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如何检查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及AFP等多在正常范围。
2.影像学检查
(1)超声 FNH通常表现为轻微的低回声或等回声,很少为高回声,经常可见到分叶状轮廓及低回声声晕,而肿块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可有点线状增强,边缘清晰,无包膜,星状瘢痕为轻微的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病灶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向四周呈放射状,动脉血流速高而阻力低为FNH的特征性表现。
(2)CT 平扫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有1/3的病人在肿块中央可见低密度星状瘢痕;89%~100%病变增强后动脉期即出现快速、显著、均匀的强化,中央瘢痕为低密度或轻微高密度,延迟期多数病灶为等密度,中央瘢痕可呈等密度或高密度。
(3)MRI 除瘢痕信号均匀,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注射Gd-DTPA后有两种典型的动态增强方式:①无瘢痕的FNH在动脉期明显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轻至中度增强或呈等或稍低信号;②有瘢痕的FNH在动脉期明显增强(瘢痕无增强)、门静脉期轻至中度增强或呈等或稍低信号、门静脉和延迟期瘢痕逐渐增强。FNH不典型影像表现有多发病灶、存在假包膜、无瘢痕、出血和不均匀增强等。
(4)血管造影 FNH显示为多血管肿块,表现为中央动脉供血并向周边放射性灌注,肝实质期染色均匀,门静脉期呈现充盈缺损,病变不侵犯门静脉,无血管渗漏及动静脉瘘。
(5)核素检查 采用99mTc硫胶闪烁照相,有50%~70%的FNH显示硫胶浓集,可与不含Kuffer细胞的肝癌、肝腺瘤等鉴别。
肝癌的检查项目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最常用的方法是肝脏超声检查。此项为非侵入性检查,其操作简单、直观方便、准确无创、费用低廉、普及广泛,对人体组织无任何伤害,可用于肝癌普查和治疗后的随访。
其次,CT检查已被称为肝癌诊断的常规重要手段。腹部CT增强扫描可清晰地体现肝癌大小、形态、数量、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等,对进一步明确诊断和与其他良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同时明确肝癌的分期分级,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肝脏特异性MRI检查,能够有效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并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鉴别有很大帮助,可作CT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
最后,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此项为侵入性检查。因肝癌以肝动脉供血为主,所以选择肝动脉造影可了解肝脏的小病灶及肿瘤血供情况,明确诊断后还可通过碘油注射方式堵塞肿瘤供养血管,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其他检查后仍未确诊患者。
肝癌这种疾病若是能早期手术切除的话,治愈率也是比较高的,临床数据显示,一般都可以达到80%左右的治愈率,可以这么说,对于任何一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来说,越早治疗,效果越是明显。
局灶性结节增生该怎么治疗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症状。如果自己了解这方面的卫生知识,可以先吃点药,如果没有好转,这时候就需要认真的治疗了
手术切除是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L)的有效的首选治疗,一般认为FNHL不发生癌变,有人主张对明确诊断为FNH的无症状者,可以保守治疗,严密随访。但一般认为基于以下理由仍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
①FNHL较少见,影像学难于定性,最后的诊断仍须病理学判断,在鉴别诊断上仍有一定的困难,误诊率较高。特别是在影像学上无法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时,应避免延误治疗。
②患者年龄较轻或结节较大,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破裂出血者。
③患者有明显症状且精神负担较重者。
④手术疗效肯定,术后长期随诊无复发。
对于有手术禁忌或肿块巨大不适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可采用肝动脉栓塞,使肿块缩小,但仍须严密观察,定期随诊。
很多人的身体总是经受不起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对于自己的身体也产生了很大的伤害,希望看完上面的介绍,有所收获。
小肝癌与4种疾病相鉴别
1.与肝硬化再生结节鉴别 肝硬化再生结节常数目较多.在肝内弥漫分布,内回声均匀。此外.短期内复查,动态观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肝癌生长速度快,而肝硬化再生结节变化较小,必要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2.与小血管瘤鉴别 小血管瘤多为高回声.内呈网格样改变.界清.边缘见回声增强带,后方回声增强明显,多数无血流显示,少数有斑点状血流,较少检测出动脉型血流。
3.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鉴别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见中央高回声的纤维瘢痕向外周呈放射状延伸,多普勒有时可观察到特征性的放射状血流信号。鉴别有困难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由正常肝细胞、胆管、增生的纤维组织及炎性细胞组成,超声造影典型表现呈离心性增强。
