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1、湿热并盛型:法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加减。热盛加生石膏、白茅根,毒热盛时加大青叶,大便燥结加大黄。亦可服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

2、脾虚湿盛型:法宜健脾燥湿、养血润肤。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湿盛渗出多时加萆薢、车前子,有热象舌苔黄、脉滑者去苍术、桂枝,加茵陈、黄柏、滑石。也可服除湿丸。

3、血虚风燥型:法宜养血疏风、除湿润燥。方用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痒甚者加蒺藜、苦参。亦可服养血安神丸配秦艽丸合用。

4、针刺疗法:可针刺曲池、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耳针可取肺、肾上腺、神门、内分泌等穴。

湿疹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风热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上部,并可见发热恶寒,疲乏不适,自觉瘙痒。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1、主方消风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荆芥、防风、蝉蜕各9克,苦参、牛蒡子、黄芩各12克,生地黄25克,金银花15克,鱼腥草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热象较重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夹湿者,加木通、苍术各9克。

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湿热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下部,并可见发热,口苦,口渴,疲倦乏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肝胆,利湿热。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加减

处方: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各12克,木通9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5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瘙痒较明显者,加蝉蜕9克、白鲜皮12克。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3)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气血两燔型

【证见】 皮疹泛发全身,并见畏寒或寒战,高热,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渴。舌质红绛,苔黄干焦,脉数。

【治法】 气血两清,泻火解毒。

【方药】

1、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

处方:水牛角30~60克(先煎),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黄、土茯苓各3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黄芩、赤芍、栀子、玄参各12克,知母、牡丹皮各9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紫雪丹或新雪丹,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散光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眼与全身脏腑、经络联系密切,针灸通过激发机体反应机能而起作用。针刺与耳穴治疗作用,可使痉挛疲劳的睫状肌、眼外肌放松恢复,增强其调节能力和眼球壁弹性从而缓解散光。

治疗时选择球后、承泣、攒竹、四白、风池、翳明、睛明、合谷等穴位,每天针刺1次,留针30分子,每次4~5穴,交替使用。

疗程中配合耳穴疗法,选眼、目1、目2、肝、肾、神门耳穴点,每次选其中3~4穴,找到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令患者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耳穴3~4次,每次每穴50~100下。

针刺与耳穴治疗无毒副作用,能显著缓解肌群痉挛,能有效调整紊乱的神经体液调节,能改善眼组织的营养代谢,从而提高了视觉细胞的敏感性;提高了视神经传导功能和大脑视中枢视觉分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视力。

鸡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鸡眼的方法有很多,如敷贴、熏灼、火针。

1、中药贴敷

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在鸡眼上,外盖胶布固定,一般3日换药1次,至脱落为止。

2、熏灼法

睡前将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点着,靠近鸡眼处熏灼,有灼痛感时可稍远离。表面硬化的,可用火头点触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的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用数日,鸡眼能自行脱落。

3、火针法

常规消毒皮肤,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3ml,行鸡眼处局部浸润麻醉,麻药起作用后,左手持镊子夹一燃烧酒精棉球,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待针头在酒精火焰上烧红后,速刺鸡眼中心,深达基底部,以见出血点为准;鸡眼较小者,一针即可,大者周围加刺3针;然后针眼处放酒精棉球,胶布固定,2周后患者无变化,重复上述操作1次。

中医辨证治疗秋燥

1、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 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 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桑杏汤方(辛凉法)

桑叶(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 沙参(二钱) 象贝(一钱) 香豉(一钱) 栀皮(一钱) 梨皮(一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再一次煮成三杯,其二、三次之气味必变,药之气味俱轻故也)。

2、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

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其津液。

沙参麦冬汤(甘寒法)

沙参(三钱) 玉竹(二钱) 生甘草(一钱) 冬桑叶(一钱五分) 麦冬(三钱) 生扁豆(一钱五分) 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

肿瘤患者应该如何选择中医治疗

1)辨证治疗

① 扶正培本

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虚证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和病机,正气不足,气血虚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因而出现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形成肿瘤。临床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扶正培本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对于某些肿瘤可能会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的作用。因此扶正培本是中医预防、治疗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适应证:主要适应于晚期肿瘤。

具体措施:滋阴,补气,补阳,养血。

② 祛邪

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外邪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由于长期饮食不洁、情志失调、过度劳伤等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外邪乘虚而入,引起气滞血瘀、邪毒聚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形成肿瘤。因此,祛邪也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大治则,具有较好的疗效。

适应证:早期肿瘤和体质较好的病人。

具体措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祛湿,以毒攻毒等。

综合评价:证是一类西医尚未认识的基本病理过程,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辨证治疗通过调整病人的阴阳平衡、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等可以起到治疗肿瘤的效果,中医辨证治疗虽然主观疗效较好,但客观疗效较差,肿瘤的体积变化常不显著。

