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菜的药用选方
蒲菜的药用选方
热毒下痢:蒲根60克、粟米6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肺热衄血:蒲黄(系蒲菜上之黄粉)、青黛各3克,新汲水服之。
吐血唾血:蒲黄末60克,每日温酒或凉开水送服9克。
小便出血:蒲黄末每服1.5克,生地黄汁调下。
关节疼痛:蒲黄250克、熟附子30克研末,每次服3克,凉开水送服,一日一次。
香蒲狮子头
用料:净猪肋条肉800克,鲜蒲菜心400克,虾子20克,料酒20克,精盐15克,葱姜汁40克,干淀粉100克,鲜汤适量。
做法:
1.将猪肉细切粗斩成肉馅,放容器内,加葱姜汁、虾子、精盐、料酒、干淀粉拌匀。
2.蒲菜心洗净焯水,编成席状。
3.拌好的肉馅分4份,做成肉丸,入锅氽煮定型,用蒲菜席将其包住。
4.取砂锅一只,倒入鲜汤.调虾子、精盐、料酒置火上烧沸,然后将肉丸排放砂锅中,加盖,微火炖约2小时即可。
开洋炒蒲菜
用料:蒲菜、开洋、青蒜末(或蒜泥)、红椒丝
做法:
1、蒲菜剥去硬壳,切除根部,嫩的叶状部分切段,实心处剖开,切段;
2、开洋用温开水加少许黄酒发胀后,倒掉水待用;
3、热锅,滑油,蒜泥煸香,放入开洋煸炒几下,蒲菜下锅一起煸炒;
4、加适量汤水,加咸鲜,小火略微煨一下,汤水滚即可起锅装盆。
蒲菜可以多吃吗
蒲菜中属淮安地区的蒲菜品质最好,在淮安地区蒲菜有两种,一种是绿茎,一种是红茎。蒲菜植株高大、根茎粗壮,味道吃起来清香爽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蒲菜中包括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钙等微量元素,还有胡萝卜素和多种氨基酸,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蒲菜除了是一盘美味菜肴外,它还能用于药物。蒲菜属于凉性,能清热解毒,对于口臭、便秘、小便出血、关节疼痛有针对性效果,生吃蒲菜可以补气养身。另外,长期吃蒲菜有耳聪目明,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蒲菜上的花絮也有药用作用,将花絮晒干之后,可以将它敷在受伤出血的患处,止血效果很好,对人体也没有副作用。
以上就是蒲菜是什么菜以及蒲菜可以多吃吗的介绍,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蒲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芥菜药用价值
芥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它的营养成分极其丰富,我们平时做菜也经常用它来做一些美味佳肴,那么芥菜有哪些药用价值呢,它与哪些食物是不能一起搭配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芥菜的相关知识吧。
芥菜药用价值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纲目》:辛,热。
③《随息居饮食谱》:辛甘而温。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胃,兼入肾。
功能主治
宣肺豁痰,温中利气。治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②《食疗本草》:主咳逆,下气,明目,去头面风。
③《纲目》:通肺豁痰,利膈开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注意
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①《本草衍义》:多食动风。
②《纲目》: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发人痔疮。
附方
①治牙龈肿烂,出臭水者:芥菜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纲目》)
②治漆疮瘙痒:芥菜煎汤洗之。(《千金方》)
③治痔疮肿痛:芥叶,捣饼,频坐之。(《谈野翁试验方》)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芥,性辛热而散,故能通肺开胃,利气豁痰。
2、《别录》谓其能明耳目者,盖知暂时之快,而不知积久之害也。《素问》云,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多则肉胝而唇褰,此类是矣。
3、《本草经疏》:芥,所禀与白芥同。辛温能利气消痰,开胃辟寒,故主安中及久食温中也。其主除肾邪气者,辛能润肾,温能暖水脏故也。其主利九窍,明耳目者,盖言辛散走窜,豁痰引涎,暂用一时,使邪去而正自复,非谓其真能利窍明耳目也,用者详之。
4、《本草求真》:芥性辛热,凡因阴湿内壅而见痰气闭塞者,服此痰无不除,气无不通,故能使耳益聪而目益明也。若便脏素不寒,止因一时偶受寒湿,而气不得宣通,初服得此稍快,久则积温成热,其目愈觉不明,而诸痔疮疡,靡不因是而至矣。[6]
膳食价值
种子磨粉称芥末,为调味料;榨出的油称芥子油;本种为优良的蜜源植物。
芥菜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D很丰富。具体功效有提神醒脑,芥菜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是活性很强的还原物质,参与机体重要的氧化还原过程,能增加大脑中氧含量,激发大脑对氧的利用,有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的作用。
其次还有解毒消肿之功,能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抑制细菌毒素的毒性,促进伤口愈合,可用来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还有开胃消食的作用,因为芥菜腌制后有一种特殊鲜味和香味,能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增进食欲,可用来开胃,帮助消化。
最后还能明目利膈、宽肠通便,是因芥菜组织较粗硬、含有胡萝卜素和大量食用纤维素,故有明目与宽肠通便的作用,可作为眼科患者的食疗佳品,还可防治便秘,尤宜于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芥菜在吃法方面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沙拉里放一点芥菜,会有一些辣味,应避免用得过多,因为其质地粗糙而且味道浓重。为了去掉一些味道,可以在烹饪前用开水焯一下。芥菜和大麦、黑米、荞麦、马铃薯及豆类都可以搭配,和沙司、面包糊一起做味道也相当不错。芥菜可用蒸、煮或炒等方式烹饪。芥菜腌制后味道鲜美,可以增进食欲,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做汤时加入芥菜可以使菜肴略带微辣。芥菜疙瘩中含有食物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此外,芥菜是眼科患者的食疗佳品。
