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哪些人容易发生运动猝死

哪些人容易发生运动猝死

运动猝死偏爱这两类人,是为什么?

运动猝死者均死于心脏病,致死的直接原因,最常见的是室颤。室颤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和心脏传导性疾病等。剧烈运动时全身耗氧量大 幅增加,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机体出汗和脱水导致体内电解质浓度变化,三者共同作用于心脏,加重本身就不健康的心脏负担,从而诱使心脏病发,运动员猝死。

50岁以上的运动猝死者几乎均有冠心病,剧烈运动时汹涌澎湃的血流冲击着冠状动脉上的脂肪斑块,最终将其从动脉壁上冲下来,堵塞远端为心肌供血的小血管,此时心肌缺血,室颤发生,导致运动员猝死。

年轻人会发生猝死,其实你的心脏只是看似健康

年轻人发生猝死,其实,这些年轻人的心脏本身就存在异常,只是面对日常生活和正常锻炼,这颗看似健康的心脏还可以应对,强度过大的体育运动则会造成猝死。尤 其是平日经常锻炼的他们身体素质较好,即使在剧烈运动中有轻微胸痛或其他不适也会坚持继续比赛,而这种不适是猝死前心脏超负荷工作的表现。普通人遇到这种 情况会停止运动,从而避免悲剧,正是因为平素锻炼的人对身体不适的耐受力较强,不会及时终止运动,才导致他们更容易发生猝死。

运动猝死发生的概率高吗?是不是只要检查过心脏都是正常的就可以放心了?

幸运的是,运动猝死的概率非常低。在美国的一项关于运动猝死的研究中,30年间总计215413名马拉松选手被纳入这项研究,发生运动猝死的人只有4名,另外在慢跑和滑雪的猝死研究中也提示运动猝死的概率是极低的。

同时,即使到医院进行了心脏电生理检查提示心脏健康,同时家族中也没有类似的遗传史,仍有20%的可能发现不了潜在的心脏病。当然,进行体检是好的,一旦发 现心脏问题应当避免过度运动,如果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也并不代表不会发生运动猝死——不过正常的健康青年不用太担心到不敢参加体育锻炼——因为这是一 个概率问题,就算是2亿的乐透都有人会中奖。

只要记住,在参加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比如马拉松比赛,一旦发生身体不适,应立刻停止比赛,避免酿成悲剧。同时水分补充不宜太少也不应过多,脱水的后果大家都懂,但水喝太多会导致低钠血症——它是一种会让心脏不正常工作的电解质紊乱,会引起心律失常。

运动会诱发猝死,我还能愉快地运动吗?

研究表明,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根据运动强度不同差别很大,正常人或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适度锻炼可以强健体魄,使他们因心血管病而死亡的概率相比静坐的生活 方式有所降低,而经常进行强度过大的运动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大家平日里还是应该积极锻炼哦!运动爱好者也要注意不要运动过度才好!

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诱因

危险诱因之一 久坐

炎热的天气与猝死有怎样的关联?夏季出汗多,如不注意补水,很容易引起血液黏稠以及血管收缩和冠脉痉挛,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心源性猝死。另外,在炎热的天气中,人们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交感神经兴奋,也会使血液黏稠,促使冠状动脉痉挛。

高血压者血液粘稠容易凝固,一旦凝固阻塞血管,猝死的危险就陡增。“高血脂的高发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饮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有关系,其中,影响最大也是最能控制的危险因素就是久坐。” 久坐会导致双脚部深静脉血液凝固,一旦形成血凝块4分钟内就可致人于死地。据了解,40%的职业人士是静息办公,而占70%的职业人士更是早已习惯于静息的生活方式。

危险诱因之二 运动

心脏猝死包括安静型和运动型两种,其中高于过半的猝死是安静型,即由于突发冠心病和肺栓塞而导致的。除了心脏疾病导致的猝死外,突然的过量运动也是发生猝死的另一重要原因。比如,一个平时很少锻炼的人,一口气跑了几十公里,在这种超负荷运动中,不堪重负的心脏循环系统突增所需的血液量和氧气,但供给量却相对减少,在这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下,跑步者心脏就会出现急性缺血,继而出现心跳骤停和脑血流中断。

此外,情绪不稳定、心理紧张也是重要的诱因,一些疾病隐患或者长期不锻炼的人,在参与运动的量或强度掌握不当时,极易发生危险。据专门从事此项研究的国家体科所徐昕介绍,运动猝死发生最多的是30岁以下者,其中,又以15-20岁年龄段更为集中,男性猝死率大大高于女性,非运动员的运动猝死发生率高于运动员,多出现于学校体育达标测验中、单位职工运动会上、业余比赛中。

