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早教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强化早教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据调查证明,强化早教会让孩子变笨
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重要的时期,最初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从这时开始,因此目前家长们已经越来越看重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近期,市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对儿童早期教育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中,专家们共选择了60名3-4岁的儿童,为了增加可比性,除本市的 20名儿童外其余40名孩子均来自外省市。这40名外地儿童中,有20人0- 3岁期间在专门的早教机构接受了特殊教育,有的孩子在3岁时就已经达到了4岁孩子才能达到的知识层次,其余20个孩子则没有进行过这样的专门训练。而天津本市的20个孩子也都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
通过对比脑象图后发现,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孩子大都很有爱心、心地善良、懂得包容别人,而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20名孩子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数则只有前一组的一半儿;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孩子逻辑记忆能力是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孩子的一倍,说明强化早教非但没有增强孩子们的逻辑记忆能力反而大大减弱了逻辑记忆功能;右前脑能控制人的创造力,而左前脑则具有负责基础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储备的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将外省市两组孩子左前脑和右前脑的脑象图进行对比后没有任何差别,证明强化早教并没有增加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最后,专家把这些结果和本市孩子进行对照证明,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的天津和外地孩子情况基本没有差别,同样具有爱心强、逻辑记忆能力强、创造力学习能力并没有降低的特点。
早教不能急功近利
所以说,目前社会上对早期教育的认识要有所改变。早期教育应该更偏重亲子教育,开发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观察能力,而不是单纯让孩子背书、数数。家长们要注意观察,比如说到动物园去玩,孩子看了猴子和猩猩,要让他知道猴子和猩猩有什么不同,耐心地给他们讲两种动物的形状、运动方式、吃的东西和玩耍的方式。带孩子到野外看看花草也是早教,小草发芽了,是绿色的;花开了,是红色的。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新奇的,孩子都有兴趣去观察,只是这种观察很多大人注意不到。早教就是根据孩子的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多活动,多动手用脑,游戏和快乐才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构成。
3岁前孩子背诗识字都是“徒劳”
负责这次调查的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杨俊丽主任表示,早教的含义是广义的,既包括感知、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但现在有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为智力技能教育,认为孩子会背诗词、念字母表,背得越多越好。其实,这对婴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调查已经证明强化早教并不会增强孩子的逻辑记忆能力,也没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孩子大脑在3岁以前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能说会道、背诗词、数数为骄傲,其实孩子这时并不理解一个词一个数代表的真实含义,只是一种短期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而且这种做法并不能增强记忆力,也就是说孩子记住的东西并不比同龄人多。等到上学后,这些所谓的优势就会遗失,他们会重新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前记得东西都白学了。
调查还表明,孩子在经受过特殊早教以后变得没有爱心,不再懂得去包容别人。这是因为家长、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灌输知识时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成年人间才有的竞争等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比方说,都在一个班里上课,家长往往告诉孩子要多表现,多和老师亲近,想办法让老师喜欢自己,不要被别的孩子比下去。久而久之,互相竞争、互相争宠的观念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造成爱心减弱、心地狭隘。其实,0~3岁的孩子除了早期的智力开发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家长不能把孩子某方面的技能来代替早教培养,期望过度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不能让孩子太早就做的7件事
学走路
正常时间:1岁左右
过早的危害:
1、影响孩子的形体发育:
婴儿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过早让宝贝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胖孩子更不要过早学走路。
2、影响孩子学习爬行:
我们都知道爬行练习对孩子的发育有非常多的好处,但是爬行比走路辛苦,而且视野不如走路看得高看得远,如果让孩子过早学走路,孩子就不愿意爬行而选择走路,这样就错失了宝贝爬行练习的黄金时期。
3、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
因为宝宝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只能看清楚近物,过早学走路,孩子因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这样会对孩子娇嫩的眼睛产生一种疲劳损害,反复则可损伤视力。
画圆
正常时间:1岁半以后开始画连续的圆圈,两岁半前圆圈封口。
过早的危害:
孩子画圆其实是涂鸦的一种,这是孩子的自发行为。不要提前教孩子画圆以及其它图形,否则很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创作热情以及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骑脚踏车
正常时间:5~6岁开始
过早的危害:
幼儿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而肌肉的力量又很弱,骑儿童车时,下肢要费很大的力。如果腿长时间处于肌肉紧张状态,同时也让下肢的骨骼长时间受力,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儿童三轮车,两个脚踏间的距离变宽,而座位距脚蹬间的距离又过长,有的车不能调整这一距离。这样,当幼儿骑起来时,脚及下肢非常用力,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两膝内侧突出膨大,两下肢过度向外展开,形成“X”形腿,甚至有的孩子形成内八字脚。
学滑轮(单排)
正常时间:7岁以后才适合学单排轮滑
过早的危害:
1、腿部易导致变形:由于单排轮滑需要将双腿向外侧撇,7岁以下的孩子骨骼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导致X形腿;7岁前可以学双排轮滑。关注微信公众号:妈妈育儿集锦,精致育儿资讯不容错过
2、容易受伤:玩轮滑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一旦用力不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因此,一般情况下,12岁以下儿童慎玩轮滑,要有专业人士指导,且不适宜长时间玩轮滑。
分左右
正常时间:学龄期
5-7岁能够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7岁左右可以分清站在他对面的人的左右;
7岁~9岁。儿童能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分清左右空间关系,形成直观表象9岁~12岁,儿童能够形成左右方位的抽象概念,能根据表象、记忆建立其空间关系。
过早的危害:危害谈不上,但是有浪费时间的弊端。太早教孩子分清左右,孩子只能机械记忆,如果不坚持强化,过段时间就忘了。
学钢琴
正常时间:学龄(6岁以后)
过早的危害:
1、不利于孩子手部的发育:学前儿童由于骨骼、关节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过早练习钢琴,不利于手的发育。
2、挫败感可能远远高于成就感:学龄前的孩子在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意志力等方面都较6岁后的孩子弱些,接受正规的钢琴教育对大多数的幼儿来说,会是一种比较大的挑战,挫败感可能远远高于成就感。
学绘画技巧
正常时间:8 ~ 9岁以后
过早的危害:孩子到9岁左右,进入“视觉写实主义”阶段,这个时候孩子观察事物的视角与成人接近,此时学习绘画技巧比较适宜。9岁前,尤其是6岁以前,孩子处于“感觉写实主义”阶段,此时画的是心中所想。孩子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心中的感受和发现。如果过早教授孩子学习成人的绘画技巧,可能会阻碍孩子创作的热情,也不利于想象力的培养。
20个月宝宝早教的注意事项
20个月宝宝早教的注意事项之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20个月的宝宝已经会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了,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非常的清楚,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告知家长,但是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硬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厌学心理的产生。宝宝不吃饭,妈妈就要威胁宝宝吃完饭,不吃完饭就要关到房间里去,妈妈责罚宝宝等等的行为都是非常糟糕的。很多家长自己不会教孩子就送到早教机构去学习,很多宝宝不愿意去就哭闹,最后甚至害怕学习,这时候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不愿意去学习的理由,自己也需要和孩子进行一定的沟通,让孩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你当做朋友而不是妈妈,这样您的孩子心理发育就会非常的健康,如果一味的用自己的思想来指导孩子,孩子一定会和你相抵触,最后不愿意去学习,甚至和别人说话都不愿意,形成自闭症。
20个月宝宝早教的注意事项之二:在游戏中教授知识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带孩子去游乐园玩耍的时候,孩子往往是非常开心的,没有一点的压力和负面的情绪,但是往往说送孩子去早教机构学习孩子就开始嘟着小嘴,非常的讨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不能玩乐,也不可以自由活动,更不可以随意的说话做事。孩子爱玩是天性,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和教授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识,孩子不仅会记得牢,还会乐意接受这样的教授方法,还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所以综合以上所说的,家长们一定需要注意教授的方法的合理性、娱乐性。
