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恐惧症诊断鉴别
儿童恐惧症诊断鉴别
诊断
CCMD-3关于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符合以下各条: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②发作时有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④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的症状。
4、排除焦虑症、疑病症和精神分裂症。
鉴别诊断
1、正常人的恐惧
正常人对某些事物或场合也会有恐惧心理,毒蛇、猛兽、黑暗而静寂的环境等。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2、与其他类型神经症的鉴别
恐惧症和焦虑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常没有明显的对象,常持续存在。强迫症的强迫性恐惧源于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恐惧。疑病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状况的过分关注而可能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但这类患者有以下特点可与恐惧症鉴别:认为他们的怀疑和担忧是合理的;所恐惧的只是自身的身体状况而不非外界客体或情境;恐惧情绪通常较轻。
3、颞叶癫痫
可表现为阵发性恐惧,但其恐惧并无具体对象,发作时的意识障碍、脑电图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可资鉴别。
儿童恐惧症患者需要正确饮食
儿童恐惧症是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定的异常恐惧情绪。该症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并且持续至少1个月。
儿童恐惧症的表现有怕某些小动物,如虫子和蜘蛛,这在3—4岁的儿童是很常见;怕新的环境,如害羞的孩子来到新环境后,表现为害怕或退缩,而反复的接触和不施加压力的保证则有助于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怕恐怖的故事,如恐怖的电影或电视片常加剧孩子的恐惧感;怕受伤或死亡,这在大龄儿童中尤为明显,因为这个年龄段已经像大人那样有求生的本能。
儿童恐惧症患者需要正确饮食
儿童恐惧症一般不需用药物治疗,但对于伴有焦虑情绪的患儿,可给予抗焦虑药物。除此之外,家长要做的是加强调理孩子的饮食习惯,并适当做一些正确的心理诱导。
让孩子正确地吃东西。尽量让孩子不要吃巧克力、喝可乐等刺激性的食品或饮料。可以适当地煮一些莲子银耳粥或百合粥给孩子喝,以缓解恐惧的症状。吃果蔬补充维生素c,吃一些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绿色蔬菜,比如桃子什么的,可加强孩子的肾上腺荷尔蒙,以满足抗紧张和有效地缓解恐惧症状的需要。
以上文章就是有关这方面问题的介绍,相信读者和患者朋友一定有所了解,对您肯定也能有所帮助。在此,专家建议患者和家属,病发原因还是要去医院进行科学规范的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查明原因后能够及时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给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当然如果您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问题,可以点击我们的在线咨询专家。
儿童学校恐惧症的三大类表现
很多家长都知道,恐惧情绪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育的某一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恐惧对象如害怕黑暗陌生人声音雷鸣闪电、动物昆虫、想象中的事物等。当儿童对恐惧的对象表现出的情绪反应远远超过该恐惧对象实际带来的危险时则称为恐惧症。那么,儿童学校恐惧症有哪些表现呢?
根据恐怖内容不同Miller将恐惧症分为3类:
①对身体损伤的恐怖:死亡恐怖流血恐怖、疾病恐怖等;
②对自然事件的恐怖:黑暗恐怖、幽静恐怖洪水恐怖高空恐怖等;
③社交性恐怖:害怕发言怕到人多的地方。
儿童期恐惧症不像成人那样常见临床表现也不十分典型儿童期常见的恐惧症为学校恐惧症(schoolphobia)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恐惧症,虽然目前的诊断标准中没有专门列出该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非常普遍。学校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是少年儿童恐惧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估计在儿童人群中占1%,并且其中大多数是学校恐惧症它可发生在这一阶段的任何年龄但以学龄期比较突出。发病可能较突然,也可缓慢。
儿童恐惧症如何预防
儿童时期,很多东西都能令这时期的孩子感到害怕。这样的害怕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但当这种情绪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发展成儿童恐惧症时,就需引起重视,必要时要让孩子接受治疗。
儿童恐惧症是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定的异常恐惧情绪。该症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出现回避、退缩行为。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并且持续至少1个月。
孩子患上儿童恐惧症,家长该如何做呢?可以分预防和治疗来两步走。
家长可采取的预防儿童恐惧症措施有:
一、家长要采用讲科学、讲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决不可用关电灯、讲鬼怪故事来吓唬孩子,儿童亦不应看恐怖的电视电视,尤其对胆小、敏感的孩子,更是如此。
