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孕补认知白皮书
中国网民孕补认知白皮书
在我国,每年出生缺陷有100万例,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畸形儿出生。缺乏叶酸是造成出生缺陷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据北大药业(即北京斯利安药业前身)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合作的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25万例循证医学研究合作项目显示,育龄女性在妊娠前后,每日增补叶酸0.4毫克,可降低高发地区胎儿神经管畸形发生率85%,降低唇腭裂发生率50%。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网友孕期营养补充意识较强,尤其是叶酸知识比较全面,比如,有近六成的网友从有生宝宝计划后就开始补充,超过九成的网友对叶酸具有预防出生缺陷这一功能具有充分的认知,这与我国多年来大力普及生育健康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网友在孕期营养补充问题上又存在着一定的盲区,这主要体现在多维营养的补充上。数据显示,有超过六成的网友仅靠日常饮食补充孕期及哺乳期的营养,事实上仅靠饮食需增加近一倍的摄入才能满足孕期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然而与此同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同样也增加了近一倍,这易造成孕妇体重超标,为妊娠糖尿病和妊高症等诸多疾病埋下了祸根,同时还会导致胎儿过大,增加难产几率。因此,在正常饮食基础上单独补充营养素才是科学的孕补方法。总体而言,孕期需额外补充的营养应以最易缺乏且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为主,即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同时以关系到优生的必需矿物质元素作为补充,即维生素C、维生素D、钙、铁、锌。斯利安作为我国政府批准的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知名品牌,63.52%网友将其作为购买和使用的首选,斯利安旗下的斯利安叶酸片和金斯利安多维片也获得了更高的市场认知度。
毓婷会导致宫外孕吗
避孕效果并非万无一失,副作用明显
避孕药毓婷是国内紧急避孕药市场上当之无愧的头把交椅。该产品单品销售额早已突破亿元,是中国销量最大的非处方(OTC)紧急避孕药,也成为整个公司的拳头产品。然而,关于毓婷副作用的质疑从其上市之初就从未间断过。资料表明,毓婷的主要成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化学名称是左炔诺孕酮,被广泛用于各种口服及外用避孕药中。但是,毓婷并非万无一失的避孕措施。根据资料,左炔诺孕酮被证实的有效率为80~85%。即是说,即使服用了毓婷,仍有15~20%的怀孕风险。然而在毓婷的药品说明书中却并未提及这一点。此外,尽管其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方便安全的紧急避孕措施,但由于其药品特性,可能引发生理周期紊乱、出血或点滴出血延长等副作用。有多位使用过毓婷的女性在接受中新网调查时都表示,服用以后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和生理周期紊乱,给她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多麻烦。
主要成分致宫外孕风险加大,毓婷被指隐瞒事实
近期关于服用毓婷后出现宫外孕的报道并非初次出现相关问题。早在2009年,天涯社区上就出现了一篇名为“毓婷,究竟还要造就多少宫外孕?”的帖子,发帖人自称为妇产科的见习医生,3个月来和带教医生一起接待过不下30名宫外孕患者,其中“竟然高达19人有过毓婷服用史”。
服用毓婷会导致宫外孕并非空穴来风。毓婷的主要成分左炔诺孕酮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排卵,使子宫内膜变薄,来阻止孕卵着床,并使宫颈黏液稠度增加,精子穿透阻力增大,从而速效避孕。但正是这样的原理造成了宫外孕风险的加大。在199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华妇产科学》教科书上写到::“一旦低剂量孕激素没有抑制排卵,但输卵管蠕动发生障碍,就会明显增加输卵管妊娠(即宫外孕)机会。而中新网记者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网站的一篇报告中也看到, “尽管左炔诺孕酮是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却存在可能引发宫外孕的已知风险。在许多国家不需要处方就可以买到左炔诺孕酮,使这一风险几乎无法预估(Use of levonorgestrel as emergency contracep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asure to prevent unwanted pregnancy. However, ectopic gestation in case of failure is a known risk. Access to levonorgestrel without a prescription in many countries has made it im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exact incidence of this potential adverse event)”。
