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拉稀应该怎么办
宝宝积食拉稀应该怎么办
1.干萝卜叶治伤积食
材料:干萝卜叶30~60克。
制作:将萝卜叶切碎,放入保温瓶中,加入开水,浸泡15分钟后,倒入茶杯,代茶饮用。
用法:每日1剂,连服4~8日。
适用范围:伤食积滞而腹泻的宝宝。
2.烤香蕉远离腹泻
材料:香蕉1根。
制作:香蕉不用去皮,直接放于火上烤,直到外皮发黑、有汁液滴出、里面熟透即可。
用法:去皮,不烫口时,趁热让宝宝吃下。
适用范围:腹泻症状。
宝宝积食可以吃鸡蛋吗 药物治疗
宝宝积食症状严重的话就不得不采取药物来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宝宝积食并没有伴随发烧或者其他不良反应的话使用一些健胃消食的药物即可,但是如果宝宝积食患有低烧、大便干结、咳嗽、呕吐等不良反应的话就需要借助其他药物来进行治疗,建议家长们还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以免影响宝宝的健康。
宝宝积食吃益生菌能护理肠道吗
宝宝积食能吃益生菌吗
宝宝积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可以调整肠道菌落的组成,抑制害菌,进而增强消化道的防疫能力。积食的宝宝食用,可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等症。
宝宝积食吃益生菌好不好
1、益生菌是指投入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人和动物)健康水平和健康佳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
2、益生菌对人体有帮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生长的作用。所以说宝宝积食吃益生菌能够缓解症状。
具体分析:
1、益生菌能够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促进肠内细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常运行。
2、益生菌还能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促进消化吸收研究发现,乳杆菌等具有半乳糖苷酶活性,能够明显降低乳糖的浓度,产生乳酸,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宝宝积食吃什么食物好
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红糖炒山楂
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
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鸡蛋过多或油脂过多引起的积食——醋兑米汤
可用醋一汤匙兑米汤喝,若宝宝觉得恶心时,可喝几口醋,小口、慢咽会觉得舒服些。
特别注意:买米醋的时候要注意挑选粮食酿造的,而不是用醋精做的。
吃生冷果品引起的积食——饮服的“神水”
可取3克白蔻,用保温杯泡水饮服。
也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吃面食引起的积食——煎服的“神水”
可将12克萝卜子炒熟捣烂后煎水饮服,即可逐渐治愈。
也可取20克麦芽煎水饮服,每日1剂,分3次服。
若有腹部胀痛还可以取10克麦芽、30克神曲、10克炒萝卜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
宝宝积食吃小米粥促消化
宝宝积食,导致肠胃消化不好,容易出现厌食的情况,妈妈可以给宝宝煮小米粥给小孩吃。
1、用鸡内金研成粉末调在粥里或鸡蛋羹里让宝宝吃下去。鸡内金就是鸡胗里面的那层黄色的皮,取出来用微波炉烘干,炒焦,然后研成粉末,每天吃2~3克就可以了。
2、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食疗配合按摩效果更好
以上是宝宝积食吃什么食物好,在食疗基础上,配合按摩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后脊梁骨上下搓个三四十下,也有很好的帮助消化的作用。还可以用一个手掌盖住孩子的肚脐,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按摩三四十次。最好再配合按揉足三里穴,用大拇指即可,按三四十次左右,直到按揉处微微发红
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量,防止宝宝积食
为了防止宝宝积食,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即使是宝宝再爱吃或是再有营养的食物也不能让宝宝一次性吃太多,否则很容易让宝宝积食,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宝宝积食可以吃鸡蛋吗
宝宝积食期间是不宜继续食用鸡蛋的,鸡蛋内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而且蛋黄内还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果宝宝积食期间继续食用很有可能会加重宝宝积食症状,影响到宝宝健康,所以宝宝积食是不可以继续吃鸡蛋的哦。
小儿积食发烧的症状有哪些呢 3个退烧方法须知道
食烧的症状
小儿积食的表现是舌苔厚,面颊发红,腹胀,答辩干切味特臭,排气多等等。 如何发现宝宝积食: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有孩子的家长会发现有时候孩子发烧了到医院检查也没什么病,可能是积食引起的。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有的还会引起发烧症状,下面介绍一下孩子积食之后出现发烧的处理办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食发烧的症状
退烧方法
1、物理降温。用温水泡过的毛巾敷在宝宝额头,帮助宝宝降温。为了省事,还可以用退热贴贴在宝宝额头,能持续作用8个小时左右。