二、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注意丰富儿童的知识,还可以利用游戏方法,让他们逐渐去接近他们害怕的动作,以培养其勇敢精神。家长并应指导儿童有效地适应各种紧张情境和事件,有意识地增强儿童的应变能力。
家长可采取的治疗儿童恐惧症措施有:
一、对于已出现儿童恐惧症的孩子,家长要了解其发病原因,消除诱发此症的不良因素;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二、对患有儿童恐惧症的孩子,家长可在心理医生帮助下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矫治,疗效甚佳。
三、儿童恐惧症一般不需用药物治疗,但对于伴有焦虑情绪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焦虑药物,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等进行治疗。
密集恐惧症的危害
身体危害
患上密集恐惧症不但使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受到摧残还会使患者的身体遭受各种不适症状的困扰如头晕、头痛、心慌、颤抖、出汗、恶心、头昏、四肢无力、尿急、尿频等。
心灵危害
密集恐惧症患者明明知道这种密集恐惧症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可患者就是无法抑制自己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不去害怕越是这种心理矛盾患者也就越是无法摆脱这样的心境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消除对患者的心灵健康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影响正常生活
患上密集恐惧症患者对某些密集事物会感到非常的恐惧、担忧这样的畏惧心理常常使患者的精神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无法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可能导致自闭症
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精神障碍治疗中心为您阐述恐惧症危害?导致孩子自闭症的原因很多,但是儿童恐惧症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它的因素。
影响孩子的性格
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精神障碍治疗中心为您阐述恐惧症危害?孩儿时代的心理阴影可能会造成孩子一生的性格缺陷。比如如果一个孩子首次登台表演不怎么成功而且结束后遭到同伴的 嘲笑,这就可能成为他一生的“烂草莓”,可能因此再也不敢在公开场合大声说话。
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有的儿童恐惧症患者长大后会仇视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可能导致自闭症
导致孩子自闭症的原因很多,但是儿童恐惧症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它的因素。
社交恐惧症鉴别诊断
1.正常人的恐惧:正常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2.与其它神经症性障碍鉴别:恐惧症和焦虑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社交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的焦虑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常持续存在。强迫症的强迫性恐惧源于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恐惧。疑病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状况的过分关注而可能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这类患者认为他们的怀疑和担忧是合理的。
3. 抑郁障碍:某些抑郁障碍伴有短暂的恐惧,某些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伴有抑郁心境,恐惧症与抑郁并存可加重恐惧。诊断则根据当时每一个障碍是否达到诊断标准。若恐惧症状出现之前已经符合抑郁障碍的标准,抑郁障碍的诊断应优先考虑。
4.颞叶癫痫:可表现为阵发性恐惧,但其恐惧并无具体对象,发作时的意识障碍、脑电图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可资鉴别。
儿童遗尿症诊断鉴别
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不难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是继发性遗尿症还是心理因素导致的遗尿症。
1、继发性遗尿症:继发性遗尿症不分白天夜晚、床上或非床上、清醒或非清醒状态均可发生,除尿床外还有其它更明显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多为器质性病变,诸如下尿路梗阻、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炎或身体其他器官疾病,手术后,尤其是发热性疾病,影响到神经系统或患儿全身虚弱致功能失调,也可以出现暂时性遗尿。一旦原发病好转,全身情况改善,遗尿也会消失。
2、心理因素导致的遗尿症:如惊吓、威胁、严厉批评惩罚或长期的紧张不安或突然的不幸事件而导致排尿习惯发生变化。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对继发性遗尿的患儿要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改善患儿的全身状况,继发遗尿很快便能治愈。
社交恐惧症的鉴别诊断
