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化痰是两回事 走出用药误区
止咳化痰是两回事 走出用药误区
止咳化痰是两回事 走出用药误区
凡是具有减轻或制止咳嗽的中药或中成药称为“止咳药”,而具有祛痰和消痰作用的则称为“化痰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临床上将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情况。干咳是指咳嗽频繁,但无痰或痰量极少,常见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轻症肺结核等疾病。湿咳是指咳嗽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当仅有咳嗽症状而无明显痰液咳出时,就不要选用止咳化痰药,仅用止咳药就可以了。
中医所讲的“痰”,含义非常广泛,还包括神志和精神的反常或错乱等表现。而“化痰”一词中所指的“痰”,仅是指呼吸道中所分泌的黏液状物质。中医所讲的“化痰”,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化痰”方法,主要为“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种。
祛痰与化痰的区别
化痰是指痰液过于粘稠,难以排出,需要使用药物,让它变得稀薄,容易咳出。祛痰是指促进痰液排出,使痰液不要集聚在气管支气管内,当患者本身有肺部湿罗音,有痰液咳出,但是,咳出困难的时候需要化痰治疗。化痰和祛痰没有明显的差别,痰液稀释后,自然就会通过呼吸运动咳出。早期如果痰明显增多,伴随咳嗽,就先祛痰,不能止咳药物。而如果是后期少量痰,伴随咳嗽,就需要止咳化痰措施。
肺热咳嗽的治疗误区
对于肺热咳嗽,我们并不陌生,肺热咳嗽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特征,但是对于这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会走进一些治疗误区,下面带大家一起认识肺热咳嗽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1)肺热咳嗽如果使用镇咳药、化痰药治疗,只能暂时抑制症状,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并且会能导致大量抗生素滥用。抗菌药物对细菌性感冒有作用,对病毒性感冒则没有什么威力。而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服用抗菌药对病毒性感冒不仅毫无作用,还会导致耐药。
2)中药止咳药使用不当,忽视全面治疗。把单一药当成全面治疗药品使用。多数中药治疗各有偏重。不能达到全面治疗的目的。
3)咳嗽是一种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果自行购药服用三天无效,或者在服药期间出现咳嗽加重、发热、胸痛、咯血等现象,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不可盲目更换药物或自行加大服药剂量。
4)肺热咳嗽应与风寒咳嗽区分,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流清涕,或有发热等。
通过这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我们对肺热咳嗽的治疗误区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我们一定要牢记以上所述的误区,在治疗肺热咳嗽的过程中避免走进误区而导致病情延误。
秦酥梨的功效与作用
1、秦酥梨能保护心脏降血压
秦酥梨中有大量的维生素B存在,这种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直接被身体各器官吸收,能起到保护心脏和减少人类疲劳症状的作用,经常食用会提高人们的心肌活力,也能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2、秦梨能止咳化痰
止咳化痰是秦酥梨最重要的作用,这种梨中有大量的糖份和鞣酸存在,这些物质可以稀释痰液加快它们的排出,对止咳化痰有明显的作用,另外秦酥梨还能减清咽利喉,对人类的咽喉肿痛治疗作用明显。
3、秦梨能预防便秘
秦梨中有大量的天然果胶存在,这些果胶不但能提高人体的消化能力,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便秘的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另外秦梨还能抑制人体对亚硝酸盐的吸收,对癌细胞的生成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宝宝咳嗽有痰怎么办 服用止咳化痰药
宝宝咳嗽有痰的时候,要口服止咳化痰药,或者进行雾化治疗,这样可以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但不可以使用止咳药,因为止咳和化痰是两回事,止咳药会影响痰液的排出而使病情加重。爸妈切勿让宝宝病急乱投医哦!
