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心理健康不要在乎四件事
想要心理健康不要在乎四件事
放弃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一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它所有的可能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不是功亏一篑,这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失恋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岁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梦想。爱情如果只是一个过程,那么正是这个年龄应当经历的,如果要承担结果,三十岁以后,可能会更有能力,更有资格。
漂泊
漂泊不是一种不幸,而是一种资格。趁着没有家室拖累,趁着身体健康此时不飘何时飘?当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体,也许只是幻想和梦境。新世纪的时尚领袖是飘一代,渴望漂泊的人惟一不飘的是那颗心。
失业
三十岁以前就尝到失业的滋味当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不一定是坏事。三十岁之前就过早地固定在一个职业上终此一生也许才是最大的不幸。失业也许让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尘封的梦想,也许会唤醒连你自己都从未知道的潜能。也许你本来就没什么梦想,这时候也会逼着你去做梦。
疯狂
这是年轻人最好的心理调适,只能说明你精力旺盛,身心健康。
温馨提示:在生活中,我们要想保持心理健康,就要做到不要在意放弃、漂泊、失业、疯狂,这样会让你活的轻松,心理也不会产生压力。当我们面对挫折,正确的方法就是学会面对。
父母不该让孩子看到的恶习
父母是宝宝最亲密、最直接的生活与成长伙伴,为人父母者的生活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其中,父母的情绪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
社会学家认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幼儿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
亲子教育,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角度出发,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注特别意情绪控制,谨防幼儿因父母不良情绪而影响正常的心理发育。专家提醒家长,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以下几点情绪控制特别需要注意: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冠心病患者要加强心理的自我调整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当中,要注意,心理的调整,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预防,治疗冠心病:
1、遇事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故易生气和得罪别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
2、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间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3、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过于精细、求全责备常常导致自身孤立,而这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子女、对金钱、名誉、地位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
4、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女人想健康这三件事一定要记住
少女们请不要束胸,也不要挤胸。
少女们大多处于发育时期,但是不同的人之间发育情况是不一样的。
其中有些少女们发育比较快,所以咪咪的大小也要比别人大一些,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所以就想办法用将自己的咪咪束缚起来,就好比古代裹胸一样。虽然外人看起来你的胸前和大家差不多,但是实际上这样一直将咪咪束缚起来的话,会影响咪咪发育的,到之后想让咪咪变大都很难了。
而有些少女发育得比较慢,看到大多数女孩子咪咪都长得有点大了,而自己却还是和“小馒头”小。因为害怕被人嘲笑是飞机场,从而让想办法让咪咪变大,如穿着过紧的内衣,不断挤胸。要知道经常挤胸会将咪咪内部的脂肪挤到同一个地方,这样会导致脂肪分布不均,这就咪咪就会出现变形的问题。另外,少女们穿着过紧的内衣,虽然可以在视觉效果上让咪咪变大一点,但这样做其实是达到了放效果。正值发育的咪咪被过紧的内衣裹得紧紧,就难以发育起来,时间长了咪咪只会越来越小,而不是变大。
所以说,少女们无论是挤胸还是束胸都不应该做,这样做会影响咪咪的发育的,让少年们得不偿失。
人流不是避孕方法,少女请谨慎人流。
很多少女受电视剧或是漫画或是动漫的影响,出现了早熟的现象,其中就包括性早熟。因此一些少女小小年纪就怀上了孩子,少女们又不敢让爸妈知道,只能偷偷去做人流,而下一次不小心怀孕了,也是去做人流,把人流当成了避孕方法。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人流对成年女人都有伤害,更何况是身体尚未完全发育的少女,频繁人流对健康毫无益处。除了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如手术操作不当出现大出血,甚至是死亡)之外,对子宫的伤害更大,最严重时会出现终生不育的问题,今后再也没办法享受成为妈妈的幸福。
所以说,少女们要牢记人流并不是避孕方法,一旦怀孕请谨慎人流。小编还想要提醒少女们,成人世界并没有想象着那么好玩,请多享受没长大时的乐趣,不要过早地进入成人的世界。
只是胖一点没有关系,不要盲目减肥。
正值发育的少女们,有一些发育得比较快些,所以会稍微胖一点。她们总是觉得自己太胖,因此不断想办法减肥。比如在网上胡乱购买减肥药,比如不吃饭,比如超负荷运动等等。这样做,虽然瘦下来了,可是健康没了。没有科学的方法减肥的话,到最后出现问题的始终是自己的身体。
如减肥药含有过多的激素或是其他不健康的成分,少女们吃不仅没变瘦,反而更胖了,而还扰乱了身体正常的分泌,进而影响身体的发育。
而不吃饭减肥,则没办法为身体补充营养。身体没有营养的话,怎么可能正常发育呢?最后还有可能变成厌食症,最后让少女们从可爱的胖嘟嘟变成了可怕的皮包骨。
少女们适当运动对健康有益,但是超负荷运动则半点好处都没有。人体都有一个承受的极限,让身体超负荷运转时,损耗就会加重,当身体没办法修复损耗时,健康也就垮掉了。
