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矫形怎样远离
骨矫形怎样远离
1、一定要加强髋部的自我保护意识。
2、走路时要注意脚下,小心摔跤,特别在冬季冰雪地行走时要注意防滑摔倒。
3、在体育运动之前,要充分做好髋部的准备活动、感觉身体发热、四肢灵活为度。
4、在扛、背重物时,要避免髋部扭伤,尽量不要干过重的活。
5、髋部受伤后应及时治疗、切不可在病伤未愈情况下,过多行走,以免反复损伤髋关节。
6、在治疗某些疾病上,特别是一些疼痛性疾病时尽量不用或少用激素类药物。
7、尽量不要养成长期大量饮酒的毛病。
骨矫形有哪些分类呢
拇外翻的症状:疼痛是拇外翻的主要症状,也是治疗的主要依据,疼痛主要来自第一跖骨头内侧,步行时疼痛加剧。有些患者二、三跖骨头跖面的胼胝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畸形与疼痛不成正比,有的畸形很明显,但痛感并不十分明显。再者,第二、三跖锤状趾及其胼胝痛,也是重要体征。
X型腿的症状:两足并立时,首先是两侧膝关节碰在一起,而两足足跟则靠拢不了,走路出现两膝"打架"互碰的步态。
O型腿的症状:O型腿病变多发生于胫骨,直立时,双下肢向外侧呈弧形凸出畸形,两足内踝部靠拢,两膝部之间不能并拢,有较大间距,类似"o"形,故称O型腿。
牙列拥挤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矫治原则
牙列拥挤的主要机制是牙量骨量不调,牙量相对大而骨量相对小,因而其矫治原则是以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来达到牙量骨量的协调而创造排齐牙列的条件。也就是要排齐拥挤的牙齿必须创造间隙供排齐牙齿所用。
1.增加骨量 通过各种矫正器扩大牙弓的长度及宽度以达到增加骨量也就是获得间隙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获得的间隙是有限的。
2.减少牙量 通过片切,牙齿减径或减数拔牙的方法达到减少牙量而获得间隙。用减径方法获得的间隙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易引起牙齿的继发龋,故临床上较少使用。而通过减数拔牙的方法能获得大量间隙,成为临床上对中度或重度拥挤的主要矫治方法。
不论通过增加骨量或减少牙量的方法矫治拥挤,拥挤牙必须在获得足够排齐间隙的条件下才能开始受力矫治,这是取得矫治成功的重要条件。
轻度拥挤的矫治
临床上的轻度拥挤常表现上下切牙的扭转错位或尖牙轻度唇向错位,一般采用扩大牙弓的矫正方法。
1.颌外唇弓推磨牙向后。
装置:①焊颊面管带环;②颌外唇弓两侧末端附开张型螺旋弹簧或弓簧;③牵引用头帽;④加力弹力圈。
利用颌外唇弓推上颌第一恒磨牙向后而取得间隙排齐前牙轻度拥挤,是临床上常用的矫治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在第二恒磨牙未萌出以前,特别适用于前移成远中或开、远中的病例。一般每侧后牙可推向远中移3~4mm,根据需要间隙控制后移程度,但其后移限度应在磨牙移至开始近中为止。
此类矫正器矫正的机制是颌外唇弓插入末端带环上的圆管后利用头帽加上弹力圈,牵引力通过唇弓末端螺旋弹簧压缩施力于磨牙上,螺旋弹簧的弹力必须充分,同时其长度应在全部压缩后唇弓前部离开切牙2~3mm为度。
矫正器必须保证每天戴用不少于12小时,睡眠时仍需戴用。
随着磨牙后移,轻度拥挤的前牙获得排齐间隙或能自行调整,或采用其他可摘和固定矫正器排齐。
2.局部开展间隙 局部开展矫正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扩大牙弓获得间隙之矫治方法。主要用在个别牙齿拥挤错位间隙不足。
装置:两侧磨牙带环,拥挤错位牙的邻牙粘方弓托槽,舌侧加强支抗舌弓,唇侧置唇弓,在拥挤错位牙邻牙间置开大型螺簧,局部开展间隙。
局部开展牙弓其间隙来源主要是前部牙弓弧度增大,因而使用时应注意其前牙覆盖情况,不应使前牙覆盖增加太多而致形成深覆盖错。在拥挤牙间隙不足解决后,再将错位牙矫正至正常位。
3.细丝弓开展牙弓
(1)唇弓末端置Ω形曲,当其抵住圆管末端时,前部弓丝离开前牙牙弓,结扎入托入槽后利用弓丝弹力开展牙弓。
(2)垂直加力单位:以垂直曲置于需开展牙弓的各牙上,以扩大牙弓。
宝宝头睡扁了怎么办
头颅畸形不但影响外貌,还影响心理
除了睡姿不对,早产儿、斜颈儿及如颅缝早闭等都容易引起宝宝头颅畸形。如果不在早期进行矫正,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后遗症,如两侧颜面部不对称、颞下颌关节不对称、牙齿排列不整齐、继发性斜视、脊柱侧弯等问题。而这些后遗症,不但会影响儿童的外观容貌,还会增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国外还有研究显示,容貌不好的人更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
