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房颤的症状都有哪些

房颤的症状都有哪些

1.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500ms,常有P-on-T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5)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6)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相对少。心房常不大,多数为一支肺静脉受累。

(7)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如频率不快,可无明显症状。如心率快,患者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脏乱跳、烦躁、乏力等。听诊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脉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2.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持续性(或慢性)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脑缺氧及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2)心律不规则:第1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次/min,很少超过170次/min。心率>100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次/min称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次/min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心房颤动持续3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房颤引发的中风更可怕

房颤常见于哪些人群呢?王景峰介绍,冠心病、高血压、心率衰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等都是高危人群,甲亢患者也有部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是递增的,等到七八十岁,即使没有任何心脏病,房颤发生率也在10%甚至以上。

房颤引发的中风

有“三高”

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房颤本身的症状虽轻,但可能导致可怕的中风。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泵出,会淤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住血管,阻断脑部供血,导致中风发生。

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可怕。这是因为相较于血管内的空间,心房内更“宽敞”。若心房中有凝结成块的血栓,其个头更大,极易堵塞人体中较大的血管。这就导致了房颤引发的中风有“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有研究显示,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所以,得了房颤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及可能带来的伤害。

抗凝药可预防房颤中风

“预防房颤导致的中风需要使用抗凝血的药物(简称抗凝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 王景峰介绍,“这与预防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不同。”高血压患者通常会使用抗血小板凝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阿司匹林对预防由房颤导致的中风疗效不理想。但据调查,在确诊为房颤的中风患者中,仍有多达七成在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中风,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有些患者仍然发生了中风。

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患者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非常不便,导致依从性很差,因而临床上华法林的使用率很低。2013年首个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国内上市,为房颤患者预防中风带来了新选择,这种药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

患者无不适

也须坚持抗凝治疗

许多房颤患者不理解为什么平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还需要每天服用抗凝药。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轻重无关。一旦发现房颤,就必须终身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药,不可随意停药、掉以轻心,以免让中风有机可乘。

心脏房颤也能微创治疗

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发生。然而,如果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常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这种情况下称为孤立性房颤。

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加。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每分钟150次,病人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慢时,病人甚至不觉察其存在。房颤时心房收缩消失,心排血量减少达25%或以上。

房颤有较高的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栓子来自左心房或心耳部,因血流淤滞、心房失去收缩力所致,无心瓣膜病者合并房颤,发生中风的机会较无房颤者高5--7倍。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心房颤动时,脑栓塞的发生率更高。所以,应当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

在房颤治疗上,首选应努力寻找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做出病因治疗。此外,对于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心房颤治疗是各不相同的,有药物治疗、同内科和外科治疗等多种方法。其中外科消融手术由于其可直视性、彻底的透壁性、完全的隔离线操作、切除左心耳以及能够心外膜去神经化操作等,具有内科导管射频消融所无法企及的优势所在,由于是微创手术,所以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复发率低等优点,是目前所有治疗房颤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医疗中心,外科手术消融术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常规方法。

房颤症状

(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500ms,常有P-on-T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5)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6)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相对少。心房常不大,多数为一支肺静脉受累。

(7)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如频率不快,可无明显症状。如心率快,患者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脏乱跳、烦躁、乏力等。听诊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脉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心房颤动的症状

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房颤同时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

临床表现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

如何预防房颤远离中风

首先,到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有些房颤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状,他们误以为服用药物控制好这些症状,也就预防了中风。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我市很多医院如安贞医院都设有专门的房颤门诊,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

其次,要正确用药。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但很多房颤患者仍在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其实不是抗凝药,它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有限。

最后,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不等于说中风的风险消失了,因此不能停药。专家提醒,房颤患者一旦停止抗凝,中风会随机“找茬”,“乘虚而入”。

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病人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抗凝效果,非常麻烦。

房颤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可能伴发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此外,中国人饮食结构丰富,因此多年来房颤患者和医生都盼望能有一种服药饮食禁忌少、用药方法足够简单、不用反复监测的“简便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让“简便抗凝治疗”方案成为现实。以达比加群酯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不仅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而且在中国人群中安全性更佳。

心脏病房颤该怎么办呢

一、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表现为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房颤发作开始时心室率很快,可出现眩晕, 甚至晕厥,有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及休克。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不一,短者仅数秒,可频频发作,长者可持续数日至数周。