所以说,少女们只要不是胖的超出了正常的体重范围,请不要减肥。适当的胖一点,并不难看,而且还有些可爱哟。
儿童心理健康4要9不要
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原则
被爱与价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
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无法信任别人的,对他人不信任则无法和人建立友谊,可能会使其成为刚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学习新的事物,他的情绪和智能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规则。规则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栋房子的墙壁,它给生活一个界限及广度。只有当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期待的事,他才会觉得舒适自在。所以规则是安全感的来源,规则的建立可以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顺序感。
新的学习经验。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成长中的个体,其心智能力的发展是其生理学方面的成熟加上后天学习经验而形成的。从出生起,儿童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机会以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发展出正常的智能、语言、人际关系技巧、情绪感受、表达能力和人格。
那么,培养儿童健康心理有哪些禁忌呢?
儿童健康心理的培养禁忌
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四有五要
老年人心理健康得注重四有,是指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
有个老伴,是指夫妻白头偕老当然最好,不幸丧偶之后,也应该找个合适的伴。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儿女再多也比不过夫妻之间的相互照应。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相互的关照也要比子女的及时、周到、细致。老来有个伴,精神上可以相互安慰,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顾,这种感情是其他亲情关系无法替代的。
有个老窝,是指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个老人怕自己身后留给子女的房子要交遗产税,于是将房产全部分给了子女。谁想分房之后,子女互相扯皮,把他当作了包袱,谁都不想尽赡养义务,他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后悔极了。像这样的例子可能极端了一点,但不管怎么说,老少之间难免有“代沟”,老年人有一个家,有一个独立的小天地,起码生活上要自由自在得多。
有点老底,是指留有一点积蓄。有积蓄的作用很奥妙,不说可以防备儿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点老底子,心里才能踏实,精神上才能放松,思想会有安全感。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几个老友,是指有几个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龄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经历和人生观基本相同,有共同语言,相互间更容易进行思想交流。老哥老姐在一起,平时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帮帮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老年人心理健康得注重五要,是指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要掉,是指放下架子。对于原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年人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离退休后,就不要再比职位高低、成就大小,也不要再讲当初如何如j何。要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和处理周围事物。这样就不会叹息“人走茶凉”等等,就不一会因失落感的困扰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要俏,是指穿着要漂亮一些,老来俏,让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老年人千万不要有“上了年纪还讲什么穿着打扮,有身衣服穿就行了”的想法。老年人衣着漂亮一点,能增强自信心,自我感觉就会年轻许多。
要笑,是指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时时保持着愉快的心态。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传统养生学认为,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现代医学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
要跳,是指经常活动。适量的活动(包括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长寿。所以,有的专家说:“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药物却不能代替运动。”
要聊,是指经常与亲人或朋友聊天。进行思想上和感情的交流。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家庭的老年人)一定要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多交—些朋友,多到大自然环境中去寻找乐趣。这就是我们提倡的“走出小天地,融人大自然”。房子的四壁就像个”口”字,人在当中,就是个“囚”字,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囚在家里呢?走出家门,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散散步,或到风景名胜地去观光旅游,都是解放自己、放松心情的好方法。聊天是一种最经济实惠而且又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茶余饭后与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谈古论今,不但能调节情绪,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还能起到防治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作用。