宝宝这些情况需进行头颅重塑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需要进行头颅重塑?徐主任表示,判断宝宝是否需要进行头颅重塑,传统而直观的方法是目测,即从不同角度(包括前方、侧方、顶部)观察婴儿的头部外观,并观察宝宝的眼睛、耳朵、面颊是否对称。
而现在则采用更为精确的三维重建法,利用非接触式激光扫描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宝宝头颅表面数据,对头颅进行定量、定性的三维测量。医生再根据测量所得的数据,对婴儿的头颅形态作出诊断,并提出个性化的矫形建议。
根据婴儿头颅畸形程度,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下图为2-5级的状况):1级无需治疗;2级(轻度)则需监测;3&4级(中度)需治;5级:( 重度 )需治疗。
婴儿头颅畸形最好在1岁以前矫正
如果宝宝有头颅畸形症状,一定要及时矫正,因为早期婴儿颅骨生长很快,到2岁时大脑已达到成人大脑的66%,而且在1.5-2岁时颅缝就会闭合,而颅缝一旦闭合就无法矫正了。一般孩子1岁以前矫正效果最好,1岁以后矫正效果一般,1岁半以后就基本没有效果了。
宝宝头型不好只能靠睡?一顶“头盔”轻松搞定
以前,如果宝宝头型不好,只能靠“睡”来矫正,但毕竟效果有限,而且在宝宝6个月以后,靠“睡”已经基本无法矫正了。现在除了靠睡,还有“婴儿颅骨矫形固定器”。
婴儿颅骨矫形固定器,主要是通过限制颅骨突出部位生长,预留扁平部位生长空间,精准引导颅骨生长,提高颅骨形状的均衡性与对称性。
x型腿的治疗方法
X型腿的矫正方法包括:手术、夹板、绑腿、锻炼、矫正鞋垫等。对于佝偻病患儿,必须接受正规、系统的佝偻病治疗;同时注意小儿不要过早的学走路。
手术适应于有骨性畸形的患者。通过手术截骨+内固定矫形,可以马上恢复正常的肢体力线及外观。
严重的膝外翻畸形,一期新截骨+内固定矫形可能会造成神经、血管紧张及牵拉,易出现相关并发症。故可采用外固定架辅助下截骨矫形,缓慢纠正畸形,避免神经、血管的并发症,手术也较微创。
非手术矫正方法,其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松弛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结构。从而使胫骨内翻,达到矫正目标。非手术矫正方法,好处是费用低、风险小,缺陷则是主动治疗,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没有恒心就达不到矫正目的
罗圈腿矫正
1、简易运动矫正方法
(1)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做两膝向正前方的下蹲起立运动,做20-30次。
(2)弯腰,两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绕环运动,做20-30次。
(3)两脚开立稍大,弯腰,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内相靠停耗练习,每次停耗10秒钟,做5-10次。
(4)两脚平行站立。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运动;再以脚尖为轴,做脚跟外展和内旋运动,各做20-30次。
(5)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6)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做15-20次。
2、外固定治疗方法
年龄较大和畸形严重的病例,常需矫形外科治疗,满意的矫形效果有赖于术前的精心设计手术方案。罗圈腿均伴有胫骨内旋畸形,单侧可致肢体短缩,双侧可致身材矮小。手术时应同时予以矫正。对特殊病因引起的罗圈腿(如低磷抗D的肾形佝偻病),常需内科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行截骨矫形手术。
传统的罗圈腿治疗,常采用小腿外侧切口,行胫骨上端楔形截骨,腓骨在不同平面做斜形截骨,再以L型钉板或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并附以石膏管型外固定。
微创截骨孟和架外固定术矫正治疗O型腿等畸形,下地早(术后7-10天)、痛苦小、恢复快,孟和架的可调整性,使矫形效果确切,疗程短,比传统术式缩短1/3-1/2,技术在国内外领先,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骨矫形患者的饮食调养方法
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骨质疏松的饮食护理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如奶中的乳白蛋白,骨头里的骨白蛋白,核桃中的核白蛋白,蛋类的白蛋白,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故老年人应有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
2、补充适量钙质
