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栽培技术
香蕉栽培技术
一、香蕉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
香蕉植株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以氮、磷、钾、钙为最多,其中以钾的含量为最高。不论是在植株或果实中,氮、磷、钾含量的比例都接近4:1:14。根据计算,如果亩产2000公斤果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23.9公斤氮,6.9公斤磷,87公斤钾。此外,在香蕉各器官中还有镁、钠、硫、氮、硅等其他元素。
对氮的需要:氮对香蕉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影响最大。缺少氮时,叶片淡绿,叶面积缩小,叶薄,新叶生长缓慢,假茎密实细小,分蘖减少,结果梳数少,单果数量少而且细短,产量低。但氮量过多,又会使叶变得过于浓绿柔嫩,容易倒伏。叶面积指数过大,在密植的情况下透光度差,致使无效分蘖多,抗病抗虫能力差,容易得叶斑病。氮量过多,还会降低果实的质量,味淡无香,容易受到机械伤和感染炭疽病。
对磷的需要:磷对香蕉根系和地上部的发育很重要。植株缺磷,则老叶很快变成黄绿色,叶尖枯黄,新叶短而窄,根系发育受抑制,根细长,叶和根的重量大减。适时施磷,可促使果实提早成熟,糖分提高,并促进植株对氮的吸收。
对钾的需要:香蕉缺钾时,植株生势减退,叶绿素减少,早期易发生黄叶病,根较细长,支根少,根毛少,植株器官柔软,容易倒伏,导致病虫为害。缺钾还会使呼吸作用增大,光合作用减弱,而且减少干物质的积累,降低果实质量。施足钾肥,能加强组织坚韧性,提高植株抗风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增施钾肥对叶的生长,每穗果的重量,每株的梳数,每梳的重量均有良好的效果。
其他元素虽然需要量不多,但也是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例如,缺硫会引起缺绿和不能合成蛋白质,从而引起氨基酸的过多累积;缺铁则是引起缺乏叶绿素的常见原因之一。在香蕉的栽培上,微量元素的施用已日益引起重视。
2、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香蕉整个生育过程都要求有较高的温度,不能有霜冻。其生产发育最低温度为10oC,最适温度是30oC左右,凡是最低的月平均温度不低于15oC,最高温度不超过35oC,全年大部分时间的平均温度接近24oC的地方,都适合种香蕉,而且容易获得高产。如果低温时间太长,香蕉生长期就延长。气温10oC时,植株停止生长。温度降到5oC时,叶片就会出现冻害现象,降到2.5oC时,叶片严重受害。在0oC时,不仅叶片冻死,假茎也冻坏,而且可能把心叶及生长点冻死。香蕉受害的程度与地理环境和品种的耐寒性有关。向西北方向的蕉园受冻害较严重,但受霜害较轻。地势较低或背风的地方,受冻害较轻,但爱霜害较严重。地势开阔通风的地方,蕉园受霜的程度比蕉园中心或不近河道的蕉园较轻,从品种来说,大蕉的耐寒性比其他品种强,粉蕉次之,香蕉较差。同一品种内,不同生育阶段的植株和不同的器官,其耐寒性也有差别,未开大叶的吸芽最耐寒,已抽花蕾的植株易受冻。各器官中,以根系和球茎(地下茎)较耐寒,果实比叶易受霜害,心叶在低温冷雨时易受冻害。在同样低温条件下,长势好的植株受害比长势差的轻。生长于保水力良好且肥力高的土壤的香蕉受害程度比长在瘦瘠的土壤的轻。
香蕉需要水分较多,而平根系分布浅,不耐旱,土壤中经常有水分供应,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理想的年雨量是1800-2500毫米,而且分布要均匀,最好每月有150-200毫米。生长初期遇旱,会使营养器官发育不良,生长速度显著下降。生长后期遇旱,特别是在花序分化并前遇旱,会使营养器官过早衰退,果实的梳数和单果数都减少,明显地影响产量。但在雨量集中的季节,容易使土壤养分流失,使香蕉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同时因水分过多,使蕉根因缺乏氧气而发育不良,甚至发生根腐。
