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有哪些:小息肉很少引起症状,息肉增大后最常见的症状为直肠内出血,多发生在排便后,为鲜红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多为间歇性出血,且出血量较少,很少引起贫血。直肠下端的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色,樱桃状,便后自行缩回。直肠息肉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大便频繁,里急后重。有排便不尽感。炎性息肉主要表现原发疾病症状。诊断主要靠直肠指检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直肠息肉后应进一步检查全部大肠,因息肉经常是多发性的。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下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是确定息肉。了解该病的早期症状可以帮助您及早的发现该病,并及时的接受科学的治疗,以保证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大肠息肉早期症状约有半数以上的大肠息肉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只是偶尔可在排出粪便中观察到血丝或者出血。大多数是在普查或者常规肠镜检查下发现。
便血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便血,一般出血量不多,血色较红,常常是附着在粪便表面。出血量较多者可直接便鲜血或者血块,亦有大便滴血的情况。
粪便改变出血肠道刺激症状如腹泻或者排便次数增多,如有感染时可见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部分绒毛状息肉可有大量的粘液排出,分泌亢进,可引起水泻,可造成电解质和蛋白质的丢失。
息肉脱垂具有长蒂的息肉在排便是可脱出肝门外,此种情况以小儿较为多见。
其他症状表现若息肉得不到及时治疗,长期下来可因长期腹泻出现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情况,由于长期的肠道出血,很多患病日久的病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
直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便血:常呈鲜红色,以左侧大肠息肉引起便血最多见,甚至引起贫血。多为无痛性便血。
粪便改变:多为粘液便,便意不尽感和里急后重,有时只排出粘液,成为假腹泻。
息肉脱出:有长蒂的息肉可以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此症状小儿多见。
腹泻:严重粘液便引起假腹泻,直肠结肠病可有稀便,稀水便或血性便,每日大便次数3~5次或十余次不等。
腹痛:少见,有时较大息肉可引起肠套叠,造成腹痛。
全身表现:腹泻可引起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
大便变细小心肠癌
病理性原因:
1 痔疮
痔疮是一种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肛肠病了,其发病率很高,主要是直肠底部及肛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临床症状为便血、伴有血栓时会发生疼痛;尤其是内痔,痔核增大后,占据肛管腔道的空间,使通过此段的粪便受到压迫而变细。排便时粪便易擦损静脉团,引起便血,血液与粪便不相混,多数无粘液粘连。
2 直肠息肉
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炎症性息肉及淋巴性息肉等。肠息肉可引起便血、便秘及大便变形等症状,正常圆柱形的粪便在肠腔内遭到息肉挤压,形状变细或变扁,时而附有血痕。肠息肉不仅会导致大便不成形,还可能引起排便时间、次数的改变,出现腹泻和便秘反复交替的情况。
3 直肠癌
4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早期症状不明显。直肠癌患者大便常伴有血液和粘液,日常排便习惯发生改变,腹泻和便秘反复交替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形状变细呈铅笔状,肛门及其周围常有刺激症状,常有便意、里急后重之感。直肠癌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短期内出现明显消瘦、贫血等。
非病理性原因:
1 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食物不耐受、进食过多、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等,都可引起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或呈细条状。
2 精神因素: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焦虑、精神长期过度紧张或抑郁症等不良情绪也都可能导致大便不成形或变细。
直肠息肉会复发吗
现在高发的直肠癌,很大一部分是直肠息肉发生癌变所造成的。且息肉又多发生于40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直肠息肉虽不容易根治,但手术切除配合辅助治疗,可延缓息肉生长,关键是早检查、早发现。那么直肠息肉为什么反复发作呢?
