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细胞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如何

细胞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如何

lak细胞是由白细胞介素-2激活的人体淋巴杀伤细胞群。它可以杀伤各种肿瘤,但并不杀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另外这种杀伤作用不受组织相容性的影响。1985年以来国内外就应用白细胞介素-2与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和慢性感染性疾病,1986年国内用此法开始治疗肝炎。方法是从患者身上取出末梢血液中的白细胞,在体外与白细胞介素-2及表面抗原一起增殖培养,待产生淋巴因子激活lak细胞后再回输给患者,可以促进e抗原的转阴,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健康报》曾报道:该药对慢性乙肝的e抗原的阴转率可达57.3%,使e抗体的阳性率达22.4%,转氨酶的复常率55.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对部分病例进行半年到1年的随访,单一lak细胞组半年e抗原的阴转率为60%,随访1年阴转率达83.3%;如将lak细胞回输法加上单磷酸阿糖腺苷的联合治疗组的阴转率可达100%。

肾上腺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1)暴发性乙型肝炎泼尼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可能使症状和黄疸减轻,甚至可使急性肝衰竭缓解。

(2)慢性肝炎泼尼松单一或与其它免疫抑制剂合用,国外直至70年代还是慢性肝炎的常规疗法,一些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证实可延长生存期、降低病死率。

但在HBsAg检测方法建立后,发现以前报告有效的治疗组,包含的大都是HBsA8(—)病例,很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泼尼松治疗期间由于免疫抑制,血清转氨酶常降低,如突然停药则常在1-2个月内肝炎加重,而激发对病毒的免疫清除。

这一期间的HBV DNA和DNAp的血清水平降低,甚至转阴;随后有血清抗HBe转换和临床缓解。因而认为大剂量短疗程泼尼松治疗可能会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效;但有引起病变严重恶化,甚至暴发性肝衰竭者。

短程皮质激素与长程疗法同样不宜用于一般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短程反跳疗法只适合与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

(1)治疗方案泼尼松40mg、30mg和20mg/d各2周,间隔2周后IFNα治疗。小儿lmg/(kg·d)1个月,也停2周,等待免疫反跳开始IFNα疗程。

(2)治疗效果临床反跳(血清转氨酶增高)率40%-70%。我国的慢性HBV感染常有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性,故联合治疗的效应率比单用α干扰素的显著较高。曾经单一IFNα治疗低效应和无效应的病人,改用联合治疗相当一部分病人可获得治疗效应。

(3)治疗机理泼尼松/IFNα联合治疗深刻影响细胞亚群分布和病毒复制。在健康人的外周血的T细胞中,CD4+细胞约40%,CD8+细胞稍超过20%,CD4/CD8比率近2;慢性乙型肝炎病人CD8+T细胞显著增高,使CD4/CD8比率显著降低。

用泼尼松治疗期间因CD8+细胞显著减少,使CD4/CD8比率显著增高,伴随血清HBV DNA水平增高;用IFNα治疗期间因CD4‘细胞数增加,使CD4/CD8比率再次增高,伴随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因而,激素停药后CD8+细胞抑制后反跳,IFNα又促使CD4+细胞增殖,联合治疗可能是通过增强细胞免疫而获得疗效的。

(4)不良反应可发生黄疽和症状加重。肝失代偿的发生率在反跳的病人中,部分非肝硬化病人较多发生临床反跳,但肝硬化病人—旦发生临床反跳,失代偿的相对高危性是非硬化病人的16倍。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些作用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些副作用。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此也是有所了解了。因此,如果没有必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话,则最好不要使用哦,毕竟其副作用是很大的。

性生活一定传染肝炎吗

近年来对于病毒性肝炎之致病机转渐渐了解,加上生物科技快速进步,因应肝细胞受损之原理而产生的治疗药物,包括α干扰素可说是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治疗上之一大突破。

临床研究发现,α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之成功率为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在慢性丙型肝炎则仅约百分之二十。一些其他的抗病毒药物陆续被应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另有关肝炎患者性生活部分,国外医学研究也证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其唾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HBsAg,夫妻同房时,也很可能相互传染。有人做过试验,把含有HBsAg的精液注入长臂猿的阴道中,结果这个长臂猿感染了乙型肝炎。这就表示,性交可能是感染的途径。