然而在毓婷的说明书中,在“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中仅提到“本品可能使下次月经提前或延期”,以及“偶有轻度恶心、呕吐”,通篇并未提到可能引发宫外孕的风险。而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紧急避孕药不仅要写明各种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而且在这些国家里,紧急避孕药或者被归为处方药,或者伴随着药剂师严格的回访制度,一旦出现避孕失败或其它意外状况,将立即提示使用者进行检查和治疗。
家长炮轰央视动画暴力
2月12日自由撰稿人刘书宏(网名老蛋)在自己的博客和某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紧急请求请央视停播〈虹猫篮兔七侠传〉》的文章,炮轰央视少儿频道热播的国产动画片《虹猫篮兔七侠传》,引发网友热议。刘书宏称,该片“内容低级,充满了暴力、情色、脏口、恐吓、威胁”,孩子们长期观看,“会产生很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请求央视停播该片。
发帖发文呼吁停播
刘书宏在文章中提到:“该动画片向小观众传递了一个暴力加无知的价值取向。传递了一个一切问题都已暴力来解决的价值取向……低质量并且充满暴力和无知的动画片对孩子会产生以下几个不良影响,一、令孩子更蠢,不乐意思考。二、给孩子创建一个愚蠢而低级的审美观。三、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思想和智慧。四、平时里打打杀杀,疯疯癫癫。五、心性大乱,很难再接近平静的和优秀的文艺作品。六、真正智慧的东西很难在进入孩子的头脑里。”
据新民网了解,《虹猫篮兔七侠传》被称为国内第一部武侠动画片,自从去年9月在央视少儿播出后,反响热烈,因此进行了第二轮热播。早在今年1月,就曾有报道称因为该片中一段蓝兔为了救虹猫割破动脉,血流池塘的内容,“甚至还有儿童欲效仿剧情割破动脉”(重庆晚报1月23日)。
新民网随即与刘书宏取得联系,他告诉新民网,自己4岁大的小儿子看了这部动画片之后,“脏话连篇”动不动就嚷嚷着“我砍死你!我砍死你!”刘书宏说:“片子本身没有创新,立意肮脏,又是魔界又是情色,低级庸俗。还有很多类似‘调戏妇女’的台词,不适合孩子。”因此,刘书宏“以一个家长的名义,以一个文字工作者的名义,以一个良心和聪慧尚存的观众的名义”,呼吁央视停播该片。
有人认为小题大做
刘书宏在论坛发帖后,引来不少网友跟帖评论,有的支持其观点,但也有人认为该片“没有什么不妥”。
网友“在天堂里流浪”说:“这个片子弘扬正义,让小孩知道哪些人是好的,哪些人是不好的,哪些是侠义,哪些是奸恶。我记得当时我儿子看到大奔因为戒酒戒赌取到奔雷剑时高兴得不得了……”
网友“素素的天空”提到:“我觉得小侄子看了没什么问题,起码他懂得分清楚好人坏人,懂得正义和邪恶,而且我也没发觉他吐什么脏话,当然,这需要家长平时指导。”
孩子本质基因决定
新民网就此与“童话大王”郑渊洁取得了联系,郑渊洁表示自己并没有听说过这部动画片,也不清楚里面的具体内容。但是,他说:“我认为一个孩子怎么样,基本上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后天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不是很清楚,但是父母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基本上就应该是怎样的了。”
郑渊洁告诉新民网,他8岁的女儿最近放假了,在看动画片《蜡笔小新》,虽然偶尔听到对白,感觉就像“小流氓”(说的话),即使孩子把台词用在生活中,也觉得“没什么关系”,“可以增加她的幽默感嘛”。
对于一些家长认为暴力动画片会影响孩子的言行,郑渊洁认为家长们完全可以“不让孩子看就行了”。
总问睡眠不好怎么办
失眠行为网络大调查结果暨《2017年中国网民失眠地图》显示:近80%的参与者曾有失眠经历,超过57%的调研参与者不能全面了解失眠的危害,仅4.5%的参与者认为出现失眠应该马上治疗。很多朋友在失眠出现时,不是找医生,而是上网求助,所以“睡眠不好怎么办”、“失眠怎么办”是我们在网络上常会见到的问题,或许你就曾经问过。
其实上面这组数据也表明两个事实:一个是中国患有睡眠障碍或失眠的患者很多,而另一个是大家对于失眠的危害及治疗方法知之甚少。
很多失眠的朋友对失眠的危害不甚了解,更不会及时治疗,所以网络上才会有大量 “睡眠不好怎么办”、“失眠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其实失眠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靠一瓶安眠药就可解决,失眠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治疗上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论。继发性失眠主要指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原因引起的失眠。这类原因引起的睡眠不好怎么办呢?其治疗原则是对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等进行治疗,同时辅助以失眠治疗。
