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气血虚该如何调理
月经不调气血虚该如何调理
杨小姐,33岁,产有2子,曾流产过1次,近1年来月经周期紊乱,每次月经都延后10左右,色黑紫,有血块,月经来时小腹坠痛,严重时需卧床休息,头晕失眠,乳房胀痛,平时胃口不好,大便干,小便黄。毛顺麟望其舌苔薄黄根腻,边有刺,切其脉沉细迟。杨小姐出现月经不调主要是因为产后气血两虚,没有好好调养,导致冲任受伤。气虚则脾运不健,血虚则阳气上逆,故应以补气健脾,养血平肝为主。开药5剂。
二诊: 服药后,精神、饮食、睡眠均有好转,大便仍稍干,舌苔淡黄微垢,脉左沉迟弱、右沉细弱,月经将至,治以补气养血。开药6剂。
三诊: 服药4剂后月经来潮,持续5天净,经期腹未坠痛,血块小且少,胃口好转,大便正常。后开气血双补膏补气养血调理2个月,电话随访半年,月经周期正常,没有再痛经,面色红润,精神状态比以前更好了。
治疗月经不调的患者时,应重视女子气血的调理,充分了解女子的生理特点及月经周期变化规律,准确辨证,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病症,在不同的病理阶段,抓住本质,辨证施治才疗效显着。
中医用什么药物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要治疗月经不调,首先要认清楚月经不调是怎么回事:月经不调包括范围很广,表现有经期紊乱,经血的色、量、质发生变化及经期出现其它症状。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
中医治疗注重的调理,中医以月经周期和出血量的改变为主,结合月经的周期、颜色、质地、数量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能收到极好效果。
中医把月经不调分为血热型月经不调、肝郁化热型月经不调、气虚型月经不调、血虚型月经不调、血寒型月经不调、气滞型月经不调、血瘀型月经不调。
属血热型的月经不调:其症状表现为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可服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
属血虚型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属血寒型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
属气滞型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治宜理气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妇科养神丸、妇康宁片、妇宁片、妇宝冲剂等。
女性经期不调如何调理
非常重视女子气血的调理,充分了解女子的生理特点及月经周期变化规律,准确辨证,故能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病症,在不同的病理阶段,抓住本质,辨证施治且疗效颇佳,形成了“辨证三期调气血”治疗月经病的独特之法。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治疗月经失调应以明确病因为先,辨清寒热虚实为要,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征予以调理。总体治疗原则分为调气血、和脾胃、养肝肾。
经前调气:气顺血和、症状自消
很多女性在行经之前,自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这是气行不畅,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情志不舒,肝气不顺,经欲行而瘀滞,则乳房胀痛。故以调气为先,在月经来之前的一周以中药汤剂配“经灵散”调理,气血顺和,症状则缓解。
经期调血:调和脾胃、引血归经
治血先治脾。脾主生化,脾胃一旦虚弱了,生化之源匮乏,血液来源不足,就会血海空虚,引起月经不调。一般来讲,月经期间不服药。但是痛经、血滞、有崩漏症的必须遵循“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原则。脾气虚则血不固,就会出现月经淋漓不断、逾期不净、崩漏等。故补气健脾,引血归经。
经后调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
调经肝为先。经后失血,气血较虚,要适时而补。肝藏血,女以血为本,肾藏精,是孕育之根。因此,治疗月经不调,要以滋补肝肾、补气养血为本。按中医调养原则,月经调理正常了,可根据体质调配一些养生膏方,如十全十美膏、暖宫调经膏等,健脾固本,补气养血,促进健康。
月经失调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1、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2、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3、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4、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标本兼治疗效逍遥调经贴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气血不足会导致月经不调吗
一、气血不足会引起月经量少吗
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一般月经量少,一两天就干净了,甚至点滴即止,还有的是周期延长,好几个月来一次,经色淡红,质稀。还可能出现一些伴发症状,如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粗糙无光泽,面色萎黄,舌头和指甲颜色淡,舌苔薄,脉细无力。因为营血衰少,冲任气血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不日即净,甚至点滴即止,经色淡红,质稀;气血亏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眼花;气血不足不能养心,故心悸失眠;气血虚不荣肌肤,故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无光泽,所以要及时的调理气血。
