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该怎么治 孩子尿床是什么原因
孩子尿床该怎么治 孩子尿床是什么原因
尿床原因众多,粗分两类
尿床原因众多,可粗略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尿床类型。原发性是从出生后就一直出现尿床的现象;继发性尿床则为曾经有6个月以上都没有尿床,但突然某个时间点之后,又开始频繁的尿床。
大部分求诊的孩子检查结果以原发性尿床居多。一般而言,先进行简单的病史问诊及身体检查,再根据需求,安排相关检查,如:尿液、肾脏膀胱超声波检查…等。
倘若初步检查结果排除了先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绝大部分与膀胱控制能力成熟度有关。
不过,除了膀胱控制能力之外,大脑苏醒中枢亦扮演重要角色。尚未成熟的大脑苏醒中枢无法侦测到胀尿的膀胱,当然也无法发出信号让孩子醒来去上厕所,因而使得孩子时常尿床,这也是为什么原发性尿床的孩子常常具有熟睡不易叫醒的特质。
曾有6个月以上没有尿床记录的孩子,却又突然开始尿床,这就是继发性尿床,其病因有可能是罹患了泌尿道感染、慢性肾脏病、尿崩症…等后天的泌尿系统疾病,或是医师也会针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行为、学校表现及家庭状况进行咨询。
像是最近刚搬新家、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或换老师、家中有了新生儿…等不调节的事情,都会有可能导致孩子又再尿床。
孩子尿床该怎么治
一般来说,轻微或是不频繁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大部分的孩子随着年纪增长,尿床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若偶尔出现的尿床并不需要特别处理,只需要给予孩子正向的鼓励与支持。
相反地,5、6岁以上的孩子出现频繁而持续的尿床,很可能与某些病理原因有关,必须正视此问题,且提供适当的治疗。而尿床的治疗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动机以及爸妈的态度进行适当的选择,常用的治疗方式可分为「行为调整」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关于尿床的行为调整治疗有多种方式,包含尿床感应器、膀胱训练、动机治疗…等,像是国外有个称为「尿床闹钟」的行为控制装置,将一电极片贴于孩子内裤上,当此电极片侦测尿湿状况,将会铃响以提醒孩子起床尿尿。
此行为控制的效果因人而异,但有些爸妈反映只要孩子一尿湿,就会吵醒全家,重点是尿床的孩子还不醒,且对于睡觉总是翻来复去的孩子而言,电击片可能脱落而影响其作用,加上又无健保给付,需自付疗程,因此,此装置在台湾的接受度并不高。
一般而言,这些方式都需要投入一段较长的时间,且爸比妈咪与孩子的动机必须十分强烈,能够定期追踪,并由专业人员协助执行,否则较容易失败而产生挫折。
使用药物来治疗尿床是个容易使用且效果不错的方式,因此受到医师与病人的喜爱,然而有些爸妈会担心药物副作用的问题。治疗尿床的首选药物是抗利尿激素,人体本身也会分泌抗利尿激素,其作用机转在于减少夜间尿量。
对于正常孩子而言,抗利尿激素于夜间的分泌会增加,以使尿量浓缩减少,自然而然不会尿床;但尿床孩子却分泌不足,使得尿液生成过多而尿床。
抗利尿激素需要每天睡前服用,且搭配睡前2小时的限制饮水,在过去研究中,抗利尿激素的副作用和安慰剂相当,因此安全性是很高的。且一般而言可达到八成的控制效果,甚至是可完全控制。
倘若使用抗利尿激素的效果不佳,才会考虑采用第二线药物,包括三环抗忧郁剂和抗乙烯胆碱药物,但可能产生程度不等的副作用,使用上需要让专业医师的评价与监督才可使用。
尿床问题往往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如果爸妈不能充分谅解,也未给予支持和辅导,而只是一味加以责骂和处罚,则更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损,形成自卑、畏缩、脾气暴躁以及一些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上的问题。
首先,爸比妈咪得让孩子产生想解决尿床问题的动机,并重视尿床问题!有些孩子会觉得尿床也没有关系,又不是我要花时间、费力气来收拾整理,反正妈咪都会处理。此时鼓励爸妈与孩子坐下来一起讨论与面对尿床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例如:
1、享用晚餐之后或睡觉之前,就应该减少摄取水分,尤其是利尿的饮料、水果应于晚餐时间摄取完毕,以免增加尿床机率。
2、养成定期如厕的习惯,特别是在睡前的5~10分钟,还要再上一次厕所,将尿液排空。
3、夜间可于固定时间使用闹钟或由爸妈叫醒孩子起来尿尿,有些孩子怕黑,倘若厕所位置离居室较远,半夜黑黑的就不敢自行前往,爸妈可以留盏小夜灯、将厕所的灯打开,或留个尿壶于床边…等,都是可行的方法。
再来是培养孩子解决尿床问题的动机,让孩子重视此问题,且体认到只有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年纪较大的孩子就可以让他自己清洗及更换整床单、睡衣,以培养责任感,但爸妈切勿惩罚或大声指责,甚至是用言语奚落孩子。
最常遇到的是,家里有两个小孩,老二已经有一段时间未曾出现尿床现象了,但老大却还是会尿床,这时候许多爸妈通常会以老二来指责或奚落老大,或是允许老二以这件事情来取笑尿床的孩子。