直肠息肉可不是一‘切’了之,只要肠道炎症不除,息肉就会反复发作,因此术后3~5年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以尽早发现病变,避免发生癌变。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则要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验血等检查,争取早期发现癌变。
复发的另一个因素与生活习惯有关,如果切除后仍食用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长期久坐、很少运动,同样会诱发直肠息肉,埋下癌变隐患。切息肉前一定要经肠镜进行“活检”,进行癌变病理分析。
如果活检病理报告显示息肉已癌变,就不是单纯进行手术,而是要确定可能发生癌变的范围,除息肉外还要切除其他组织,同时术后要根据患者情况辅以化疗等。
而且在早期基本没有明显症状,一旦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时,说明息肉已长大,影响到其他组织,需到正规医院治疗。
直肠息肉早期症状
直肠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其具体有4种类型,并且其症状表现也是不同的,在进行治疗之前,要分清到底是属于哪一种类型,这样对于治疗是非常好的,也是最为专业的治疗方式,否则不利于身体的健康,下面具体介绍如下:
1. 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4. 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外形多较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亦可呈间叶样变,尚不能肯定。
可以说,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不一样,同样的,其高发人群也不同,这样的情况下,其病因,以及症状表现都会有所区别,这也是疾病的难点,因此,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确保专业,否则疾病的反复复发等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直肠息肉怎么确诊
很多疾病都是由良恶之分,中所周知,良性就是可以治疗或者说治疗难度比较小,而恶性是正正相反的,也就是治疗难度比较大的疾病。对于肛肠疾病直肠息肉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在诊断时一定要确定其直肠息肉的良恶性。
直肠息肉都有哪些症状?
专家表示,直肠息肉其临床表现多无症状,多数在体检时发现。若息肉较大,经常受到粪便摩擦,可使其粘膜糜烂,粪内有血液和粘液。常见症状为血色鲜红,血量不多,混有粘液,血多在粪便表面,若出血量大,或出血日久,可引起消瘦、贫血,息肉较大时,也可出现里急后重、便秘、肛门流出较多分泌物等症状,该病多可发生癌变,因此,在检查发现有该病时,一定要作病理组织活检,以明确其性质。
怎样判断直肠息肉的良恶性?
第一点
息肉增大或息肉较大的易恶变,息肉无明显增大的,则较少恶变。
第二点
脆性,在检查时,以窥器或器械触及时极易出血者,多为恶性息肉。反之则为良性。
第三点
基底,息肉基底大,头小者极易恶变。
第四点
外形,有分叶的息肉易恶变,光滑圆润的则少。
第五点
溃疡,息肉一般情况下无溃疡,当恶变时,即可形成溃疡,特别是带蒂的息肉一般不会引起溃疡,一旦发生溃疡,则表明其有恶性改变。
第六点
类型,有蒂的多是管状腺瘤,相对癌变率较低。
第七点
活动性,坚实牢固、无蒂的息肉易恶变;而带蒂具有活动性的则恶变相对较低。
温馨提示
直肠息肉的发病率会随着人们的年龄增加而增加,而且直肠息肉早期常常没有症状,这给直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直肠息肉应尽早治疗,以免发生癌变。
便血暗红色的原因是什么
1、持续排便困难+里急后重+便秘/腹泻+暗色便=直肠癌
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但是随着大肠癌的生长,到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问题。待到后期,直肠癌会使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
2、果酱式+排便困难+暗色便=结肠癌
分左、右结肠癌,结肠癌患者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
3、疼痛+里急后重+腹泻+呕吐+暗色便=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症状,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在少数病人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每天30次的高热与腹痛。
4、腹泻+腹痛+暗色便=多发性肠息肉
多发性肠息肉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多发性息肉多与遗传、饮食、炎症刺激因素有关,且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见的症状有腹泻、腹痛、便血。便血常持续,后期伴有恶变。若继发感染,以上症状则加重,大便稀软、味臭、带有泡沫,有时带粘液脓血。亦有大便秘结伴里急后重感。此外若位于直肠下端较大瘤体,便后可脱出肛外,呈暗红色、乳头状肿物。
直肠息肉早期的护理
活体组织检查: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直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要定期复查: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的情况。
及时彻底的治疗: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要早发现,早治疗。
专家提醒,及时治疗肛门周围其他疾病,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应注意饮食:不宜吃酸、辣、辛等刺激性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多吃纤维素的水果、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