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的饮食保健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的饮食保健
腓骨肌萎缩症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山药排骨汤。原料:山药、排骨、葱、姜、盐、黄酒。做法:
1、山药洗净,去皮切断,蒸2分钟
2、排骨洗净,砂锅加满水,煮开,撇去浮沫
3、放姜片葱结,加黄酒,转小火
4、煨一小时,捡去葱结,放山药,开中火沸腾后再转小火
5、半小时后加适量盐,继续煨半小时至山药排骨酥烂即可。
2、子参田鸡粥。主料:粳米100克,田鸡200克。辅料:猪肉(瘦)50克,太子参30克,百合(干)20克,青豆10克。调料:大葱5克,盐2克,香油3克,淀粉(蚕豆)6克,料酒5克,味精1克。
做法:
1.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2.田鸡去皮、内脏,洗净后斩件。
3.猪瘦肉洗净,切片,加入淀粉、料酒、味精腌渍15分钟。
4.百合洗净,撕成瓣状;太子参洗净切段;青豆洗净。
5.将粳米放入沸水锅内,烧沸放入太子参、百合、青豆,再以旺火烧沸,放入猪瘦肉、田鸡,以小火熬煮至粥成,撒上葱末、盐、味精,淋入香油,即可盛起食用。
腓骨肌萎缩症的治疗方法
本病是一组遗传性疾病,唯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进行产前的基因诊断。通过基因诊断确定先证者基因型,用胎儿绒毛、羊水或脐带血分析胎儿基因型,确定产前诊断并终止妊娠。
腓骨肌萎缩症西医治疗方法
1、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可选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胞磷胆碱、ATP、辅酶A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有足下垂或马蹄内翻畸形者可作矫形手术或穿矫形鞋,并进行肢体的功能训练。注意肢体保暖和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自然病程多为缓慢进展,但不影响生命。因患者近端肌力受累较轻,故很少完全丧失行走能力。CMT4型可采用饮食疗法,限制植烷酸的摄入,以减轻周围神经与小脑症状,阻止病情的进展。牛奶、牛脂、蛋类以及含叶绿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含植烷酸较高,应限制入量。
2、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病程进展极其缓慢,发病后仍能存活数十年。本病可因心脏损害引起急性心衰而导致猝死。
腓骨肌萎缩症有什么症状
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型。
1、 I型(脱髓鞘型):是典型的腓骨肌萎缩症。双下肢呈倒立酒瓶状,或称鹤立腿,同时出现足弓高耸、爪形趾、马蹄内翻畸形等,行走时表现特殊的跨越步态。表现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腱反射减退或消失。首发于手部肌、前臂肌萎缩,而后下肢远端肌萎缩者仅见于少数病例。四肢末梢可出现手套状、袜状深浅感觉障碍和一系列植物神经与营养代谢障碍。局部皮肤呈青紫色、皮肤温度低、溃疡形成等。
2、II型(轴突型):发病晚,成年开始有肌萎缩,部位和症状与I型相似,但程度较I型为轻。临床上按症状组合。有多种变异型,如肩胛腓骨肌萎缩型、视神经萎缩型。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若伴有腓骨肌萎缩。则称腓骨肌萎缩型共济失调,即Roussy-Levy综合征。
腓骨肌肉萎缩的症状有哪些
腓骨肌萎缩发病初期双足无力,活动不灵,麻木,腓骨肌开始萎缩,后逐渐扩展至骨间肌、小腿屈肌,最后累及大腿下1/3肌肉,但其上部完全正常,形成“鹤腿”或倒置的酒瓶样畸形。萎缩肌肉可有肌束震颤。跟腱反射早期减弱或消失。因足背屈无力常呈马蹄内翻畸形。
后期手部出现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形成猿手畸形。但萎缩一般不超过肘关节以上。肢体远端呈套式感觉减退,常有肿胀、紫绀、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偶见视神经萎缩,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及三叉神经痛。