危险诱因之三 疲劳

现代生活中的艰辛磨难,人情世故的烦扰,长期超负荷工作……当过重的身体、心理压力导致的疲劳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步入病态。有调查显示,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至20%,在办公室人群中更高达50%。如科技、新闻工作者,广告业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都是容易出现疲劳猝死的职业。

运动猝死心率失常是主因

近年来,学生在上体育课或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时突然死亡的不幸事件时有发生。那么,此类校园人身伤亡事故有什么特征?造成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可否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有无现场救护的办法挽救患者生命的可能?学校在这类事故中承不承担责任?

两个典型案例

某日上午12点30分左右,某高中一身名身材高挑的17岁女生在参加班级拔河比赛中突然倒地失去知觉。学校立即拔打110和120,医务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做人工呼吸后随即送往医院。在急救室继续做人工呼吸并上呼吸机,不过据医院救护医生诊断,该生送进医院时已经停止了呼吸(身亡)。目前死因尚未查清。据家长说,死亡学生生前身体健康,没有特殊疾病,平时喜欢体育运动。之前,有次跑步后出现心跳加快,到医院做了心电图,显示心跳有点快,后经检查,心脏没有问题。

某日下午5点10分左右,某校一男生在田径场跑步锻炼时突然卧倒在场地边的草坪上,当时从附近经过的同学过来问该男生是否需要帮助,但是该男生只是微微摇了摇头,路过的同学以为他只是跑步累了正在休息,因此没有特别注意。谁知过了五六分钟以后,另有经过的同学发现情况不妙,迅速通知了有关人员和校医。该校师生和医务人员迅速通知120急救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学校老师和120医务人员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不仅老师给学生做人工呼吸,急救人员更是在该男生心脏停止跳动之后仍不放弃,继续救治,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抢救之后不治身亡。有同学反映该男生锻炼时候曾急速跑过。

何谓运动猝死

所谓猝死,顾名思义,即突然死亡,又称急死、非创伤性急死。国际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运动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即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运动猝死之所以在瞬间发生,是由于心脏骤停致死。在正常情况下0~8分钟内如果迅速妥善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抢救,患者成活率在43%。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心肺复苏知识,对紧急情况下心脏病患者的成活大有好处。不当的体育锻炼可引起心绞痛和心律不齐等有害心脏症状,是引起心肌梗塞的可能原因。因运动引起的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都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运动猝死虽然可怕,但只要做到定期检查身体,注意科学锻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现场监督与急救,还是可以避免的。运动猝死一般都有先兆,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很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这些征兆可能是运动性猝死唯一明显的表现。发现有人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活动中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救治。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当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学校责任如何认定

谈学校在此类事件中是否承担责任,首先要明确学校在校园伤害事故中承担责任的原则。此类人身体伤害事故属于民法中的民事侵权行为责任范畴。我国现行民法确定民事侵权行为人身伤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有三种: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根据法律规定,学校对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发生人身伤害承担责任与否适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具体到学校管理活动中,就要看学校是否履行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学校设定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也即,如果因过错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致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民事责任。本文的两个案例,就是看学校在学生发生运动猝死之前,是否通过日常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有关运动安全与保护方面的教育,在实施体育活动时是否考虑到活动内容的适切性与活动强度的承受性,是否掌握和了解了有无不适应本次活动的特异体质和特殊疾病的学生情况,活动的组织安排是否合理、周到,事发后学校是否在第一时间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

哪些男人熬夜容易猝死

大家都知道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很大,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最基本的保健常识,没有好的睡眠,就没有有的精神去工作,而且对男人的健康也是不利的,熬夜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哪些人群最不适合熬夜呢?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也不想熬夜,但看到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剧或者是喜欢的电视节目等,就会想着看下去,不知不觉的就受到了熬夜的危害。

世界杯期间,大家都为之疯狂。但是由于时差的问题,中国球迷观赛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凌晨,持续的凌晨看球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专家们提醒广大球迷,看球赛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乐极生悲,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神经衰弱患者、过度疲劳者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少年儿童等七类人观赏比赛要“悠着点”。