(2)辨病治疗

理论基础:医学对于疾病过程的认识是病,由于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机体各个部位发生的肿瘤都可以得到明确诊断,这是医学诊治疾病的重大优势。中医在治疗疾病时也吸纳了西医这种辨病治疗模式,因此,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是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还常选用一些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中草药进行辨病治疗,实践表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肿瘤具有较好疗效。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皮炎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皮炎湿疹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治疗方法为:急性湿疹多湿热并盛,治宜清热祛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亚急性湿疹多脾虚湿盛,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慢性湿疹多血虚风燥,治宜养血润肤,方用四物消风散加减。中药外用急性湿疹可用鲜马齿苋煎液;亚急性湿疹外用青黛散加香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慢性湿疹可外用天麻膏湿疹膏等。

相关推荐

面瘫的中医辨证治疗

面瘫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对面瘫的研究也较多。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在取穴、手法和针法方面都有相应的治疗法则,正确应用能够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针灸的穴位有地仓、承泣、颊车、太阳、阳白、鱼腰、患侧合谷、风池,以及头针等,针刺可采取透穴疗法。一般在针刺过程中不用电针,当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的表现后,留针大约20~30分钟。 手法也就推拿,其取穴与针刺的穴位基本相同。手法上一般会在双侧面部轻柔地按摩与推拿,重点按摩的部位患侧,推拿时

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1.风热伤络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紫癜多发于四肢,以下肢及臂部为甚,常呈对称性分布,斑色鲜红,成丘疹或红斑样,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面部微浮,舌红苔微黄,脉浮数,或伴有皮肤搔痒,恶心呕吐,腹痛便血,尿血,关节肿痛等证。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加减处方: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黑荆芥10克,薄荷6克(后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15克,蝉蜕8克,白茅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皮肤搔痒者,加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关节肿痛者,加秦艽10克、防己10克。尿血者,加大小蓟

雀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学亦称“雀斑”,以面部状若芝麻散在如雀卵之色而定名,又名“面皮干黑邑”。首见于《诸病源候论》:“人面皮上,或有如鸟麻,或如雀卵上之色也。此由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渍于脏腑,故生“面皮干黑邑”。主要采用针灸治疗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温针搔灼疗法 患者平卧,常规消毒,将火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热,以针尖温热为度,迅速准确地搔灼病灶局部,以雀斑完全消失为宜。根据患者雀斑数目多少,分期治疗。术后保持创面清洁,以防感染。 2.针刺疗法: 主穴取迎香、印堂或神庭、巨阙。配穴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后施以平补平

霍乱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泻吐期: 1、暑热证: (1)主证:吐泻骤作,吐物有腐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小便短赤,舌苔黄糙,脉象滑数。 (2)治法:清热避秽法,方用《霍乱论》黄岑定乱汤加减。 (3)成药:玉枢丹(紫金片),有呕吐者先服此丹1?5g,服后呕吐稍止,再服汤药。 2、暑湿证: (1)主证:突然泻吐,胸脘痞闷,渴不欲饮或喜热饮,体倦思睡,舌苔白腻,脉象缓。 (2)治法:芳香化浊,温运中阳法,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3)成药:藿香正气水(丸),每次2瓶(6g),日服2至3天。 (二)脱水虚脱期: 1、气阴两虚证: (1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

中医指出脂肪瘤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都如此。就中医来讲,任何脂肪瘤都不可怕,均由气血壅滞瘀阻不通坏死所致。即或因寒湿阴邪凝滞,或阳热温毒积聚等引起的机体气、血、津、液、经(脉)络等阻滞

沙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1、脾胃热盛 症状:涩痒痛重,眵泪多而胶黏,羞明难睁,睑内红赤,脉络模糊,颗粒大,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脾胃,祛风邪。 方药:广陈皮、防风、元明粉、荆芥、桔梗、大黄各克,连翘、知母、黄芩、元参、生地各克,黄连克。 2、血热塞盛 症状:眼刺痒灼痛,碜涩羞明,眵泪黏胶,睑内颗粒累累,连而成片,色红赤,甚则黑睛赤膜下垂。可兼心烦口干,舌红,脉数。 治法:凉血散淤清热。 方药:大黄、红花、白芷、防风各克,当归、栀子仁、黄芩、赤芍、生地、连翘各克,生甘草克。可酌加丹皮。

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外感咳嗽 1、风燥咳嗽: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 2、风热咳嗽: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3、风寒咳嗽: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热郁肺: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肺化痰汤加减。 2、肝火犯肺: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3、痰湿蕴肺: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肺阴虚证: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5、综合治疗:散毒清热,

脚气的中医辨证治疗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5)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

抑郁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抑郁的自我保健疗法 1、头部按摩: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2、填脐:取酸枣仁,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换。 3、敷足穴:取朱砂,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4、足浴:磁石,菊花、黄芩、夜交藤,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 二、抑郁的食疗方法 1、药粥:取大枣,元肉,大米,砂糖适量。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

盗汗的中医辨证治疗

盗汗,《内经》称为“寝汗”,熟睡后汗液窃出,醒来即止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本症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因某些疾病所引起,临床以睡眠出汗,醒后即止,五心烦热,舌红口干等为主证。男女老幼,均可见之。本症以虚热为多见,但气虚、阳虚、湿热亦间或有之。 治疗本症,根据盗汗的特点,以滋阴敛汗为法,采用加减当归六黄汤治之。笔者用此方治疗不少的男女老幼盗汗者,取得良好的效果。药用当归10克,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黄连3克,黄柏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每日水煎服1剂,每剂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