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脏震颤鉴别

心脏震颤鉴别

一、主动脉瓣狭窄

l、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常合并关闭不全及二尖瓣病变。晕厥和心绞痛是突出的症状,晕厥可导致突然死亡。主动脉瓣区可闻及喷射型收缩中期杂音,响亮,向右颈动脉传布,在极少见的情况下,杂音在心尖部最响。严重病例的动脉脉波幅度低、高原形(脉搏上升与下降均缓慢)、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脉搏呈重波脉。颈动脉搏动减弱。心电图显示左室肥厚。心电图改变的严重性在成人与狭窄的程度呈正比,而在儿童,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时心电图反而可以正常。出现心力衰竭时心电图可有左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X线检查早期不易肯定左心室增大,左心室的向心型肥厚如无扩张,常显示正常大小的心脏。左心室造影可见僵硬的主动脉瓣膜和固定的瓣膜口。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收缩压升高。主动脉压力曲线显示很慢的升支和低而显著的升支切迹,主动脉瓣狭窄程度越严重,升支上的切迹越低。

2、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多为单纯性主动脉瓣狭窄,有早年发现心脏杂音的病史,如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则表示其主动脉瓣狭窄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一部分。临床表现与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相似。X线检查显示左心室肥厚,有时可有主动脉瓣钙化。

二、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绝大多数为先天性,可合并房室间隔缺损或主动脉骑跨。后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极少见,可由风湿致瓣膜粘连引起,多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和中度肺动脉瓣狭窄通常无症状,重度狭窄的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体征与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严重狭窄的患者可出现周围性发组、周围动脉脉波细小,均与心输出量的减少有关。触诊可发现右心室搏动,无肺动脉搏动,右,动室流出道和肺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向左锁骨上区传布。听诊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高调的收缩期喷射型杂音,向左颈部传布,偶尔可传到背部。轻中度肺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在肺动脉瓣区可听到喷射附加音,呼气期最响,在第一心音之后。附加音出现越早,狭窄越严重,但过度狭窄时附加者皮而消失。

心电图一般显示不同程度的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如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电轴左偏,应怀疑合并其他的损害,常为室间隔缺损,有左至右分流。

X线检查发现主肺动脉和左肺动脉扩张。轻中度狭窄的患者肺周围血管正常,重度狭窄的患者心输出量减少,肺血流量明显减少,右心房室增大。

心导管检查示右心室压力增高;与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从肺动脉至右心室缓慢撤退心导管,可清楚地显示狭窄的部位。

选择性右心室血管造影对显示狭窄的部位及瓣膜的活动度、狭窄后主肺动脉和左肺动脉扩张、右心室的大小等均有价值,在心动周期过程中可以见到流出道大小的改变。

三、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可以是单个的、多个的或筛状的。小的甚至中等度的室间隔缺损常无症状,如缺损较大,则出现左至右分流的常见症状i如呼吸困难、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和发育停滞等。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类型为膜部缺损,其他如峪上缺损、肌部缺损、房室通道缺损以及Gerbode缺损较少见。听诊在胸骨左缘第3或第4肋间可有收缩期杂音,伴震颤,缺损位于间隔肌部时,杂音最响处在心尖部,椅上缺损的杂音近肺动脉瓣区。分流量大时肺血流量增加,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

小的室间隔缺损心电图可以正常。较大缺损时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心电图显示左心室导联R波高心波深*波直立,若出现左心室导联T波倒置,常提示合并其他损害。缺损较大时可出现右心室肥厚的图形。

X线检查可发现肺血流量增多,左心房增大及左右心室增大。但小的至中等度的缺损其心影往往可以正常。

心导管检查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可见右心室血氧含量较右心房高,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升高,肺血流量和肺血管阻力增加。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可清晰地显示缺损的部位及大小,从左前斜位观察,可见从左心室注人的造影剂进入了右心室,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

四、法洛三联症

法洛三联症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指肺动脉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与分流方向相反。法洛三联症患者发组出现较晚,常在出生后数年,少数可在青春期或成年后才出现。患者常有满月面容,发组患者可出现蹲踞体位、作状指(趾)及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瓣区可闻及响亮的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心电图示有心室肥厚,可有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巨大的肺性P波。X线显示肺血流减少,肺动脉段膨隆,无右侧主动脉弓 心导管检查示右心室收缩压与左心室相同,但运动后超过左心室。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可见右至左分流在心房水平,多在卵圆孔处。

