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如何鉴别
温病如何鉴别
(1)发热
很多原因可以引起发热,而外感温热之邪则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所以各种温热病都具有发热这个共同症状。温病发热是机体对病邪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它具有两面性,在一定情况下,如温病初期阶段,发热是一种主动防御反应,是正邪相搏,正气抗邪的必然现象,另一方面,发热毕竟是个病理过程,常会消耗正气,损害机体,严重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温病发热的机理,可以这样认为:热邪侵袭机体后,正气奋起抗邪,由于邪正交争,导致卫气营血功能紊乱,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胜则热”或“阴虚内热”的病理变化,以致体温升高而发热。
发热见于温热病,类型复杂,要正确鉴别,必须抓住这一主证的 特点,结合伴随症候表现进行分析比较。温病发热,对属阳性发热,其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变化多而快,病程相对较短,一般热势较高,并伴有阳热亢盛的一系列表现,这和内伤发热显然有别。当然在温病末期,由于热邪逗留,其阴亏虚,也可出现类似内伤发热的虚热证或虚实夹杂证,但其病因及病理经过与内伤发热有所不同。
各种温病均有典型的热型,根据发热时体温的升高和持续情况分,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消耗热、回归热、波状热以及不规则热等;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又可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温病初期,热邪在卫时常见低热或中等热。温病中期,邪在气分时以高热居多。温病极期,热邪深入营血时,则多见高热或超高热。温病进入恢复期,如有发热则每多低热。至于不同的热型,则常见于不同温热病的自然过程中,联系具体病种,这些不同热型的分布情况大致是这样的:伤寒、大叶型肺炎可见典型的稽留热;败血症、脓毒败血症、往往可见到弛张热、消耗热;典型的疟疾多为间歇热;不规则热可见于多种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流感、支气管炎等较常见。
中医对各种发热的辨证,主要分如下几种类型:
发热恶寒 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温病初起邪在卫表的特征。在败血症时,由于热邪充斥表里,正邪剧争,则可见憎寒战抖,壮热不退。
寒热往来 寒时不热,热时不寒,界限分明,交替出现的称寒热往来。为热郁少阳,枢机不利所致,是邪在半表半里的主要特征。
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是热邪入里的主要标志。但同是入里热证,临床有在气,在营、入血的区别,其发热情况亦有所不同。大凡气分热的典型热像为高热、恶热,肠腑实热证,多表现为蒸蒸发热或日晡潮热。湿热证逗留气分,为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热稍退,既而又发热。
发热夜甚 热邪传入营、血分,发热夜间尤甚。
夜热早凉 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为余邪留伏阴分所致。
低热 温病后期持续低热,手足心热尤甚的,为肝肾阴虚,虚多邪少。
(2)出汗
出汗是腠里开泄,汗腺分泌增强所致。隐性汗一般不被人们注意,显性汗则易察觉。出汗可以排泄废物,驱邪外出,散发热量而降低体温;但过度出汗往往伤津液耗阳气。因此,在温病过程中注意汗之有无、多少,以及出汗时的全身状况,对于辨别症候、判断病情、预测转归,有一定实践意义。
无汗,见于温病初起,多为邪袭肌表,卫气被郁, 腠里闭塞所致,故兼有发热恶寒。如热入营分,烦躁高热而无汗的,则多因热伤营阴,津液耗伤,不能作汗所致。
常有汗出,而热不为汗所退者,多为湿热交蒸所致。汗多而兼壮热烦渴者,为气分热炽,正邪剧争的表现。大汗淋漓而肢冷脉伏,神志恍惚者,是亡阳虚脱的预兆。
另有一种战汗,即病人突然全身战粟,继之全身出汗,多见于热邪逗留气分阶段。为正气积聚力量,抗邪外出的佳象。故战汗之后,大多邪随汗出,热退身凉,脉象平和而病势向愈。但也有少数战栗而不能汗出,或战汗之后发热不退,烦躁不安,脉疾不平,乃正气虚惫,不能鼓邪外出而热复内陷的危重征象,病情严重,须防变幻。
(3)昏谵
昏谵包括神昏与谵语两种表现。由于神志昏迷与谵妄乱语常同时出现,所以习惯上两者往往并称。昏谵的基本特征是意识丧失,神志障碍,语无伦次;深度昏迷可以昏睡而不语,又称昏聩。温病过程中出现昏谵,多与热邪或湿热痰浊蒙闭心窍有关,是病情危重的标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温病中容易引起昏迷的病种很多,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乙脑、流脑、结脑以及中暑,败血症等。这些病所引起的昏迷,一般多属闭证,实证。与阴竭阳脱,阴阳离决的脱证判然有别。闭证中还需要区分是热闭还是痰蒙。热闭与痰蒙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热闭由热邪内陷心包,清窍闭阻所致,其昏迷程度深,且伴有高热,烦躁。谵语,舌绛苔焦等症,多见于热邪深入营血分阶段,痰蒙因湿热痰浊内蒙清窍而成,一般昏迷程度较浅,呈似清似寐状态,发热大多不高,或闻喉间痰声漉漉,舌苔腻黄厚。
除此而外,气分胃肠实热及下焦血虚,也可引起昏谵现象。前者往往兼有高热,口渴或腹胀疼痛拒按,便秘等阳明实热见证;后者常有少腹硬满,大便色黑而小便自利等瘀血蓄结见证。
综上可见,同一昏谵,其成因各不相同,证候表现亦有差异。凡是暑热闭与痰闭,昏谵是必有之症,且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属危急之候。而在气分高热时,有时亦可出现昏谵现象,但程度较浅,往往是一过性的,持续时间较短。临床上对这些情况,必须审查细辨。
(4)痉厥
痉指痉挛强直而言。轻者手足蠕动,颈有抵抗;重者肢体抽搐,口角痉挛,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
厥的含义有二,一为四肢逆冷,一为昏厥逆厥。
痉与厥本来是两个不同的症候,由于温病过程中常常先痉后厥,厥而又痉,痉厥并见,故习惯统称痉厥。温病出现痉挛,皆为肝风内动之象,临床着重鉴别虚实两大类型。
实风由于热邪炽盛所致,所谓“热极生风”邪热炽盛,阴液急剧耗损。筋脉干涸拘急则痉。如阳气被遏,郁而不运,则四末不温,清窍失灵则神昏。
鉴于温病常有高热,故肝风每易妄动。除热入肝经引动肝风外,其它如气分胃肠实热亢盛、心营热盛,亦可引动肝风。临床均各有不同的兼证。