所以睡眠不好怎么办最靠谱的办法是先到医院检查病因,明确病因之后,医生自然会对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成城市孩子拥有9成图书
重视儿童阅读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爱护下一代的标志,是有远见的标志。
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少儿出版大国,每年出版的少儿图书多达4万种。孩子们的阅读选择空间前所未有的大。但是与出版的繁荣相比,儿童阅读的现状似乎难以令人满意。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接受采访的诸多人士,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出版人和阅读推广人,都认为目前儿童阅读亟待改进和加强。
30%的城市孩子拥有88%的少儿图书,农村孩子缺乏课外读物
少儿阅读存在严重不平衡
尽管已经过去了近3个月,但是一想起孩子们沉默的面容,李学谦仍然感慨不已。“我没想到,全校1500名孩子,竟然没有一个看过《儿童文学》这本杂志。”
李学谦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今年春节前他和同事到江西一个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县级市去搞阅读推广活动,在县里一所最好的小学,他问孩子们有没有看过《儿童文学》,“我很沮丧,没有一个孩子举手说看过。”《儿童文学》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少儿类刊物,月均发行量达115万册。“我们是旬刊,每月出三期,平均每期30多万册,但是我想需要纯文学滋养的、愿意接受纯文学滋养的孩子肯定不只这30多万,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少儿阅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同经济领域存在城乡差别和东西差距,我国的少儿阅读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一方面,许多城里孩子的图书多得没地方放,家长在书店里面对琳琅满目的书不知挑哪本;另一方面,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孩子严重缺乏课外读物。
“像宁夏、甘肃的贫困地区我都去看过,好多孩子确实没有书。不要以为北京的小孩儿书多得很,全国的小孩儿就都有书看,其实真到农村去完全有可能看到孩子们只有课本没有课外书。中国的少儿阅读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海飞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少儿读物委员会主任,在少儿出版界已经工作了近20年。他说,“我们曾经算过一笔账,城市的小孩儿占我国儿童的30%左右,但他们的图书占整个图书拥有量的88%,而70%农村儿童的图书拥有量是非常低的。这个比例悬殊得很。”
中少总社的一位博士到广西某市做阅读调查,回来跟李学谦汇报说,当地一所农村的小学里只有少量课外书,很多书是党政机关捐给孩子的,里面甚至包括不少政治理论读物,根本不适合孩子阅读。有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是把书用钉子钉在木板上面,再把木板钉在课桌上面,就是说孩子只能在那个地方看,不能拿走。“还是书少,怕学生带走弄丢了。”
“从规模上讲,我们现在是当之无愧的少儿图书出版大国。”海飞说。据统计,目前我国576家出版社中有521家在出少儿读物,近年来每年出版的少儿图书达4万种,约占全部图书品种的1/7。仅今年向新闻出版总署申报了少儿选题的出版社就有519家,申报的选题约占总选题的19.7%。此外我国还有260多种少儿报刊。
“这个规模在国际上都是名列前茅的。美国也不过3万多种,咱们4万种,而且品种很全。”海飞说,“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会儿,12个小孩才有1本书,现在是书山书海了。我个人的感觉,目前是少儿出版历史最好时期,也可以说是黄金期。但是3.67亿少年儿童,比欧洲人口还多,所以人均图书占有量就比较少了。”
李学谦认为,尽管中国的少儿出版非常繁荣,但是少儿阅读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中国人口多,仅仅在校中小学生就有1.2亿人,从图书的总供给上看还是不够的。但是出版社的推广能力薄弱、发行渠道不畅也是一个原因,在许多县一级的新华书店里,除了教辅材料,几乎找不到多少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另外,阅读的场所不是很多,图书馆不是很普及,这也是一个原因。”