老人想要健康 要常搓脚心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需搓出热感,对于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
足少阴肾经主干起始于足小趾下,斜穿过足心,沿内踝后方,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小腿肚内侧,到达腘窝后继续向上,沿大腿内侧后缘循行,通向脊柱。在肾脏直行的经脉还向上进入肺和咽喉。此条经络主要治疗妇科、前阴、肾、肺、咽喉的病证,如月经不调、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腹泻等。其中,涌泉穴和太溪穴对于日常保健很有好处。
涌泉:位于足底部,在第2、3趾的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推搓涌泉穴俗称“搓脚心”,需搓出热感,对于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便秘等病效果较明显。具体方法是用拇指从足跟向涌泉穴做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手掌轻缓地拍打,以足底部有热感为宜。另外,还可用热盐水泡脚温暖涌泉穴,水温以自己能适应为度,每日临睡觉前浸泡15~30分钟。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采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点按或按揉太溪穴,以感到酸痛为适宜,能够温肾补阳,对于阳虚引起的怕冷、四肢冰凉有较好的疗效。
想要顺产孕期做好四件事
1、充分了解孕产知识
生孩子也要“知已知彼”,绝大多数待产妈妈由于对生产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在生产那天真正到来的时候,疼痛加上紧张的气氛更让自己陷入困境,如果孕妈妈能在产前充分了解孕产知识的话,她们会知道生产时由于疼痛而大喊大叫是没有帮助的,反而还会让自己的体力消耗过快,以至下面的生产无法顺利进行。同时,孕妈妈还可以提前了解一下生产的过程,在自己上“战场”时,能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一个新生命,同时也能让自己很好的掌握住生产的进度,让生产更加顺利。
2、练习呼吸
生产过程中,正确呼吸法对顺产很有利,最好的方法是练习瑜伽,瑜伽是一项非常讲究呼吸和动作完美结合的运动,而且瑜伽运动以静为主,并不会让人觉得过于激烈,但是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体力,更有助于顺产。需要提醒的事,瑜伽有些运动是比较有难度的,孕期千万不要轻易尝试,而做瑜伽运动时最好能有专业的老师在旁指导,或者自己看视频,让家人帮助监督,以确保安全。
3、不要让自己胖得太严重
女人都是爱美的,都希望自己保持完美的身材,而孕期由于需要营养的供已,很多孕妈妈也甘愿做个“胖子”,只是如果你想要顺产的话就必须要控制好体重,很多人不能顺产或是因为吃得太好患上糖尿病导致婴儿头太大,又或者体重升得太快,胎儿过重,不利于顺产。那么要如何控制体重呢?一般来讲,整个孕期体重以不超过30斤为宜。
控制体重的方法:
一是要控制饮食,以少吃多餐为主,还要注意荤搭配,偶尔可以吃点核桃坚果等小零食,不仅可以充饥,也能补充一定的营养元素。
二是要运动,不要以为孕妇就应该吃吃喝喝睡,光吃不运动是最不可取的,可以利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去散散步,如果住的楼层不高,可以用爬楼梯替代电梯,因为爬楼梯对顺产也是很有帮助的哦。
4、要与医生打配合
顺产的关键除了产妇自身,医生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医生会告诉你在宫缩阵痛发作时该怎么做,有些人感觉孩子马上要出来,想要用力的时候,也许医生会让你放松不要用力,因为一旦用力将孩子强行送出,可能会造成严重撕裂。所以一切要听医生的,顺产过程中比较让人害怕的是撕裂还有侧切,所以你需要与医生做好配合,这样也可以减轻很多痛苦。
心理健康体检预防早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表现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与完好的一种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的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是否健康有这样几个指标:对自己有恰当的认识,正视并能接受现实,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能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健全的人格,心理特点要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类量表主要用于评定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筛查、诊断心理健康问题,综合评定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早期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个人,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又名90项症状清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则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量表,评定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儿童心理健康比你想象的重要
2014年6月20日搜狐健康上署名李秋萌的这篇报道,吓了我一跳:《我国儿童精神障碍约20% 严重精神病占比达3%》(原文链接:http://health.sohu.com/20140620/n401116936.shtml) 文章中说,“根据近年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儿童心理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0%至20%,严重精神病占比达3%。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崔永华说,最近几年,北京市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提高,平均每100个孩子里有10到20人存在精神问题,作为我国儿童精神疾病诊疗最专业最权威的医院,安定医院儿科的年接诊量已经飙升至8万人次,比五年前增加了3倍,有22个床位的病区也由过去的“住不满”变成了现在的“住不上”——尽管平均住院周期只有1个月。”
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我们必须从孩子零岁开始关注。
什么是心理?
