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病人临床分型症状表现
出血热病人临床分型症状表现
出血热病人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根据出血热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可将出血热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四种类型。
出血热临床分型症状表现:
1.轻型:①体温39℃下,中毒症状轻。②血压基本正常。③出血现象少。④肾损害较轻,尿蛋白在“+~++”,无明显少尿期。
2.中型:①体温在39~40℃,中毒症状较重,外渗现象明显。②收缩压低于12.0Kpa(9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③皮肤、粘膜出血现象明显。④肾损明显,尿蛋白可达“卅”,有明显少尿期。
3.重型:①体温≥40℃,全身中毒症状及外渗现象严重,或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②收缩压低于9.3Kpa(70mmHg)或脉压小于3.5Kpa(26mmHg)。③皮肤、粘膜出血现象较重。如皮肤瘀斑、腔道出血。④肾损严重,少尿期持续在5日以内或尿闭2日以内者。
4.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严重症候群者。①难治性休克。②出血现象严重,有重要脏器出血。③肾损极为严重,少尿超过5于以上,或尿闭2天以上,或尿素氮超过120mg/dl以上。④心力衰竭、肺水肿。⑤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⑥严重继发感染。
家鼠型出血热的临床特点:
与野鼠型相比,家鼠型轻型较多,五期经过多不全。发热期较短,热退多数病情减轻,困倦衰竭少见,腰痛及眼眶痛不显著,消化道症状较轻。低血压期与少尿期轻或无。多尿期与恢复期亦较短。出血、肾损与渗出水肿均较轻。合并症少,但肝脏受损较野鼠型明显,病死率低。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通常可以出现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这是一种小 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的出血性疾病,以儿童和青少年更为常见。临 床表现除了皮肤过敏性紫癜外,尚可产生皮疹、血管神经性水 肿、关节炎、腹痛、过敏性肾炎,偶尔产生咯血、哮喘、胸膜炎 等;有的患者还可伴有全身不舒服、发热、食欲缺乏、腰痛或黑 粪等。中医学称此病为“紫斑”、“鲤血”、“葡萄疫”、“瘟毒发 疫”等,主多因感受外邪、气血失调,导致“血不循经、离经外 溢”所致。临床分型及治疗大法的做法如下:对外感风热型,治宜疏风清 热、凉血解毒;对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化湿、清解血热;对血 热妄行型,治宜凉血泄热、散疲止血;对阴虚血热型,治宜凉血 清热,兼以养阴等。
中医如何分类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一般症状明显出现时,患者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治疗难度也变得困难很多。出现临床症状繁多,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髓外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粘血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
中医在肿瘤领域也有着独特的见解,有不同的临床分型和临床分期,中医认为多发性骨髓瘤以本虚标实,肾虚为主,毒犯骨髓出现气滞血淤、痰阻、血热等病理表现为标。治疗以补虚治本为主,活血化淤、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疏肝泄热为治疗方法,以此分型证治,以达祛邪扶正之目的。
气血两亏型:
症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盗汗,心悸气短,动则加剧,肋痛隐隐,舌质红苔白腻,脉滑重按无力。
气滞血淤型:
症见胸胁疼痛,腰痛,低热,纳呆,食少,脘腹胀满,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暗红或淤斑,脉弦或涩。治法:治血化淤,清热解毒。
痰毒淤阻型:
症见肋痛、肋骨膨出,腰痛,痰核肿大,症瘕痞块,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舌质暗红苔腻,脉弦滑。治法:软坚散结,解毒活血。
热毒炽温型:
高热,烦渴,头痛,耳鸣,便秘。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所以这部分人群在这方面要多加注意,以防多发性骨髓瘤悄悄找上你。
不同类型的出血热的症状分别有哪些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瘀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着水肿,95%以上的出血热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瘀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的出血热患者,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肿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瘀点,有时融合成瘀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病人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瘀点及瘀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瘀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瘀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远东出血热(far eastern hemorrhagic fever):不同类型的出血热的症状分别有哪些?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瘀点。
出血热病毒临床表现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大出血。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淤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著水肿,95%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淤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著,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淤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淤点,有时融合成淤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淤点及淤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眼、软腭及齿龈亦有淤点,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淤斑,眼球结膜有水肿。
(4)远东出血热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突然发病。初起有发热、头痛、腰痛等全身症状,在结膜和皮肤(尤其是腋部)出现淤点。
(5)阿根廷出血热该病由虫媒病毒的Junin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螨,有发热、头痛、腰痛、齿龈及鼻出血等。
以上就是有关出血热病毒临床表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多观察自己的身体现象,这是非常不错的。观察之后要定期的去医院做检查,及早的发现及早的治疗。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自己才知道。多多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吧!这是非常不错的一种现象。
登革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登革热都有什么临床表现?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
登革热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会出现内脏大出血。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会出现内脏大出血。高达50%的感染者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出血现象。预后良好,病死率为3/10000。
感染登革热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在大多数国家登革热的死亡率大约为5%,大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中。
初次感染登革病毒的人,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不发生出血和休克;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在血液中与原有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免疫病理损伤,临床上呈现出血和休克。