4.与小肝腺瘤鉴别 小肝腺瘤多见于育龄女性,多有口服避孕药病史。超声表现为均匀低回声或稍高回声。界清,周边可见稍高回声环绕。内多无血流信号显示。超声造影典型表现为向心性的增强。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分析
1.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会(1sKDC)病理分类法
I 度:为微小病变。
II 度:为系膜增生。
III 度:(a)局灶性和 (b)弥漫性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
IV 度: (a)局灶性和 (b)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50%~75%。
V 度: (a)局灶性和b(a)弥漫性系膜增生或硬化,新月体形成>75%。
VI 度:膜性增生性病变。
2.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
II: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伴局灶节段性明显。
III:包括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等度。
I: 包括微小病变,微小病变伴局灶节段性明显,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度。
V:包括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终末期肾。
当紫癜性肾炎皮疹已消退时需与急性肾炎鉴别;若伴有肺出血、咯血时应与Goodpasture综合征鉴别;在临床上还应与狼疮性肾炎、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等鉴别。
肝结节的分类
肝结节状病灶: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部分结节样变、肝硬化、肝腺瘤。
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
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nodular regenerative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NRH)于1981年由Strimyer和lshak报道,属罕见疾病。既往曾称之为肝脏结节状变、粟粒性肝细胞瘤病、非硬化性肝结节或非硬化性门脉高压。整个肝脏内弥漫性分布着小的肝细胞结节,结节周围没有纤维组织包围,纤维化轻微或没有纤维化,可与肝硬化区别。本病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儿童期发病者极为罕见。文献报道本病常与其他疾病伴随,如类风湿性关节炎、Felty综合征、肾移植、克罗恩病和血液病、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治疗者及摄食掺假烹调油产生的毒油综合征等。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肝脏对损害的异常愈合反应有关。腹部肿块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能发生肝内门静脉高压,推测系结节引起肝内血管扭曲变形的结果。肝功能正常,无黄疸、腹水、低蛋白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表现。不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肝硬化。无合并症的病例,甲胎蛋白浓度在正常范围。细针抽吸活检对诊断无益,外科肝边缘活检有助于诊断。预后一般良好,但可发生肝细胞发育障碍,亦有个别进展至肝细胞癌的报道。
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FNH)由Rogers等于1981年报道,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既往曾命名为局灶性硬化、局灶性结节性硬化、孤立增生性结节或孤立结节状再生性增生。任何年龄均可罹患本病,女性常见(占80%)。
本病病因未明。通常认为是在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基础上,因肝细胞酶系缺损而使细胞易受激素类药物的刺激、导致坏死后修复再生形成的结果。亦可能是对脉管性肝损害的异常再生反应。许多报告认为本病与口服避孕药有关,认为避孕药可能对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细胞有营养作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易发生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破裂和出血,少数病例在停服避孕药或雌激素之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缩小。
FNH通常为单发结节,位于肝包膜下,少数为多结节、位于肝深部。结节较小,直径1-7cm,边界清楚但无包膜,呈黄棕色,质地较硬。结节剖面中央为星芒状瘢痕组织,自中央向四周放射将结节分隔,为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特征性改变,有时中央瘢痕不明显,可见薄的错综交织的纤维层。显微镜下显示,肝正常结构破坏,中央星芒状瘢痕组织包含一条或数条动脉,动脉内膜或中层纤维肌层常呈异常增生使管腔变窄或闭锁,没有中央静脉。大小不等的纤维间隔从中央瘢痕组织向四周放射,纤维间隔由增生的肝细胞、血窦及Kupffer细胞组成。结节内和结节间可有胆管增生以及炎性细胞浸润。
本病通常无症状,少数病变较大者可有上腹部不适或肝区疼痛,腹腔内出血是极罕见的合并症。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无特征性血清标志物,其检出主要靠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检查可显示病变均匀、密度稍低、中央瘢痕及离合性动脉血流供应等表现。
对于无肝硬化、肝功能正常、HBsAg及AFP阴性的年轻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肝占位性病变,应考虑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可能,但必须与肝细胞癌、肝细胞腺瘤等相鉴别。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确诊必须靠病理检查,但不提倡穿刺活检。