同时国内医学界现已证实,性生活确实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国外甚至有人把乙型肝炎列为“性行为传播疾病”之中。有鉴于此,肝炎带原者应当做到:注意性生活卫生,讲究性道德;把检查HBsAg列为婚前健康检查必检项目。同时女方HBsAg阳性,虽然可以结婚,但最好采取避孕措施。若夫妻间有一HBsAg阳性,另一方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加以预防。

医师也提醒,慢性肝炎的患者,可以正常受孕,且怀孕过程不受影响,但慢性乙型肝炎的孕妇,应再进一步检查乙型肝炎病毒之e抗原,若血液中乙型肝炎e抗原呈阳性反应,表示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仍在旺盛繁殖,病毒数目较多且具高传染性,很有可能会把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胎儿。

因此,孕妇若为e抗原阳性之乙型肝炎带原者,新生儿务必于出生二十四小时内,先接受一剂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再按时接受三剂乙型肝炎疫苗注射,便可预防婴儿被感染。

另外对于肝炎患者的寿命,至今并没有报告能证实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带原者的寿命比一般人短,但有研究估计,男性乙型肝炎带原者,约有一半的机会死于肝脏相关疾病;而女性乙型肝炎带原者,约有百分之十五的机会因肝脏相关疾病而死亡。但若为“健康带原者”,则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的机会应较低。故一旦知道是乙型或丙型肝炎带原后,务必要配合医师,作定期追踪检查,才能掌握病程。

小儿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一、急性乙型肝炎

无黄疸型乙型肝炎:无黄疸者远较黄疸者为多,但不易发现。常是仅有轻度血清转氨酶增高的亚临床疾病;或有食欲不振、恶心,低热、不适等非肝病特异症状;即使有较明显的症状,因无黄疸,也可能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

黄疸型乙型肝炎:临床过程也比甲型肝炎缓和。黄疸前期大多有发热,少数小儿可有高热,大多仅持续1—3日,少数可1周。可有鼻塞、流涕、咳嗽、咽充血等呼吸道症状。肠胃道症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婴儿常有腹泻,与胆汁中胆酸减少、消化功能减弱有关。有的小儿有与肝区无关的腹痛,剧烈者可被误诊为胆道蛔虫症或急性阑尾炎。约有10%的病儿有肝外表现,关节炎或皮疹较常见。还可有丘疹性肢皮炎,表现发热;面部和四肢的红斑—丘疹性皮炎,不痒,非复发性;淋巴结肿大;肝大。黄疸期尿色加深,可较早被细心的家长发现;继而出现巩膜和皮肤黄染,大都较轻。绝大多数病儿肝脏肿大,年龄愈小愈明显;脾脏也常有一过性肿大。有些小儿出现颜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和肝掌,因小儿肝脏的解毒灭活功能较低下,这些表现不说明病情慢性化。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恤(ALT)显著增高。

恢复期在2—4周内黄疽消退、ALT下降正常;肝脏可在2—3个月内恢复原状。绝大部分小儿急性乙型肝炎完全恢复,6个月内清除HBsAg,近80%抗HBs血清转换,1年内几乎均有抗HBs转换。与成人比较,小儿急性乙型肝炎发病较急,全身症状较明显。前驱期的上呼吸道和胃肠道症状较突出。黄疸较轻微而肝肿大较明显。病期较短,一般2—4周。

二、暴发性乙型肝炎:不到1%的小儿急性乙型肝炎发展为暴发性乙型肝炎,围生期感染的多发生在2—6个月的新生儿期。抗HBe(+)携带者母亲可能传播前C变异病毒,感染小儿缺乏免疫耐受因子HBeAg,可能发生暴发性乙型肝炎。

三、慢性乙型肝炎:小儿慢性HBV感染大多是AsC,肝组织学正常,或仅是炎症轻微的反应炎,因出现症状就诊的也多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病儿症状轻微、肝脏较正常时稍见肿大,肝酶轻度异常或间歇出现异常。少数小儿患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程长,患儿营养状况较差,生长发育受影响。小儿肝脏代谢能力较低,肝细胞损害时,白蛋白和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常见低白蛋白血症和出血倾向。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小儿只要Hbe血清转换并出现血清转氨酶持续正常,肝组织学会继续好转,虽仍有低水平的病毒血症,这一病情缓解状态可以相当稳定。在6岁前自发HBe血清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小儿,很少发生前C/A83和C基因启动子变异,HBeAg阴转是病毒复制静息的结果。6岁后病毒变异的发生情况逐渐与成人相近,病情的发展也受病毒变异的影响。