腓骨肌萎缩症亦称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临床主要特征是四肢远端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萎缩伴感觉障碍。CMT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2500)。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CMT分为两型:CMT1型(脱髓鞘型),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38m/s),CMT2型(轴突型),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38m/s)。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CMT虽发病率低但较其他两种遗传方式表型严重,且发病年龄较早。我们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CMT各型主要特征和分子遗传学进展作一综述。
以上就是腓骨肌肉萎缩的有关症状,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腓骨肌肉萎缩这一疾病对于人体的危害是重大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适当的做一些运动,因为适量的运动对于缓解病情有很大的帮助。也希望医疗技术能够快速的进步,给腓骨肌肉萎缩患者带来福音。
腓骨肌萎缩症治疗
腓骨肌萎缩症西医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可选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胞磷胆碱、ATP、辅酶A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有足下垂或马蹄内翻畸形者可作矫形手术或穿矫形鞋,并进行肢体的功能训练。注意肢体保暖和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
自然病程多为缓慢进展,但不影响生命。因患者近端肌力受累较轻,故很少完全丧失行走能力。CMT4型可采用饮食疗法,限制植烷酸的摄入,以减轻周围神经与小脑症状,阻止病情的进展。牛奶、牛脂、蛋类以及含叶绿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含植烷酸较高,应限制入量。
腓骨肌萎缩症中医治疗
1、脾胃虚弱
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主肌肉、四肢。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导致运失调能,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从而造成了肌肉失养,形成肌肉萎缩。该病的症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肌肉枯萎消瘦,患者的神疲倦怠。所以中医治疗主张健脾生血,益气生肌。
2、肝肾亏虚
肝脏藏血、主筋,而肾脏藏精,主骨,如果患者的肝肾亏虚,就会导致精血不足,使筋骨经脉失去滋养,而造成肌肉萎缩。此时的症状表象为下肢无力,不能久立,伴有腰脊酸软,伴有感觉障碍,头昏目眩,耳鸣等症。此时的治疗宜采用益肝补肾,滋阴清肺。
3、血虚血瘀
人体的血虚则会导致四肢失养,而且如果血瘀,则可能会阻碍脉络而形成肌肉萎缩。有此类病因而导致的肌肉萎缩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四肢青筋暴露、手足麻木、舌下瘀斑、脉涩驰无力。对于此种情况的中医治疗方法是补髓养血,祛瘀通络,这也是常见肌肉萎缩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
拳状手畸形诊断详述
1.手部烧伤病史; 2.手外形畸形轻重不等:手背增生性疤痕、爪形手、歪扭手、拳状手等; 3.功能障碍程度不等; 4.X光摄片证实骨、关节变形情况。
拳状手畸形的鉴别诊断:
1、手的歪扭畸形:手的歪扭畸形是不自主运动中手足徐动症的一种临床表现。
2、手内肌萎缩:尺管综合征运动和感觉检查时,小指及环指尺侧半掌面感觉异常和手内肌萎缩。
3、“猿手”畸形:腓骨肌萎缩症后期手部出现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形成猿手畸形。腓骨肌萎缩症(peronial myoatrophy)又称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一组最常见的家族性周围神经病,约占全部遗传性神经病的90%。本组疾病的共同特点为儿童或青少年发病,慢性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状和体征比较对称,多数患者有家族史。由于以腓骨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故又称腓骨肌萎缩症(peroneal myoatrophy)。根据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所见,将CMT分为Ⅰ型及Ⅱ型,CMTⅠ型称肥大型(hypertrophic type),CMTⅡ型称轴索型(neuronal type)。
