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8个解决耳鸣的方法
中医教你8个解决耳鸣的方法
1.鸣天鼓:双手掌心紧按耳朵孔,中指和食指放在头后枕部轻轻叩击,使耳内隆隆如闻鼓声,每次叩击36下。
2.点按鼓膜:双手食指轻轻插入耳孔,使耳道完全闭塞突然拔出;或双手掌心紧压耳廓后突然拔开,可感到鼓膜活动及耳内“嘣嘣”作响,每次20下。
3.推擦耳廓:将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贴在脸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擦过耳后,再从耳后将耳廓带倒向前推擦,反复18次,以两耳出现热感为好。
4.摩耳轮:用食指、拇指沿耳轮边缘上下来回摩擦36下,至耳廓发热。
5.揉耳垂:以双手食指、拇指指腹,分别提揉耳垂,先轻轻捏揉耳垂半分钟,使其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恢复原形,重复10次。
6.按揉翳风穴:以双手食指指腹按揉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持续2分钟~3分钟。
7.按揉“门”“宫”“会”:“门”“宫”“会”是耳部的3个穴位,分别指耳门穴、听宫穴和听会穴。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听宫穴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有凹陷;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以双手食指指腹从上而下依次按揉这些穴位,每穴持续2分钟~3分钟。
8.十指拿推,顺摩耳:十指环屈成耙形,从前额往后拿推,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横掌着力两耳前后,至颈椎分手到前面喉结收,掌心顺摩耳。如此反复进行50下。
中医教你按摩腹部解决便秘
第一步:从胃开始
解剖位置:左上腹。
按摩原理:此处的皮肤下面的内脏是我们消化道胃的位置。
按摩定位:左侧乳头直下,与肋骨的交点,右手的食指与肋骨相贴。
按摩方法:以揉法为主,手部皮肤不离开腹部皮肤,局部吸定,按摩5分钟。
第二步:按脾及十二指肠
解剖位置:肚脐。
按摩原理:此处的皮肤下面的内脏是我们消化道十二指肠和小肠的位置。
按摩定位:人体正中线,掌心贴肚脐。
按摩方法:以揉法为主,手部皮肤不离开腹部皮肤,局部吸定,按摩5分钟,同时可使用震法。
中医教你解决秋季烦人肠炎
寒热互结型
嗜食寒凉,或嗜酒辛辣饮冷,寒凝气滞血瘀,瘀久化热,肠络损伤,致腹痛腹冷,或右或左下腹痛,肠鸣气窜,大便滞下夹黏液,或带有脓血,治宜寒热并用,方选乌梅丸方加减:乌梅15g,炮姜6g,黄连10g,黄柏12g,木香6g,白头翁15g,海螵蛸15g,白芍15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仙鹤草20g,甘草6g。水煎服。
湿热蕴结型
饮食不节,恣食辛辣酒类,湿热蕴结肠道,肠络损伤,不能泌别清浊,湿热糟粕混杂而下,症见腹痛泄泻,或滞下不爽,或夹黏液,或夹脓血,便后肛门坠热感。治宜清热燥湿,方选黄连汤加减:黄芩15g,黄连10g,木香6g,白芍15g,甘草7.5g,败酱草20g,苍术15g,神曲15g,仙鹤草20g,马齿苋25g,鱼腥草20g。水煎服。
暑湿热型
伤暑夹湿或饮食不洁,致胃肠湿热蕴结,清浊混杂,急迫而下。症见腹痛肠鸣,泄下急迫如水,或夹黏液,便后肛门灼热,或伴有发热、脘胀、恶心欲吐、口渴、少尿等。治宜清热化湿、分利小便,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六一散化裁:葛根20g,黄芩12g,黄连10g,甘草7.5g,滑石粉20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车前子15g,藿香15g,白蔻仁10g,仙鹤草20g。水煎服。
胃肠食滞型
饮食不节,饥饱不均,暴饮暴食,致脘腹胀满、嗳腐、腹痛、大便稀溏或黏滞不爽,或夹黏液,排便后肛门有坠热感。治宜清热消食导滞,方选保和丸合香连丸方化裁:焦三仙各10g,枳实15g,茯苓15g,陈皮15g,槟榔片15g,木香6g,黄连7.5g,败酱草20g,鱼腥草20g,仙鹤草15g。水煎服。
肝郁犯脾型
多因情绪郁怒或抑郁夹食,肝郁犯脾所致。症见脐腹疼痛,痛则即泄,泄后痛减,稍安复作,遇怒加重,多见于肠激惹症患者。治宜扶土抑木之法,以痛泻要方化裁:白芍20g,陈皮15g,防风15g,炒白术15g,乌梅15g,鱼腥草20g,仙鹤草20g,焦三仙各10g,败酱草20g。水煎服。
头痛按摩哪个穴位 头部按摩
经常对头部重要的穴位进行按摩,能够提神醒脑,还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大脑疲劳、紧张、焦虑感,还能提高记忆力等等一系列作用。特别是患有头痛的患者,更是不能只依靠药物止疼,中医教你按摩头部穴位,健康告别头痛。
中医教你解决腹胀
