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的简介
养血的简介
中医治疗血虚证的方法。又称养血。属补法。血虚证是由于血不足而使脏腑组织失于濡养所表现出来的证候。补血能使脏腑组织得到血液的充分濡养,使脏腑组织的功能恢复正常。血虚证主要有心血虚证和肝血虚证,补血法有补心血和补肝血。此外,气虚、精亏、血瘀等也可导致血虚证的发生 ,所以补血还有补气生血 、填精补血 、祛瘀生新等方法。常用熟地黄、当归、何首乌、阿胶等药物组成方剂。临床上具体使用补血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因痰浊、火热邪气所致的心悸、失眠、眩晕,热盛所致的肢体抽搐及瘀血所致的闭经,不适宜使用补血法。②血虚患者要忌用温燥伤阴的药物。
贫血的简介
贫血(anemia)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应注意,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肿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此时即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在脱水或急性大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
鸡血的简介
鸡血,俗称“鸡红”。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血。宰鸡时收集血液,鲜用。质细腻,有腥味,加工后凝固成块状,宜做热菜。
鸡血通常被制成血豆腐,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之一。在日本和欧美许多国家的食品市场上出现的以动物血为原料的香肠、点心等很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人们喜欢用血豆腐制作菜肴,称之为“液体肉”。
血皮菜的简介
据福建农科院试验中心测试,每100g紫背菜含水分91.49~91.66g,含粗蛋白质16.26~19.18g,抗坏血酸22.5mg。 它的矿质营养较丰富,特别是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表 1-2)。还含有黄酮甙成分,这类物质无毒,有延长抗坏血酸的 作用和减少血管紫般的作用,对恶性生长细胞有中度抗效。血皮菜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基本上不受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 其嫩枝叶做菜,质脆嫩,具有菊科类植物的特殊清香,风味独特。民间认为紫背菜有凉血、去虚火的功效,是一种有益于人类健康 保健蔬菜。
鹿茸血的简介
因鹿茸为鹿之督脉最强,所以鹿茸血能强人督脉,有助于人体贯通任督二脉『注,督脉即人后背正中线』,曾经有报道说常喝鹿茸血可以治愈强直性脊柱炎。阴虚火旺体质患者忌服鹿茸血。
鹿茸血因为产量极小,所以非常珍贵,市面上很难买到真的鹿茸血,大多是鹿血冒充鹿茸血,一般只有到鹿场全程监督才能买到真正的鹿茸血,有时是有钱也买不到,因为珍贵,很多鹿场老板都私留。
鹿茸血的药用主要成分:必需氨基酸、磷脂(降血压、抗衰老)、矿物质(Fe的含量非常丰富)、胶原蛋白(二型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对关节弹性特别好)、硫酸软骨素(制造软骨的主要材料)、硫酸葡萄糖胺、葡萄胺聚糖(润滑关节)、透明质酸、核苷酸(抗衰老)、神经节苷脂(提高记忆力和脑组织的活力)、生长激素和生长素等。
血糖的简介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过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小粒径负离子,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 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对于降糖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建议患者对血同(血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检测。较低的血同值能大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血脂的简介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 一般说来,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则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血脂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
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大幅度上升,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趋于正常。因此测定血脂时,通常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的真实水平。由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是血脂测定的重点项目。
贫血的简介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6岁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妇110g/L。应注意,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肿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此时即使红细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由于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贫血容易漏诊。
血竭简介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藤本,长l0~20m。茎具叶鞘并遍生尖刺。羽状复叶在枝梢上互生,在下部有时近对生;叶柄及叶轴具锐刺;小叶线状披针形,长20~30cm,宽约3cm,先端锐尖,基部狭,脉3出,平行。肉穗花序,开淡黄色冠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排成2轮;雄花雄蕊6,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状,子房略呈卵状,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实核果状,卵状球形,径2~3cm,赤褐色,具黄色鳞片,果实内含深赤色的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状。种子1颗。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表面暗红粉,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色。气微,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
生境分布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我国台湾、广东有栽培,主产于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地。我国进口血竭多系印度尼西亚原装血竭,或由新加坡进口的加工血竭。 采收加工 除去杂质,打成碎粒或研成细末。 性味归经 甘、咸,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用量用法 内服:研末,1~2g,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用。 化学成分 含树脂类、脂肪酸类、三萜等。 药理作用 有抗炎、抑菌、抗血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