但这样不仅对于病情并无帮助,只是雪加上霜,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对于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层面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建议尽量以鼓励和关怀来取代责骂,让孩子有信心来度过这样尴尬的时期。
另外也会建议爸妈让孩子每天做纪录,像是在门诊就会提供类似日志给孩子记录今天睡前喝水及尿床状况,让孩子清楚知道尿床问题。倘若孩子有一段时间都没有尿床,爸妈可以用贴纸或小奖品做为鼓励,让孩子有更强的动机来改善尿床问题。
孩子尿床正常吗
孩子3岁还尿床是否正常?
一般说来,宝宝在 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遗尿症是指5岁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对于3岁前的宝宝偶然一次的尿床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对孩子尿床表现出过于忧虑和给过多指责,更不能训斥惩罚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是纠正尿床的重要方法。如果孩子超过3岁后仍频频尿床,除生活上予以纠正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中西药物及针灸等方法治疗。
孩子三岁后还尿床需要治疗
孩子10多岁了夜间还尿床,每天睡前不敢让孩子喝水,不敢吃水果,晚上照样尿床。许多母亲为此很着急,到医院咨询孩子尿床是不是有什么病。发育正常的孩子一般在2-3岁时就可以自控排尿了,3岁以前有尿床的现象也是正常的,医学上称为生理性遗尿,多数孩子3岁以后夜间一般不再尿床。如果3岁以后孩子晚上睡觉时还尿床,且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医学上称为“夜间遗尿症”。
有些小儿尿床是由某类疾病造成的,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尿崩症、肾功能不全、肾小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等。如果孩子3岁之后还经常尿床,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做一些必要的检查,看看孩子的脏器器官有没有什么病理性改变,疾病治好了,孩子尿床的症状也就会随之好转。还有一些孩子尿床是生理、心理、遗传等因素引起的,医学上叫小儿遗尿症。
多数孩子尿床主要是脾胃虚弱、中枢神经发育不健全、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尿感信号传递受阻所致,部分孩子是由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不足引起。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尿床关系不大,等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实孩子年龄越大,夜间尿床的次数越多,拖的时间越长,尿床的症状越加难以控制,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不管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孩子尿床,家长都应及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除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外,家长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对待孩子尿床要重视,但不能太着急,更不能责骂和歧视,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与小朋友交往。同时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身高发育,产生抑郁、自闭、焦虑、多疑等精神心理障碍。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晚6点后不喝牛奶,晚餐后不喝或少喝水,不喝富含咖啡因或利尿的饮料。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家长注意观察孩子夜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将孩子唤醒上厕所,这样时间长了可以养成按时起床排尿的习惯,减少尿床的机会。孩子在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不要进行剧烈活动,也不要看惊险的影视片,睡前给孩子洗个澡,松懈紧张情绪,使孩子能舒适入睡。也可以在白天让小孩作憋尿训练,对治疗尿床也有帮助。
孩子尿床,家长应给予重视!应积极找出尿床病因,可采取针对行治疗,专家建议:利用行为改变疗法加药物治疗,效果最佳。其中药物治疗效果约可达七、八成。
关于孩子尿床的误区
孩子已经过了尿床的年纪,为什么还会出现尿床的情况,应该如何纠正孩子的尿床问题呢?