四、小儿乙型肝炎合并症和非肝疾病:小儿急性乙型肝炎可合并溶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性肾炎是小儿HBV感染的另一非肝疾病,常发生在无肝炎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多可缓解。

五、小儿乙型肝炎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虽极大多数HBV相关慢性肝病在成年期表现,在高地方流行区HBV感染常开始于婴幼儿期。围生期获得感染的婴幼/L,儿童期有发展为慢性侵袭性肝病的高危性,可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进而发展为HCC。在肝硬化和HCC中男性倾向十分明显。

肝炎 疫苗

乙肝疫苗分为血源乙肝疫苗及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两种,其中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又可分为哺乳动物表达的疫苗和转基因酵母疫苗,乙肝血源疫苗系统由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浆提取的HBsAg,经纯化,灭活及添加佐剂氧化铝制成。目前我国多采用基因重组(转基因)乙肝疫苗。

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含有乙肝病毒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酵母(啤酒酵母.毕赤酵母或汉逊酵母)或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于未糖基化的HBsAg多肽,经破碎酵母菌体,颗粒形未糖基化的HBsAg多肽释放,经纯化,灭活,加氢氧化铝后制成。

治疗性乙肝疫苗

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已患有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导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制品。

治疗性乙肝疫苗可分为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肽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其不同于预防性乙肝疫苗的地方在于它可克服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对乙肝起到治疗作用。

研究已经表明,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有效地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因此,治疗性疫苗以打破免疫耐受、重建免疫应答,激发慢性乙肝患者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和以CTL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清除肝细胞内病毒的目的。

治疗性乙肝疫苗的问世将为治疗慢性乙肝提供了新的手段,带来了希望和憧憬。但治疗性乙肝疫苗尚在研究之中,结构的改变、疫苗的稳定性、佐剂的选择、乙肝病人的个体差异、乙肝病毒的突变、疫苗的剂量、远期疗效、毒副作用等问题的解决尚有待时日,因此治疗性疫苗还不可能马上投入临床使用。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观察,即使治疗性乙肝疫苗问世后,疫苗疗法也不能取代药物治疗,最后很有可能形成一种综合疗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有且只有以下4种:

① 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 60μg/1.0ml),估计二期B(IIb期)临床试验已完成,现进度未明;

② 抗原抗体复合物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 (乙克60μg/1.0ml),三期临床试验开展中;

③ 治疗性乙型肝炎合成肽疫苗,将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④ 双质粒治疗性乙型肝炎DNA疫苗,2006年获特殊批准开展一期临床试验,一期和二期同时进行中,二期会在2009年中完成。中国另有数个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正在研究中。

高剂量乙型肝炎疫苗(60μg/1.0ml下文简称:KT60,2004L00065)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广州空军医院)全军肝病中心张宜俊教授(文职军衔少将)等人和深圳康泰生物汪恩浩等人合作研发,成份与康泰生物生产的预防用疫苗一致,同属于蛋白疫苗,HBsAg设计到生产技术都从美国默克公司(默沙东)引进的.与普通预防用疫苗区别是治疗性疫苗在铝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把HBsAg浓度改为60μg/ml,普通预防用疫苗通常为5μg/ml或10μg/ml,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生产的安在时预防疫苗剂量是20μg/ml。60μg/ml的剂量为实验室优选确定的剂量,并且采用低铝和康泰自有的超低硫柳汞专利技术(该技术与效果无关,但提高应用安全性,康泰已实现无汞生产),两者均在研究比KT60更为优秀的药物。

发展历史

乙肝疫苗形成于1986年,为了得到乙肝疫苗,研究人员从研究复试病毒,到酵母,并研究纯化的蛋白质序列。并经过了大量的诱导免疫反应。

1991年,疫苗被应用于高危险人群。主要是一些儿童,因为儿童的感染率极高。

2005年,美国推行常规的疫苗注射,给所有未注射过乙肝疫苗的儿童注射。

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先后经历了血源性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阶段。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技术已相当成熟,中国自行研制的疫苗经多年观察证明安全有效,亦已批准生产。乙肝疫苗的发展与应用,将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起重要作用。