1.正常人的恐惧:正常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社交恐惧症2.与其它神经症性障碍鉴别:恐惧症和焦虑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社交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的焦虑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常持续存在。强迫症的强迫性恐惧源于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恐惧。疑病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状况的过分关注而可能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这类患者认为他们的怀疑和担忧是合理的。
3. 抑郁障碍:某些抑郁障碍伴有短暂的恐惧,某些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伴有抑郁心境,恐惧症与抑郁并存可加重恐惧。诊断则根据当时每一个障碍是否达到诊断标准。若恐惧症状出现之前已经符合抑郁障碍的标准,抑郁障碍的诊断应优先考虑。
4.颞叶癫痫:可表现为阵发性恐惧,但其恐惧并无具体对象,发作时的意识障碍、脑电图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可资鉴别。
儿童恐惧心理起到的积极作用
儿童恐惧心理起到的积极作用:
恰当地运用儿童的恐惧心理,可以实施对儿童的教育和激励。例如,运用儿童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引导儿童行为规范化;老师利用学生对坏成绩、不及格的恐惧心理,引导、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做好学生;利用孩子对爬高或其它危险情境的恐惧心理,指导孩子选择安全、健康的游戏或玩耍方式。
儿童恐惧心理的定义:
儿童恐惧心理指的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甚至对代表某些事物的词语也会发生恐惧。
如何矫正儿童恐惧心理:
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简便而有效的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儿童对黑暗处,要以先抱着或拉着他的手走过黑暗处(暗室或野地),同时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经过一两次,待孩子适应后,可改为陪着他通过黑暗。再后可和孩子一先一后,保持一段距离分别通过黑暗。最后让孩子单独通过黑暗。经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也就不再惧怕黑暗了。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当孩子表现勇敢,不恐惧时就立即予以奖励和表扬。
儿童学校恐惧症诊断标准
当儿童对恐惧的对象表现出的情绪反应远远超过该恐惧对象实际带来的危险时则称为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育的某一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恐惧对象如害怕黑暗陌生人声音雷鸣闪电、动物昆虫、想象中的事物等。儿童期恐惧症不像成人那样常见临床表现也不十分典型儿童期常见的恐惧症为学校恐惧症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恐惧症,虽然目前的诊断标准中没有专门列出该诊断,但在临床工作中非常普遍。
CCMD-3未纳入儿童学校恐惧症。由于这是常见的障碍之一故试订诊断如下供参考。儿童学校恐惧症是指儿童对学校环境或到学校上学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而在与上学无关或非学校环境(如家中)言谈自如。
(1)症状标准:
①对到学校上学存在持久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
②对学校环境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退出。
③患儿对其行为有自我意识,表现过分关注。
④不在学校环境或不上学并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表现正常。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个月(不包括最初入学的第1个月)。
(4)排除标准:不是由于分裂症广泛性发育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广泛性焦虑症等所致。
儿童患恐惧症需要家长关心
一般来说超过2年以上的持续恐惧情绪十分明显,整天沉溺于恐惧情绪之中,无法自拔,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怕鬼”表现出“谈鬼色变”,出现惊恐和回避反应,伴有心跳快、呼吸快、出冷汗、面色苍白和尿频等症状,应属恐惧症之列。恐惧症有时伴有焦虑反应和强迫症状。
根据恐惧对象的不同,可将恐惧分为4类,即生理伤害性恐惧、自然事件恐惧、社会焦虑恐惧和其他恐惧。不同年龄儿童所恐惧的内容不同,年幼儿童恐惧幽灵和妖怪,年龄大的儿童恐惧生理危险或伤害。
在儿童恐惧症的预防上,要从小加强儿童的性格培养,使其有乐观、开朗、坚强的性格;提倡讲科学、讲道理,不要用鬼神、怪物、关黑房子等手段威吓孩子;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示范作用,不能无故怕这怕那。
在治疗上,宜早期治疗。首先排除躯体疾病是否存在,让患儿理解治疗目的,父母参与治疗,鼓励患儿上学,加长在校时间。治疗方法上,采用较为普遍的是行为疗法,如示范法、认知法、强化法、系统脱敏法、家庭治疗法等。
(1)示范疗法。国外专家治疗5—12岁的恐水儿童,将40名儿童分为4组:一是“参与示范组”,让患儿看电影示范,再到游泳池中参与10分钟的训练,并给予社会强化;二是“单独示范组”,让患儿看电影示范,再到游泳池边做10分钟游戏;三是“单独参与组”,看无关内容动画片,再完成10分钟游戏参与活动;四是“控制对照组”,看动画片,并在游泳池边做游戏。治疗结果显示,参与示范组疗效最佳,其次是单独参与组和单独示范组,而控制对照组无变化。可见,参与示范疗法用于恐惧症儿童的行为矫治效果较好。
