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怎么鉴别诊断
小儿营养不良怎么鉴别诊断
1.病史 应掌握小儿的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进行膳食调查以评价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情况有无影响消化吸收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并了解家庭的一般状况家属的生长模式家长的身高体重和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2.临床症状 常有两种典型症状消瘦型(marasmus)由于热能严重不足引起小儿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推动弹性头发干燥易脱落体弱乏力萎靡不振另一种为浮肿型(kwashiorkor)由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周身水肿眼睑和身体低垂部水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无食欲肝大常有腹泻和水样便也有混合型介于两者之间并都可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的表现
3.体格测量 体格测量是评估营养不良最可靠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评价营养不良的测量指标有较大变更它包括三部分
(1)体重低下 儿童的年龄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低下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低下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单凭此指标不能区分属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 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 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此指标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的分类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比正常减低。
Ⅲ 度营养不良:精神萎靡,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年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疾病因素
营养不良的阿富汗婴儿在母亲怀中哭泣 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
肯尼亚一名营养不良的男孩坐在医院病床上 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
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小儿营养不良如何鉴别诊断
1.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临床也表现为肌萎缩与无力,病程呈逐渐进展。但常见肌束颤动,肢体远端肌萎缩也多较为明显,血清酶学检查多无异常,肌电图特征是神经原性损害。
2.多发性肌炎,进展较快,常伴有肌痛或发热,无阳性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沉增快。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可见炎性改变。
3.重症肌无力。但肌无力为波动性,常晨轻暮重,抗胆硷酯酶类药物试验阳性。血清肌酶无升高,抗乙酰胆硷受体抗体多为阳性。肌电图检查时以重复频率刺激神经,可见动作电位波幅渐减。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胆硷酯酶类药物治疗有效。
4.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有肌肉萎缩及无力,病程逐渐进展。但常伴肌束颤动,并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征阳性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小儿长期哺育不足,如母乳不够又没有增加辅食,或人工喂养食物质量较差、较少。儿童偏食、挑食,早餐过分简单等等。
2、某些婴儿是由于产伤,先天畸形等原因,致使喂养困难、消化吸收障碍。
3、小儿曾患某些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造成小儿食欲不振,消化能力差,吸收不良,或小儿长期腹泻、呕吐导致营养流失等等。
4、小儿先天不足,如双胞胎、多胞胎、早产等等。
婴儿营养不良的现象一定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婴儿时期的健康成长发育是很重要的,如果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现象就会让孩子发育的很慢,赶不上同龄孩子的成长速度,长期的营养不良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很大危害的,家长在平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孩子营养方面的知识。
肌营养不良症诊断鉴别
1.少年型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本病又称(Kugelberg—welander,进行性肌萎缩),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青少年起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萎缩,对称性分布,与肌病相似,但有肌束震颤,肌电图为神经原性损害,肌肉病理为群组性萎缩,符合失神经支配。
2.慢性多发性肌炎
无遗传病史,病情进展较缓慢,症状常有起伏,肌无力的程度比肌萎缩明显,常有疼痛和压痛,血沉增快,血清肌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肌肉病理符合肌炎的改变,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较好。
3.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在运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无肌肉萎缩和假性肌肥大,抗胆碱酯酶剂治疗有效,肌电图和肌肉活检有助于鉴别。
4.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该病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首先累及远端手部和足部的小肌肉,无假性肥大,早期常表现为肢体远端的无力,偶见面肌,眼肌或咽喉肌无力,进展缓慢,逐渐出现肌强直和肌萎缩,肌肉萎缩以四肢远端为主,可发展至面肌,咬肌,颞肌及胸锁乳突肌,故病人面部瘦长,呈斧头面,鹅颈,有的病人还可出现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大多数病人有白内障,脱发,性功能障碍,不孕,智力低下等表现,晚期可出现瘫痪和心肌损害,血清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肌电图及肌肉病理有助于鉴别。