3、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香蕉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格,不论平原及山地,各种类型的土壤都能生长。但不同的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也有很大差异。大蕉、粉蕉、牛蕉等根群粗壮,适应性比较强,香蕉的根群较细嫩,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在含粘土、板结、不透气和缺乏养料,种后植株生长缓慢,细弱,结果期迟,产量低而不稳定,或者两年仅收获一次。咸田、反酸田、积水田、冷水田均不适宜种植香蕉。 各地的经验说明,香蕉应具备如下土壤条件:
(1)物理性状良好。物理性状良好的土壤,孔隙较多,利于空气和水分渗透。否认是冲积壤土、粘壤土、砂壤土或粉砂壤土,也不论是平原地带或是山坡地带,都适宜种植香蕉。物理性状不良的土壤,由于缺乏团粒结构,往往雨后严重积水,旱时板结如石,对香蕉浅生性肉质根群的生长极为不利。这种土壤,香蕉即使能生长,产量也不高。
(2)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位是平原蕉园增产的重要条件。地下水位太高,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的通透性以及土壤的保肥能力,因而就直接影响根群的发育。一般在水网地区的蕉园,地下水位应低于45厘米以下。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如果遇到暴风雨袭击,造成淹地,引起叶子发育,产量降低,严惩时可使根群窒死,整株死亡。
(3)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深厚与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及透气性密切相关。深厚的土层促进根群良好发育,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苦土壤表层浅,挖下去一尺就有铁锈水流出来,香蕉根群不能深长,植株生长瘦弱,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土必须经过施用大量垃圾肥和塘泥改造后才能种植。
在坡地和高地种香蕉,以向南、向东、向东南为好。向北、向西都不适宜,因为向西的蕉园受到烈日照射,土壤容易干燥,果实容易发生日焦病,而向北的蕉园则容易遭受北风侵袭的霜雪危害,对香蕉生长不利。选择通风的靠近河流的地方种植,可以减轻霜冻危害。
二、香蕉优良品种及蕉苗的选择
1、良种的选择。
我国香蕉优良品种繁多,依其假茎高矮可分为高型、中型和矮型三大品种群。适于广西栽培的良种有如下几种:
矮脚顿地雷:原产于广东高州县,属于中型种。植株生长粗壮,茎高230-250厘米,干周70-85厘米,上下大小近乎一致,鞘色青绿而带褐斑。叶柄粗短 ,叶罗直立,叶尖平齐,色浓绿,鞘距较密。果轴较细,较短,果梳距中等。单果较粗大,丰产性能好,品质较好。抗寒性较强,霜冻后恢复快,抗风力较强。
矮香蕉:包括广东矮香蕉、福建天宝矮脚蕉及广西矮香蕉。假茎高150-170厘米,叶柄较短,仅15-32厘米,叶距较密。果穗较短,单果多,果细短,果梳距密。抗风力强,耐瘠瘦,利于密植,易管理,产量也较高。
河口香蕉:属中型种,茎高150-250厘米,产量高,单株高产的达30-40公斤。品质甚优,为云南河口的主栽品种。
田东香蕉:系本地良种,果穗长,果梳多,产量高,品质好,一般株产20-25公斤,最丰产的单株可达40公斤。 广西蕉农习惯用旱地作蕉园,灌溉条件差,多靠自然降雨,水分不足,宜以矮香蕉和田东香蕉为主。有条件利用水田种植香蕉或易解决供水问题的,可以矮脚顿地雷为主栽品种。
2、蕉苗的选择。
香蕉主要用吸芽作种苗。吸芽的类型不同,对当代的产期与产理都有影响,应当根据生产的需要和不同类型吸芽的特点进行选择,才能获得高产。
褛衣芽:是秋季至春前从地下茎较低部位萌发的吸芽。这种吸芽因经受寒冻的侵害,其假茎披着枯叶而得此名。这种吸芽抽生在高温多雨季节,生长在气温下降干旱的环境,地上部生长慢,地下球茎积累养分多。定植后先发根后抽叶,生长快,结果多,产量稳定,抗旱能力较强,定植成活率高,是春季定植的最好种苗。
红笋:也叫普通剑芽,是春夏季母株抽蕾前从地下茎的下部萌发的吸芽,前期色泽嫩红如笋,故称红笋。这种吸芽定植后先展叶,后生根,生长快,表现较好,是夏秋定植的常用种苗。如肥水条件好,当代的产量较高,要赶上当年雪蕉,必须选择株高在70厘米以上的大红笋定植。