相克食物
芥菜与鲫鱼相克
鲫鱼甘温,其功能之一为消水肿,解热毒。如果与芥菜同食,就会产生水肿,原因不在鲫鱼身上而在芥菜。芥菜辛辣、气窜,生食者少,腌食者多。腌菜盐重味咸,水肿病人,肾功能不全,过食咸物则易复发,因盐分过高,钠离子加重肾脏负担,钠水潴留,以致水肿复发。芥菜与鲫鱼同食,生化反应中产生某些刺激性物质,进入肺肾,特别是肾,使二脏宣导失常,也会引发水肿。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大家是不是对芥菜的相关知识有了一些了解了呢,芥菜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但是芥菜与鲫鱼是相克,一旦一起使用是会引引发水肿的。以上有关芥菜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菊花的药用选方
1. 用於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菊花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长於疏散风热,故常用於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与桑叶、连翘、薄荷、桔梗等同用,如桑菊饮。
2. 用於目赤昏花。
菊花功善疏风清热,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多与桑叶、决明子、龙胆草等同用,共奏疏风清肝明目之效;若肝肾不足,目暗昏花,又常配枸杞子、熟地黄、山萸肉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共收滋补肝肾、益阴明目之功。
3. 用於眩晕惊风。
菊花性寒入肝经,能清热平肝,故与石决明、珍珠母、牛膝等同用,可用治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配羚羊角、钧藤、白芍等同用,可用治痉厥抽搐实肝风症,如羚角钩藤汤。
4. 用於疔疮肿毒。
菊花甘寒益阴,清热解毒,尤善解疔毒,故可用治疔疮肿毒,常配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
地骨皮实用选方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名称: 稻芽 汉语拼音: Dooya 英文名: FRUCTUS ORYZAE GERMINATUS 基原: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
性状: 本品呈扇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7-9mm,直径约3mm。外稃黄色,有白色细茸毛,具5脉。一端有2枚对称的白色条形浆片,长2-3mm,于一个浆片内侧伸出弯曲的须根1-3条,长0.5-1.2cm。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检查: 出芽率 取本品,照药材取样法(附录Ⅱ A),分取对角两份供试品至约10g,检查出芽粒数与总粒数,计算出芽率(%)。 本品出芽率不得少
1、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50克,甘草(炙)0.5克。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2、治热劳:地骨皮100克,柴胡(去苗)50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10克,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3、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4、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50克,甘草(炙)5克。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5、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6、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捣汁,每盏入酒少许,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地骨酒)
7、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75克,麦门冬(去心,焙)100克,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20克,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8、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9、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10、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11、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15克。水煎服之。(《兰室秘藏》地骨皮汤)
12、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25克,五倍子0.5克。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13、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14、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15克,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散)
15、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5克,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16、治气瘘疳疮,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为细末,每用纸燃蘸絍疮口内,频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10克,无时,日进三服。(《外科精义》应效散)