很多家长理解的“心理健康”就是脾气好不好,性格开朗不开朗。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了。一个人的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部分。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部分。知,代表认知,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他的感觉、直觉、记忆、表象、思维、语言、想象;情,是他的情绪情感;意,是指意志。而心理特性包括:1.动力,也就是需要和动机;2. 适宜性,也就是能力;3. 人格,可以理解为他的气质和性格。这么一分析,一个人的“心理”,就是这个人最核心的本质部分,是除了身体之外的全部。
另外,心理的发展,也并不全是后天养育的问题。一个人先天的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的遗传特征,先天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到这个人后天的被养育的方式,以及他对环境所提供的信息的吸纳和处理。大脑皮层中最先进的部分,前额叶,要到21-23岁左右才完全长好。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包含了先天与后天的互相影响与互相促进。后天的养育方式如果不当,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行为、性格等等,甚至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和其他的身体表征。
认知。
孩子的认知的发展,与先天的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智力发育。很多家长再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给孩子“开发智力”。事实是,智力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外界刺激不足固然会造成发育迟缓,像狼孩,孤儿院缺少关照和活动的孩子等等,但那都是极端的例子,很多情况是现在家长太着急了,给予的刺激太多太强,这同样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坏影响。家长要能够正确评估自己孩子的状况,不要拔苗助长。
有些疾病是属于脑功能障碍,而不是性格问题。例如自闭症和多动症。当先天的大脑功能有缺陷时,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当然都会有问题。
如果先天的大脑没有问题,正常的生活状态下,孩子的认知的发展将与其年龄以及遗传的资质相匹配。但是,如果养育方式不当,引起孩子的情绪反应异常,就会反过来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以及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甚至引起病变。例如,长期处于紧张、恐慌状态下的孩子,容易得神经抽动症。长期挫败体验多、
情绪狂躁的孩子容易发生注意力问题,等等。下面我们就重点说说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动物都会有喜怒哀惧等情绪。当我们看到新鲜的环境,当我们遇到陌生人,当我们独立完成了一件事,等等,都会影响到我们产生特定的情绪,情绪会影响(注意,不是决定)我们的认知、决策和行为,而我们得出结论、形成策略、采取行动的时候,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情绪的产生。因此,我们不能小瞧了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儿童最早对情绪只有通过躯体感受得到的体验,没有认知。逐渐地,在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下,孩子开始对情绪有了认识和了解,不仅了解自己的情绪,也了解他人的情绪。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有哪些情绪的能力是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
社会情绪的发生缘于后天
一般在两岁左右,孩子开始表现出复杂的情绪,如尴尬、害羞、嫉妒、内疚、
骄傲等。这些情绪是自我评价性的情绪,而自我评价首先来自他人,尤其是最亲密的人——父母的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Alessandri和Lewis在1996年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们邀请一些4~5岁的孩子和他们的母亲到实验室“玩儿”,实验员给孩子们一些难题,如搭积木、滚球等。孩子们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实验员记录下孩子成功或失败时自己的反应以及旁边母亲的反应。
记录显示与我们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些更关注孩子“缺点”或“错误”,在孩子失败时严厉指责孩子的母亲,其子女在失败时更容易显得羞愧和自责,成功时却很少感到骄傲、自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那些更关注孩子的积极表现,肯定、认可孩子的母亲,其子女在成功时会表现骄傲,在失败时较少有内疚、自责的表现。所以,一个整天阴沉沉的,或者情绪上经常“暴风骤雨”的妈妈,不可能拥有一个阳光的孩子。
实验还表明,学龄前儿童的自我价值情绪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旁边有没有成年人看,对他们的情绪反应影响很大!如果没有妈妈和实验员在场,孩子们失败了就失败了,再次尝试或放弃不玩了,很少表现出羞愧。要到6岁以后,儿童逐渐内化了他人的社会的评价标准,无论有没有他人在场,他们才会为成功而感到骄傲,为失败感到内疚。
孩子要拥有的情绪能力
孩子的情绪能力的发展,跟后天的养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情绪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当我们在实现自己的目标、达成自己的利益的过程中受阻,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有“脾气”,另一个是当我们与他人互动的时候,因为与他人的关系而带来的情绪。
无论是什么样的脾气、什么样的情绪,该有的都会有,我们拦不住。我们能帮助孩子的,是让他尽早发展出管理情绪的能力,包括:情绪(自己的和他人的)识别能力、情绪推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孩子社会功能的发挥。
1)情绪识别能力。在人多的场合,有些家长不好当着众人管教孩子,就会给孩
子“使眼色”:怒目而视或摇头警告等。这种方式是否奏效,首先得看孩子是否读懂了家长的表情。对于3 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他们基本上不明白他人的表情,虽然3 岁以前的宝宝更爱看笑脸,爱看高兴的表情图片。3 岁以后孩子的情绪识别能力发展得参差不齐,如果妈妈能多跟孩子讲绘本或生活中的人的表情,会大大促进孩子的识别能力。这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即指导孩子能看得出眉高眼低,知道别人现在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情绪。
2)情绪推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必非得看到别人的表情,根据情境
也能猜测出别人是什么情绪了。
ü 3 岁多的孩子对快乐的情绪能猜准,比如告诉他:阿姨明天要过生日了!孩子会说:“阿姨好开心!”