小儿营养不良和孕妇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肌体消耗,出现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的病症,又称蛋白能量不足性营养不良,多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
孕妇营养不良
怀孕期母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加,这是因为胎儿血液循环、胎儿器官和骨骼生子发育、胎盘生长等需要更多的营养,以及母体本身重要器官工作量增加等所致。所以在怀孕时期,膳食应多样化,营养要平衡,避免饮食中的营养缺乏,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使自己血液中能含有足够的、为胎儿所需的一切营养物质,但也不可营养过剩。
小儿营养不良的诱因
一、长期喂养不当,热量不足
多表现为出生无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选择主食,而以米汤、米糊等低蛋白低热量食品作为主食。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给孩子添加辅食不及时,到了8-9个月以菜汤拌稀饭。
二、骤然断奶
不能有计划有步骤为小儿断奶,而是突然断奶,从流汁直接到固体;或原一日六餐减到一日三餐,使小儿肠胃不能适应,民间俗称“奶痨”。
三、身体原因,以肠胃疾病为多
肠胃不好,长期腹泻,或者是有生理畸形,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门狭窄、贲门松弛,过敏性结肠炎,频繁呕吐等,影响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或是有其他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肾炎、肺结核、肺炎、肺脓疡、麻疹、百日咳、败血症。因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耗增加而致营养不良。
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婴儿湿疹:由于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比如长期不吃鸡蛋、鱼、肉而只吃素食,使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因湿疹而断奶,改用米糊之类。
低体重儿、双胎、多胎或因难产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体弱儿容易得营养不良。
四、有寄生虫
寄生虫会把孩子需要的营养夺走,造成营养不良。预防寄生虫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平时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餐具要经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削皮等。
五、偏食和挑食
偏食和挑食会使孩子得不到丰富和均衡的营养,造成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纠正的方法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
六、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起居、进餐无规律、不定时,暴饮暴食等。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小儿营养不良的病因
小儿营养不良病因
1、喂养不当
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2、饮食习惯不良
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3、疾病因素
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
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
疾病分级:
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Ⅰ度营养不良
精神状态正常。体重
低于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
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弛,体重重低于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较正常减低。
Ⅲ 度营养不良
精神萎糜,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低于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小儿营养不良的预防
1、预防婴儿时期的消瘦,最妥当的办法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最合婴儿营养。早产婴儿由于发育不足,喂哺困难,另一方面营养的需要又相对较高,更应强调母乳喂养。如无母乳,可用牛奶等替代品,还要按时增加辅食。
2、患胃肠疾病时,必须给相当营养,补充代谢的损失。患兔唇、腭裂及幽门痉挛时,也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患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时,同样要注意营养,使抵抗力增加,疾病得以早日康复,才不致因久病产生营养不良。
3、饮食调节是治疗营养不良的基本措施。轻度营养不良以调节饮食为主,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小儿吃饱为度。中、重度营养不良遵循序渐进的方法,热能由低度开始,逐渐增加饮食;食物种类也逐渐增多;增加食量以患儿的食欲和大便情况而定,进食顺利者热量可增加到每日每千克体重120~140千卡。营养不良治疗后其热量再调整到正常需要量。
4、对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及时纠正合并症。此外,可采用中药、针刺、捏积、推拿、口服助消化药品,千方百计地提高病儿的消化能,增进食欲。
流行性肌痛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起病快,可有缓解,有全身性无力及肌萎缩,特别易累及颈肌以及出现吞咽困难,肌肉有疼痛和压痛,且可有皮肤改变及雷诺氏现象,无家族遗传史,均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鉴别。
(二)流行性肌痛症:系病毒感染,流行区有相同患者,以呼吸痛及胸部肌肉压痛为主。
(三)肌球蛋白尿症:全身或局部肌肉疼痛、软弱,尿色变红、尿中肌球蛋白阳性。
此外,也应注意同重症肌无力、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