17、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钤方》)
18、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500克,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50克,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
19、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20、骨蒸烦熟(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用地骨皮100克、防风50克,甘草(炙)25克,和匀后。每取25克,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21、肾虚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密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22、赤眼肿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进盐一两,再煮成二程式,频用洗眼和点眼。
23、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净,捣取自然汁。无汁则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点酒,饭前温服。
24、风虫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25、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15克,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
26、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过。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27、妇女阴肿或生疮。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8、痈疽恶疮,脓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
29、足趾鸡眼,作痛作疮。用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涂。
30、目涩有翳。用枸杞叶、车前叶各100克,捣出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眼,不过三、五次,即见效。
31、五劳七伤,房事衰弱。用枸杞叶250克,切细,加粳米二合,豉汁适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
炮制方法: 稻芽 除去杂质。 炒稻芽 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深黄色。 焦稻芽 取净稻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焦黄色。
性味: 甘,温。 归经: 归脾、胃经。
功效: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
主治: 用于不饥食少。焦稻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用法用量: 9-15克。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六月雪的药用选方
①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六月雪30克,栀子、鸢尾各10克,佛指甲30克,半枝莲15克,用水煎,每日1剂。
②治感冒:六月雪30克,金银花、菊花各10克,用水煎服;或六月雪、凤尾草、筋骨草各30克,用水煎服。
③治肠炎腹泻:六月雪、蔷薇根各30克,用水煎,代茶饮用。
④治急性角膜炎、角膜云翳:六月雪根去粗皮,取二层皮,加奶适量,捣烂取汁,再用纱布过滤,滴眼,每日3-5次,每次1-2滴。
⑤致目赤肿痛:六月雪40克,菊花10花,煎水服;同时用六月雪煎水熏洗患处。
另:取鲜六月雪60克用纱布包好,乌骨鸡1只,加清水煮炖,肉酥后去纱布药袋,吃鸡肉喝汤。六月雪有消除蛋白尿和利尿泄浊作用,中医常用其治疗肾衰;
儿茶的常用选方
1、消痰:儿茶、薄荷叶、细茶。为末蜜丸。饭后含化三、五粒。(《本草述》)
2、治咳嗽:儿茶二两,细辛四钱,猪胆一个。前二味药共研末,取胆汁炼熟,三味药共为丸,每丸重一钱。每日四次,每次一丸,空腹含化。(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止血:煅龙骨、象皮、陈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儿茶、白及末等分。共为细末,研至无声,撒于疮口。(《实用正骨学》)
4、治牙疳口疮:孩儿茶、硼砂等分。为末搽。(《纲目》)
5、治走马牙疳:孩儿茶、雄黄、贝母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积德堂经验方》)
6、治急性扁桃体炎:儿茶、柿霜各三钱,冰片二分,枯矾二钱。共研细粉,用甘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全展选编·耳鼻咽喉疾病》)
7、治鼻渊流水:孩儿茶末吹之。(《本草权度》)
8、治下疳阴疮:孩儿茶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纂要奇方》)
9、治痔疮肿痛:孩儿茶、麝香为末。唾津调敷。(《孙天仁集效方》)
10、治一切痈疽、诸疮破烂不敛者:儿茶、乳香、没药各三钱,冰片一钱,麝香二分,血竭三钱,旱三七三钱。上为末撒之。 (《医宗金鉴》腐尽生肌散)
11、治龟头烂:孩儿茶合冰片涂之。(《本草撮要》)
昆布常用选方
1、治瘿气结核,癳癳肿硬:昆布一两(洗去成味)。捣罗为散。每用一钱,以绵裹于好醋中浸过,含咽津觉药味尽,即再含之。(《圣惠方》)
2、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3、治瘿气初结,咽喉中壅闷,不治即渐渐肿大:槟榔三两,海藻二两(洗去咸),昆布三两(洗去咸水)。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