腓骨肌萎缩症有哪些症状
I型(脱髓鞘型)
是典型的腓骨肌萎缩症双下肢呈倒立酒瓶状或称鹤立腿同时出现足弓高耸爪形趾马蹄内翻畸形等行走时表现特殊的跨越步态表现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腱反射减退或消失首发于手部肌前臂肌萎缩而后下肢远端肌萎缩者仅见于少数病例四肢末梢可出现手套状袜状深浅感觉障碍和一系列植物神经与营养代谢障碍局部皮肤呈青紫色皮肤温度低溃疡形成等。
II型(轴突型)
发病晚成年开始有肌萎缩部位和症状与I型相似但程度较I型为轻临床上按症状组合有多种变异型如肩胛腓骨肌萎缩型视神经萎缩型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若伴有腓骨肌萎缩则称腓骨肌萎缩型共济失调即Roussy-Levy综合征。
腓骨肌萎缩症护理及预防
腓骨肌萎缩症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腓骨肌萎缩症预防
腓骨肌萎缩症是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是一组遗传性疾病。腓骨肌萎缩症唯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进行产前的基因诊断。通过基因诊断确定先证者基因型,用胎儿绒毛、羊水或脐带血分析胎儿基因型,确定产前诊断并终止妊娠。
腓骨肌萎缩症吃什么好
山药排骨汤
原料:
山药、排骨、葱、姜、盐、黄酒
做法:
1、山药洗净,去皮切断,蒸2分钟
2、排骨洗净,砂锅加满水,煮开,撇去浮沫
3、放姜片葱结,加黄酒,转小火
4、煨一小时,捡去葱结,放山药,开中火沸腾后再转小火
5、半小时后加适量盐,继续煨半小时至山药排骨酥烂即可。
子参田鸡粥
主料:粳米100克,田鸡200克
辅料:猪肉(瘦)50克,太子参30克,百合(干)20克,青豆10克
调料:大葱5克,盐2克,香油3克,淀粉(蚕豆)6克,料酒5克,味精1克
做法:
1、 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2、 田鸡去皮、内脏,洗净后斩件。
3、 猪瘦肉洗净,切片,加入淀粉、料酒、味精腌渍15分钟。
4、 百合洗净,撕成瓣状;太子参洗净切段;青豆洗净。
5、 将粳米放入沸水锅内,烧沸放入太子参、百合、青豆,再以旺火烧沸,放入猪瘦肉、田鸡,以小火熬煮至粥成,撒上葱末、盐、味精,淋入香油,即可盛起食用。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宜多吃含维生素B、维生素E的食物。
2、日常生活中鸡鸭鱼都可以吃的。
3、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在饮食中禁忌食用辛辣、肥腻、剌激性食物,忌食虾、螃蟹、蚌、螺等海鲜腥味产品。
2、禁忌食用含有谷氨酸的味精、鸡精、王守义十三香、十五香等各式各样的调味品。
3、忌食用含有谷氨酸的方便面、饼干等食品及其它食品添加剂。
4、忌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等。
腓骨肌萎缩症饮食保健及护理
饮食保健
1、宜多吃含维生素B、维生素E的食物。2、在饮食中禁忌食用辛辣、肥腻、剌激性食物,忌食虾、螃蟹、蚌、螺等海鲜腥味产品。
3、禁忌食用含有谷氨酸的味精、鸡精、王守义十三香、十五香等各式各样的调味品。
4、忌食用含有谷氨酸的方便面、饼干等食品及其它食品添加剂。
5、忌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等。
腓骨肌萎缩症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肌肉萎缩的几大危害
肌肉萎缩的危害一:
周围神经损伤,如脊神经的撕裂伤、挫伤,压迫臂丛的产伤,神经的缩窄性压迫神经电击伤,放射损伤及烧伤等。这是肌肉萎缩的危害之一。
肌肉萎缩的危害二:
周围神经的中毒性损害,包括饕物、有机物、无机物、细菌毒素等。
肌肉萎缩的危害三:
周围神经炎,包括感染性、感染后和变态反应性病变及胶元结缔组织病和洁节病性周围神经病等。
肌肉萎缩的危害四:
其他,代谢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恶性疾病中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肿瘤。
原发性或遗传有关的周围神经疾病,如进行性腓肌萎缩症,遗传性肥大性间质性神经病,肌萎缩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病,家族性遗传性腓肌萎缩型共济失调综合症,家族性复发性压迫性周围神经麻痹,家族性复发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间质性脊炎神经病等。