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每天起床都要晒被子,特别是天气不好的时候真的是急人,有些孩子上小学了还尿床。其实关于孩子尿床存在9大误区,家长应该正确对待。
误区一:尿床是因为入睡前喝水太多了。
事实是:在入睡前两个小时喝水确实会加重尿床,但这并不是尿床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限制孩子的睡前饮水量,可以减少夜里尿床的总量和次数,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
误区二:尿床是因为父母没有很好地教会孩子怎样上厕所。
事实是:尿床不是孩子不会上厕所引起的,也不能说明父母的教育有任何失败之处,因为这是不可控的。父母不要为此惩罚孩子,也不必自责。如果孩子夜里尿床了,早上可以让他和你一起收拾床单,这会培养他的责任感。平时也要对宝宝进行入厕训练。
误区三:尿床是精神压力造成的。
事实是:大部分尿床都不是精神压力造成的,尿床最常见的原因是膀胱发育缓慢,容量小,以及遗传因素等。还有些孩子只是睡得太沉,没有感觉到尿意而已。
误区四:男孩比女孩容易尿床。
事实是:研究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女孩并没有发育上的优势。只不过,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会早些教女孩使用便盆,而男孩则晚一点。
误区五: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
事实是:这句话基本正确。对待一个不到6岁的尿床孩子,父母只能等待他长大。不过更好的方法是,平时睡觉给他垫块尿布,等到孩子自己厌倦了尿布,他就有动力学会不尿床了。
误区六:总尿床的孩子有病。
事实是:6岁以下孩子尿床没有特定原因,不能说有病。但如果孩子已经超过6个月没尿过床,突然又开始了,家长不妨带孩子检查一下,因为尿路感染、糖尿病、膀胱异常和寄生虫等问题都会导致儿童突然尿床。
误区七:罚上几次,就不尿床了。
事实是:孩子对尿床完全无能为力,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不打呼噜,也不能要求孩子不尿床,我们要多关爱宝宝,惩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觉得对不起你。
误区八:服用药物可以让孩子停止尿床。
事实是:尿床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药物,而是父母的耐心和孩子的成长。如果你怀疑孩子尿床是一种病态表现,那么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九:尿床是因为孩子懒得起来上厕所。
事实是:六七岁以下的孩子偶尔尿床是正常的,与懒得上厕所无关。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膀胱容积还不够大,而且膀胱和整个身体的配合能力也还有限,很难在膀胱满了时,及时叫醒大脑去上厕所。
以上就是孩子尿床的几种误区,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了解宝宝,不要盲目的下一些结论,我相信我们的宝宝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遗尿症儿童更需要心理保护
尿床也称为夜遗尿,是指5岁或以上的儿童于睡眠时不自觉的排尿现象。一般轻微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的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如果,5岁以上的儿童仍有每周超过两次以上尿床现象,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儿童自尊发展共有4个要素:外貌、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而尿床问题与后3大要素关系密切。因此,为避免尿床儿童的自尊心受伤害,父母的态度十分关键。据香港《明报》报道,发现在香港超过16,000名5-1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约有2%的儿童有夜遗尿;而接受调查的5岁儿童当中,大约有16.2%的孩子经常尿床。从比例上还显示,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现尿床的情况。
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孩子往往会因尿床而产生其它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如孤独、畏羞、焦虑、反叛、精神不集中、对社交活动退缩,甚至不敢参加任何需要在外间过夜的活动。因此,要特别提醒各位父母,无论在对孩子实施任何一种行为训练或当孩子的身上产生任何一种问题时,都应注意教育“适度”,置之不理或过激表现都会使孩子受伤。
许多父母一直以为尿床是由于儿童发育未成熟,而不能控制排尿所致,因此并不重视孩子的尿床现象。超过1岁的小儿已不会在熟睡中排尿。除却一些生理因素,比如遗传、膀胱功能障碍等,心理因素往往是继发性尿床的决定性因素,如父母因尿床而过分指责孩子,则很可能会加强孩子脑中的夜遗尿信号,使尿床次数变得日益频繁,甚至持续到成年。
因此,建议父母别把孩子尿床当“大事”,但也千万不能忽视对此的训练。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责孩子尿床。一般采用抗利尿荷尔蒙类药物和夜间警铃训练的方法。夜间警铃训练的方法是在孩子的内裤装上感应器,令它接触到尿液时便会发出讯号唤醒孩子,起床排尿。反复训练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孩子的尿床症需要治疗,只要家长们好好的教导就会渐渐好转。可是,如果不注意孩子尿床后的处理方式,那么就可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无法抹去的伤害。所以说,父母们一定要特别细心的对待孩子的尿床症,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那些说辞容易接受,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尿床是怎么回事 三大可能因素