对于发病人群十分庞大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来说,观看球赛时情绪高涨、过度激动,会直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甚至诱发心肌缺血,严重的还可能出现猝死。因此,既往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疾病的患者,观看球赛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千万不能过度劳累,以免引发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金晖副教授告诉记者,在球迷队伍中,糖尿病患者占了不小的比例,看球时过度兴奋对夜间的血糖控制十分不利,会导致早晨高血糖状态。

另外,由于机体消耗量增大,有的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发生低血糖。糖尿病人的饮食起居规律被打乱后,容易导致血糖波动过大,会对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不仅会引发并发症过早发生,而且对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病人来说,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引起急性发作,最终使控制良好的疾病前功尽弃。因此提醒糖尿病人注意,不要长时间熬夜,观看比赛重在欣赏,有些球赛可看第二天的重播,不要过分在意球队的比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关键。

另外,对于本身患有神经衰弱的人群来说,建议凌晨的球赛最好别看,因为神经衰弱本身就会导致失眠,如果后半夜仍睡不好觉,将会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生活质量也会大大下降。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长时间看球要谨慎,因为随着年龄增大,人体的器官功能已开始退化,血管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过度疲劳会成为突发疾病的诱因,所以说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合理安排好世界杯期间的生活。

在观看人群中,发现不少家长喜欢带着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看,适当安排少年儿童观看比赛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通宵达旦就有害无益了,因为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期,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对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中大医院专家提醒说,观看精彩足球赛不能付出健康的代价,特别是一些工作压力大或过度疲劳的年轻人,也要引起警惕,以往各类球赛中,突发猝死的大多是年轻人。

世界杯的到来赢得了很多爱好运动的男人喜爱,但足球赛好看,但也要掌握好时间,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时间,看球赛,以及自己喜爱的节目等都是没有问题的,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才能把熬夜的危害降到最低。

运动方式过于激烈易引发心脑血管病

专家介绍说,导致运动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脏性猝死,包括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其它如脑溢血、呼吸系统疾病、肝脏、肾脏等疾病也有导致运动猝死的病例。一些外部诱因也会引发猝死,如体内存在感染灶(扁桃体炎、胆囊炎等)、运动时心脏部位的外伤性出血和疤痕、饱食后运动、运动后立即热水浴等。

专家强调,冬天人们喜欢晨炼,在寒冷的气候环境里,如果运动方式过于激烈,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导致猝死,可选择中午到下午2点之间进行锻炼,这个时间段,在一天之中气温最高,人的情绪也比较稳定,比较安全。猝死发生后,如果在4-6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救治,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在运动中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救治。在抢救时首先应使患者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然后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运动猝死虽然可怕,但并不意味着冬天不能进行锻炼。高教授指出,只要做到定期检查身体,注意科学锻炼,运动猝死是可以避免的。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它严重疾病的人群,在医生或运动专家指导下,也可从事适宜的体育锻炼,这对增强身体抗病能力也有益处。

什么是性猝死 哪些人容易性猝死

性猝死不仅易发生于中老年男子,也可发生于妇女及各种年龄的人。据科学家研究,30岁左右男人发病率最高,其次按顺序分别为50岁、40岁、20岁与60岁左右,多数为心源性猝死。因此,无论男女,如果反复发生性生活后的剧烈头痛,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有些脑动脉瘤病人在性冲动时因颅内压升高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这种病人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危及生命,甚至发生猝死。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吗

心脏病复发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猝死,心律失常患者可引发运动猝死,所以这些人群要慎重对待运动,把握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还要掌握急救知识。

心律失常可引发运动猝死。运动猝死之所以在瞬间发生,是由于心脏骤停致死。在正常情况下0~8分钟内如果迅速妥善进行心肺复苏紧急抢救,患者成活率在43%。

不当的体育锻炼可引起心绞痛和心律不齐等有害心脏症状,是引起心肌梗塞的可能原因。因运动引起的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都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从而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运动猝死虽然可怕,但只要做到定期检查身体,注意科学锻炼,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现场监督与急救,还是可以避免的。

运动猝死一般都有先兆,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晕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很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这些征兆可能是运动性猝死唯一明显的表现。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应的心肺复苏知识,对紧急情况下心脏病患者的成活大有好处。

发现有人在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活动中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将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救治。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当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以上的介绍供您参考,不明之处参考我们的其它文章。