开启音乐早教打造机智宝贝
音乐早教的好处
1.开发孩子的智力
音乐早教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孩子的大脑神经处于放松状态,孩子的智力得以充分发挥。
2.陶冶孩子的情操
音乐早教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孩子的心境变得更加宽阔,更懂得如何去与人融洽相处。
3.使孩子对音乐敏感
音乐早教可以使孩子对音乐更加敏感,通过歌曲的律动节奏,学习到音乐的历史和知识。
4.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音乐的世界里是很奇妙的,孩子接受音乐早教,可以使得孩子的想象力得以提高,孩子可以伴随着音乐成长,对周边的小事物乃至自己的未来进行遐想。
5.提升孩子的气质
艺术对人的熏陶影响作用很大,孩子进行音乐早教可以提升孩子的气质,使孩子的性格变得优雅安静。
6.使孩子享受快乐
孩子受到音乐早教的影响,容易享受快乐,孩子可以听着歌来跳着舞,这是一件很开心享受的事情。
7.拉近亲子间的感情
家长对孩子进行音乐早教,更可以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通过音乐,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这是让家庭氛围变得和睦的方法之一。
如何对孩子进行音乐早教
1.多听歌
对孩子进行音乐早教,可以从孕育阶段开始,就让孩子多听歌,选择一个节奏轻巧快活的歌曲,比较受到孩子的喜欢,选择一些歌词简单的儿歌,孩子也容易学唱。
2.多唱歌
对孩子进行音乐早教,可以带着孩子多唱歌,唱歌并没有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要求,所以,在家里,随时随地都可以唱歌,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唱,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而且可以使家庭关系变得更加亲切和睦。
3.多学音乐
让孩子多学音乐,教教孩子关于音乐方面的一些知识,甚至告诉孩子一些关于音乐的历史文化。
4.多玩音乐
教会孩子如何玩音乐,可以让孩子一首歌多种唱法,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让孩子认识学习。
早教内容必须适龄切勿照搬
婴幼儿时期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吸收知识的能力最强,是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很多父母会紧紧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早教。但专家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早教内容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而且必须适龄。
专家提醒,早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适龄化早教,而适龄早教远远不是混龄的早教中心可以完成的。适龄教育需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教育。它需要家长的亲自参与,与婴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爱和家的温暖中体会到欢乐的同时,轻松学到知识。
如0岁至1岁的孩子,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进行动作、语言训练;1岁至2岁的孩子,则应在快乐的亲子互动中,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并锻炼体魄,促进语言发育;2岁至3岁的孩子,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强调亲子互动。
四岁宝宝有必要识字吗
(1) 父母应警惕过早让文化知识侵染孩子的心智
曾经看过一份研究,儿童在3岁以前说话靠记忆,而不是理解;画图是靠对图形的记忆,而不是靠认字。我们一般不主张在3岁以前过早地教孩子认知和学字,但希望爸爸妈妈发展出一种感觉与他交流。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罔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迫孩子学习认字,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2) 过早教育孩子就等于拔苗助长,得不偿失呀
孩子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当的年龄就应该做适当的事情,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享受自己童年的最好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应该是最快乐和轻松的。如果父母还是要剥夺孩子这些权利,逼孩子认字就会适得其反。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
(3) 孩子的兴趣才是父母作决定的基础
如果真的要问孩子到底应该几岁认字,父母最好还是看看宝宝的想法,如果宝宝很有兴趣,父母就不用那么烦恼了。据说孩子写字的年龄最好是五岁,因为孩子的手现在还没发育好。如果孩子有兴趣,认字就可以早点开始,妈妈们可以教孩子,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认字的兴趣!
孩子应该几岁学习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父母不能拔苗助长,急于一时,这样反而会害了孩子,我们可以在保证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中适当的引导孩子进入学习认字的理念中,不过这还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前提。
很多事实表明过早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只会起到反作用,那些十岁大学生之类的大都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低下、性格怪癖,还是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顺其自然吧!