五、永存房室共道

“永存房室共道为房间隔缺损的一种类型,是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大的高位室间隔缺损,以及单个房室瓣环并瓣叶畸形。患者自婴儿时期即开始出现症状,半数合并Down综合征,常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合并严重的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心律失常,少数患者可活至青年时期。心脏杂音与室间隔缺损相似,沿胸骨左缘可有收缩期震颤。心电图示左右心室肥厚,P波增高、双峰或增宽上R间期延长,常有重度电轴左偏。哪综合波电压增高。右心导管检查可见导管从右心房的低水平通至左心房,或直接从右心室至左心室。导管的环可以通过所有四个心腔,两个心房压力相等。

六、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绝大多数为风湿性,极少数患者为先天性或其他原因所致,半数以上有风湿热病史。患者以女性多见,中重度狭窄者颧赤 唇组,呈典型的二尖瓣面容。心功能不全症状出现较早,患者常主诉劳动后甚至安静时发生心悸,有时有反复发作的喀血史,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心尖搏动向外侧移位,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膜病时心尖搏动向外向下移位。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伴震颤,为二尖瓣狭窄的指征,杂音常局限于。已尖区一定部位,范围较狭小,心脏极度顺钟向转位时杂音可移位到左腋下部最清楚。第一心音增强,可有二尖瓣开放拍击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

越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狭窄的诊断最具价值,可显示二尖瓣前叶曲线的 EF斜率减慢,EC振幅减小,呈现方形的城墙样改变、表明二尖辫开放时间延长,左心室充盈减慢。二尖瓣后叶与前叶呈同向运动,表明交界外纤维什阳碍了瓣叶游离缘的正常分离,二尖瓣叶回声增强或呈多层回声提示瓣膜增厚或钙化.此外体可借现左房及右室扩大。

心动电图检查示右心室肥厚,二尖瓣型P波及电轴有偏,另外,心房颤动也常见。

X线检查可见吞钡后食管压迹及移位,心影如梨状,肺血流量增多等表现。

心尖部对张期震颤一经发现,即可肯定二尖掰狭窄的存在。必须指出,部分患者在合并心力衰竭、左心后血栓形成、严重肺与饰及肺动脉高压等情况下心尖部舒张期杂音可减弱甚至听不到,此时诊断必须结合全面的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的结果,防止误诊及漏诊。

七、三尖瓣狭窄

三尖瓣狭窄临床较罕见,病因一般为风湿性,可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多在青年时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右心衰竭征象,重症患者可有腹水、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及水肿等。三尖瓣区可闻及响亮、粗糙的舒张中期杂音,伴震颤,杂音于深吸气末增 强。心电图和X线检查示右心房增大,部分患者由于合并二尖瓣狭窄,可有右心室增大的表现临床上遇有上述典型杂音,且于三尖瓣区最强,同时有明显的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以及右心房增大等表现的病征时,应注意到本病的可能。右心导管检查及选择性右心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八、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女性患者较男性多两倍。分流量小时一般无症状,分流量大时可有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婴幼儿可出现左心衰竭征象。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身体上部发组较身体下部稍轻,称为差别性发组。听诊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响亮杂音,于运动后及呼气时加强,多伴有震颤,儿童患者杂音的舒张期部分可不明显而使杂音不呈连续性。因通过二尖瓣的血流增多,在二尖瓣区亦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另外还可有舒张压降低及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周围动脉枪击音等周围血管征的表现。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内径增大,主动脉降部与肺总动脉或左肺动脉相通,二尖瓣活动速度及幅度增加。

轻型者心电图可以正常。较重者心电图可有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导联深Q波、高R波和T波。左心房肥大时P波呈双峰型,肺动脉高压时有右心室肥厚变化。有时可出现。动房颤动。

X线检查显示肺血流量增多,与分流量的大小成正比,肺门血管影搏动明显。肺动脉段凸起,主动脉弓显著。左心房可轻度增大,左心室常增大。若心脏增大明显,常提示有心力衰竭或合并其他畸形。未闭的动脉导管小者心脏可无明显变化,肺部变化亦不显著。

心导管检查示主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右心室,当有功能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右心室血氧含量也有所增高。从下肢静脉插人心导管,进人肺动脉后,可经动脉导管进人降主动脉,据此可与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相鉴别。选择性心血管造影一般不需施行,典型的动脉导管未闻者经临床表现、体征,结合X线及心电图不难诊断。只有当确诊困难,怀疑合并其他畸形时才进行选择性主动脉造影,可见造影剂通过动脉导管直接进人肺动脉,主肺动脉同时显影。