为什么男人容易猝死

男性猝死大多是由于心脏突然停止的原止,因为心脏病的预防工作各位男性朋友一定要做好。人类一生的心跳次数在安静时为15亿次,考虑到活动的因素,人类一生的心跳次数约为20-23亿次。在哺乳类动物中,不问具体的种类,他们心跳的次数大致都是一个定数。把心跳数与寿命的关系用算式表示为:寿命(分)=20-23亿(次)/每分钟的心跳数。心跳的次数与寿命是成反比例的。总之,一分钟的心跳速度越快,寿命就越短。

现在很多男性朋友由于工作很忙,平时也不注意休息,睡眠不足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人体对睡眠的要求是青壮年一夜睡7小时-9小时,少年幼儿增加1小时-3小时,老年人减少1小时-3小时,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睡眠量(时间)的要求。睡眠低于这个大概时间,而且常常感到提不起精神的,是在提示你睡眠不足了。睡眠对人很重要,研究指出:每晚睡眠不足4小时的成年人,其死亡率比每晚能睡七八个小时的人要高180%。而另有研究认为:睡眠不足对健康的危害是迅猛的,睡不够的人衰老速度是正常人的2.5-3倍,危害已经大大超过吸烟。

加之男性朋友的心理压力过大,很容易造成一系列的心理疾病,最严重的就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不能说明你心胸狭窄,也不能说明你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

运动性猝死只在一瞬间

大学新生入学军训的第一天,材料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19岁的李力(化名)在军训期间突然倒下,送到医院时已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该院的医生表示,李力是猝死。

“猝死”只在一瞬间把人类所有的疾病都算在一起,最危险、最紧急的疾病就是猝死。运动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一般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尽管运动猝死与其他运动性疾病相比,发生率并不高,但因直接危及生命,故给人们的印象和震动较深。

为什么会“猝死”人体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应激性改变。研究发现:心肌缺血若超过30分钟,有可能发生坏死。运动中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使其灌注不良,一般认为若冠状动脉痉挛持续20分钟以上,即可引起心肌的缺血坏死。运动时体内电解质、激素内分泌的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和代谢产物的堆积,均可诱发心律失常,直接导致心脏骤停,使运动者发生猝死。

“猝死”前的征兆有些病人以前有过心绞痛发作史,“猝死”发作前心绞痛会突然加剧,表现为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出现频繁的早搏。有的是出现原来没有的症状,如显着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改变等。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自己体力好,即使身体过度透支也并不在意,偶尔身体不适只当是累的,歇歇就没事了;殊不知这也许就是发病的前兆。随后,由于心跳骤停,表现神志不清,高度紫绀、痉挛,或出现几次喘息样呼吸而进入临床死亡。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心脏复苏抢救,或抢救无效,病人可很快(约4-6分钟)进入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

运动前要注意年龄过大者、糖尿病人、过于肥胖者、严重心律不齐的人,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以及猝死病史,既往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人,不要长时间剧烈运动。如果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心动过速、异常疲劳等情况,可能就是运动性猝死先兆症状,必须马上停止训练。

“猝死”的预防调查显示,患心脏病者以40岁以上的男士居多,这与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工作压力、过度操劳和缺少运动都有关。“猝死”的预防,关键是积极防治冠心病,控制其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如认真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多留意自己身体状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戒烟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认真医治。

运动不等于健康

运动猝死惹祸多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定这位足球名星的死亡原因,但根据症状来看,他很可能死于比赛中心血管破裂,是典型的运动猝死。

此外,非运动员运动猝死的发生率更高,因为专业运动员有良好的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较强,而且平时有严格的体检和医生指导。广州本地高校在去年也有两名大学生在体育测验中猝死;香港警察在体能测试中也发生过运动猝死的案例。 运动不当危害大

对一般人来说,如果单纯为了追求健康,不必一味追求高强度和新鲜时尚的运动。快走、慢跑、太极拳、各种操等柔缓的有氧运动有益身心,而又不会造成运动损伤。冯炜权教授举例说,有轻度抑郁的女大学生进行跑、跳和跳舞等活动10周后,抑郁情绪明显好转。原因是有规则运动后的松弛状态能减轻心理紧张。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水平可以参照以下标准:心率不超过170-年龄次/分。

人体是个精密的系统,运动猝死虽然来得很突然,但并非没有任何预警信号。不少人在运动时可能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头痛、恶心等情况,可大家往往以为这是运动过程中的正常反应,不予理睬继续运动,甚至认为这正表明自己的运动量不够导致身体变差,更加坚定了继续运动、加大运动量的信念。保持恒定的运动量甚至逐渐增加运动量、风雨无阻坚持不懈锻炼等都被认为是有毅力的表现,对健康有益。这实际都是不正确的。有的人很久不运动,某天心血来潮突然“暴动”,最容易出事。