本病无恶变倾向,病灶较大者可有破裂出血的危险。诊断明确的无症状的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可密切观察病变变化,如病灶增大或与肝细胞癌不能鉴别时,可行手术切除。若有手术禁忌证或无法切除者,可行动脉栓塞治疗。
肝部分结节样变
肝部分结节样变 (partial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ver)肝部分结节样变,又称结节转化,亦属罕见病。结节发生在肝门周围,可能引起门脉高压。其余部分的肝组织属正常或有萎缩,肝功能正常。细针抽吸活检对诊断无益。本病病因未明。
肝硬化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
肝腺瘤
肝腺瘤亦称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较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20世纪60年代前的文献报道很少但以后有关肝腺瘤的报道逐渐增多究其原因可能与应用避孕药的增加有关。
甲状腺良性滤泡性结节如何治疗
结节性甲状腺肿又称腺瘤样甲状腺肿,实际上是指地方性甲状腺肿和散发性甲状腺肿晚期所形成的多发结节。发病率很高,有报道可达人群的4%。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缺碘或相对缺碘以及致甲状腺肿物质的环境中,引起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病程较长后,滤泡上皮由普遍性增生转变为局灶性增生,部分区域则出现退行性变,最后由于长期的增生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反复交替,腺体内出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实际上是单纯性甲状腺肿自然演变的一种晚期表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部分结节可出现功能自主性,称为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称Plummer病。有些结节性甲状腺肿,由于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可以形成胚胎性腺瘤或乳头状腺瘤,也可形成甲状腺癌。
结节性甲状腺肿又称腺瘤样甲状腺肿,实际上是指地方性甲状腺肿和散发性甲状腺肿晚期所形成的多发结节。发病率很高,有报道可达人群的4%。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缺碘或相对缺碘以及致甲状腺肿物质的环境中,引起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病程较长后,滤泡上皮由普遍性增生转变为局灶性增生,部分区域则出现退行性变,最后由于长期的增生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反复交替,腺体内出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实际上是单纯性甲状腺肿自然演变的一种晚期表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部分结节可出现功能自主性,称为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称Plummer病。有些结节性甲状腺肿,由于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可以形成胚胎性腺瘤或乳头状腺瘤,也可形成甲状腺癌。
一般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无论是单结节及多发性结节,如果是温结节或冷结节都可试用甲状腺制剂治疗。治疗后肿大结节缩小者可继续使用至完全消失,治疗后结节不消失者,应采用切除甲状腺结节治疗,治疗期间应观察甲状腺功能变化。对热结节有功能自主性者也应采取手术治疗为主,术后也要观察甲状腺功能变化。
临床上有切除甲状腺腺瘤10余年者,仍然复发,可再次手术治疗。冷结节中少数为甲状腺发育不全,可试用甲状腺制剂治疗4~6个月,如结节缩小,可免于手术治疗,如结节不缩小,反而增长迅速,累及周围组织,应考虑为恶性癌肿,争取尽快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往往彻底清扫,术后经常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必须以甲状腺激素终身替代治疗。并有防止复发的可能性。
有人主张不论结节性质如何,年龄与性别如何,甲状腺结节均有恶性结节的可能,发病率为5%~20%,所以主张应以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主,尤其是冷结节患者应尽早手术,避免他处转移。
结节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是什么
多数是在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基础上,由于病情反复进展,导致滤泡上皮由弥漫性增生转变为局灶性增生,部分区域则出现退行性变,最后由于长期的增生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反复交替,腺体内出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
一般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无论是单结节及多发性结节,如果是温结节或冷结节都可试用甲状腺制剂治疗。给甲状腺粉(片),每天分为1~2次口服。或用左甲状腺素钠(L-T4)片,每天1~2次即可。治疗后肿大结节缩小者可继续使用至完全消失,治疗后结节不消失者,应采用切除甲状腺结节治疗,治疗期间应观察甲状腺功能变化。对热结节有功能自主性者也应采取手术治疗为主,术后也要观察甲状腺功能变化。
冷结节中少数为甲状腺发育不全,可试用甲状腺制剂治疗4~6个月,如结节缩小,可免于手术治疗,如结节不缩小,反而增长迅速,累及周围组织,应考虑为恶性癌肿,争取尽快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往往彻底清扫,术后经常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必须以甲状腺激素终身替代治疗。