危害孩子的12大早教误区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
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
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
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
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
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
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
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
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
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
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
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
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要不要上早教班引发家庭问题
现在让孩子上早教班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虽然价格昂贵,可是很多家长爱子心切还是把孩子送进了早教班,然而还是有家长对于早教班的作用存在怀疑。
前两天,潇潇舅舅打电话问我,你怎么还不给潇潇报个早教班?并告诉我他打算两个宝贝满六个月就送去上早教班。如今宝宝上早教班似乎成了一种潮流,虽然价格昂贵,仍然抵挡不了爱孩子心切的父母们。其实我之前对早教班一直持怀疑态度,并且坚信我这个全职妈妈还是有一点才能的,可以自己教好女儿。可是最近有几个原因让我改变了想法,越来越想送潇潇去上早教班了。选了几家知名的早教机构进行了咨询和对比,初步确定了一家教学理念符合我的需求,且时间安排符合潇潇的作息的。但是在跟潇潇她爹汇报工作时,我们却产生了意见分歧。
潇潇妈妈想送宝宝上早教班的理由:
1、二十个月以来,潇潇似乎整天都在家哼哼唧唧的,似乎对家里的一切很不满。在与妈妈们的交流中,一些有经验的妈妈说,孩子的智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家里的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应该尽量让他有更高一层次的东西来吸收和学习。
2、虽说我一直在学习如何教孩子,也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完美,甚至有详细的时间安排,每天什么时间跟女儿做什么,都是我精心规划的。可最近我总觉得自己的力量有限,担心自己教得不够好,希望能有更专业一些的人来帮助我和女儿。
3、潇潇喜欢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我一般每天都会带她到楼下玩耍,不过小区里跟她差不多大的宝宝并不多,大孩子们都不愿意答理小不点儿,一见小宝宝过来,他们往往都要跑开。而早教班都是按宝宝的年龄段来分班的,这样潇潇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一些的小朋友。而且我更希望她所上的班级里人数能满一些,可能有很多家长不喜欢人多,觉得这样老师对每个小朋友的精力会用得少些,但我目前更关注的是潇潇能有自己的玩伴,因为毕竟她这么大的宝宝还是应该玩的。
4、小妞儿实在是越来越粘我了,全职妈妈带的孩子分离焦虑会更严重,现在我相信这句话了,有的时候真是让我几近崩溃,我实在太想每周有一两天能把潇潇送到某个让我轻松点的地方去了。虽然我估摸着她上早教班,我得旁听得总结得分析得配合,也不会多轻松,但至少让潇潇能有点儿不以我为中心的事去干。
5、虽然我也不敢确定早教班真的对宝宝的智商、情商的发展有多大作用,但我确定让潇潇去接触更多的人、更多的事物、更多的环境,绝对不会有坏处。
潇潇爸爸的观点:
1、早教班不一定能提高宝宝的智商,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记得,他们现在就应该玩,在哪里玩都行,当然上早教班可能会去到一个新鲜的环境中去,宝宝也会觉得快乐,但是在别的地方玩宝宝一样会快乐,只是为了玩,这早教班昂贵的收费就显得太不值了。
2、其实现在众多的早教班打出提高孩子智商和情商的旗号,只是一个吸引人的概念,把前景描述得天花乱坠。他们掌握了年轻父母的心理,为了孩子什么都舍得,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老公不愧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真是一语道中天机。
3、他认为我完全可以查找一些早教资料,自己教孩子,呵呵,还挺信任我!
虽然持不同意见,但老公也没有反对,他说你实在想送潇潇去上,就去试试吧。我已经跟这家早教机构预约了时间,去进行一次试听体验,到时候再决定,到底有没有必要上吧。其实我也真的没有抱多大希望,潇潇上了早教班就一下子变成小神童。说到底,也就是想让她多接触一些新的东西,让她更快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