普通人片面地认为运动就对健康有益,殊不知,不顾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一意孤行地运动,正是导致运动猝死的最重要原因。

科学运动才有益

叶展红副研究员说,科学运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根据身体实际状况适当调整运动项目、运动量。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也有变化,此时应该注意减少运动量或者换轻松一点的运动项目。有时身体太累,仍然要坚持平时的运动量,使机体负担过重,对身体一样有害无益。科学运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体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体检

运动猝死者中多数都有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室壁薄、心脏肥大等,这些在普通的体检中很难发现,有条件的话最好进行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

2、掌握好运动强度

低强度运动的脉搏为100次以内,中等强度为130-150次,高强度则为150次以上。一般推荐中低强度的运动。有学者认为,老年运动时每分钟心跳超过“170-年龄”就要注意,如果这一数字再上升10%就有危险。

3、加强监测

运动前后测脉搏是简单易行的监测手段。一般来说,低强度运动后的脉搏应该在运动后5-10分钟恢复正常,中等强度为20-30分钟,高强度则为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

肥厚性心肌病导致青少年运动猝死

因肥厚性心肌病导致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案例近年来有增无减,可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在发生,为什么还是没有因为患者和患者家长足够的重视!肥厚性心肌病近几年来越来越成为青少年的杀手,许多青少年已经为此而丧命,当家属赶到时甚至会一脸的疑惑“怎么会这样,早上还好好的”。这从侧面体现出了现代人对肥厚性心肌病导致猝死的认知不够明确。

校园体育运动猝死

小强(化名),男,汉族,15岁,生前系武汉某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高中一年级206班学生。

2003年10月,小强经确诊患有肥厚性心肌病。2004年7月,小强被附中录取,入学体检时,医生发现其有心脏病,小强如实陈述其心肌病史,体检档案对此记载。

2004年12月9日,下午第二节课后,附中组织学生参加冬季越野长跑比赛。小强坚持半个小时(16:30-17:00左右)完成约3000米长跑。长跑结束后,小强继续在学校上完晚自习(18:30-20:10)。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后回到家,刚一进门对父亲说了句“下午跑得好累啊!”便倒地不醒,小强父亲随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经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抢救无效,于22:10被宣告身亡,诊断结论为猝死。

尽管运动猝死是生命的危险杀手,但只要多加注意,积极预防,是可以避免意外发生的。除了根据身体情况掌握好运动强度之外,平时还要加强体检,尤其是心、肺功能、血压和四肢、脊椎的检查。运动猝死者中多数都有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室壁薄、心脏肥大等,这些在普通的体检中不易发现,最好进行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

有关专家曾经做过运动性猝死的调查研究,指出发生运动猝死的人不少是大中学校的学生,有年轻化的趋势。他们平时身体比较健康,没有不适症状,但在参加激烈的运动时却发生运动意外。鉴于此,专家建议年轻人更要加强防范,勿要以感觉论身体。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而急性病或者慢性病急性发作是参加体育活动的绝对禁忌。

相关推荐

盘点最容易猝死的行业

1、白衣天使 危险因素:白天夜班连轴转、门诊一坐大半天、手术台上忘时间。特殊的职业使命,要求医护员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们精神紧张,时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 建议:抽空补充“正能量”。关注健康,要从忙碌的生活中找机会,给身心进行有益的调节。当情绪急躁不安时,听点音乐来舒缓一下紧张的心情,或者通过锻炼释放压力;觉得身体就要崩溃时,适当少加点班,和周围的开开玩笑,享受一顿家庭晚餐,给生活补充一些“正能量”。 2、广告狂 危险因素:有近半数以上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劳累的环境中。一项网络投票显示,在经

心脏猝死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心脏猝死青壮年比例并不大 心脏猝死真的是年轻多发吗?张教授表示,心脏猝死目前仍以老年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有数据显示,45岁之前青壮年的心脏猝死率较低,45岁以后开始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55~64岁有明显上升,65岁以上的群猝死发生率进一步增高。据统计,65岁以上心脏猝死率可达约200/10万,70岁以上则再翻倍。 对于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令惋惜的猝死事件,张教授表示:“尽管年轻猝死率并不高,但从们惯常的思维角度讲,猝死者越年轻越容易引起们的震惊和警惕。加之对其频频报道,难