以上就是对肌肉萎缩的危害的介绍,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对肌肉萎缩的预防,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腓骨肌萎缩症吃什么好
一、腓骨肌萎缩症的食疗
1、山药排骨汤
原料:山药、排骨、葱、姜、盐、黄酒。
做法:
(1)山药洗净,去皮切断,蒸2分钟。
(2)排骨洗净,砂锅加满水,煮开,撇去浮沫。
(3)放姜片葱结,加黄酒,转小火。
(4)煨一小时,捡去葱结,放山药,开中火沸腾后再转小火。
(5)半小时后加适量盐,继续煨半小时至山药排骨酥烂即可。
2、子参田鸡粥
主料:粳米100克,田鸡200克。
辅料:猪肉(瘦)50克,太子参30克,百合(干)20克,青豆10克。
调料:大葱5克,盐2克,香油3克,淀粉(蚕豆)6克,料酒5克,味精1克。
做法:
(1)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2)田鸡去皮、内脏,洗净后斩件。
(3)猪瘦肉洗净,切片,加入淀粉、料酒、味精腌渍15分钟。
(4)百合洗净,撕成瓣状;太子参洗净切段;青豆洗净。
(5)将粳米放入沸水锅内,烧沸放入太子参、百合、青豆,再以旺火烧沸,放入猪瘦肉、田鸡,以小火熬煮至粥成,撒上葱末、盐、味精,淋入香油,即可盛起食用。
二、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宜多吃含维生素B、维生素E的食物。
2、日常生活中鸡鸭鱼都可以吃的。
3、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三、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在饮食中禁忌食用辛辣、肥腻、剌激性食物,忌食虾、螃蟹、蚌、螺等海鲜腥味产品。
2、禁忌食用含有谷氨酸的味精、鸡精、王守义十三香、十五香等各式各样的调味品。
3、忌食用含有谷氨酸的方便面、饼干等食品及其它食品添加剂。
4、忌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等。
5、戒烟酒。
腓骨肌萎缩症有哪些症状
常于儿童或青春期隐袭起病。男性多于女性,进展缓慢。多数病人肌萎缩和肌无力从下肢远端肌肉(腓骨肌、伸趾总肌和足部小肌肉)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且对称。少数病人也可从手部开始。肌萎缩常有明显界限,下肢不超过大腿的下1/3部位,酷似“倒置的酒瓶”(称“鹤腿”)。由于肌萎缩可出现弓形足、足下垂及马蹄内翻畸形等,但肌力相对仍较好,与肌萎缩不成比例。上肢肌萎缩多从手部小肌肉开始,但通常不超过前臂下1/3部位。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跟腱反射消失多见。可有四肢套式感觉障碍,同时伴有皮肤粗糙、肢端发凉、少汗或发绀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偶见有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变性和眼球震颤等改变。以上临床表现常为典型CMTⅠ型病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可伴有共济失调、脊柱侧凸等改变。
电生理检查1/3的患者可见纤颤波和正锐波及动作电位时限延长,运动传导速度显著减慢,可低至10~20m/s,感觉传导速度也减慢,以腓肠神经受累尤为突出。
Roussy-Lévy综合征是1926年由Roussy和Lévy首先报道,其临床特点与Friedreich共济失调和CMT相似,婴儿期或出生后发病,首先累及下肢,表现为轻度远端无力,以后逐渐影响上肢。感觉障碍以位置觉和震动觉损害较重,常伴明显的感觉性共济失调,而无小脑体征。四肢远端肌萎缩,高足弓,脊柱后侧凸畸形,腱反射消失。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活检病理符合脱髓鞘周围神经病改变。本病呈良性发展,70岁仍可行走。
长期以来多将Roussy-Lévy综合征归类于脊髓小脑变性疾病。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本病与CMTⅠ型的基因缺陷完全相同,均位于17p11.2。结合电生理改变和周围神经活检病理特点,现已明确,Roussy-Lévy综合征应归类于脱髓鞘型CMT,即CMTⅠ型。
CMTⅡ型与CMTⅠ型的遗传特征和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CMT2型发病年龄较晚,平均为25岁。与CMTⅠ型相比较,CMT2型的发病率低(约为CMTⅠ型的1/3),感觉症状相对较轻,上肢很少受累,无周围神经粗大,弓形足少见,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且可有平台期。电生理检查示运动传导速度正常或仅有轻度减慢,多不低于38~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