九、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是指缺损位于主肺动脉总干之间、升主动脉与肺总动脉的直接相通。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症状与动脉导管未闭相似,但呼吸困难较动脉导管未闭者更为常见,杂音的位置也较低,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处接近中线的部位,伴震颤。本病X线和心电图的表现与动脉导管未闭相似,二者鉴别只有根据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可见导管从肺动脉经主动脉弓进人主动脉分支,而动脉导管未闭时导管从肺动脉直接进人降主动脉,并不经过主动脉弓。主动脉造影可见肺动脉干与升主动脉同时显影,另外心脏超声检查示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扩大,二者之间有回声缺损,这些征象均有助于诊断。

老年帕金森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 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通常所说的昏睡性脑炎所致帕金森综合症,已近70年未见报道,因此该脑炎所致脑炎后帕金森综合症也随之消失。近年报道病毒性脑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样症状,但本病有明显感染症状,可伴有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征,脑脊液可有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减低等。病情缓解后其帕金森样症状随之缓解,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2. 肝豆状核变性:

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3. 特发性震颤:

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 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高频率者甚似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可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

4.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本病也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不要把这些病和帕金森搞混淆

一、肝豆状核变性与帕金森病相似:肝豆状核变性是遗传病,1/3有家族史,可有震颤、面具样脸、肢体肌张力增高等症状,青少年发病。该病有肝脏损害,血清铜蓝蛋白降低,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二、病毒性脑炎与帕金森病相似:病毒性脑炎患者可有肢体抽搐、瘫痪、等神经损伤症状,与帕金森症状相似,但是病毒性脑炎有明显的感染症状。脑脊液检查可见细胞轻中度增多,蛋白升高、糖减低。病毒性脑炎好转后帕金森症状缓解,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三、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与帕金森病相似的疾病也包括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也发生于中老年人,可出现震颤、肌强直等症状。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有眼球凝视障碍、颈项过伸,这些表现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四、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相似:特发性震颤属于显性遗传病,有头、下颌、肢体不自主震颤等症状,震颤频率时高时低。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鉴别要点是该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等症状,心得安治疗有效。

早期帕金森症引发肌肉痉挛如何诊断

帕金森症是引发肌肉痉挛症状之一,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那么,对于引发帕金森症肌肉痉挛症状的患者该如何诊断?

1. 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通常所说的昏睡性脑炎所致帕金森综合症,已近70年未见报道,因此该脑炎所致脑炎后帕金森综合症也随之消失。近年报道病毒性脑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样症状,但本病有明显感染症状,可伴有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征,脑脊液可有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减低等。病情缓解后其帕金森样症状随之缓解,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2. 肝豆状核变性:

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3. 特发性震颤:

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 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高频率者甚似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等可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

4.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本病也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5. Shy_Drager综合征:

临床常有锥体外系症状,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经症状,如: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无效等,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6. 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

过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郁药物均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因有明显的服药史、并于停药后减轻可资鉴别。

帕金森常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40岁以前的成年人,过去常有发热、眼肌麻痹及昏睡或被蚊虫叮咬等病史。但有许多病人,并无脑炎病史,只有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病史。此型的帕金森综合征得发病及进展都比原发性帕金森病快,常见有动眼危象、皮脂外溢及流涎增多

2.肝豆状核变性: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3.特发性震颤: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 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高频率者甚似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等可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

4.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本病也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5.Shy_Drager综合征:临床常有锥体外系症状,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经症状,如: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无效等,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6.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郁药物均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因有明显的服药史、并于停药后减轻可资鉴别。

帕金森病的疾病诊断

1.与继发性震颤麻痹综合征相鉴别

(1)脑血管性震颤麻痹综合征:多发生在腔隙梗死或急性脑卒中之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表现以及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等,颅脑CT检查有助诊断。

(2)脑炎后震颤麻痹综合征:病前有脑炎历史,见于任何年龄,常见动眼危象(发作性双眼向上的不自主眼肌痉挛),皮脂溢出,流涎增多。

(3)药源性震颤麻痹综合征:有服用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或萝芙木类降压药等病史,在不同环节干扰了儿茶酚胺的代谢而引起的,停药后症状消失。

