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糖尿病症状
I型糖尿病症状
I型糖尿病3个特点
第一特点: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
第二个特点:1型糖尿病的是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
第三个特点:1型糖尿病的是最终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1型糖尿病原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妊娠第24周到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
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但与1型糖尿病无关)。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4、高血糖症
高血糖症:引发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肾病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明显延缓其发展。高血糖及糖基化终产物生成增多后引起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
其他病因:
甲亢和糖尿病
(1)甲亢引起糖尿病:甲状腺激素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甲亢时超生理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更强,并且可以促进肠葡萄糖的吸收及促进糖原异生,因此引起血糖增高,导致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由于甲亢引起,故可称为继生性糖尿病。甲亢引起的糖尿病在甲亢病情控制后,不予降血糖药物治疗,血糖即可完全恢复正常。
(2)甲亢和糖尿病并存:甲亢和糖尿病都和家族性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这两种病的基因缺陷往往发生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因此可能会连锁在一起遗传给后代。在临床上,两种病同时发生在一个病人身上的病例并不少见。这种糖尿病属于原发性,不是继发于甲亢。在甲亢病情控制后,糖尿病依然存在,不予隆血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能降至正常。但是,甲亢可以加重糖尿病,使血糖进一步增高,故控制甲亢对减轻糖尿病也很重要。
干细胞移植可改善I型糖尿病患者病情
自体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帮助i型糖尿病患者显著改善病情,部分接受移植的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再需要外源性胰岛素。
所谓清髓是指用强烈的放化疗杀伤骨髓细胞,非清髓是用小剂量化疗药物进行预处理,保留一部分骨髓。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理查德·伯特等人共研究了23名i型糖尿病患者,他们都接受了自体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
这些患者自接受上述干细胞移植后无需注射胰岛素的平均时间达到31个月,其中一位患者在4年多的时间内无需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大多数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他们体内的c肽浓度也显著增加。c肽与胰岛素一样,是胰腺中β细胞的分泌物。此前有临床研究表明,c肽浓度越高,i型糖尿病患者某些类型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越低。
仍有部分患者病情出现反复,需要重新使用低剂量胰岛素。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耐受所致,分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等类型。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只能产生少量甚至不产生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1、二型糖尿病症状之多尿:临床上患者血糖过高,因为肾脏的功能也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患者的血糖排除过多,这就会造成肾小球率过滤的功能下降,为此24小时的尿量这就会增加。
2、二型糖尿病症状之多饮: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多喝水,主要是因为高血糖会造成血浆渗透压增加,这就会造成口渴的了临床症状增加,为此患者就会多喝水。
3、二型糖尿病症状之多食:临床上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饮食过多的发病因素不明显,因为血糖处在高水平状况,患者高消耗的话,也会造成组织细胞处在一个饥饿状况,为此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食欲也会亢进。
4、二型糖尿病症状之体重下降:临床上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尽管有时候因为饮食正常,但是因为胰岛素的问题,也会造成身体脂肪以及蛋白质分解过多,这就会造成身体体重下降。从而形成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5、二型糖尿病症状之乏力:这种临床表现在二型糖尿病中还是很常见的,是因为很多能量不能完全被身体所用,这就会造成浑身乏力的情况出现,造成患者出现痛苦。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好吗 某些糖尿病必须注射胰岛素
针对于I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他们不注射胰岛素就很容易发生酮症中毒而危及生命;而口服降糖药失效的II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消瘦者,这类庁如果不注射胰岛素病情就会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久而久之就会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因此在表情况下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糖尿病患者不能多吃肉
肥胖使得胰岛素需要量增加,负担过重的胰腺长期持续受刺激,最终胰腺发生疲劳,不能充分分泌胰岛素,从而导致II型糖尿病的发生。"夏长军介绍,腹腔镜微创手术后,首先可以减少患者的热量摄取,并让其体重下降;其次,降低胃壁细胞所分泌的Ghrelin激素,从而降低患者的食欲,并改善患者术前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物的摄入;第三,隔离了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可以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升高;最后,可以改变患者的胃肠道激素,降低胰岛素抵抗,并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者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细胞增生,达到有效控制血糖、改变糖尿病症状的目的。