二、持续性房颤症状与原有的心脏病和心室率有关。这种房颤的症状主要为:房颤病人感心悸、气短,尤其是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快。持续性房颤者易于发生心 力衰竭。房颤时因心房无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紊乱,易发生附壁血栓,导致体、肺循环栓塞,以脑栓塞和肢体动脉栓塞为多见。

三、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房颤症状,是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 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四、房颤的症状也受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及耐受性的影响,有的患者刚发生房颤时,可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可逐渐适应,症状可能减轻 甚至消失。房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搏动,或控制合理的心室速率;防止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等。

房颤的治疗一般分为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房颤治疗药物治疗分两方面,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以及抗凝药物治疗。

长期减重可改善房颤症状

LEGACY研究显示,尽管肥胖和房颤通常为共病,但通过结构化的项目促进健康饮食和长期减重能够减轻房颤症状。该研究于ACC2015发布,并同期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LEGACY研究纳入了超过300名体重指数(BMI)≥27 kg/m2的房颤患者。发现,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管理项目1年后体重至少减轻10%的患者,与减重较少的患者相比房颤症状改善更明显;前者无心律失常生存的几率较后者高6倍。

Rajeev Pathak博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皇家阿德莱德医院)指出,减重和房颤负担降低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体重波动会导致不良影响。考虑到房颤和肥胖的流行,我们要积极地开展一级和二级预防共作。

研究概要

尽管以往已有多个研究显示,减重可以减轻房颤负担,但效果是否能够持续、是否存在剂量效应、是否受体重波动的影响,这些问题仍未解决。

LEGACY研究纳入了355例患者,使其加入一个短期、激励性的体重管理项目,采用面对面会议、目标设定等手段促进患者改善饮食和行为习惯。项目的目标是体重减轻10%。

在项目完成时,患者被分为3个亚组,以便更好地确定剂量效应:

组1:体重减轻>10% (n=135; 男性占64%; 平均年龄65岁)

组2:体重减轻3% ~9%(n=104; 男性占63%; 平均年龄63岁)

组3:体重减轻<3%或体重增加(n=117; 男性占71%; 平均年龄61岁)

【正确瘦身 想胖都难】

32岁的他,身高176cm,体重115kg,严重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本应该是男人最辉煌的时候,却为了治疗糖尿病而跑遍全国各类胃转流手术医院,每天使用大剂量的胰岛素。但最终的治疗效果非常不理想。并且,长期的胰岛素注射,让一个男人的肚子宛如怀胎十月的女人一般。2013年,原本要在亲戚所在的301医院做胃转流手术的他,在听从了301医院医生的建议后,来到了长春嘉和外科医院,接受了由长春嘉和外科医院丁明星院长亲自操刀的胃转流手术。仅仅两个小时的手术就已成功改变了他的人生。术后4个月,体重就降到了88kg,血糖逐渐恢复平稳,不再需要注射胰岛素。如今的他,在长春嘉和外科医院减重中心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重新做回了一个健康上进幸福的男人!

主要终点为房颤症状负担[通过房颤严重程度量表(AFSS)进行评估]和无房颤生存[通过7天Holter监测进行评估]。次要终点为左心房容积和室间隔厚度。

数据显示,组1比其他两组的AFSS降低幅度最大(两个比较P值均<0.0001);且该组无房颤生存和无消融/药物比例高于其他两组(两个比较P值均<0.001)。

此外,体重波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年体重波动≥6%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风险倍增(P=0.02)。组1和组2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均降低(两个比较P值均<0.001),而组3的LAVI升高(P=0.02)。组1和组2的室间隔厚度明显降低(P=0.001/0.03),而组3的室间隔厚度无明显改变。

该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的房颤患者通过逐步减重可以长期改善房颤负担,且具有剂量效应。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

专家表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当心房异位起搏点的频率达250-350次/分,心房收缩快而协调为心房扑动。若频率>350次/分且不规则时,则为心房颤动。那么,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将会为你详细介绍。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

专家表示,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病史、临床表现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心绞痛表现。病史应注意询问房扑、房颤发生的频率和已经发生的时间,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应用的药物,有无血栓栓塞史。