ü 4 岁的孩子能理解一些与事件相关联的情绪,例如,玩具丢了——伤心,找不到妈妈了——害怕,等等。
ü 到了5 岁,孩子长记性了,他个人过去的经历有助于他理解并预测现在的、他人的情绪。此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孩子才能明白,例如:“上次你的玩具不见了,你是不是很伤心呀?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小明的玩具拿来,他回家找不到玩具了会怎样?”或者“你找不到妈妈了,是不是很害怕、很难过呀?这只小鸟也有妈妈,我们不能把它留在咱们家”等等。
ü 6 岁以后的孩子,基本上能够理解诱发情绪的情境了,对成年人的情绪预测大多数情况下都比较准确。
我们可以看得出,情绪推理能力比情绪识别能力进了一大步,这个能力对于很
多成年人来说都不见得发展得好。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很苦恼地告诉我说,他总是不能预测别人的想法和情绪,所以他有时把人得罪了,但怎么得罪的、何时得罪的,却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他还觉得大家玩儿得挺好的呢。
这项能力的发展与语言发展相关,更重要的是与父母的情绪互动以及互动过程
中父母予以的解释相关。
3)情绪调节能力。虽然说那些被定义为“负面”的情绪其实更有用,对我们可能更有好处,但它们被定义为“负面”、不讨人喜欢也是有原因的,它们引起的身体反应和感受确实令我们不舒服,而面对别人的这类情绪,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不知是该附和对方,还是该怎样应对。
当我们有了这些难受的情绪的时候,我们会想办法调节情绪,生来就会。
l 6个月大的孩子就会通过扭头避开或者吮吸手指/奶嘴等办法来缓解情绪或压力。
l 1岁以后,孩子的办法增多了,除了躲避外,还会晃动身体、咬东西(指甲、衣领、玩具熊等)等办法。
l 2-3岁以后,孩子会自行转移注意力,例如发呆、做白日梦。这些办法有时是同时使用的,例如一边发呆,一边咬指甲或嘬手指。当然,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哭闹。
平均而言,女孩儿比男孩更善于调节情绪,男孩更倾向于用哭闹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家长如果足够细心的话,能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了解孩子处于什么情绪状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找到是什么引起了这个情绪,然后给予解释和干预,帮孩子增长调节情绪的能力。否则的话,不当的调节方式会变为病态,例如神经抽动症,恋物癖,精神分裂等。
4)情绪表达能力。一般说来,2-3岁的孩子就已经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了,但是直到5岁,大多数孩子还是会把情绪摆在脸上,掩饰不住。要到小学阶段,孩子才逐渐掌握情绪表达的社会规则:在什么背景下,面对什么样的人,可以如何表达。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向我咨询,她的女儿从小在国外长大,小学时才回来。孩子比较活泼好动,很爱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儿,可是她的方式方法可能不对,常常她是一片好意,却惹得小朋友很不高兴,说她她却总是笑,她一笑,越发让别的小朋友或家长认为她是故意使坏,造成了很大的误解。我的朋友问我怎么办,因为该给她讲的道理和别人的反应是什么意思等,全讲了,她不应该听不明白,可是她仍然经常傻笑。我见过那个孩子,根据我的观察,当她好意与人玩儿却惹恼了别人时,她是很困惑的,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所以我推测她的傻笑是对自己的尴尬的掩饰,她其实应该很困惑,很委屈或者很抱歉,但不知如何表达。我的朋友照我的建议尝试了一下,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不是责备女儿不懂事、不该笑,而是单独带她到一边,问她是不是很尴尬或者感到委屈。“我这么一问,她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这件事是个转折点,从那以后,我的朋友更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引导她去正确地认识和恰当地表达;孩子呢,通过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反而能更好地识别和推测别人的情绪,与小朋友间的误会大大减少了,用术语说,就是她的社会性大大改善了。
行为
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来猜测他的内在心理过程。所以,我们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更多地是从孩子的言行来推断的。例如,前面讲的情绪表达的问题,以及孩子的生活习惯、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方式等等。一个人行为不当,不仅预示他在认识上、情绪上等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会造成他自己的适应不良,引起别人的反感,让自己达不成目的,于是引发负面情绪,行为会更加不当……一直恶性循环下去。
家长要做的事有两件:一,培养孩子良好的言行习惯。这涉及到认知,包括帮助孩子分析情境、了解他人和自己的目标,以及具体的一言一行。孩子在具体的言行应对上是空白,是通过家长的传授和自己的观察模仿习得的。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同伴一起玩的少,家长更需细心、耐心地教授孩子、引导孩子;二,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包括收集老师和亲戚朋友的评价、议论,及时发现孩子异常的言行,并进行分析、纠正。必要的时候,要及时请专业人士帮助。