"目前主张手术的患者病史不宜超过15年,年龄不超过65岁。"夏长军说,未成年患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且有些II型糖尿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以缓解,故在未成年之前也不建议手术治疗。此外,I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细胞已丧失功能,需要外源补充胰岛素,而手术无法改善糖代谢水平,术后无法起到良好效果,也不适用该术。
引起糖尿病的几种常见原因
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造成胰岛素作用受阻,诱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造成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诱发2型糖尿病。
病毒感染
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患者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其机制在于病毒进入机体后,直接侵及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β-细胞,且抑制β-细胞的生长,从而造成胰岛素分泌缺乏,引发I型糖尿病。
饮食结构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导致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起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
精神神经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由于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造成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导致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造成高血糖,引起糖尿病。
自身免疫
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人血清中可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其机制主要在于,病毒等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使机体内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了一系列针对胰岛 β-细胞的抗体物质。这些抗体物质,可直接造成胰岛 β-细胞损害,造成胰岛素分泌缺乏,导致糖尿病。
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新生儿健康标准
重疾症状描述
如果宝宝有严重疾病话,重要的是尽快去医院治疗。以下症状应该被视为重疾:
高声或微弱或连续的哭;
游戏中无响应或不活跃;
宝宝囟门隆起;
颈部僵硬;
超过8个小时不喝水或喝奶;
三个月不到时体温超过38℃,或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时,体温超过39℃;体温高,但手脚冰冷;
高温伴随精神萎靡,惊厥或抽搐;
脸色发青,苍白或铁青;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异常昏昏欲睡,难以唤醒或好像不认识人;
反复呕吐或胆汁染色呕吐;
如何应对重疾
A.出现以下情况请叫救护车:
a.停止呼吸;
b孩子呼吸困难;
c.无意识或看似什么都不知道了;
d.醒不来。
B.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就请送急症室:
a.发烧并持续昏睡,即使使用了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b.有呼吸困难;
c.严重腹痛;
d.身上有伤口且流血不止;
e.胳膊或腿受伤,这意味着无法使用肢体;
f.吞下毒药或片剂。
总之,父母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父母通常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孩子的喜好,所以父母也知道孩子身上的一些异常地方或让人担心的地方。
案例分析
以孩子I型糖尿病症状为例:
I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始于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一种疾病,它不能被预防或治疗,通常情况下发病速度很快。从半岁后,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孩子多吃反变瘦要警惕
晨晨10岁了,在班里是个名副其实的小胖墩,从一出生开始就是个小胖子,起初觉得胖乎乎的挺可爱的,家长也不在意。每天他的嘴巴几乎没停过,书包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的零食,吃饭时也只爱荤不食素,体重是年年大幅度增长,整个人肥得连乳房都发育了,上体育课就成了他的一大难题。可最近妈妈却发现他胃口越来越大了,老是嚷着饿,饮料也是一瓶接一瓶地往肚子里倒,但身材反而比以前消瘦了,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从前,这可把家人给急坏了,于是带去医院检查,却被告知:晨晨得了糖尿病。全家都疑惑了:糖尿病?这不是中老年人才会有的“富贵病”么?怎么这种病魔也会依附在可爱的孩子身上呢?孩子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办?
儿童II型糖尿病呈上升趋势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2012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为“预防糖尿病,保护我们的未来”,除了再次警示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与糖尿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提示着我们关注“未来”的另一层含义是---关注儿童和青少年。近年来,我们可以发现身边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了,而正是这些肥胖的因素,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出现了糖尿病,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了威胁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慢性病之一,严重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相对中老年人来说,他们面临着出现更长病程及更早并发症的棘手问题。
儿童糖尿病一般有两种,一种是I型糖尿病,一种是II型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患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孩子的几率更大一些。I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损害,使患儿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而引起的,儿童糖尿病大部分以I型糖尿病为主。而II型糖尿病,目前对它的病因认识不足,认为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综合引起的复杂病,以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为主要病理特征,肥胖指数是II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II型糖尿病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