实风多发生在温病的极期阶段,主要表现为抽搐来势急剧,频繁有力,振幅较大,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肢冷晕厥,脉多洪数或弦数有力,舌红或绛。出现这些现象,往往表示证情危急。临床实践证明,痉厥发作次数的多少,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预后的好坏关系极大。
值得指出的是,为了有效地防治实风内动,仔细地观察痉厥出现之前的一些动风先兆,是十分必要的。动风先兆大致有不定时惊跳,肌张力增强,颈项有抵抗,两目凝视,口角时尔颤抖以及烦躁加剧,意识障碍等。
虚风内动由阴虚而导致。多因热邪逗留日久,阴津血液慢性耗伤,筋脉失于濡养,而呈现动风之象,故称虚风内动。大凡虚风内动多发生在温病的后期阶段。临床表现除常有低热、颧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舌燥、盗汗、神疲欲眠、耳聋失语、舌尖红少津少苔、脉虚细带数等肝肾真阴大伤见证外,必有手足蠕动或瘈疭、口角颤抖、心中憺憺大动等虚风内动的表现。
如何对颈椎病鉴别诊断呢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往往难以鉴别,做这一诊断应慎重,以避免误诊,耽搁其它疾病的治疗。
1、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椎间孔及其外周的神经纤维瘤、肺尖附近的肿瘤均可引起上肢疼痛、神经痛性肌萎缩、心绞痛、风湿性多肌痛。
2、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
3、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脑病的诊断
脑血管疾病按动脉损伤分为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及其他种类动脉性疾病。按静脉损伤分主要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其中最常见的是脑梗死、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的出血,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0 - 30 %,在动态下突然出现明显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瘫痪的中老年人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脑CT 扫描检查可以很容易确诊,并能与其他疾病鉴别。
应与精神病相鉴别。和与引起昏迷的其他疾病鉴别:如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症、脑血管意外、脑部感染、镇静剂过量等。
老年帕金森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 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通常所说的昏睡性脑炎所致帕金森综合症,已近70年未见报道,因此该脑炎所致脑炎后帕金森综合症也随之消失。近年报道病毒性脑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样症状,但本病有明显感染症状,可伴有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征,脑脊液可有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减低等。病情缓解后其帕金森样症状随之缓解,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2. 肝豆状核变性:
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3. 特发性震颤:
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 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高频率者甚似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可与原发性帕金森病鉴别。
4.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本病也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病因:感受了外来的温邪
1、温邪的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2、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
1)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2)暑热病邪: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3)湿热病邪: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4)燥热病邪:病变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5)温热病邪:邪气内伏,热自里发;里热内迫特性显著;易耗伤阴液
6)温毒病邪:攻窜流走;蕴结壅滞
7)疠气病邪:致病力强;传染性强;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二、发病因素:体质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三、感邪途径: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四、发病类型:
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分类
鉴别点新感温病伏邪温病
发病感邪即发,病发于表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症候特点初期见发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等肺卫表热证初期即见高热,烦渴,尿赤,舌红苔黄,或昏谵,舌绛无苔等气、营分里热证
病机传变由表入里,由轻到重,逐步发展由里外达,或进一步内陷深入
病势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方愈
初起治则以解表透邪为主以清泄里热为主
检查上呼吸道感染都有哪些方法呢