总结
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就是一个人成其为人的健康成长过程,包括他的性格,他的行为与能力,他的社会性,等等。这个过程是先天遗传的生理特征与后天的养育方式、成长环境等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先天特征,针对孩子的特点来养育孩子,注意观察和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认知内容和社会性。一方面给孩子提供恰当的养育,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干预。
老人想心理健康须掌握要点
一、重视人际关系和心理交流。老年人既要注意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要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感情,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沟通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
二、保持乐观精神,培养健康的心理。老年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尽量做到性情豪爽,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尽量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特长上的优势,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三、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面对生活中的烦恼事不必心绪不安,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而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务事不要操劳过度,让自己保持一份好心情。
四、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能保证心理的健康。老年人平时要多摄取优质蛋白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
老年人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
五、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老年人应当根据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如练书法、学绘画、种花草、养禽鸟、读书报、看影视剧等。这样既可舒展心灵,又能珍惜时光、学习新知识,使生活更有意义。
健康才是重重要的
健康是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健康呢?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可见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点。
想要娃长得高这四件事必不可少
一、营养均衡
0-3岁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父母要把握这个时期,及时给孩子补充多种营养。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饮食搭配,确保每天的营养能够满足孩子身体所需。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来说,除了日常饮食以外,还要保证每天300-500ml的奶量。特别是孩子奶粉的选择,奶粉是婴幼儿时期宝宝主要的营养来源,父母在选择时,最好以羊奶粉为优先,因为它更接近母乳,脂肪颗粒更小,更容易被宝宝的肠胃消化吸收,且营养也十分丰富,足以为宝宝提供身高的发育支持。
二、游泳
游泳对于孩子来说,不仅可以帮助长高,而且还可以促进脑部发育,可以说是助力孩子生长发育的最佳运动。宝宝游泳的时候,各个肢体都会得到拉伸。另外,还可以提高肺活量,锻炼呼吸系统,增强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选择宝宝刚吃饱的时间段带他游泳,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肠胃不适,影响身体健康。
三、补充维生素D
对于宝宝来说,维D不仅可以预防宝宝佝偻病,还对骨骼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对于1岁以上而言,要保证每天400-600diu的量,另外还要多带娃出去晒太阳生成维生素,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帮助骨骼发育,长高个儿。
四、作息规律
现在很多年轻夫妇有熬夜的习惯,孩子自然也会跟着晚睡。而如果睡太晚,不仅会导致生物钟错乱,也会错过最佳长个期。研究表明,晚上10点到凌晨2点,这个阶段是生长素分泌的最佳时期。
爸妈首先要改掉晚睡的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给自家孩子做个好榜样,以身作则,让他也做到早睡早起。
乳房健康需要了解四件事
乳房健康需要了解四件事要预防乳腺癌首先要了解乳房的一些疾病,而以下关注乳房四件事女性朋友一定要知道!