4、治气瘿,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昆布二两(洗去咸汁),通草一两,羊靥二具(炙),海蛤一两(研),马尾海藻一两(洗去咸汁)。上五味,蜜丸如弹子,细细含咽汁。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笋。(《广济方》昆布丸)
5、治膈气噎塞不下食:昆布(洗净,焙,末)一两,桩杵头细糠一合,共研。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合,慢煎入蜜搅成膏,与末杵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含化咽下。(《圣济总录》昆布方)
6、治气,膀胱急妨,宜下气:昆布一斤,白米泔汁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熟,擘长三寸、阔四、五分,仍取葱白一握,二寸切断擘之,更合熟煮令昆布极烂,仍下盐、酢、豉、糁调和,一依臛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调和,宜食粳米饭、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极下气,大效,无所忌。(《广济方》昆布臛法)
韭菜药用价值
韭菜味甘、辛,性温;有补肾助阳,温中开胃,散淤血等功效;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作治跌打损伤、噎膈、反胃、肠炎、吐血、鼻衄、胸痛、阳痿、早泄、遗精、多尿等症。
韭菜作为药用,最早见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能“安五脏,除胃中热”。《食疗本草》说它能“利胸膈”。《本草拾遗》说它能“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令人能食,益阳,止泻白脓,腹冷痛,并煮食之”。
现代研究证明,韭菜含有挥发油、硫化物、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C、纤维素、钙、磷、铁等,在肠内有消毒、灭菌的功能。据分析,每500克韭菜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3克,碳水化合物20克,钙280毫克,磷225毫克,铁6.5毫克,维生素C95毫克,胡萝卜素为17.5毫克。由于其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增进胃肠蠕动,对便秘患者有益处,对预防肠癌亦有重要作用。此外,它还含有挥发油和含硫化合物,具有促进食欲、杀菌和调节血脂作用。因此,对血脂异常症与冠状动脉硬化患者亦有好处。
夏季食用韭菜,可以起到消食导滞、除积健脾的作用。冬季服用可以温肾壮阳,因此韭菜一直被认为是补肾壮阳的最佳食物。韭菜水煎外洗可以治疗神经性皮炎;捣烂外敷治疗荨麻疹;捣烂取汁,每次服10-20毫升,治疗便血、尿血、鼻血等出血症。此外,韭菜籽具有补肾益肝壮阳、固摄下焦的作用。用韭菜籽研成粉末,每天早晚各服15克,以开水送服,对治疗阳痿有效。
昆布的常用选方
1、治瘿气结核,癳癳肿硬:昆布一两(洗去成味)。捣罗为散。每用一钱,以绵裹于好醋中浸过,含咽津觉药味尽,即再含之。(《圣惠方》)
2、治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后方》)
3、治瘿气初结,咽喉中壅闷,不治即渐渐肿大:槟榔三两,海藻二两(洗去咸),昆布三两(洗去咸水)。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
4、治气瘿,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昆布二两(洗去咸汁),通草一两,羊靥二具(炙),海蛤一两(研),马尾海藻一两(洗去咸汁)。上五味,蜜丸如弹子,细细含咽汁。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笋。(《广济方》昆布丸)
5、治膈气噎塞不下食:昆布(洗净,焙,末)一两,桩杵头细糠一合,共研。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合,慢煎入蜜搅成膏,与末杵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含化咽下。(《圣济总录》昆布方)
6、治气,膀胱急妨,宜下气:昆布一斤,白米泔汁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熟,擘长三寸、阔四、五分,仍取葱白一握,二寸切断擘之,更合熟煮令昆布极烂,仍下盐、酢、豉、糁调和,一依臛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调和,宜食粳米饭、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极下气,大效,无所忌。(《广济方》昆布臛法)
鳖甲的常用选方
1、治骨蒸劳瘦、关节烦热或咳嗽有血者
取鳖甲500克,北沙参120克,熟地,麦冬各180克,茯苓90克,陈皮30克,加水适量煎煮50分钟,去渣取汁后,用微火浓缩,加蜂蜜120克收膏,储于罐内,每日早晚各服3汤匙,以白汤调服。
2、治疟母(即患疟疾日久,致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并出现痞块)
取鳖甲胶、桃仁、瞿麦各6克、土鳖虫、白芍各15克、蜣螂、丹皮、柴胡各20克、凌霄花、大黄、桂枝、黄岑、厚朴、射干、石韦、干姜、阿胶各10克,硝石30克,蜂房12克,党参、半夏、葶劳子各3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口服每次1丸,1日2~3次,白开水送服。此药具有破血、通经、消积、化疟的功效,孕妇忌服;治痔疮、气壅痛取炙鳖甲90克、槟榔60克,共为细末,每日2次,饭前服6克,用米粥调服。
3、治心腹症瘕血积
鳖甲一两(汤泡洗净、米醋浸一宿、火上炙干,再淬再炙,以甲酥为度,研极细),琥珀三钱(研极细),大黄五钱(酒拌炒)。上共研细作散。每早服二钱,白汤调下。
山楂的药用选方
①治一切食积:山楂四两,白术四两,神曲二两。上为末,蒸饼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
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两,水煮食之,并饮其汁。(《简便单方》)
③治诸滞腹痛:山楂一味煎汤饮。(《方脉正宗》)
④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红痢蜜拌,白痢红白糖拌,红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匀,白汤调,空心下。(《医钞类编》)
⑤治肠风:酸枣并肉核烧灰,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纲目》)