年底这种男竟特别容易猝死

心脾两虚型 诱因:神不守舍,思虑重重,伤及心脾,出现记忆减退,健忘难眠,食欲不振,突然发胖或变瘦。 保健方法:宁静寡欲,劳逸结合,增加运动量,多食养心安神健脾的食物。 肝肾亏虚型 诱因:贪欲过重,酒肉过多,损及肝肾,导致失眠多梦,精神不振,体力不充,怕冷身软,颈腰酸疼,性欲冷淡。 保健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少酒、有针对性地锻炼颈、腰部。 阴虚火旺型 诱因: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够,心情烦躁,思虑重重,眼花耳鸣,口腔溃疡。 保健方法:适度运动,例如游泳,少食辛辣、烧烤等食物,减少抽烟喝酒,多食水果、蔬

跑马拉松为什么会猝死

跑马拉松发生的猝死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猝死,多是心脏猝死,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心脏猝死里由于心律不齐而引起的占绝大多数,在跑马拉松时突然增大的运动负荷,心脏功能跟不上运动量的增加,导致心脏缺血,或产生严重的供氧不足,也会诱发心律不齐等各种心肌病,从而导致猝死。 马拉松多数猝死事件多发生在终点附近,可能由于参赛者体能接近极限,在终点处,选手容易亢奋,周围的鼓励和叫喊也可能让其运动超过自身的身体极限,一旦再加速冲刺,心跳加速越快,血氧若跟不上,就会引起心肺功能衰竭,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

运动呼吸困难有什么要注意的

运动的好处: 1、提高肺活量; 2、提高免疫力; 3、提高心脏功能; 4、使体不易发炎; 5、减轻心理负担; 6、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稳定血糖; 7、稳定血脂水平; 8、降低血压;改善血小板聚集; 9、降低患肥胖症几率。 如何避免运动出现呼吸困难:六类群尽量少参加剧烈运动 诱发运动性猝死的心脏病有很多,其中肥厚性心肌病占1/3,其它还有心肌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孟主任强调,对运动员和年轻来说,心肌肥大是造成运动猝死的常见原因,其中多数没有确诊。要避免运动性猝死,建议以下六类群尽量不要参加剧烈运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 基础疾病性猝死

剧烈运动会使大量出汗,造成体内水分和钾、钠等丢失,易引发电解质紊乱。低钾状态容易触发恶性心律失常,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诱发猝死。

那些长跑容易发生猝死

心脏有疾病的 长跑是田径运动中距离长、消耗大、负担重的一个项目,属于高强度的运动。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不适合长跑。此外,近期内犯过心脏病的、有严重冠状动脉病(心绞痛)的,或是在做轻微活动时感到胸痛,运动中脸色发白发青的,都不适合长跑。 感冒病 感冒如病毒性感冒,会诱发心衰和心肌炎。其中暴发型病毒性心肌炎会有突然死亡的可能,不适合参加长跑。所以感冒如果长达两周没有好,还伴有咳嗽、胸闷、心慌、憋气,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避免诱发心脏病。 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律不齐的 跑步后,肾上腺素

如何预防心脏猝死 夏季为啥猝死高发

夏季气温高,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快,当气温达到35℃时,体主要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为了排汗,心脏会加大工作量以促进汗腺代谢,体全身血管随之扩张。 而大量出汗后,血液黏稠度会升高,当排汗达到一定量时会诱发血液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心脏病。夏季心源性猝死约占75%,这其中冠心病患者占心源性猝死的80%。 除上述原因外,夏季很多喜欢通过运动减肥,但如果运动过量,而又缺乏休息,容易使心脏不规律跳动,此时心脏没有能力有效收缩以排出血液,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猝死。 另外,夏季天气潮湿,空气闷热,容易引发情绪波动

生气容易得什么病 猝死

生气时大量的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会使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脏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就会加倍工作,于是心跳更加不规律,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出现猝死。 解决方案:尽量保持微笑,并回忆愉快的事情,可以令心脏跳动恢复节奏,血液流动趋于均匀。

什么是运动性猝死

近年来,体育活动中猝死的案例时有报道: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刚刚从上海出差回来,就在去健身房健身时猝死。 美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弗·。海曼在日本的一场比赛中猝死&hellip。2008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运动员健康又成了们关心的话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车琳告诉记者。 近年来,体育活动中猝死的案例时有报道: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刚刚从上海出差回来,就在去健身房健身时猝死;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在离半程马拉松(21公里)终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直坚持跑步的一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