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当安全、有效、足量的乙型肝炎疫苗提供接种使用时,肯定将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已实施新生儿国家免疫规划,乙肝疫苗即是免费且强制性接种的疫苗之一。

甲乙肝混合疫苗面世

一种最新甲乙肝炎混合疫苗面世,据称,该疫苗一针两用,市民只要在第零、一、六个月内接种三剂二合一疫苗后,体内的甲型肝炎保护效能可达百分之九十七,而乙型肝炎则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从今之后,只需接种一种疫苗,便可获两种保护效果。据有关资料显示,现时全球约有二亿人感染乙型肝炎,至于带菌者则约有三亿五千万,其中以华人所占比例最高,单是中国人大约已占超过一亿二千万,而香港约有一成人口为乙肝带菌者,约为六十五万。

至于甲肝情况,全球每年有超过一千万宗病毒,除非洲及南美洲外,亚洲也属高度传染性区域。在香港,每年约有数千宗甲型肝炎病例。对于社区及学校(中学及大学)来说,由于简单,又易被接受,故推行不难,可大大提高预防两种肝炎机会,减少肝炎病变和死亡所带来的沉重社会负担。

疫苗制备

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乙肝疫苗,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抗原,即一种乙肝病毒的包膜蛋白,并非完整病毒。这种表面抗原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

乙肝表面抗原曾经是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经纯化灭活等严格工序制备而来,即血源性疫苗,该疫苗由于安全、来源和成本等原因已被淘汰(如,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和浪费大量的血浆)。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即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然后转染相应的宿主细胞,如酵母、CHO细胞,生产乙肝表面抗原蛋白。利用重组酵母生产的叫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利用CHO细胞生产的叫重组CHO乙肝疫苗,剂量为每支5微克。它们都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都可以放心选用。

乙肝病毒标记五项的意义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的外壳部分,由蛋白质所组成。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2~6个月,谷丙转氨酶升高前2~4周出现。急性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慢性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临床多和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由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属于HBV的外壳蛋白,不含病毒核酸成分,本身不具传染性,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过程、传染性强弱及预后倾向。所以,其临床意义需结合其它检查项目综合判断。阳性,见于慢性HBSAB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是病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以后,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质所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性抗体(保护性抗体),可持续数年。说明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临床用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乙型肝炎、既往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及注射乙型肝炎疫苗、HBSAB免疫球蛋白后等。

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病毒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之一,代表着传染性高低,阳性则说明传染性较强。与HBSAG同时或稍后出现,急性持续时间小于10周,慢性持续时间大于10周。临床用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此外、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所生婴儿,有80%~100%将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4、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出现于HBEAG阴转后,代表传染性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且表明病程较长。临床用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慢性乙型肝炎(48。3%)、肝硬化(68。3%)、肝癌(80%)等。此外,HBEAB阳性的孕妇所生婴儿中可有20%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5、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刺激肝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免疫球蛋白,是乙肝病毒抗体系统中出现较早的抗体,常继HBSAG、HBEAG之后出现,对乙无保护作用,传染性强,持续于急、慢性感染期。临床用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法检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有既往感染史者。

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可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形成相应的抗原、抗体。主要有乙型肝炎E抗原(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由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不易检出'故临床除核心抗原以外合称"乙型肝炎两对半"。其结果应综合判断。

慢性乙型肝炎是什么

乙型肝炎或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超过六个月,现在乙肝表面抗原或者乙肝病毒DNA仍为阳性的病人,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清学、病毒学以及生化学结果可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慢乙肝携带者以及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解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好吗