目前国内市场各类钙片很多,除饮食补充外,可适当补充钙剂,但要注意钙的结合形式。如碳酸钙,吸收较差,乳酸钙的含量很低。不要盲目的补充维生素A、D丸,服食超量可引起中毒症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只有膳食中的钙与蛋白质结合后,才能充分的被机体所利用,所以提倡膳食中补钙。建议每日250克牛奶,即补充约250毫克的钙。
3、注意烹调方法
骨质疏松的饮食护理烹调方法也相当重要,一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等,含有较多的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如果将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滤去水再烹调,可减少部分草酸。再则谷类中含植酸酶,可分解植酸盐释放出游离钙和磷,增加利用率。植酸酶在55℃环境下活性最高,为了增加植酸酶的活性,可以先将大米加适量的水浸泡后再洗,在面粉、玉米粉、豆粉中加发酵剂发酵并延长发酵时间,均可使植酸水解,使游离钙增加。
多指畸形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两个拇指发育有差别则切除相对外观发育差,功能欠缺或三节指骨的拇指。如果两个拇指外观和功能差异不明显,常选择切除外侧多指。
多指发生于关节水平,除了多指切除,还要切除并且阻滞部分对应近侧关节软骨面,有效防止多指复发,并且修补关节囊、侧副韧带,转移缝合肌腱。
复拇发生于骨干水平合并成角畸形,多指切除的同时截骨矫形纠正力线,指骨钢针内固定。对于发育差、畸形严重(蟹钳状)的复拇畸形,早期(8-12月)行改良的Bilhaut手术,以软组织的合并取代骨骼的合并以降低骨不连、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同时通过肌腱转移,凸侧软组织缩窄等方法矫形,最大程度重塑一个美观而功能完善的拇指。对于残留畸形可以通过配戴矫形支具等方法进一步纠正,或等患儿3-6岁进一步行骨性手术纠治。
多趾畸形一般建议在学步前即生后9-12月手术治疗,否则走路后再治疗,足底已经形成异常受力部位,手术后该受力部位被切除或改变,从而影响步态。
如何治疗扁平足
平足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且大多都有一定疗效,但尚无一种令人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故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以下是针对不同类型扁平足不同的治疗方法:
1.姿势性扁平足
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消除病因,给予理疗、按摩、锻炼足内在肌和外在肌(如在沙滩上行走跳跃或用足趾抓握小球等)、穿矫正鞋或使用足弓垫。
2.痉挛性扁平足
做足部理疗、按摩,对严重者在麻醉下行手法矫正外翻、外展及背伸畸形,用短腿石膏固定在内翻内收位。待畸形矫正后(一般6~8周),拆除石膏,改穿矫形鞋。对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如Miller手术、三关节融合术等。
(1)Miller手术方法:
①切口:从内踝下方2cm弧形向远侧延伸至足舟骨粗隆后,弯向跖侧,止于第1跖楔关节远侧2cm。
②骨-骨膜瓣:潜行分离皮肤和浅筋膜,显露出距舟关节、足舟-第1楔骨关节、第1楔骨-第1跖骨关节的外侧,用骨凿凿出骨-骨膜瓣的背侧、跖侧和远侧边界。
③第1跖骨-第1楔骨关节,第1足舟-第1楔骨关节融合:从这些关节上切除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薄片,使关节间形成一个狭窄的“V”形楔状间隙,楔形间隙较宽的底部位于跖侧和内侧面。
④推进骨-骨膜瓣:将融合的关节面对合,在胫骨肌腱下方把骨-骨膜瓣牵向远侧,用2-0号不吸收缝线将其缝于附近的软组织。如足舟骨粗隆突出非常明显,将其凿成与第1楔骨平齐。
⑤跟腱延长:如后足的外翻和前足的外展畸形被动矫正后,踝关节仍不能恢复至中立位,可能需要行跟腱延长术。
(2)术后处理:术后采用长腿屈膝石膏管型分成前后两片,然后改用短腿步行石膏管型固定6~8周。术后12~14周开始使用踝足矫形支具3~6个月。
3.强直性扁平足
足弓完全塌陷,足骨变形,对无痛者可不用治疗,对疼痛者则行三关节融合术。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之外,还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要加强高抬腿及跳跃运动(如跳绳、跳远、跳高、垂直起跳等),以及攀登活动(如肋木、爬梯、平衡木、爬绳、爬竿等),使足弓的肌肉和韧带充分锻炼。还有些专家主张,应尽量练习踮足尖走的舞蹈动作,或者以踮足尖方式跳绳,以加强足弓韧带韧度及足部肌肉的紧张性收缩,帮助恢复已塌陷的足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