对于孩子尿床,大人已经见怪不怪,只不过这也会给家长带来很多的麻烦,而且给孩子心理上也会带来影响,孩子尿床是怎么回事?引起孩子尿床的原因很多,具体是怎样的呢?看下去你便知道。
孩子尿床是怎么回事
一、肾气不固型,这类的小孩会很容易发冷,尿量多而清长,常常感到精神疲倦,智力也相对比较低,其可以是先天肾气不足,是受父母肾气不足、体质较弱等原因的影响,可以是是后天的肾气不足而致;脾肺气虚,这类孩子一般表现为气短乏力、四肢乏力、不爱说话、、食欲不振等,肺气虚很易造成水液泛滥,使膀胱失去约束而遗尿;脾气虚也会尿床。
二、膀胱功能性障碍,如膀胱功能发育缓慢,导致排尿系统出现异常;或是大脑发育迟缓,抑制排尿中枢,导致夜间有尿也不知道排。还有一些疾病因素,也就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尿床,如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等,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尿床。
三、各种不良的习惯,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孩子在白天玩得太疲倦,导致夜晚睡眠过深,尿床了也浑然不知;在睡前喝太多水,或是睡前玩得过于激烈,或是看了刺激电视,导致大脑过于兴奋,而出现尿床的现象。还有就是遗传因素,患者的父母会有遗尿症,孩子患病的机率就大,最后就是精神因素的影响,如导致精神紧张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失去双亲惨遭虐待等。
对于孩子尿床的现象,只要了解其病因,从病因上去治疗,首先排除疾病因素,然后再到不良生活习惯,如发现孩子有不良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就要及时纠正过来,通过耐心的尿床教育,给予孩子多点鼓励以及关心,消除孩子精神负担,让孩子积极配合治疗。
小孩子尿床怎么办
小孩子尿床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活,还会给患儿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经常尿床的孩子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因此父母应该及时找出孩子尿床的原因,帮助孩子及早不再尿床。
1、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2、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
3、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4、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病史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
5、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6、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7、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8、生活中要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局部,内裤要天天换洗,尿湿后要及时更换。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穿湿裤子,孩子难受了下次就改了,但湿裤子的寒冷或腌渍刺激可能让孩子夜间又尿。
9、对经常尿床的孩子,晚饭要吃得淡一些,晚上应少饮水和不要吃含水量多的水果。
10、对于3岁前的宝宝偶然一次的尿床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对孩子尿床表现出过于忧虑和给过多指责,更不能训斥惩罚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是纠正尿床的重要方法。
孩子总是尿床是疾病还是习惯?
孩子尿床可以说是司空见怪,哪个小儿不尿床呢?不过孩子老大不小了还尿床,既影响大人和孩子的健康睡眠,也给正常生活带来不便,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尿床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尿床呢?
孩子尿床的原因
孩子尿床的原因有多种,有些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如果孩子的父母在童年的时候有过尿床的经历,那孩子也尿床的话,那几乎就没有什么好的医治良方,只能是等待孩子长大之后,慢慢自然康复。
在大多数情况下,尿床都是由于睡眠的深层次,意识到达的信号与膀胱信号之间的协调不畅造成的,如果协调不畅则膀胱会在没有孩子的许可下自我排出尿液,所以减少尿床最好的措施是增加孩子的认知。
有些是因为孩子早产体弱或是营养不良所致,有的孩子因为早产,先天底子薄,加上后天营养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所导致。对此,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补充营养食物,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自然就会得到较好的改善。
还有一种原因,孩子尿床可能是疾病所引起,需要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孩子尿床的不良影响
孩子到了好几岁还尿床的话,真的是一件很令人烦恼的事情。夜晚本来就是大人和孩子最要睡的时候,睡梦之中孩子尿湿了,这就需要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被子,大人和孩子的睡眠都会受到影响。事后,衣服等物品的清洗也是一件麻烦事。
但是父母一定不能责怪孩子,更不能批评孩子打孩子的屁股,因为孩子无法自主控制,打孩子也没有用,还可能会加重尿床症状。据国外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惩罚孩子尿床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甚至还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
如何应对孩子尿床?