(2)认知疗法。有学者用“认知自我控制法”治疗恐黑暗儿童,入组标准是“不能独自呆在黑房里3分钟”。将患儿分成3组,分别让熟悉的成人带入控制好的黑房,记录其滞留的时间。第一组为“能力组”,教儿童自我陈述:“我不怕黑,我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第二组为“刺激组”,陈述:“黑暗处是个很好玩的地方”。第三组为“控制组,陈述:“嘉丽有一盏小灯”。治疗结果,第一组恐惧行为改善最大。
(3)学校恐惧症的快速疗法。国外有学者提出一种针对急性学校恐惧症的快速治疗方法,成功率为100%,追踪2~8年,无复发现象。具体做法是:
开病人家长会,带患儿从周一开始上学;
保证让患儿全天呆在学校,每日上学计划不变;
出现躯体症状要到放学后再由校医处理,并反复说明恐惧只是暂时表现;
在家避免长时间讨论学校问题,对患儿上学给予表扬;
一般到周三躯体症状会消失,及时开家庭庆贺会表扬患儿克服了上学困难。
(4)系统脱敏法。有学者曾对一位患社交恐惧症的女中学生实施了系统脱敏法。先指导她拟定了恐惧对象梯级表,从轻至重依次为女同学、父亲、男同学、老师、陌生人等,再学习放松技术,并开始实施现实交往脱敏。在前3个梯级的治疗较为顺利,但与老师交往时,病人恐惧情绪加重,不能有效地放松,因此又回复到与男同学的交往阶段;重新配合放松训练脱敏,待适应后,与安全又熟悉的老师交往,再逐步过渡到任课老师与班主任;最后安排一病人不认识的大学生与之接触、交谈,通过2个月的治疗,病人社交恐惧症的症状大为缓和。
童年情绪障碍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儿童分离性焦虑症CCMD-3的相关讨论 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实际遭遇或有可能与其依恋的人离别时,出现某种焦虑是正常的。只有当这种分离的恐惧成为焦虑中心,并发生于童年早期时,才诊断为分离性焦虑症。本障碍与正常分离性焦虑的鉴别关键点在于:针对与其依恋的人(通常是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并非单纯是在许多场合的广泛性焦虑的一部分,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社会功能都异乎寻常(有诊断意义)。分离性焦虑如发生在发育过程中不恰当的年龄段(如少年期),不应在此诊断和编码,除非其是恰当年龄段的分离性障碍的异常延续。本症的发生可能常常与拒绝上学有关,但拒绝上学是分离性焦虑的表现之一。需要指出,首发于少年的拒绝上学不应在此诊断和编码,除非其本质就是分离性焦虑的表现,并在学龄前就出现并达到了异乎寻常的程度。儿童分离性焦虑症应注意与下列焦虑状态或焦虑症鉴别,有时可以成为其伴发病症:
(1)焦虑:是指人对于学习、生活、工作、交友、恋爱、考试、升学、就业、劳动所得、物质分配等诸多生物、心理、社会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如担心、害怕、忧虑等,这可认为是正常人在应激时的保护性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警觉,激发斗志。但青少年和儿童处于走向身心成熟的阶段,如果来自客观环境的压力和主观成长中的困惑得不到恰当的心理疏导,就会遭受严重负性情绪的影响。这直接影响青少年和儿童的整个精神状态,阻碍个性的发育和健全。在情绪障碍的同时,还可以伴有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严重者甚至发生事故,危及生命。需要注意,儿童对自己的心境、情绪不能准确地描述及表达,常常会到情绪问题发展到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时,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就诊。
(2)境遇性焦虑:境遇性焦虑是平日情绪正常的青少年儿童,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由于生活中严重的导致短暂的紧张、担忧、神经过敏等症状,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亦称为状态性焦虑。例如平时情绪较稳定的学生,每逢考试期间即产生焦虑,考后即恢复如常,即属此类。
(3)素质性焦虑:素质性焦虑是指青少年儿童的个性特征从儿童早期就表现出与其同年龄儿童不同的敏感,以及对事物的过度反应、担心、紧张等焦虑倾向。若在生活中再遇到一些应激因素可使症状明朗化,称为素质性焦虑。这类孩子通常个性表现十分温顺、自尊心强、守纪律、克制力强,智力水平较高,对待事物十分认真而又过度紧张,常见于中、小学生的优秀生中,其父母往往也有敏感、犹豫、多虑、缺乏自信心等表现。有焦虑个性特征的父母对患儿的焦虑症状也作出焦虑的反应,则会使其症状更重。如果受父母的长期影响,患儿的焦虑就会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对少年儿童的人格形成十分不利。
(4)儿童和少年期广泛焦虑症:这种焦虑是指发生于少年儿童的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障碍。这种恐惧无具体的指向性,焦虑仅仅是为未来的和不明确的危险或是客观并不存在足以引起焦虑的刺激。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刺激极不相称。患儿出现过分及不切实际的担心,总感到有不祥的事要发生。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为焦虑症。以焦虑为主的情绪障碍常常与抑郁、恐惧、强迫等症状同时出现。这一点在青少年儿童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有时甚量
2.儿童恐惧症CCMD-3的相关讨论 儿童与成人一样,也可产生对各式各样客体或情境的恐惧。这类恐惧中有些(如广场恐惧症)在个人的正常心理社会发育过程不会见到,然而某些恐惧具有显著的发育阶段特征,诊断的关键是儿童不同发育阶段特定的异乎寻常的过分恐惧情绪,并且不是更广泛的情绪障碍的组成部分。
3.儿童社交恐惧症CCMD-3的相关讨论 在童年早期,当遇到陌生的或具有社会性威胁的情景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担心、害怕或焦虑。但是,儿童如果表现对陌生人(针对成人或小伙伴,或两者兼有)的持久或反复的害怕或回避,这种害怕的程度超出了儿童的年龄所应有的正常界限(但能正常和有选择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熟人),发生时年龄不满6岁,并伴有社会功能受损,而且不是某种更广泛的情绪障碍的组成部分,即可诊断儿童社交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