(4)中毒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主要依据中毒病诊断,如病前有一氧化碳中毒等病史。

2.与各种原因引起的震颤相鉴别

(1)特发性震颤:震颤虽与本病相似,但无肌强直与运动徐缓症状,可有家族遗传史,病程良性,少数或可演变成震颤麻痹。

(2)老年性震颤:见于老年人,震颤细而快,于随意运动时出现,无肌强直。

(3)癔症性震颤:病前有精神因素,震颤的形式、幅度及速度多变,注意力集中时加重,并有癔症的其他表现。

(4)脑炎后震颤麻痹综合征过去有脑炎病史,常见动眼危象,皮脂溢出及流涎增多。

(5)见于腔隙状态的血管性震颤麻痹综合征是由纹状体内的腔隙中风所引起。以步态障碍为突出,可有痴呆和锥体束征,而震颤、运动徐缓少见,可由MRI或CT扫描得以确诊。

(6)由颅脑损伤、肿瘤和中毒引起者,可根据有关病史及检查发现而做出诊断。

(7)有基底节钙化者须查明引起钙化的原因。基底节钙化者未必都出现震颤麻痹症状。

(8)酒精中毒、焦虑症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震颤,根据病史,不难识别。

3. 与伴有震颤麻痹症状的某些中枢神经多系统变性病相鉴别 如肝豆状核变性,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小脑脑桥橄榄萎缩症等。这些疾病除有震颤麻痹症状外,还具有各种疾病相应的其他神经症状,如小脑症状、锥体束征、眼肌麻痹、不自主动作、直立性低血压、运动神经元病及痴呆等。

帕金森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有明确病因可寻,如脑外伤、病毒性脑炎等。①药物或中毒:神经安定剂、利血平、胃复安等可导致可逆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生于治疗后或停药后数月;CO、锰尘、MPTP、二硫化碳或焊接时接触烟尘亦可引起;②血管性:多发性梗塞病史、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进、病理征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等可提供证据;③脑炎后:20世纪上半叶流行性的昏睡性脑炎后常遗留帕金森综合征,目前罕见。

2、肝豆状核变性: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3、特发性震颤: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等可与原发性帕金森氏病鉴别。

4、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可有运动迟缓和肌强直,震颤不明显;早期出现姿势步态不稳和跌倒但本病有核上性眼肌麻痹(以垂直凝视不能最具特征性)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5、抑郁症:可类似PD,且二者常在同一患者并存。但抑郁症无肌强直和震颤,抗抑郁药试验治疗可能有助于鉴别。

6、弥散性路易体病:多见于60-80岁,以痴呆、幻觉、帕金森综合症运动障碍为临床特征,痴呆最早出现,进展迅速,可有肌阵挛,对左旋多巴反应不佳,但对其副作用极敏感。

7、亨廷顿病:如患者运动障碍以肌强直、运动减少为主,以被误认为PD,根据家族史或伴痴呆可资鉴别。

8、多系统萎缩:主要累及基底节、脑桥、橄榄、小脑及自主神经系统,可有帕金森病样症状,多数患者对左旋多巴不敏感,且影像学检查可资鉴别。

帕金森病的鉴别方法

1. 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通常所说的昏睡性脑炎所致帕金森综合症,已近70年未见报道,因此该脑炎所致脑炎后帕金森综合症也随之消失。近年报道病毒性脑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样症状,但本病有明显感染症状,可伴有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征,脑脊液可有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减低等。病情缓解后其帕金森样症状随之缓解,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2. 肝豆状核变性: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3. 特发性震颤: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高频率者甚似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等可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

4.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本病也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5. Shy_Drager综合征:临床常有锥体外系症状,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经症状,如: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无效等,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6. 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过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郁药物均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因有明显的服药史、并于停药后减轻可资鉴别。

相关推荐

老年人肺性脑病的症状

昏迷、晕厥、神志淡漠、抽搐、扑翼样震颤、腱反射消失 在基础疾病及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基础上出现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亦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应鉴别脑血管病、代谢性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根据有慢性脑肺疾病病史,临床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结合血气分析即可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该如何鉴别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两种。专家指出,肥厚型心肌病容易与一些疾病混淆,需要引起重视。那么,肥厚型心肌病该怎么鉴别呢?下面,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将会为你详细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该怎么鉴别? 专家表示,肥厚型心肌病要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多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杂音向颈部传导,大多伴有收缩期细震颤,主动脉第二心音减弱。X线检查升主动脉有狭窄后扩张,二者不难鉴别。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肥厚型心肌病