海飞说,“现在城市小孩儿的书多得当废纸卖,玩具也多得很,能不能把这些书和玩具消消毒,通过民政部门的救灾渠道送给有需要的农村孩子?”在出版社工作的时候,海飞曾经自己组织出版社向农村捐书,但是运费太高,出版社很难长期承受。他建议有关部门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做起来并不难嘛。”
你们认为自己应该看什么书?”孩子们的回答出人意料
功利阅读导致人文修养缺失
曹颖是中少总社阅读推广部的负责人,今年3月初,随着“《儿童文学》纯净阅读大篷车”启动,她和几位作家先后奔赴北京、江苏、福建、江西、湖北、广东等地的小学做阅读推广。每到一地,她都要问孩子们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们认为自己应该看什么书?”孩子们的回答令她有些意外。
“超过一半的孩子说,应该看对学习有帮助的书。可我觉得对学习有帮助的书不一定就能帮助他们成长。而且我还发现,学生的阅读量不够、阅读面太窄,像《夏洛的网》、《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这样的经典儿童图书,很多孩子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看了。”
“应试教育的这种导向性实在是太强了,这么小的孩子都接受了这种观念,想想挺可怕的。”曹颖说,“我还在一直引导他们。我说,有一位作家说过,学校的教育就像母亲的乳汁,我们长到一定的年纪就不能光靠喝母亲的乳汁长大,要补充各种其他的营养。这些课外书就像是其他的营养一样,你们现在没有人在喝母亲的乳汁了吧,我们都在吃各种水果蔬菜、五谷杂粮。但孩子们还是说,他们需要能帮助学习的书。无奈。”
李学谦说:“成长不光是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还有人格的养成、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塑造。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性上的毛病很多很多,优秀的文学恰恰可以帮助孩子在这些方面成长。而我们的少儿阅读功利性、目的性太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在跟老师聊天的过程中也发现,因为现在整个考核体制就是这个样子,老师也没办法,知道读书对孩子是有帮助的,但他们只能让孩子去做题,看教科书。”曹颖说。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在早期教育中,过于强调认知功能的阅读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孩子只有从小培养起自主阅读的习惯,才能尽早学会独立思考。李学谦给记者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有一年,我的一个朋友接待了一个参加家庭旅游计划的美国孩子,是个六年级的学生,在北京住了4天。我朋友发现,美国孩子4天读了6本书,都是自己带来的书。有一天晚上我这个朋友带着美国孩子去看电影《007大战皇家赌场》,里面有一个金融方面的术语,孩子没搞懂是什么意思,就问我朋友,我朋友也没说出来。美国孩子回来就到互联网上查,到了夜里12点,特别兴奋地告诉他说‘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他4天读6本书,跟提出这个问题再自己到网上寻找答案之间有没有关系?我觉得是有关系的,就是说阅读培养他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他的好奇心。咱们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可能就马马虎虎放过了。”
阅读推广,公益与利益如何平衡
作家到学校签售图书惹争议
“重视儿童阅读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爱护自己下一代的标志,是有远见的标志。所以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先进国家都在抓儿童阅读。越是先进的国家,越是发达的国家,儿童阅读抓得就越好。”
海飞说:“我们国家专门针对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还是不多,尤其是由政府主办的不多,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青少年的阅读推广应该是个国家行为,应该由政府来主导。”他认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连续7年举办“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他建议在全国东西南北中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新华书店或者书城,常年设置百种优秀图书展销、书柜或者专区,供读者选购。
近些年,一些民间的阅读推广机构如红泥巴、小书房、毛虫和蝴蝶、萤火虫读书会、二十一世纪推广人论坛等相当活跃,其中既有公益性的,也有营利性的。徐冬梅就是一位民间阅读推广人,她创建的亲近母语阅读推广活动已经坚持了10年。
目前,出版社为了营销请知名作家做签售的情况很普遍。一些出版社带着作家进入校园,以作报告的名义推销图书,引起社会批评。有出版业内人士指出,有的出版社为了能进入校园,还给学校或老师回扣,滋长不正之风。