像这种甲状腺炎的情况,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建议最好还是要选择比较大型的医院,通过专业的治疗还是能够及时的控制住病情的,但是平时还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调理,只有改善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才能对抗疾病。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因
多数是在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基础上,由于病情反复进展,导致滤泡上皮由弥漫性增生转变为局灶性增生,部分区域则出现退行性变,最后由于长期的增生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反复交替,腺体内出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其病变实际上是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一种晚期表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其中5%~8%可出现毒性症状,即Plummer病或称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有些结节性甲状腺肿,由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可以形成胚胎性腺瘤或乳头状腺癌,也可形成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肿大的原因
多数是在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基础上,由于病情反复进展,导致滤泡上皮由弥漫性增生转变为局灶性增生,部分区域则出现退行性变,最后由于长期的增生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反复交替,腺体内出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
其病变实际上是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一种晚期表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其中5%~8%可出现毒性症状,即Plummer病或称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
有些结节性甲状腺肿,由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可以形成胚胎性腺瘤或乳头状腺癌,也可形成甲状腺癌。
肝硬化结节是什么
结节性肝硬化是肝硬化的一种,是指由纤维组织包绕的再生结节引起的肝脏结构的广泛破坏。典型的结节通常包含2~4个细胞厚度的肝板和分布稀疏的小静脉。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病理过程中重要一环,但如果肝脏仅有纤维组织增生,而无肝细胞结节存在,如先天性肝纤维化、心力衰竭所致肝腺泡第三区纤维化,不能称为肝硬化。反之,如仅有肝细胞结节,而无纤维组织增生,如局灶性结节性肝细胞增生,也不是肝硬化。
另外,区分肝硬化的严重性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是看有无并发症。如果仅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没有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二是看肝功能能情况。如果患者肝功基本正常,无明显黄疽,白蛋白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正常,血常规仅有轻度异常,表示肝硬化处于静止期,病情相对稳定稳地。医学上称之为“静止期肝硬化”,病情相对较轻。如果肝功异常,白蛋白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低,胆红素显著升高,提示病情较重。
三是看通过B超或CT等看肝脏形态判断硬化程度。如果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缩小,肝表面明显凹凸不平,锯齿状或波浪状,肝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不均、增强,呈结节状,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内径增宽,肝静脉变细,扭曲,粗细不均,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提示硬化严重。
小肝癌与4种疾病相鉴别
诊断小肝癌时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
1.与肝硬化再生结节鉴别 肝硬化再生结节常数目较多.在肝内弥漫分布,内回声均匀。此外.短期内复查,动态观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肝癌生长速度快,而肝硬化再生结节变化较小,必要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2.与小血管瘤鉴别 小血管瘤多为高回声.内呈网格样改变.界清.边缘见回声增强带,后方回声增强明显,多数无血流显示,少数有斑点状血流,较少检测出动脉型血流。
3.与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鉴别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可见中央高回声的纤维瘢痕向外周呈放射状延伸,多普勒有时可观察到特征性的放射状血流信号。鉴别有困难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由正常肝细胞、胆管、增生的纤维组织及炎性细胞组成,超声造影典型表现呈离心性增强。
4.与小肝腺瘤鉴别 小肝腺瘤多见于育龄女性,多有口服避孕药病史。超声表现为均匀低回声或稍高回声。界清,周边可见稍高回声环绕。内多无血流信号显示。超声造影典型表现为向心性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