儿童止咳化痰药要如何正确选择
对于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用药误区中,相信给儿童吃成人止咳药是比较常见的。一些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以为小儿也可服用成人药物,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有些成人止咳药含有中枢镇咳成分,主要是指可待因、吗啡等,常用的复方甘草片里就含阿片粉,它们通过抑制中枢神经达到止咳的作用,在抑制和咳嗽有关的神经的同时,还可能对其他神经有轻度的抑制作用,且上述药物有成瘾性,儿童服用有一定的危险性。
还有常犯的滥用抗生素问题。很多长认为小儿咳嗽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要用消炎药,其实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的,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不仅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孩子是父母未来的希望,小宝贝们的用药安全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更全社会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但市面上小儿止咳化痰药很多,作为父母,很难选择。专家建议要使用专门针对儿童的不含“镇咳药”的止咳祛痰剂。易坦静是止咳化痰的一种新型复合制剂,目前已成为儿童祛痰止咳领域的第一品牌。其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并荣获了“2014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儿童用药优秀产品品牌”称号,家长们可以放心选择。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怎么护理
1.除控制感染和止喘外,注意休息,多喝水,室内空气要新鲜。孩子患感冒、气管炎时,常常出现咳嗽、咯痰。咳嗽咯痰是把呼吸道炎症时产生的分泌物排出体外,以使呼吸通畅。但有的父母一见孩子咳嗽,立即给孩子服止咳药,这对身体康复不利。因止咳药主要是抑制咳嗽,而缺乏排痰清洁气道的作用,不能使含有细菌、病毒的痰液排出体外,从而加重呼吸道的炎症反应,所以孩子咳嗽要慎用止咳药。但若呼吸道感染时,痰多,咳嗽影响睡眠,医生往往同时给予止咳化痰药,通过化痰来止咳。
2.在家中父母应经常少量喂入适量开水,补充身体水分,湿润呼吸道,或把婴幼儿抱入充满水蒸气的房间停留30分钟左右,每天进行2至3次,对婴儿化痰很有好处,因此人们说,水是婴儿最好的化痰剂。还可服一些止咳化痰的中药。
止咳化痰误区
误区1:咳嗽是坏事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发现,受访者普遍对咳嗽理解不透彻,41.1%的受访者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认为它是不好的。
教授介绍,其实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
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是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由于喉炎、强烈气味、大哭、吸入异物等因素刺激呼吸道所导致;湿咳是指有痰咳嗽,需要通过咳嗽把体内的分泌物排出。干咳有可能转变为湿咳。
咳嗽所产生的呼气性冲击动作,把咽喉内的痰等分泌物排出体外,起到的是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
误区2:咳嗽扛一扛也能好
教授说,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发展成慢性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调查中有39%的人表示久病成医后会选择自行调理,更有40.7%的人不会去看医生,选择“忍一忍,扛过去”。
对此,在有痰咳嗽早期便及时使用祛痰药溶解排痰,以减少呼吸道所受的刺激,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及时遏制病情的发展,加快疾病的痊愈。
误区3:混淆祛痰药和镇咳药
调查中仅有5.1%的受访者清楚知道镇咳药和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同时,更有七成受访者在使用咳嗽药前不会一直关注其具体成分,这容易导致患者在镇咳药和祛痰药的选择上出现偏差。
在碰到咳嗽时,很多人更习惯于快速镇咳,把咳止住,但却不知强行服用止咳药,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吸道内,引发二次感染,导致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表示,针对有痰咳嗽,应该先化痰再止咳,并且选择服用含黏液溶解药成分的祛痰药,能使稠厚的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从而有效帮助疾病的痊愈。所以,了解咳嗽的制病机制后,才有能力分辨合适的咳嗽药成分,避免错误用药。
误区4:滥用抗生素
调查中发现,有80.2%的受访者会在咳嗽时选择服用抗生素,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咳嗽就是有炎症,需要服用消炎药(即抗生素)”。事实上,有12.8%的样本不清楚抗生素针对的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更有57.5%的样本误认为抗生素针对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
“很多人一咳嗽就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张挪富纠正到。
误区5:中药比西药好
在选择是用中药或西药治疗,大多数人会将药物的毒副作用作为选择的重要指标。在此次调查中,38%的受访者在咳嗽时会优先选择中药,比优先选择西药的人(28.4%)高出近10个百分点。有45.7%的受访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相反地,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中药治疗温和,23.6%的样本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怎样评价有没有副作用?因为研究做得少,中药的成分是什么并不知道。相较之下,西药的成分都会有明确标明,有副作用就写上。对什么有副作用,中药是不写的,但不写不代表没有。
误区6:止咳化痰治疗偏爱用偏方
经过对中国家庭偏方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将近八成的受访者寻找并服用过偏方,受访者普遍认为“偏方”是民间智慧的体现,值得相信,持这一观点的人超过半数,还有近24.8%的受访者认为偏方温和且安全。
对于用“偏方”治疗咳嗽,对于急性咳嗽(持续时间在3周以内)的患者,用“盐蒸橙子”、“冰糖雪梨”等一些止咳偏方,有些的确有一定的基础原理和微弱的保健作用,但治疗咳嗽的针对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