徐冬梅说,“我个人认为,作家校园行作为一种儿童阅读推广的方式,在儿童阅读推广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后来当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书店把这种形式和签售相结合,并且更多把签售量作为校园行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的时候,作家校园行已经变味成一种‘图书销售方式’。儿童阅读推广人、出版人、作家、经销商应该深刻反思,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儿童阅读推广方式?我们可不可以走进校园只跟孩子们交流而不签售?我们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我们怎样珍惜目前的儿童阅读推广的态势?”“无论哪样,我个人认为,民间阅读推广人必须在公益和经济利益之间取得平衡。简单说,我认为必须坚持‘义利合一,义字当先’。这是由儿童阅读推广的属性决定的。”
海飞也表示,由出版社去学校推销图书不妥,因为出版社是营利机构。但是如果是纯公益性质的阅读活动,出版社也未必就不能做。“所以我觉得应该找一条不要跟作家与出版联系太紧密的推广渠道,如果有第三方来推广这个事情,就不会有人说什么了。比如由权威部门来做,新闻出版总署每年评选推广少儿图书,或者网上发动全民来推荐。”
恰当戒烟才能避免入误区
目前中国吸烟人数已突破3亿大关,仍居世界各国之首。虽已将控制烟草危害作为重要卫生政策,并于2003 年签署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近年的控烟形势并不乐观。这是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烟草或健康学组委员、呼吸科专家胡雪君教授今天对中国控烟形势的评价。
专家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网民戒烟状况调查”启动会上称,目前公众科学戒烟的知识掌握有限,存在三个误区:一是认为“老一代领导人都抽烟,都长寿,说明香烟没有危害或危害很轻”;二是以为“戒烟能否成功是由意志品质决定的”,三是“戒烟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专家指出,吸烟者从决心戒烟到要最终戒断会经过许多关口,“戒断综合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关。此时戒烟者会表现出烦躁、紧张、失眠、头痛等一系列 “戒断症状”。其原因是吸烟者已患上尼古丁依赖性疾病,躯体对烟草中的尼古丁产生了依赖。而要改善“戒断综合征”,离不开医生的帮助。
专家称,医生会为戒烟者开展综合治疗,通过心理、行为以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缓解戒断症状,这既可让戒烟过程更轻松,也使戒烟成功率大大增加。临床已证实,仅凭个人意志戒烟,一年后仍不吸烟者不到1%,而加入药物治疗的成功率可接近50%。
为了一个健康体魄请您尽早戒烟,选择恰当的戒烟方法。避免出现误区。
准妈妈挑选补血保健品要小心
怀孕期间,你的身体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也会有所增加,所以,在饮食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适当服用一些孕妇营养品,及时补铁,确保自身气血充足。在人们传统意识里,觉得阿胶补血效果才好。其实不然,红糖的补血效果也很好。
如何选购真正补血保健品
第一招:看小蓝帽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
标志为蓝色图案,下方有“保健食品”字样;如果没有,肯定不是正规保健食品。对应的国产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卫生部批准)或“国食健字G”(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如果是进口保健食品,则在文号相应含有“进”字或“J”。
第二招:看保健功能
减肥保健食品包装上“保健功能”的文字一般应为“减肥”二字。如果使用了虚假、夸大、让人误解或者欺骗性的文字或图形,如“月减6-10公斤”、“7天瘦身,永不反弹”、“消腩强”、“火辣燃烧脂肪”等,则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
第三招:访问官方网站或索证资料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输入外包装及说明书上的项目(如批准文号、产品名称、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看与网站上的资料是否一一对应。
如有一项不符则有可能是假冒保健食品。如果没有条件上网,可要求销售商出示保健食品的索证资料,如:《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检验合格报告等。
准妈妈孕期易贫血
一般孕妈妈如果孕前没有贫血症状,身体里的铁元素和血红蛋白是足够自身使用的。但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也需要吸收大量的铁元素和血红蛋白,所以可能会造成孕妈妈体内铁元素和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应该说,孕妈妈出现贫血问题也属于正常现象。