目前对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肝上有独特的效果,临床研究显示乙肝解毒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在中医学中归属于"黄疸"、"胁痛"范畴。其核心病机主要包括湿、热、郁、瘀、虚几个方面。病因与湿热疫毒密切相关,湿热毒邪是慢性乙肝发生的始动因素,脾运不健、肝气郁滞是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肝肾亏损是病变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应慢性乙肝的特殊病机,解毒、补虚、疏肝、祛瘀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乙肝解毒胶囊是根据临床治疗CHB有较好疗效的经验方组方研制而成,其组成包括叶下珠、黄芪、白花蛇舌草、板蓝根、虎杖、柴胡、五味子等,其中叶下珠平肝清热、利湿解毒,黄芪补中益气,扶正解毒,两药共为君药;辅以板蓝根、虎杖、白花蛇舌草增强清热祛湿解毒之功;柴胡疏肝解郁,引药入肝经,五味子补益肝肾,诸药配伍,共奏清热祛湿解毒,疏肝解郁,补益肝脾肾之功,扶正祛邪兼顾,清热不败胃,利湿不伤阴,补肝脾肾而不滋腻。 自印度学者报告用苦味叶下珠治疗HBsAg携带者,具有良好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以来,在叶下珠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药理研究表明其有良好的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抗癌变等作用。其有效成分叶下珠素和叶下珠次素对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诱发的肝细胞损伤有明显防护作用,其去氢诃子次酸甲脂和短叶苏木酚酸甲脂则已证实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叶下珠还能通过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清除体内乙肝病毒的作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已肝解毒胶囊方中其他药物如柴胡、虎杖、板蓝根及五味子等的药理研究表明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保肝、调节免疫及抗病毒等作用。 研究显示乙肝解毒胶囊治疗慢性乙肝有较高HBeAg阴转率、HBeAb/HBeAg转换率及HBVDNA转阴率,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功效。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降低ALT、AST、TBil的作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治疗大三阳的方法都有什么

1、IFNα治疗

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普通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消失率、肝硬化发生率、HCC发生率均优于未经IFN治疗者。有关HBeAg阴性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普通IFNα疗程至少1年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Ⅱ)。

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7%为亚洲人),PegIFNα-2a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停药随访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可达43%。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PegIFNα-2b也可取得类似的HBV-DNA抵制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消失率。

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为亚洲人),用PegIFNα-2a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时 HBV-DNA﹤104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的患者为43%,停药后随访48周时为42%;HBsAg消失率在停药随访24周时为 3%,停药随访至3年时增加至8%。

2、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1、核苷(酸)类药物

①拉米夫定(lamivudine):每日1次口服100mg拉米夫定可明显抑制HBV DNA水平。慢性乙型肝炎伴明显肝纤维化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3年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及HCC的发生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也能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

②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促进ALT复常、改善肝组织炎性坏死和纤维化。治疗5年时患者的累积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率为29%、病毒学耐药发生率为20%、临床耐药发生率为11%;轻度肌酐升高者为3%。

③恩替卡韦(entecavir):是一种强效快速抑制病毒复制的核苷类药物,初治每日一片0.5mg。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表明,对达到病毒学应答者,继续治疗可保持较高的持续HBV DNA抑制效果,且恩替卡韦耐药率低,五年耐药发生率约为1.2%。

3、免疫调节治疗

4、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保肝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有一定效果。

大三阳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上述这几种。上述治疗大三阳的方法都是比较有效的,因此大三阳的患者不妨采取上述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患者朋友还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严格控制摄入食物的热量,而且还应该多补充一些蛋白质。

小三阳如何预防

1、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HBV,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2、抗病毒治疗:一般适应证包括:①HBeAg阳性者,HBV-DNA≧105拷贝/ml(相当于20000IU/ml);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②ALT≧2×ULN;如用IFN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③ALT﹤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炎性坏死≧G2,或纤维化≧S2。

3、我国已批准普通IFNα(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和2b)[PegIFNα(2a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小三阳怎么预防

应定时体检,积极治疗,控制病情。

1、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HBV,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2、抗病毒治疗:一般适应证包括:①HBeAg阳性者,HBV-DNA≧105拷贝/ml(相当于20000IU/ml);HBeAg阴性者,HBV-DNA≧104拷贝/ml(相当于2000IU/ml);②ALT≧2×ULN;如用IFN治疗,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③ALT﹤2×ULN,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炎性坏死≧G2,或纤维化≧S2。

3、我国已批准普通IFNα(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和2b)[PegIFNα(2a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疾病早期能够治愈吗

1.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复方同步疗法”;

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的“两步疗法”;

3.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中成药复方疗法”;

4.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胸水、重症肝炎的“中西结合三联法”;

5.治疗脾肿大和晚期肝癌的“中西医结合影像介入疗法”。

对于“肝硬化早期能治好吗?”问题,早期肝硬化并不可怕,只要疗法得当,选择正规医院,调理适度,肝内纤维瘢痕会得当逐渐的讲解,慢慢的消失。从而使早期肝硬化得到减轻,甚至可达到完全逆转,这时肝硬化患者就可以得到正常的生活,延长寿命。