先天性白内障症状

1、白瞳征 成年白内障患者,常常因视力明显减退而就诊。而婴幼儿白内障患者,特别是单眼患者,一般并无症状,因此经常被延误诊断。只有当瞳孔区出现白色反光,即所谓白瞳征(leukokoria)时,方引起家长或医生的注意。白瞳征并非先天性白内障所特有,临床上应与其他病症加以鉴别。 2、眼球震颤 患双眼致密混浊性白内障的患儿,大多伴有眼球震颤(nystagmus),震颤多为游移性(wanderring)和搜寻性(searching)等类型。这种类型的眼球震颤往往提示视力极为低下,一般不会超过0.1。 3、斜视 由于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分析

酒精中毒性脑病是指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机体营养代谢紊乱,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从而出现反应迟顿、精神异常、共济失调、眼部行为运动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早期症状会出现当患者停止饮酒时感到一种难以控制的饮酒欲望,同时会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常先出现焦虑、不愉快、抑郁情绪,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恶寒、出汗、心悸、脉频和不整,高血压等自主神经症状。还可有睡眠障碍,如噩梦、睡眠浅、入睡困难等。这些症状往往是轻度戒断症状或戒断的早期症状。停饮7~8h后出现四肢躯干的急性

如何准确的对脑梗塞进行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依据: 1、脑梗塞起病急骤:多数无前驱症状,发病急骤,以秒计,脑梗塞发病后常于数秒钟内病情达高峰。 2、多数脑梗塞患者有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在主半球则有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少数患者为眩晕、呕吐、眼震及共济失调。可有短暂意识丧失,或局限或全身抽搐,严重脑梗塞患者可以有昏迷、消化道出血、脑疝,甚至很快死亡。 3、有产生栓子来源的疾病:多数脑梗塞患者有产生栓子来源的疾病如心脏病、心房纤颤、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尤其是心房纤颤的症状和体征。 4、脑CT扫描或MRI检查:脑梗塞发

帕金森病是如何进行诊断的

1.诊断依据 (1)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 (2)四项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中至少具备2项,前两项至少具备其中之一,症状不对称。 (3)左旋多巴治疗有效,左旋多巴试验或阿朴吗啡试验阳性支持原发性PD诊断。 (4)患者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体位性低血压,锥体系损害和肌萎缩等,PD临床诊断与尸检病理证实符合率为75%~80%。 2.国内外常用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 (1)原发性帕金森病(IPD)的诊断:王新德执笔1984年10月全国锥体外系会议制定的标准如下: ①至少要具备下

神经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脑损伤综合征:如脑炎、脑外伤、脑血管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病变的恢复期可以有类似表现,但常伴有智力损害、肢体瘫痪、神经麻痹,脑CT或脑电图异常可帮助鉴别。 (2)焦虑症:焦虑症多发生于中青年群体中,诱发的因素主要与人的个性和环境有关。虽然也有心慌、气短、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出汗、肢体震颤、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症状,但与神经官能症不同的是病史比较短,而且可以询问出导致焦虑的原因。 (3)甲状腺机能亢进:患有甲亢的患者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但通过临床体检化验可以发现一些甲亢特有体征,如眼球突出

检查帕金森病的方法是什么

(1)临床表现: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 (2)辅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3)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症,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 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来做出诊断,有时鉴别困难要借助辅助检查。

神经官能症的疾病诊断

(1)脑损伤综合征:如脑炎,脑外伤,脑血管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病变的恢复期可以有类似表现,但常伴有智力损害,肢体瘫痪,神经麻痹,脑CT或脑电图异常可帮助鉴别。 (2)焦虑症:焦虑症多发生于中青年群体中,诱发的因素主要与人的个性和环境有关,虽然也有心慌,气短,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出汗,肢体震颤,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症状,但与神经官能症不同的是病史比较短,而且可以询问出导致焦虑的原因。 (3)甲状腺机能亢进:患有甲亢的患者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但通过临床体检化验可以发现一些甲亢特有体征,如眼球突出

临床上如何诊断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常见于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如果您总是感到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容易感到疲劳,头晕眼花、胸部不适或气短,那您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患了房颤。 (一)病史、症状: 临床症状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绞痛表现。病史应注意询问房扑、房颤发生的频率和已经发生的时间,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应用的药物,有无血栓栓塞史。 (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