大叶芽:是从弱母株及收获后隔年球茎上抽生的吸芽,芽身细弱,叶大头小,营养基础差,结果迟,产量低,不适用作种苗。
生产上大都选择褛衣芽和普通剑芽作繁殖材料。广西部分地区冬季容易出现霜冻,褛衣芽受冻害严重,二年份气温仍较低,春旱期较长。初春种的褛衣芽,需到三月下旬才恢复生机,较难赶上当月雪蕉,故宜以选择4-5月出土的普通剑芽作秋植种苗为主。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冬前可抽出10-12片大叶,容易越冬,次年6-7月可抽蕾,9-10月可采收。不论什么时候种植,不论选用哪种吸芽,都必须选择发生于无病和健壮母株;具有优良种苗性状,其球茎要肥壮硕大,尾部要细;起苗时的切口小,无机械伤,茎高最好50厘米以上。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种植石韦应选树下岩石有苔藓植物的地主才易栽活,亦可利用石坎壁栽种。
分株繁殖
主要采用分株繁殖方式:栽前选营养叶片较多的老株,连根挖起,每3-4节剪成1段,放水中加新高脂膜浸1昼夜,吸足水分后栽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栽时按行株距23-27cm,把苔藓植物刨开,放入1-2段根茎,用湿润的腐殖质土压紧。
田间管理
在它生长旺盛的季节可以适当的喷洒肥料,并结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并适时喷施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香榧的栽培技术
1、选择品种
香榧果实 香榧品种繁多,几乎每个香榧产区都有当地的乡土品种,所以在选择香榧品种时,必须要遵循“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尽量选择当地的乡土品种进行培育。如果需要引进外地的优良品种,要事先对引种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只有引种地和引进地的生态环境相同或相似,引种才有可能获得成功。[4]
2、苗木培育
香榧苗木培育分两个阶段:培育实生苗;在实生苗上进行嫁接,培育嫁接苗。
3、实生苗培育
香榧 (1)种子选择
选择种子时,要根据种子颜色来选取,一般当果实假种皮由青绿转成黄绿时作为育苗种子较为适宜。种子采收后先去除假种皮,然后对种子进行层积沙藏,保持适中的干湿度,沙藏种子一般11月下旬开始陆续发芽,至翌年3月底发芽率高的达90%以上,当胚根长0.5~1.5cm时即可播种。[4]
(2)播种
在播种前要选择好苗圃地,苗圃地要求交通方便,土层深厚,水源充足的地方,为保证施工及灌溉的措施的落实,要求有电力供应。播种前做好苗床并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40-50担。苗床宽1.5m左右,高15cm左右。播种时要先对种子进行消毒,可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min,然后取出再用清水洗尽。播种的株行距15cm×30cm,种子横放胚根向下,浅覆土(约种子横径的3倍),用稻草覆盖,保持床面疏松湿润。
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木出土后要及时搭建荫棚,荫棚高1.8m,透光50%-60%;干旱时要每隔10~15d浇透水1次,浇水方法以喷灌为宜;苗期中间可适量施肥,以尿粪为最佳;害虫主要是地老虎,可用敌克松2g/m2。与黄土混合后撒在根部进行
香榧 防治。香榧苗木在霉季时还容易发生根腐病,要先人工清除病株,然后用柴灰与石灰按8:2的比例按100-150kg/667m2施于苗木根部,可防止蔓延。[4]
(3)培育嫁接苗
选择2a生苗作为砧木,接穗在40a生左右的健壮母树上采取,用1a生枝;嫁接时间在3月中下旬,那时树液已经开始流动但树芽尚未萌发。
嫁接方法可采用切接,也可采用劈接,嫁接后再培育2~5a苗高达50cm以上时可用于造林。
栽培技术
(1)育苗
①苗床选择:
为使菜秧生长良好,苗床应选择靠近大田栽培、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多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粘性壤土,如选用西瓜地等旱地做苗床,应在播种前深水漫灌3天,再放水搁燥翻耕,以减少病菌感染。