注意事项: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不同,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治疗,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该疾病的并发症表现的。
上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登革热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信通过小编的上文介绍之后你对于这种疾病应该有所了解了,小编提醒广大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症状需要立刻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病毒感染到身上的其他部位。
登革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
登革热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会出现内脏大出血。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会出现内脏大出血。高达50%的感染者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出血现象。预后良好,病死率为3/10000。
感染登革热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在大多数国家登革热的死亡率大约为5%,大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中。初次感染登革病毒的人,临床上表现为典型登革热,不发生出血和休克;再次感染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在血液中与原有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免疫病理损伤,临床上呈现出血和休克。
注意事项: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不同,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治疗,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该疾病的并发症表现的。
出血热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病因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3.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出血热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如果发现自己或者是家人朋友出现了类似的症状时,可以询问有无接触鼠类动物的经历,尽量早发现早治疗,切不可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以免加重病情。在生活中,大家要远离的一些不明的动物,不要食用野生动物,防止病从口入,远离一切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威胁的细菌,并日常提醒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上要求,防止病毒的感染。
出血热病人少尿期的临床表现
少尿期常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而无明显界限。在低血压中、后期即可出现少尿,也有人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而表现发热。低血压和少尿期重叠常为重型病例。
1、少尿期的出现及持续时间:一般在病程的第5-8病日,早者第3病日,晚者第10病日,持续2-5天。
2、少尿强度:24h尿量<1000ml者为少尿倾向,<500ml者为少尿,<50ml者为无尿,有些病例少尿不明显,但存在氮质血症,称之为“无少尿型肾功衰竭”。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也可因蓄积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大量回入血循环,以致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
3、少尿期的临床表现,由于肾功衰竭,肾脏排泄功能障碍,体内大量代谢物及液体潴留,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氮质血症和/或尿毒症,酸中毒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钠及低钙血症等)的表现。
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者,脉搏充实有力,静脉怒张,有进行性高血压及血液稀释等。重者可伴发心衰、肺水肿及脑水肿。同时出血倾向加重,常见皮肤大片瘀斑及腔道出血等。本期一般持续2--5日,重者无尿长逾1周,本期轻重与少尿和氮质血症相平行。
出血热病症是什么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等。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退烧,但症状反而加重,继而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无尿及严重出血等症状。
典型的出血热一般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很高。因此,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不少患者由于出现发热、头痛、尿少、水肿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少数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症状,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白细胞数增高,与败血症非常相似。
怎么预防出血热感染
一、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1、灭鼠。灭鼠应在本病流行前1~2个月进行。
2、禁止养猫。猫能将野鼠的出血热病毒传播给人。
3、灭螨,防螨。(1)一般有螨类活动的泥地,用1%~2%敌敌畏喷洒,也可将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乳剂配成l%溶液喷洒地面;(2)铺草用1%~2%敌敌畏溶液喷洒,晒干后用;病人用过的铺草要焚烧;(3)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
4、要做好出血热疫苗的接种。目前我国所使用的三种灭活疫苗,在出血热疫情高发区进行大面积接种,经现场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近期和中期保护率达到95%以上,接种后可产生稳定持久的抗病能力,且负作用小,安全可靠。疫苗接种的重点对象为流行区内10~65岁人群。
5、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大,应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
6、接触病人的人应带口罩,口罩应每天换洗和消毒。如皮肤,粘膜被患者的血,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应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被病人血,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也应及时消毒。
7、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衣裤,防止皮肤破损。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8、野外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搭“介”字型工棚,周围挖防鼠沟。避免睡地铺。
9、要注意不要直接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在流行区野外作业时要穿戴防护衣,扎紧裤腿、袖口,皮肤破伤时要及时用碘酒消毒并包扎,以防感染。
二、出血热病毒的传染途径:
1是鼠排泄出的带病毒的唾液、尿、粪等污染了土壤、食物,被人吸入或误食造成感染。老鼠感染汉坦病毒后即对人具有传染性,一项长期追踪观察揭示,老鼠从尿中排出病毒的时期可长达一年以上,从粪便和唾液中排出病毒也能持续一个月。
2是被鼠咬伤、或误食鼠肉而感染。
3是鼠身上携带的螨虫等叮咬人后造成感染。螨虫喜潮湿、阴暗,在杂草、菜地、灌木丛中滋生,易爬到鼠类、家畜体表寄生;此外,孕妇感染后可经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三、出血热的症状早知道:
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目前在出血热发病人群中,农民占绝大多数,近年城市发病人数有所增加。
感染出血热的典型症状为“三痛”和“三红”,即头、眼眶、腰痛和脸、脖子、胸部红肿,随后要经过低血压期、少尿期甚至闭尿期,最后到多尿期等几个阶段。出血热症状与感冒症状有些类似,比如发烧、头痛等,因此很容易误诊。
出血热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7~46天,一般为2周左右,典型病例可有五期经过,轻症可有“越期”现象,重症可有二期或三期交叉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