孕期应该警惕科学补钙误区
一、很多准妈妈认为,孕期是钙补的越多越好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中提出:成人的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mg,这个摄入量不是建议的标准摄入量。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mg,一般从膳食中摄入钙至少500mg。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吸收利用,也可能导致患肾结石病的危险性增加等。
二、孕妇补钙产品众多,轻易相信广告中某些夸大其词的说法
现今市场中,孕妇补钙的产品名目繁多,品牌纷杂。某些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扩大知名度,在广告中加入不切实际、夸大其词的言语和数据。专家称:正常情况下,钙制剂对于人体的吸收率大致在30%左右。这显然与某些商业广告中所宣传的吸收率高达90%有很大出入。还有一些厂家把在动物身上获得的实验结果写在产品说明书中。对待这些,需要消费者有正确、客观的判断力,对待产品不能跟风、盲从,平时有意识地多积累一些医学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准妈妈吃保健品认为就是补钙了,但其实保健品和药品还是有很大差别
从国家法规要求来看:保健食品是食品,不允许有任何毒副作用,而药品是允许有毒副作用的。药品是在疾病状态下吃的,食品是可以让国民日常食用的。就时间而言,药品是偶尔吃的,食品可以经常吃。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营养素产品在批成药品时,它的剂量允许大一些。长期大剂量摄入某些营养素对健康可能造成危害。所以准妈妈在选择补钙产品的时候,应该慎重选择,选择药品类的补钙产品来服用。
网瘾=精神疾病吗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上网人口,网民多达2.53亿,其中许多年轻网民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常大城市和偏远乡镇的网吧坐满了年轻人,他们紧盯屏幕沉浸于跟对手玩家的激战当中。
小编把自己的研究数据与美国专家的研究做了比较,在美国,网瘾尚未被认定是一种疾病。上网成瘾者每天花6.13个小时上网(非用于工作),这个数字与美国得出的一天6.14小时的评估一致。由互联网媒体公司IAC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中国年轻人有42%感到上网成瘾不能自拔,相比之下,在美国这个比例是18%。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将近半数的中国网民年龄在18~30岁。
据中国估计,大约10%的年轻网民受到网瘾困扰,其中约70%是男性。网瘾只是更深层心理障碍表现的一种症状,几乎所有网瘾儿童都存在行为问题,网瘾加剧了他们的问题。在上网成瘾者不上网时,有可能转入犯罪或吸毒以克服孤立感,一些人选择了自杀。
网瘾治疗中心收治过患有抑郁、害怕和不愿跟人接触的网瘾患者,许多人存在睡眠障碍。他们不愿与家人或朋友交流,喜欢蜷缩在电脑屏幕前逛聊天室或打暴力游戏。他们普遍有家庭问题。
与毒品不一样,互联网不会造成生理的依赖性,目前患者的增加不如前几年那样快。不过,现在全国已有几百家网瘾治疗中心了。
电脑给骨头带来的“副作用”
有了电脑,你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做好购物、存钱、交水电费、买飞机票等生活琐事,享受到影视、音乐、游戏等各种娱乐,甚至能够将会谈、炒股等工作转移至这方寸之间。但与此同时,人们的身体却在这种快乐中经历着苦痛。据了解,今年10月,韩国议会将通过法律,要求网络游戏公司必须禁止16岁以下的孩子在午夜到清晨六点之间玩游戏,以“挽救这些青少年的大脑”。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斯蒂夫·琼斯在《科学导报》上载文指出,在电脑全面普及的年代,人脑退化的速度已经超乎想象。
.hzh {display: none; }
“上厕所抱着电脑,突然就站不起来了”
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网民。他在公司对着电脑办公,回家拿着笔记本看电影,最近买了平板电脑,更是坐地铁玩、走路玩,甚至上厕所都不放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醒着的每一秒都能和电脑亲密接触”。就在一天傍晚,小张拿着电脑在马桶上足足坐了半个小时后,发现自己站不起来了,被室友扶起后,却感到一阵眩晕,扑通一下跌倒在卫生间。经医生诊断,小张的头晕眼花、昏倒等问题都和长期使用电脑有关。
《生命时报》联合养生之道网和上海平安医网近日也做了一项调查,在参与的16397人中,七成以上人承认自己对电子产品有依赖性,一旦离开,会觉得生活很不方便,其中电脑占到绝大多数。《中国网上购物消费者调查报告2011》则显示,仅2010年度,中国网购人数已达1.85亿。
中药的发展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