,并可能获得持续性的感染,从而发生发展为宫颈癌。
因此,宫颈癌疫苗是不能代替常规宫颈癌筛查的,女性在接种HPV预防性疫苗后,仍然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及HPV分型检测,仍然应该重视宫颈筛查。
以宫颈癌九价疫苗为例,其疫苗价格在3000—4000块钱左右;其注射的次数和乙肝疫苗很类似,只有打完三针才能获得最满意的抗体效价。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打满三针,也能产生一定的保护效果,只不过达不到最佳效果而已。
宫颈癌疫苗和一般的疫苗接种后的副作用是类似的,常见的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的红肿疼痛、注射后偶见头晕恶心等,但这些都是轻微的,一般不会超过两天。
以前的研究发现,25岁以后注射产生的抗体较弱,保护效果明显降低。但随着对HPV疫苗的进一步研究,疫苗的保护年限也正在放宽。例如香港卫生署于2010年将4价疫苗的适用年龄放宽至45岁,称4价疫苗通过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其对24-45岁女性的保护效果理想。
在澳大利亚,FDA也将疫苗的适用年龄放宽至45岁。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最好在25岁前,最迟不要超过45岁。
预防宫颈癌要盯紧三方面
一是定期查体。育龄期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间隔最长也不要超过三年。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即便是在没有做TCT条件的基层医院,做普通刮片检查也比不做好。作为常年惠民的措施,笔者所在的医院每年都对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今年历时三个多月,共筛查了一万多名妇女,查出包括肯定的癌及可疑癌、癌前病变近20例,而且年轻者居多。由此可见,经过多年的宣传,女性主动做妇科检查的人数的确比过去增加了,但整个女性群体主动到医院做筛查的比例还不尽如人意,宫颈癌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基本上都可以治愈。此疫苗可用于9到25岁女性接种,采取3剂免疫接种程序,并有望在明年年初正式上市。
二是改变不洁的性生活方式。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性行为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危险增加;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三是留心身体异常症状。宫颈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患者任何不适,有些症状也非常容易被忽视。育龄期女性应该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当有接触性出血或白带异常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宫颈癌的筛查意义何在
开展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是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宫颈表面的细胞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异常增生,经过癌前病变阶段,即宫颈上皮内瘤变(简称CIN),发展成为宫颈浸润癌,这一过程大约需要若干年时间。
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意义有:可以发现早期病变,如果女性进行定期的宫颈筛查,就完全有可能在癌前病变阶段检测出病变,如对癌前病变进行合理处理,将有效地阻止其发展为宫颈癌。
宫颈癌筛查的意义还有,可以发现早期的癌症、甚至癌前病变。宫颈癌的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前者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巴氏涂片(即人们常说的宫颈涂片)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