根据临床表现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流行性感冒 系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流行病史。全身症状重,如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其他症状可不明显。
二急性传染病早期 上感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等,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三急性阑尾炎 上感伴腹痛者应与本病鉴别。本病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腹肌紧张和固定压痛点;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不要把这些病和帕金森搞混淆
一、肝豆状核变性与帕金森病相似:肝豆状核变性是遗传病,1/3有家族史,可有震颤、面具样脸、肢体肌张力增高等症状,青少年发病。该病有肝脏损害,血清铜蓝蛋白降低,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二、病毒性脑炎与帕金森病相似:病毒性脑炎患者可有肢体抽搐、瘫痪、等神经损伤症状,与帕金森症状相似,但是病毒性脑炎有明显的感染症状。脑脊液检查可见细胞轻中度增多,蛋白升高、糖减低。病毒性脑炎好转后帕金森症状缓解,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三、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与帕金森病相似的疾病也包括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也发生于中老年人,可出现震颤、肌强直等症状。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有眼球凝视障碍、颈项过伸,这些表现可与帕金森病鉴别。
四、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相似:特发性震颤属于显性遗传病,有头、下颌、肢体不自主震颤等症状,震颤频率时高时低。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鉴别要点是该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等症状,心得安治疗有效。
副肿瘤性脊髓病的诊断
副肿瘤性脊髓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副肿瘤性脊髓病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关于副肿瘤性脊髓病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
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抗体检查,未发现原发性肿瘤前易误诊。
临床遇到持续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难以解释时对本综合征的警惕性尤为重要。
系统检查未发现癌肿,需定期复查,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诊断,血清或CSF特异性自身抗体可确诊PNS和提示潜在的肿瘤性质。
注意与神经系统原发性疾病鉴别
颈椎病如何鉴别诊断?
1.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椎间孔及其外周的神经纤维瘤、肺尖附近的肿瘤均可引起上肢疼痛、神经痛性肌萎缩、心绞痛、风湿性多肌痛。
2.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
3.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需与食管炎、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难鉴别。
6.颈型颈椎病与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鉴别
因长期低头工作,头经常处于前屈的姿势,使颈椎间盘前方受压,髓核后移,刺激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从而产生不适症状。
得了颈椎病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椎间孔及其外周的神经纤维瘤、肺尖附近的肿瘤均可引起上肢疼痛、神经痛性肌萎缩、心绞痛、风湿性多肌痛。
2.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
3.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需与食管炎、食管癌引起的吞咽困难鉴别。
6.颈型颈椎病与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鉴别因长期低头工作,头经常处于前屈的姿势,使颈椎间盘前方受压,髓核后移,刺激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从而产生不适症状。
系统性硬化症需要与哪些疾病区分
一)局限性硬皮病需与下列诸病鉴别:
1.斑萎缩 早期损害为大小不一,呈皮色或青白色,微凹或隆起,表面起皱,触之不硬。
2.萎缩性硬化性苔藓 皮损为淡紫色发亮的扁平丘疹,大小不一,常聚集分布,但不互相融合,表面有毛囊角质栓,有时发生水疱,逐渐出现皮肤萎缩。
(二)系统性硬化症需与下列诸病鉴别:
1.成人硬肿病:皮损多从头颈开始向肩背部发展,真皮深层肿胀和僵硬,局部无色素沉着,亦无萎缩及毛发脱落表现,有自愈倾向。
2.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等病的混合表现,包括雷诺氏现象,面,手非凹陷性浮肿,手指呈腊肠状肿胀,发热,非破坏性多关节炎,肌无力或肌痛等症状,浸出性核抗原(ENA)和RNP的抗体均可呈高滴度阳性反应。
3.化学物,毒物所致硬皮病样综合征 接触聚氯乙烯,苯等化学物,以及食用毒性油或某些药物和接受硅胶乳房隆起术的人可以出现硬皮以及硬皮病的某些其他症状,但这些人临床无典型的硬皮病表现,血清中无特异的自身抗体,停止接触,症状可渐消失,易与硬皮病鉴别。
哪些疾病要和麻疹相鉴别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肠道病 毒感染、败血症、斑疼伤寒、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相鉴别。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住 院隔离治疗,隔离期延长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