鉴于乳腺癌越趋年轻化,乳房的健康渐渐被世界的女性所关注。而现今对于乳腺癌的了解主要是由乳房一些疾病而导致。因此以下四件事是与乳房有关。
乳房上方触及肿块
如果在乳房的外上方触及到一个肿块(此症大约四分之三的情况为单发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没有粘连,很容易被推动,同时肿块的增长非常缓慢,根本没有任何其他感觉。
真实POSE:乳房纤维腺瘤?
罹患乳房 纤维腺瘤的女性一般发病年龄偏小,大多在20岁至25岁之间,因此被医学界认为发病与雌激素的活跃有关。虽然这是一种乳房的良性疾病,但是也有癌变的可能哦!因此一经发现和确诊还是应当及时予以手术,此类手术基本可以选择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术后切除的肿块别忘记常规送检进行病理学检查。
乳房胀痛周期性发作
乳房的胀痛可轻可重,很多时候具有周期性发作的 特点,尤其是月经前会加重;乳房内可以触及多发性、结节样的肿块, 质地不硬、较韧,肿块可以见于单侧乳房,也可以两侧乳房内皆有,有时候乳头还会有溢液的现象。
真实POSE:乳房囊性增生病?
乳房囊性增生病又叫慢性囊性乳腺病,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也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最常见于25岁到 40岁之间的女性,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后数月至2年左右的时间内均能自行缓解,但鉴于少数患者有可能发生癌变,因此每隔两到3个月就应当找医师复诊一次,动态监测病情状况,如果能学会乳房的自我检查就更好啦。top2:乳房健康需要了解四件事(2)哺乳的乳房上出现皮疹
有时候正在给宝宝哺乳的乳房上出现了一些皮疹,这些皮疹大多发生在乳头或乳晕的部位,患病皮肤与健康肌肤之间的边界清楚,覆盖有少许鳞屑或薄薄的结痂,皮肤损害成棕红色,而且糜烂、痒感明显……
真实POSE:乳房湿疹?
乳房湿疹是哺乳期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疹,这类女性往往本身就是过敏体质,而发病可能与最近曾经进食过鱼、虾、蟹等腥发食物有关,因此要尽量远离那些已知的过敏食品,在发病后则应尽量避免搔抓。此病一般在给宝宝断乳后便可以自愈,如果经久不愈可能会转为慢性疾病,并应当与湿疹乳腺癌加以鉴别。
乳房搏动性的跳疼
开始时乳房仅有肿胀、疼痛感,随后局部出现硬块、有触痛,接下来患处表面的皮肤又红又热,逐渐出现搏动性的跳疼,这时候往往会伴有寒战、高热,有时候同侧腋窝处会摸到肿大的淋巴结,伴有压痛。
真实POSE:急性乳房炎?
这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哺乳期的女性,发病与乳头发育不良、乳管不通畅、乳汁淤积或细菌由破损的乳头进入淋巴管所造成的感染有关。起病初期 可以采取局部热敷的方法减轻痛感,乳房的炎性肿块在数天之内即可软化、形成脓肿,深部感染则需要穿刺确诊后局部切开引流排脓,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广谱抗菌药物的治疗。
老人如何保健效果好
究竟老人如何保健更好
会做三件事——会关门、会计算、会放弃
人一辈子有几天?我的回答是“3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3天”中“今天最重要”。把每一个今天过好,首先是会关门,把通往昨天的后门和通往明天的前门都关紧了,人一下子就轻松了。其次是会计算,一是要学会计算幸福;二是要学会计算自己做对的事情。最后是会放弃,请牢记先舍后得,舍了才会得。
学说三句话——算了、不要紧、会过去的
算了,钱包被偷了,算了。对于既成事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不要紧,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学会说不要紧,要心胸豁达,乐观处事。会过去的,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做《阳光总在风雨后》,别烦恼,一切都会过去的。
学会三方法——三乐法、三不要法、年龄减十法
三乐法,就是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三不要法,一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三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年龄减十法,假如您今年78岁了,当别人问您多大年纪时,您可以乐呵呵的说,我今年68岁。
上文介绍的养生技巧,都是最基本的保健方法,对所有老人都适用。养生专家提示老人如何保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只要老人从心理到身体都能认真养护,打造健康的心理状态,那很多疾病就能得到有效预防。心理健康是老人身体健康的保障,所以老人不要忽视心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