1、肝气犯胃型
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大,精神紧张,情志抑郁,易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胃受伤,受纳和运化水谷功能障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症见: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脘痞满,纳呆嗳气,喜叹息,烦躁易怒,或焦虑不寐,随情志因素而变化,舌苔薄白,脉弦。治疗消化不良宜疏肝理气、化滞消痞。
2、饮食停滞型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易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中焦气机阻塞,健运失司,腐熟无权。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纳呆恶心,或呕吐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脉滑。治疗消化不良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3、脾胃虚弱痰湿停止型
素体脾胃虚弱,或由于各种原因日久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纳运无力,痰湿滞留中焦,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逆乱。症见:胃脘痞满,餐后早饱,嗳气,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四肢乏力沉重,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脉沉濡缓。治疗消化不良宜健脾益气、和胃化湿。
4、寒热互结、气不升降型
由于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机而入,或湿滞日久化热,寒热互结,气不升降。症见:胃脘痞满不痛,灼热嘈杂吞酸,口苦,肠鸣泄泻,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治疗消化不良宜辛开苦降、和胃消痞。
中医教你8个推拿动作,调理脾胃虚弱
1直推三条线
所谓的三条线是位于腹部的三条自上到下的直线:胸廓下的剑突位置一直到肚脐再到耻骨联合小腹部位是一条线;两乳头直下的腹部两侧为两条线。操作时,双手叠压自上而下推按三条线,每条线推6下。
2掌揉八个面
所谓的八个面是以肚脐为中心,与肚脐一手掌距离的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8个点。按摩时需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逐个按揉以8个点为中心的面,每个面按揉3下,最好按揉12圈。需要注意的是,揉腹部时不要直接揉肚脐。
3归挤上下腹
位置在以肚脐为分界的上腹和下腹这条直线上,双手十指相扣,掌根部由上而下捏提位于直线上两侧的皮肉。每次做3-5遍。
4点按四个穴
四穴即脐上两指的阑门穴、肚脐左右两边三横指处的天枢穴、脐下四横指的关元穴。点按时,腹部放松,随着呼吸点按,双手中指共同向下用力,吐气时按进去,吸气时慢慢放松,做3个呼吸即可。
5握捏两肋弓
沿着肋弓提起皮肉做握捏,左右两边各3-5下。
6弹拨腹侧筋
与腋窝垂直的一条直线部位为腹侧筋所在位置,做弹拨3-5下即可。
7搓擦斜肋骨
斜肋骨位于胸廓下、腋下的位置。上下搓擦这个位置,搓至感觉发热为宜,一般搓擦半分钟即可发热。
8叩击腰骶部
手握空拳,后伸至后背部,以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向下敲击至臀部两侧,叩击两分钟即可。
中医教你怎么通过按摩来缓解耳鸣
梳头抹耳法
双手十指由前发际向后梳头,梳到头后部时两掌心贴住耳郭后部,两手分别向左右两侧抹耳郭至面颊为1次,连续梳抹几十次。
点按耳穴法
用拇指或中指点按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耳后翳风、风池等穴,用力至局部穴位有酸胀感,每穴30秒。
掩耳鸣鼓法
两掌心分别掩住左右耳,使耳道与外界空气隔离,手指置于后脑部,以食指肚按压中指背面,使食指从中指上滑下,以此弹击后颈发际处,可听到咚咚之声,如击天鼓,也叫鸣天鼓,共击几十次。
掌心震耳法
双手搓热,双掌心分别贴紧双耳,再突然松开,听到“叭”的一声,起到震耳的作用,共几十次。
双手拉耳法
双手握空拳,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向下拉,拇指在后,食指弯曲在前,共拉几十次。然后两手的食指、中指叉开,中指在前,食指在后搓耳根,一上一下为1次,共搓几十次。
中医教你2个方子解决皮肤干燥瘙痒
身体莫名发痒冬季痒找无病灶