②苗床要高标准平整,要做到耕翻、起沟、细锄,达到深沟、平畦、泥碎。同时要施足基肥,基肥的用量;过磷酸钙30kg/667m,人粪便1000kg/667m,并用农地乐等杀虫剂作土壤处理,以预防地下害虫危害菜苗。
(2)适期播种
在浙江鄞县邱隘,春菜适宜的播种期一般以10月12日至10月20日为宜,每 667m2播量以150克-250克左右为宜,稀播的菜秧健壮,根系发达。播种时要力求均匀,播后要加盖草木灰,最好还要加盖稻草或麦草,以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当种子发芽达到80%时应将稻草或麦草拿去,以免造成“长脚苗”。
(3)苗期管理
①、删苗匀苗:
出苗后1-2片真叶时开始间苗,删去密集苗和轧棵苗,第二次删苗在3-4叶时进行,删去徒长苗、细弱苗、无心苗、病苗及其他劣苗,苗距掌握两指宽即3-5cm,当苗长至有5-6片真叶,苗高10-13cm时定苗,此时苗距定为三指宽或每m空间有苗135株,秧本比1:15,删苗匀苗时还应顺手拔除杂草。
②肥水管理:
如苗期干旱,应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浇水不可太多,否则易造成霉根。苗期追肥可结合浇水、删苗匀苗进行,一般可在4叶期后视苗情亩施尿素2.5-3kg兑水拨浇或浇施1:8-10度的腐熟人粪便,移栽前5-6天施起身肥,每亩用尿素4-5kg左右。
③、病虫害防治
苗期害虫主要有蚜虫、青虫和黄条跳甲。黄条跳甲可用8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或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防治;蚜虫和青虫可用“一遍净”10-20克兑水50kg喷施。一般每周可喷药一次,整个苗期要防3-4次,以求通过灭蚜来达到防病(病毒病)的目的。如遇多雨天气还应及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病害的发生。
本田栽培和管理
(1)适时移栽并确保移栽质量
①适时移栽在鄞县邱隘,春菜移栽的适期,一般在11月下旬-12月5日前。
②确保移栽质量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在起沟前,本田可用过磷酸钙40kg/667m+碳铵40kg/667m+复合肥40kg/667m或腐熟猪肥2500kg(或鸡粪10-12箩)/667m+复合肥25-30kg/667m作底肥;移栽时要合理定畦,每畦净畈1.55m,沟宽0.25m,行距0.45m,株距0.35m,沟泥上畈,锄碎即可移栽,移栽密度4000株/667m。移栽时还应用“四合一”的肥料(配比:70kg焦泥灰+过磷酸钙2.5kg+复合生物肥肥力高200克+干有机肥10kg)约300kg/667m左右塞根,如遇晴燥天气,还应用清水点根,以促进成活。
(2)移栽后的管理
①补苗保活
栽后5-7天左右,要进行查苗补缺,如遇连续干旱,可采用沟灌以提高成活率。沟灌一般在傍晚进行,以半沟水为宜。
②施好追肥
春菜本田追肥,一般按农历时间分两个阶段,即年内与年外。年内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栽后20-30天,第二次在农历年底前。每次施尿素5-7.5kg,过磷酸钙10-15kg/667m,加水1000-1500kg浇施。年外肥也分两次施,第一次雨水前后(2月中旬),第二次在惊蛰与春分之间(3月10日-15日),每次可在行间开浅沟条施尿素15kg+氯化钾10-15kg/667m,并结合清沟复土,以提高肥效。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1.选用高产、抗病、抗逆优良品种
2.及时整地,施入足够的基肥BR>3.适时播种,保证苗全、苗壮、苗旺,为后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4.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保证坐瓜。
5.果实膨大期天气变化,合理、适时、适当浇水;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发展,做出正确、及时、合理应对
6.适时采收、贮藏、出售。