相关推荐

急性肝炎怎么治疗

急性肝炎的治疗原则是强调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为慢性肝炎;要尽可能争取住院治疗,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在家进行隔离治疗。充分休息与合理饮食对肝炎的恢复十分重要,所以患者应及早卧床休息,并进食清淡的、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制品及海产品等,避免饮酒和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由于病毒性肝炎病情复杂,单一方法或者几种方法都难以解决复杂局面,导致久治不愈,反复发作。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手段,结合祖国中医学精华特色,经过20多年研究,总结出一套国际最先进的治疗乙型肝炎的“金标准”—“三段六效

什么是大三阳

疾病介绍 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分别是慢性HBV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HBV携带者 多为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 DNA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HBeAg阳性,抗-HBe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慢性肝炎患者治疗时应该注意什么

1、切忌多用药和滥用药:对于无症状的慢性肝炎病人一般是不需要用药的。 有的病人总以为有病就一定要吃药,吃了药就有了安全感。其实不然,大多数乙肝和丙肝病人是不需要用药的。不恰当的用药不但不安全,往往可引起药物性肝炎,和其他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2、服用药物时最忌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肝炎病人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不按时服药主要影响疗效,也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抗病毒药物而言,易引起耐药的情况出现。 3、 要树立信心,充分认识慢性肝炎治疗的长期性。不论是慢性乙型肝炎还是慢性丙型肝炎,治疗

小三阳的简介

小三阳的简介 1、HBV DNA是一个小环形双链DNA,双链的长度不同,长的为负链,短的为正链。病毒复制时,先以负链为模板,正链延长与负链匹配等长后形成闭合环状DNA(CCC DNA),再以CCC DNA为模板转录前基因组RNA,转录成的mRNA长度不同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 DNA半衰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HBV基因组包含C、P、S、X4个开放读码框,分别编码HBcAg、DNA聚合酶、HBsAg和X蛋白。HBV DNA C基因区分前C(Pre-C)区和C区。前C区位于

肝炎治疗方法

肝炎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药物治疗,早期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应用干扰素,皮下注射或肌注。恶心、厌油、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加维生素C维生素B,这也是肝炎的治疗方法。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肝炎症状明显期特别是有黄疽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症状和黄疸明显消退方可起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或延长活动时间,以活动后不觉疲乏为度。公道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量多餐,保证水分的供赐与利于利尿排黄,应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留意维生素K的补充。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这是肝炎的治疗方法。 3、通过“

引发肝硬化结节是什么原因

1、药物性或化学毒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导致药物性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硬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 2、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部分人发生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部分发展为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约一半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10%~30%会发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方能发生肝炎,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3、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

慢性肝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性肝炎的治疗包括多个方面,保肝、抗纤维化、抗病毒去除病因、预防肝癌等等,其中针对不同的病因并去除病因,是慢性肝炎治疗中最重要的原则。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定期体检复查,通常不需要治疗。 ①保肝治疗:药物种类比较多,包括甘草酸类制剂,水飞蓟素类制剂,五味子类制剂等。 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②抗纤维化治疗:多为中成药口服制剂,也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③注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包括普通干扰素(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和2b),适用于慢性乙肝以及慢性丙肝患者,疗程至少1年。干扰素联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是什么意思

首先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存在于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外壳,是一种脂蛋白,主要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1~2个月后在血清中出现,可维持数周,数月至数年,也可能长期存在.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表示肝脏中有乙型肝炎病毒,虽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因为其常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存在,常用来作为传染性的标志之一. 另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见于: 1.乙型肝炎潜伏期和急性期. 2.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肝癌. 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如何让新生儿肝炎患者免受肝炎打扰

症状,体征和诊断 大多数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生儿发生慢性亚临床型肝炎,表现为持续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症和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组织学上与成人慢性肝炎相似。许多患妊娠期急性乙型肝炎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儿,不管他们是否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尽管在生后早期成为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以后患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但长期预后尚不清楚。偶尔感染的新生儿有发生急性乙型肝炎,通常是轻微的和自限性的,伴黄疸,嗜睡,体重不增,腹胀和陶土色大便。发生肝肿大,腹水和

全身酸痛是乙肝症状吗

乙型乙肝症状,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乙肝症状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