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明白,通过矫正,孩子完全可以减少尿床的次数,很多孩子还能彻底摆脱尿床的困扰。但是,在矫正开始之前,家长要明白矫正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坚持与通力合作。因此,在矫正开始前,家长要与孩子充分沟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向他/她解释矫正计划的目的,重点和流程,并听取孩子的反馈。
1、注意饮食
在矫正期间,不需要在白天严格控制孩子的水分摄入量。但是,要避免在晚饭后与入睡前喝大量的水,晚餐少喝汤,尽量避免晚餐吃粥一类水分比较多的食物,这会增加孩子尿床的可能性。
2、加强营养
如果孩子因为营养问题导致尿床,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习惯,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孩子营养跟上了,身体自然就健康许多,出现尿床的现象也就会相应减少。
3、强化意识,提高责任心训练
家长要让孩子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打扫,整理或喂狗。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承担尿床后的部分善后工作,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如果孩子无法胜任全部的工作,家长可以帮忙,这样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感激,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好。
4、多鼓励孩子
建立一套奖励机制,记录下孩子不尿床的日子,然后进行奖励。家长可以结合日历本作一个积分表,在没有尿床的日期下画上五角星,等五角星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就对孩子进行奖励。
4、关注孩子心理
孩子尿床后,他们心里也难过,可能忐忑恐惧或是羞愧不安。父母要多安慰孩子,不能随意指责孩子,更不能在大众场合之下揭短,父母的关爱是孩子最好的治疗方式。因为目前对孩子尿床的治疗方式还较少,只能是耐心地等孩子长大慢慢自行康复。
5、药物治疗
如果行为矫正法收效不明显,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在使用药物治疗前,应该先咨询儿科医生的意见。
尿床的原因
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
疾病因素
太严重的尿床可以去找医生检查一下有没有特殊的问题,检查的重点是看神经功能是否有异常、脊椎部位是否有病变、排尿反应是否正常、尿液检查是否有感染或其他异常。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都会引起孩子尿床,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精神因素
如果以前并不会尿床,到了某个年龄突然会尿床,常见的原因是情绪的障碍,此时就必须找出影响情绪的可能原因。
此外儿童白天玩耍过于疲劳,过度兴奋;强烈的精神刺激,如受惊吓、心情焦虑、紧张不安,偶尔一次尿床受到父母的责骂或体罚,都可以成为孩子尿床的原因。此时可以继续观察,同时应该避免用责骂的态度对待小孩,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小孩的心理发展。
环境因素
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不良的排尿习惯训练
父母训练不到位,或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等这些都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睡得过沉
孩子睡眠过沉也是原因之一,据有关人士对尿床的孩子进行脑电图观察,的确存在着此因素。只要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孩子尿床现象必将大大减少并最终不再尿床。
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如果晚上的小便量大于白天的小便量,有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日夜规律异常有关。
宝贝尿床如何改善
1.训练膀胱,白天多喝水
孩子年幼,膀胱功能没有发育好,一有尿就会尿掉,而不会像大人一样有憋尿功能。白天父母可以要孩子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喝水了自然就会有尿,膀胱的积尿功能就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有助于孩子改善尿床的习惯。给孩子穿容易脱的裤子,孩子一有了尿意就马上脱裤子尿,不要白天喝水多了又尿裤子,那就真麻烦了。
2.注意营养,关注健康
有些孩子有可能是营养不良所导致的尿床,虽然这样子的情况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但也还有存在。孩子可能有偏食,挑食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孩子们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做到营养膳食,适当运动,加强孩子的身体抵抗力,让孩子处在健康的状态,也是改善孩子尿床的办法之一。有些孩子可能因为遗传的原因,或是天生体弱多病,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怎么好,这也有可能是造成孩子尿床的原因。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摄入,补充营养,让孩子渐渐身体强壮起来,孩子自然也就会慢慢改掉尿床的不良习惯。
3.睡前少喝水,晚上不喝汤
有些家庭有晚餐喝汤的习惯,认为晚上喝汤滋补,对于有尿床习惯的小朋友来说,晚餐就尽量不要吃水样的食物,最好是吃米饭或是其他有助于消化的食物。摄入过多的水样食物,会导致孩子尿床的机率提升,水到了身体里需要排出来,尿床就很正常。孩子睡着不要喝太多水,就算孩子说口渴了,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喝太多水,往往喝太多水睡都容易导致孩子尿一床。
4.耐心等待,多与安慰
孩子尿床了,他们自己本身就觉得很丑,如果父母学用严格和不满的眼光看着他们,他们会更加地害怕和难过,甚至有些孩子因此而失去自信心,变得胆小又内向。尿床不是孩子的错,家长要多给与安慰,尿床之后要马上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了被子,不要打骂孩子。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是遗传性的尿床,基本上只能靠孩子慢慢长大而自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抱着良好的心态等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