南瓜性喜阴凉湿润气候,栽培极易,种在院边墙头,地边埂埝,均可生长良好,瓜果硕大。用种子直接播种。育苗移栽也行。
直接播种,可在头年冬天将地整好,施足底肥,第二年春二、三月将种子埋入即可,因苗蔓长,生长速度快,
需在四、五、六月间追施肥料,并注意浇水。南瓜的管理比较粗放,因根系发达,叶节间生根,所以要注意培土,以便吸收养分。
一苗南瓜可生许多枝叉,为不使养分过于分散,要打叉,一苗留主蔓2——3 根,并根据地力和瓜苗长势,在生有几个胎后可打去顶芽。南瓜只要土壤肥沃,勤浇水施肥,一般3——5 叶溜一瓜,留瓜多则长不大。瓜腋处极易生支芽,要注意摘除,不然与瓜争夺养分,使瓜养分不足而枯萎掉落
都适量食用,为身体补充多种营养元素。
香榧的栽培技术
苗木培育
1、选择品种
香榧果实香榧品种繁多,几乎每个香榧产区都有当地的乡土品种,所以在选择香榧品种时,必须要遵循“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尽量选择当地的乡土品种进行培育。如果需要引进外地的优良品种,要事先对引种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只有引种地和引进地的生态环境相同或相似,引种才有可能获得成功。[4] 2、苗木培育香榧苗木培育分两个阶段:培育实生苗;在实生苗上进行嫁接,培育嫁接苗。3、实生苗培育
香榧
(1)种子选择选择种子时,要根据种子颜色来选取,一般当果实假种皮由青绿转成黄绿时作为育苗种子较为适宜。种子采收后先去除假种皮,然后对种子进行层积沙藏,保持适中的干湿度,沙藏种子一般11月下旬开始陆续发芽,至翌年3月底发芽率高的达90%以上,当胚根长0.5~1.5cm时即可播种。[4]
(2)播种在播种前要选择好苗圃地,苗圃地要求交通方便,土层深厚,水源充足的地方,为保证施工及灌溉的措施的落实,要求有电力供应。播种前做好苗床并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40-50担。苗床宽1.5m左右,高15cm左右。播种时要先对种子进行消毒,可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min,然后取出再用清水洗尽。播种的株行距15cm×30cm,种子横放胚根向下,浅覆土(约种子横径的3倍),用稻草覆盖,保持床面疏松湿润。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木出土后要及时搭建荫棚,荫棚高1.8m,透光50%-60%;干旱时要每隔10~15d浇透水1次,浇水方法以喷灌为宜;苗期中间可适量施肥,以尿粪为最佳;害虫主要是地老虎,可用敌克松2g/m2。与黄土混合后撒在根部进行香榧防治。香榧苗木在霉季时还容易发生根腐病,要先人工清除病株,然后用柴灰与石灰按8:2的比例按100-150kg/667m2施于苗木根部,可防止蔓延。[4]
(3)培育嫁接苗选择2a生苗作为砧木,接穗在40a生左右的健壮母树上采取,用1a生枝;嫁接时间在3月中下旬,那时树液已经开始流动但树芽尚未萌发。嫁接方法可采用切接,也可采用劈接,嫁接后再培育2~5a苗高达50cm以上时可用于造林。[4]
香砂栽培技术
功效香砂仁的食用价值:为我国广大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味辛、微苦,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炖煮牛羊肉时,放点香砂仁,既清香可口,又驱避膻臭。香砂仁的药用价值:有行气、驱寒、消食、健脾、暖胃等功效;并能解酒毒,去口臭。果实入药能治食积不消,止泻,呕吐,食欲不佳,胸满腹胀等症。形态特征香砂仁是一种多年生常绿姜本植物。株高1.5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花乳白色,顶端粉红色;果实球形,表面有条纹;生长期果期为青绿色,成熟期果实呈红色,果实成串。生长习性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怕旱,怕霜冻,但遇短暂低温霜冻仍能越冬生长。年均气温15-20℃。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树木稀疏(透光度约40%)环境生长。荫蔽度50%-60%左右的林下或溪边湿润排水良好的山谷坡地,山坡,水田,房前屋后等都能种植。整地春夏季节种植,部分地区秋季亦可种植。