2、体检发现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症状有哪些?除原有基础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外,房扑者听诊心律可规整,也可不规整(取决于心房与心室传导比率),房颤时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次数明显少于心搏数。需检测血压以排除高血压,应观察有无眼球突出和双手细震颤以排除甲亢。

3、辅助检查

心电图除可以明确诊断外,还能了解房扑、房颤时心室率的快慢,对治疗有指导意义,房扑者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房室传导比率可呈2:1、3:1或4:1,QRS呈室上性,房颤时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QRS间距绝对不规则。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阵发性房扑、房颤的诊断有帮助,并能了解发作时最高和最低心室率。

心房颤动的表现 做好三件事让房颤患者远离中风

1、到正规医院就诊

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有些房颤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状,他们误以为服用药物控制好这些症状,也就预防了中风。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

2、要正确用药

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通过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但阿司匹林其实不是抗凝药,它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却有限。

3、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

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也不等于中风的风险消失了,因此不能停药。专家提醒,房颤患者一旦停止抗凝治疗,中风就会随机“乘虚而入”。

房颤的症状

房颤这种症状不是无故就发生的,一般发生房颤的人群大都有一些身体疾病,房颤只不过是那些疾病的并发症而已,像如果是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的,冠心病的,做过心脏手术的,还有心力衰竭疾病的,甚至甲亢疾病都能引起房颤的出现。像饮酒、精神紧张都能让房颤发作的诱因。这时候还可能会伴随着心律失常的症状。

房颤也是有不同类型的,一般是按持续的时间来划分的,一般阵发性房颤就是能在一周之内自行恢复正常的,不过平时也就两天就恢复正常了,持续性房颤能持续一周以上的时间,还得需要一些药物来缓解的。如果是房颤不能恢复并且还可能在一天内复发的都是永久性房颤症状。

一般房颤发生的时候呢,突然就会感觉到心跳厉害,还有心脏跳动紊乱呢,心跳加快也可能会在过强的体力劳动之后更明显,房颤发生后也会让身体疲乏劳累;不过也会引起头晕眼花甚至能昏倒的情况;因为在心脏位置发病,因此会引起疼痛等胸部不适的症状。要是压着胸部就会不舒服。如果是体力活动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呼吸困难;不过也有一小部分患者是没有异常症状的。

对于有房颤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检查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只有找到引起发病的根本原因,那才能对症治疗,也能在以后的时间里避免或者是减少房颤发生的频繁。这样对身体健康有利。

房颤病人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或者是减少复发的次数,这样才对心脏和身体健康有利,平时就应该注意不要再有吸烟和喝酒的恶习了,还不能喝一些浓茶和浓咖啡。如果是因为心脏疾病引起的房颤,那就得积极的治疗疾病,还有就是不要自己乱用药,平时在治疗感冒咳嗽的时候要问清楚吃的药是不是有刺激成分,不然这些药物也会引起房颤的发生。

心房颤动有哪些症状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500ms,常有P-on-T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5)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6)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相对少。心房常不大,多数为一支肺静脉受累。

(7)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如频率不快,可无明显症状。如心率快,患者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脏乱跳、烦躁、乏力等。听诊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脉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2.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持续性(或慢性)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脑缺氧及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2)心律不规则:第1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次/min,很少超过170次/min。心率>100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次/min称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次/min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心房颤动持续3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的特殊类型: 1.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简称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 各种心律失常都会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只是程度轻重不同。动物试验证实刺激迷走神经可诱发心房颤动。1978年Coumel提出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现已证实其并非少见。其特点如下:

(1)临床特点:

①首次发作者的年龄在30~50岁,年龄范围为25~65岁。男女之比为4∶1。

②几乎只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③多数患者常经过几年药物治疗,但疗效差,病情加重后才就诊,临床病史常为2~15年。

(2)发作模式特点:

①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兴奋时。

②发作常与进食相关,尤其在晚餐后,因早餐、午餐时交感神经活动较强。饮酒是促发因素。阵发性房颤主要在夜间发作,常在早晨恢复窦性心律。

③机械性或药物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常可诱发心房颤动。

④几乎所有患者都随病程进展而发作趋向频繁:一般从每年发作几次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发作几次。发作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逐渐延长。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没有或极少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

(3)心电图特点:

①发作前可见窦性心律的减慢,呈窦性心动过缓(表明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可持续数小时或数个心动周期,当达到一定临界程度时才发作,多数病例的临界心率在60次/min以下。

②除心率减慢外,发作前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常可出现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③发作过程中,常可见到心房颤动与Ⅰ型、心房扑动交替发生,或混合存在。

④多年随访不发展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⑤迷走神经可使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不应期缩短,并伴房内兴奋传导的减弱,因此不十分提前的房性期前收缩也可诱发心房颤动。

相关推荐

房颤动的表现 心房颤动症严重

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房颤的主要症状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些患者没任何症状房颤症状虽轻,危害却很大。房颤发生时,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最常见的是脑栓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房颤引发的中风“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研究显示,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房颤症状与饮食关吗

房颤症状与饮食关的. 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应合理的饮食安排.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戒烟,戒酒:烟和酒都是对身体具毒害作用的东西,烟中的烟碱和酒中的乙醇都是增加心脏负担的物质,所以,戒烟和戒酒是房颤的饮食上需首要注意的.适当摄入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高钾低钠,鼓励食用豆制品,饮茶.饮食规律,不可过饥或过饱.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油,动物内脏等.

房颤动治疗

1.治疗原则 (1)恢复窦性心律 只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 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

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及表现症状

凡能引起心房肌肥厚、扩张、缺血、发生病变及使窦房结缺血、发生病变、机能减退的任何疾病都可引起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诱发心房颤动的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也是常见诱发心房颤动的疾病,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人会出现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机制是由于左心房扩大、缺血、心房肌传导时间延长,导致各组织不应期的不一致。 二、心房颤动非常见病因是什么? 心脏以外的因素也可引起

房颤的常见的症状表现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顾名思义就是心房颤动,目前已是慢性心脏病患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纠正房颤,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流到大脑就容易造成脑梗塞即脑中风。因此,在日常如果发现房颤症状时,还需及早到正规医院诊治,以免病情加重。 1、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4)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

房颤的治疗

1.治疗原则(1)恢复窦性心律 只恢复窦性心律(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2)控制快速心室率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3)防止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 2.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

心律失常什么症状 房颤

房颤动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专家认为,房颤本身并不会危及生命,但可使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因为它让血液淤积和凝结在心房里。服用稀释血液的药物及射频消融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突然出现心脏房颤是怎么回事

1、高血压引起房颤。通常情况下,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房颤,这种几率要比普通人高出2倍左右,所以高血压患者要通过降低血压来改善房颤的情况。 2、左心室功能不全引起房颤房颤发生的另一个因素是左心室功能不全,很多心肌梗死和心肌病容易引起左心室功能障碍,造成房颤。 3、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房颤甲状腺功能亢进情况的患者中一部分会同时房颤的政治,而且就算是隐形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他们出现房颤的几率也是比较高的,一般这种情况,只要甲状腺功能亢进得到治疗的话,房颤就可以得到恢复。 4、糖尿病引起房颤。糖尿病患者发

哪些人适合做房颤射频消融术

一、房颤射频消融适应症 1.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 这里所说的阵发性房颤是指房颤间断发作,每次发作时间小于7天,一般会小于2天。如果房颤反复发作,发作时症状很明显,比如心慌、乏力、尿频、没精神、活动时气喘等,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而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可以考虑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总体来说这类患者手术效果较好、成功率较高、复发率低。如果是孤立性房颤(特发性房颤),也就是说没过多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等,则手术效果会更好。不仅可以根治房颤,改善症状,还可以推迟出现持续

房颤误区你知道多少

误区一、房颤任何症状不需要治疗 这部分患者由于错误认识往往忽视治疗,但无症状房颤同样会导致总死亡率增加、心脏逐渐扩大和心力衰竭及脑血栓发生率增加。房颤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不取决于患者症状的轻重,房颤患者无论症状均应到系统检查评估房颤的危险性接受及时治疗。 误区二、房颤发作不频繁目前不急于治疗 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次数会逐年增多,发作时间会延长,无自愈倾向,阵发性房颤早期未出现心房结构改变时射频消融手术效果最理想,因此认为房颤患者应该早期接受治疗。 误区三、房颤即使药物治疗仍然反复发作而丧失信心 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