冬季痒患者常常感觉全身发痒,但外观只能看到皮肤略微泛红,却没有凸起的红疹,也几乎看不见皮肤破损或伤口,与夏季痒会出现明显颗粒斑疹子的情况不同。这类冬季痒患者即使到皮肤科看诊,也会因没有明显病灶,医师不见得会开药治疗。
皮肤干燥瘙痒怎么办?女中医教你2个方子
对抗冬季痒,中医师表示,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不熬夜,调整免疫力,是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方法;另外,少吃带壳海鲜,清扫环境,改善所处环境的空气品质,使用室内空气清净机,减少暴露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下,外出戴口罩,也都是很好的养生方法。还有2个方子值得推荐。
1、食疗治皮肤瘙痒干燥
【醋拌黑木耳】
材料:黑木耳10朵、嫩姜丝5公克,适量的麻油、酱油、乌醋、白醋和芹菜末。
作法:
将新鲜的黑木耳洗净后,放入滚水中汆烫1分钟后捞起,放入冰开水中降温,黑木耳冷却后切丝。若使用的是乾燥黑木耳,汆烫前应先泡发和洗净。
切丝的黑木耳,拌入适量的麻油、酱油、乌醋和白醋,拌和均匀后,以保鲜盒盛装,放入冰箱中冷藏约15至30分钟即可入味。食用前洒上少许芹菜末即是一道酸甜开胃又兼具滋润养生的美味料理。
2、外用治皮肤瘙痒干燥
食疗的同时,还可以用外用的方法来缓解。皮肤瘙痒多出现在秋冬季节,与气候干燥有关,只要做好皮肤的保湿工作,就可以缓解瘙痒问题。
方法:将火麻油滴两三滴到乳液、面霜中,早晚涂于瘙痒的地方,可全天保湿,有效止痒。
火麻油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卵磷脂是一种天然解毒剂,能分解体内的毒素。通过增加血红素,为皮肤提供充分的水和氧气等营养,使皮肤变得光滑柔润。另外,与其他植物油的热性不同,火麻油是凉性油,长期食用不会上火,若是爱长痘痘,可将炒菜用的油换成火麻油。
教你一步解决耳朵进水
单脚跳解决耳朵进水
把头侧向一边,使用进水的耳朵向下,然后单脚轻轻跳几下便可以解决耳朵进水的问题。此方法为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用手轻拍
出现耳朵进水时,可以把手呈杯状,然后对进水的耳朵进行轻拍,只需要拍几下便可以解决进水的情况。
使用棉签解决耳朵进水问题
耳朵进水,把棉签轻轻伸进行耳洞中把水吸出来即可解决问题。但要注意不能把棉签伸得太进,否则会伤害到耳朵。
拉扯耳朵,进行合嘴动作
耳朵进水时,可以用手拉扯该耳廓,然后进行张嘴、合嘴的动作。只需要多动几下就可以有效解决耳朵入水的情况了。
中医教你几招解决胃疼腹胀
1.饮食规律。一日三餐要按时吃,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五谷杂粮、蔬菜肉类、各种水果都要吃,晚饭最好能喝点粥。
2.少吃寒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有的女性喜欢吃凉的、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论春夏秋冬,冰箱里常备冰淇淋。殊不知,这些食物都在日复一日地损伤脾胃,让它变得越来越脆弱。
3.锻炼身体健脾胃。李鲜建议脾胃虚寒者可通过练习蹲马步来健脾胃。
做法:双脚开立约两倍肩宽,双手扶膝微蹲,注意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上半身保持挺直,每次1~2分钟,可视自身耐力,量力而行。蹲马步可以强化下半身肌力,对于促进胃肠蠕动非常有益。
4.按摩腹部。坐在椅子上,左手叠放在右手上,吸气挺胸,身体微微后仰;然后吐气、缩胸、弯腰,同时双手用力按压腹部,重复20~30次。
腹肌的收缩可以起到按摩胃肠,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作用。也可双手交叠于肚脐,旋转按摩腹部100~200次。
5.艾灸。把点燃的艾条放进艾灸盒中,温灸肚脐(即神阙穴)、上脘穴(位于脐上5横指)、中脘穴(脐上4横指)、下脘穴(脐上2横指),可健脾益胃,改善脾胃虚寒。
中医教你健耳方法
第一招:鸣天鼓
这是我国传统的保健养生方法。做法很简单,先以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可以预防和治疗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俗话说,“耳好肾好睡眠好”,睡前鸣天鼓还有助改善睡眠状况。
第二招:弹“风府”
用双手掌掩耳,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叩击风府穴(如图1,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处。)附近36次。再用食指塞耳窍(通俗的讲即为耳朵眼),压耳门(如图2),各3次。坚持此法,有增强听力、醒脑通窍的作用,能防治头晕、耳鸣、耳闭、脑鸣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