山坡或水田耕翻20-30厘米,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千克整地起畦,畦宽1.3.-1.5米,长距视地形而定,株行距1.5-2米,亩载300株。田间管理香砂仁定值后,每年应进行3-5次中耕除草追肥培土,以促进植株分蘖和根系生长。早春施氮肥(促进茎叶生长);6-9月夏秋季节施农家肥或复合肥(磷、钾肥)。第二年前期施以复合肥(磷钾肥)或有机肥,以便长蕾,开花结果,提高亩产量。香砂仁定值2年后开始开花结果,4-5年达到丰产期。每年9月,当想香砂仁的果实由青色转红色时采摘,色泽以黄红不开裂为佳。采摘的鲜果烘干或晒干即可,鲜果折干率为35%,应尽量减少果实开裂。注意事项香砂仁根系较浅,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浇水,如全光照对香砂仁生长不利。如光照过强,可在周边或畦间套种高杆作物遮阴,有利于香砂仁生长旺盛。
栽培技术
条播栽种
种子繁殖3月上、中旬将芦蒿种子与3-4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播、条播均可。条播行距30厘米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方移苗补栽。
整地施肥
选择前茬为非菊科作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宜。栽种前进行耕翻晒(冻)垡,结合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猪、牛、粪3000-4000公斤或腐熟饼肥150公斤左右,整地作畦,畦宽1.5-2米,深沟高畦。生长期间,9-10月份进行一次追肥,每亩用尿素10公斤,撒施并结合浇水,以促进芦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清除杂草
芦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5-10厘米土层内,栽种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累积更多养分。
浇水保湿
芦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生长。
病虫防治
芦蒿生长期间病虫害时有发生,主要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铃虫、刺蛾及芦蒿大肚象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脂类等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大棚覆盖
芦蒿地上部被严霜打枯后,应齐地面砍去芦蒿茎杆,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浅松土,每亩撒施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80公斤,浇足底水,5-7天后扣棚盖膜。一般在11月下-12上进行,同时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压实。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晴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收获管理
芦蒿栽培有露地或设施栽培,设施栽培芦蒿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分期分批覆盖,可提早上市,排开上市,均衡供应。大棚覆盖栽培芦蒿,一般覆盖后40-45天,株高20-25厘米时即可采收。露地栽培芦蒿,随着自然界温度变化自行萌发,当日平均气温12-18℃时,嫩茎迅速生长,4月上中旬是露地芦蒿上市高峰。采收时,用利刀平地面在芦蒿基部割下,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崐可上市。大棚覆盖芦蒿,第1茬采收后,应立即清除杂草、残枝落叶,并追施肥水,每亩追施5-10公斤尿素,覆盖后管理同上。这样再经45-50天,即收获第2茬。一般大棚芦蒿冬春季可收获2-3茬,亩产量达800-1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