2、多给宝宝喝水。宝宝发烧时身体比较缺少,如果能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有助于宝宝尽快退烧。
3、如果宝宝发烧烧到38.5度以上,就要给宝宝吃退烧药了。这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吃,否则不要乱给宝宝吃退烧药。
积食发烧的症状
解决宝宝积食的方法
1、给宝宝吃健胃消食片。每天饭后半小时给宝宝吃健胃消食片,能有效的缓解宝宝积食症状,养胃又开胃。
2、吃清淡的、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少吃油腻的。宝宝积食要多吃蔬菜,因为蔬菜,比如芹菜、油菜等里面富含的粗纤维能加速食物消化。
3、增加宝宝的活动量。适当的让宝宝多活动,靠他自己的胃肠活动来消化食比较好。可以锻炼着增强宝宝的消化功能。
宝宝积食发烧几天能退
宝宝积食发烧几天能退宝宝积食发烧一般是三到五天就能好。
注意:
不同体质不同病情程度也会影响宝宝痊愈的速度,如果宝宝体质不好并且病情较重,可能积食发烧会反复持续半个月。
具体分析:
如果是积食发烧,让孩子吃六七分饱,再用点复方鸡内金散或者七珍丹就可以。
宝宝发烧降温方法:
1、如果宝宝发烧在38.5℃以下,爸妈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方法,例如头部冷湿敷;超过38.5℃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
2、但是体温39℃以上的高热容易引起儿童惊厥,6个月以下儿童在发热时因病情变化快,都应及时治疗。
3、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
4、服用退烧药,宝宝发烧超过38.5度时,医生会考虑使用口服剂或肛门塞剂来为宝宝退烧。或者以上物理措施不明显时,可口服退热药。
温馨提示:
1、3个月内的婴幼儿应慎用药物退热,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热。药物退热效果不好或用药退热后不到两小时体温又超过39℃时也应采用物理方法降温。
2、药物退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在孩子体温突然超过40℃时应先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热。
宝宝积食发烧怎么办物理降温
积食引起发烧,立即食用退烧药会让机体抵御病菌的能力下降。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可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手脚心、后背前胸,帮助降温,能洗个温水澡也不错。还可以给宝宝穿着宽松凉快的衣服,帮助散热。多喝水,补充因发热带走的水分,并促进新陈代谢,带走些内热。
吃些流食
在宝宝积食期间,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可适当喂些汤、粥、牛奶等流食,稍微吃些清淡的蔬菜。水果可以吃香蕉、苹果,促进排便。
帮助按摩
宝宝大便不通会引起腹胀腹痛,家长可以肚脐为中心,以掌心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在感觉到较硬的部位(可能是停滞的大便)时,要稍加用力向下推,促进便意。还可以手指蘸取婴儿油轻轻按摩宝宝肛周,刺激排便。
合理用药
积食发烧,重点要化积。可用给宝宝吃点小儿七星茶、化积口服液、王氏保赤丸等中成药,帮助排便,便通则烧退,不然如果仅仅退热的话,几个小时后体温还会升上来。
宝宝积食怎么护理宝宝的消化道疾病有可能就是宝宝不停哭闹的原因之一,比如说宝宝的积食了或厌食了。
健康科学的“中医疗法”
如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夏日可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
或摩腹:妈咪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宝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常见的家庭护理
吃点山楂当零食:适当吃些山楂及山楂制品,能促进胃液分泌,有消油腻,化内积,敛阴开胃的功效,可增加食欲,帮助消化。但山楂片含有较多的糖分,不能长期和过量食用
采用饮食调理
一日三餐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可适当吃些鱼虾。
小贴士:
1、以上都是十分普遍而简单的帮助宝宝解决积食问题的方法,家长们在发现宝宝积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让宝宝缓解积食带来的烦恼;
2、然而,如果宝宝积食情况比较严重,伴有大便干、咳嗽、呕吐等症状的话,建议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宝宝积食后发烧该怎么办
首先,给孩子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这会打乱胃肠道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正常运转。
其次,荤素搭配要合理。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适当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最后,肠胃和人一样,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无度就会出问题。
其次,还要知道宝宝积食拉肚子的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宝宝积食拉肚子
捏脊:患儿面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摩涌泉:足底心即涌泉穴,用拇指压按,旋转按摩30-50下,每日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