⑦治寒湿气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盐、酒调,空心热服。(《百一选方》)
⑧治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朱震亨)
仙人掌的药用选方
①治久患胃痛:仙人掌根一至二两,配猪肚炖服。
②治胃痛:仙人掌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或用仙人掌一两,切细,和牛肉二两炒吃。
③治痞块腹痛:鲜仙人掌三两,去外面刺针,切细,炖肉服。外仍用仙人掌捣烂,和甜酒炒热,包患处④治急性菌痢:鲜仙人掌一至二两,水煎服。
⑤治肠痔泻血:仙人掌与甘草浸酒服。
⑥治支气管哮喘:仙人掌茎,去皮和棘刺,蘸蜂蜜适量熬服。每日一次,每次服药为本人手掌之1/2大小。症状消失即可停药。
⑦治心悸失眠:仙人掌二两,捣绒取汁,冲白糖开水服。
⑧治透掌疔(即脚掌心生疔):仙人掌鲜全草适量,麦粉适量,共捣敷患处。
菟丝子常用选方
1、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四两。共为未,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扁鹊心书》茧丝子丸)
2、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断丝)等分。为细未,以山药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或盐汤下。(《百一选方》)
3、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洗)一两,牛膝一两。同用酒浸五日,曝干,为未,将原浸酒再人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九。(《经验后方》)
4、治腰膝凤冷,益颜色,明目:菟丝子一斗。酒浸良久,沥出曝于,又浸,令酒干为度,捣细罗为未。每服二钱,以温酒调下,日三,服后吃三、五匙水饭压之,至三七日,更加至三钱服之。(《普济方》)
5、治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于,捣罗为未,鸡子白和九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三十丸。(《圣惠方》)
6、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螺峭(炙)各半两,泽泻一分。上为细未,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奇效良方》菟丝丸)
7、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仲: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未,蜜丸梧子大。盐汤每下七十丸。(《纲目》)
8、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茧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上为细未,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局方》茯菟丸)
9、治小便多或不禁:菟丝子(酒蒸)二两,桑嫖峭(酒炙)半两,牡蛎(煅)一两,肉苁蓉(酒润)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一两,鸡半两(微炙),鹿茸(酒炙)一两。上为未,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盐酒任下。(《世医得效方》菟丝子九)
10、治脾元不足,饮食减少,大便不实:菟丝子四两,黄耆、于白尤(士拌炒)、人参、木香各一两,补骨脂、小茴香各八钱。饧糖作丸。早晚各服三钱,汤酒使下。(《方脉正宗》)
11、治消渴:菟丝子不拘多少,拣净,水淘,酒浸三宿,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未,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饮下五十粒,一日二、三服;或作散,饮调下三钱,(《全生指迷方》菟丝子丸)
12、治阴虚阳盛,四肢发热,逢凤如炙如火:茧丝子、五味子各一一两,生干地黄三两。上为细未。米饮调下二钱,食前。(《鸡峰普济方》菟丝子煎)
13、治痔下部痒痛如虫啮:菟丝子熬令黄黑,未,以鸡子黄和涂之。(《肘时后方》)
14、治眉炼癣疮:菟丝子炒,研,油调敷之。(《山居四要》)
血竭的常用选方
1、治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麒麟血一两,没药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白芷二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麒麟血散)
2、治腹中血块: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一两。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摘元方》)3、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真血竭,研为细末,温酒调服。(《朱氏集验医方》血竭散)
4、治鼻衄:血竭、蒲黄等分。为末,吹之。(《医林集要》)
5、治瘰疬已破,脓水不止者:血竭(炒)二钱半,大枣二十个(烧为灰),干地黄半两(别为末)。上三味,都细研如粉,以津唾调贴疮上。(《博济方》血竭散)
6、治一切不测恶疮,年深不愈:血竭一两,铅丹半两(炒紫色)。上二味,捣研为散,先用盐畅洗疮后贴之。(《圣济总录》血竭散)
7、治臁疮不合:血竭末敷之,以干为度。(《济急仙方》)
8、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为细末,用自津唾调涂,频为妙。(《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9、治嵌甲疼痛:血竭末调敷之。(《医林集要》)
10、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麒麟竭一两,硫黄一两(细研)。捣罗为散,研令匀,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11、治一切金疮及肿毒溃烂不生肌肉:血竭、净发灰、乳香、没药、轻粉、象牙末各等分;冰片少许。共为末,掺之.(《本草汇言》引《广利方》)
12、治下疳:血竭、儿茶、乳香(去油)、龙骨(研细末)、没药(去油)各三分.研细掺之.(《疡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