二、气血不足会导致月经不调吗
会的,中医认为女性体内气血不足,气虚,血虚或者气血瘀滞时会导致月经紊乱,月经不调。
这个情况下可以服用中成药调理,可以标本兼治,可以服用定坤丹水蜜丸具有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调效果都是不错的。用药期间一定要忌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三、如何调理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量少
调理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量少,主要原则是补血益气调经。方剂可以选用滋血汤(《证治准绳?女科》)等。中药如人参、山药、黄芪、白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可以补血调经,补气健脾,益生化气血之源。食疗方面,如糯米阿胶粥,糯米60克加水煮粥,粥煮熟后放入打碎的阿胶30克烊化,可加入红糖少许调味。此款粥可养血补虚,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量少。
月经不调气血虚该如何调理
服药一般选在月经结束后,用药半个月左右;而月经过多患者主要是缘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凝血机制不好,中医认为气虚统摄失控、血热妄行,或者是血淤导致新血不能归经所致,用药宜在行经前以及经期,治疗时要尽量减少出血,防止失血过多。
常用的药物有芩莲四物汤,一般在月经前4—5天开始用药,服到月经后,一共服10天,需要治疗2—3个月经周期;而痛经患者多由寒凝气滞血淤引起,痛经丸是治疗该症最常用的药物,一般在经前4天开始服药,时间为一周。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的病因完全不一样,必须先确定痛经发生的原因,再行对症治疗。
调经用药除了按照行经时间用药,还要根据人体的寒热、虚实不同而有所侧重,中医最为强调和讲究的就是辨证论治。
再次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首先,要注意保暖,在饮食上,要避免吃生冷食物,少吃白菜、白萝卜、绿茶等寒性的食物等 ,多吃些温阳的食物,例如羊肉、狗肉、韭菜、核桃、桂圆、枣、花生等。
相信通过上面几段文字内容的讨论,广大女性朋友们对上述疑问心中也已经有了个明确的答案。针对月经不调和气血不足心中也已经有了各种调理方案,但其实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症状也和我们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所以我再想多说一句,女性朋友一定要改良一些不好的生活方式,否则就会造成疾病缠身。
气血不足会导致月经不调吗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后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2、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不正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
但是月经不调,气血也是关系很大的,所以如果气血虚,我们应该选用补气血的药材进行调理,比如阿胶、大枣、山药、桂圆等,像内分泌失调的,我们建议平时多喝豆浆,多吃豆腐之类的豆制品,因为豆制品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补充雌激素,多吃红色的食物,多吃花生等富含不饱合脂肪酸的食物,饮食注意营养,不要熬夜,注意运动。
中药配合使用可以补气养血,平补阴阳,进而达到气血双盛,调整阴阳平衡,促进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快速调整内分泌失调,对月经不调有特别独到的治疗作用。
月经推迟不来怎么办!可能是这些原因! 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
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
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一、经前调气:气顺血和,症状自消
很多女性在行经之前,自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这是气行不畅,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
情志不舒,肝气不顺,经欲行而瘀滞,则乳房胀痛。故以调气为先,在月经来之前的一周以中药汤剂配“经灵散”调理,气血顺和,症状则缓解。
二、经期调血:调和脾胃,引血归经
治血先治脾。脾主生化,脾胃一旦虚弱了,生化之源匮乏,血液来源不足,就会血海空虚,引起月经不调。一般来讲,月经期间不服药。
但是痛经、血滞、有崩漏症的必须遵循“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原则。脾气虚则血不固,就会出现月经淋漓不断、逾期不净、崩漏等。故补气健脾,引血归经。
三、经后调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
调经肝为先。经后失血,气血较虚,要适时而补。肝藏血,女以血为本,肾藏精,是孕育之根。因此,治疗月经不调,要以滋补肝肾、补气养血为本。
月经调理正常了,可根据体质调配一些养生膏方,如十全十美膏、暖宫调经膏等,健脾固本,补气养血,促进健康。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月经不调比较常见,女性发病时会出现月经血量的异常,或者是月经颜色及周期的异常,这对女性健康是有危害的,因此女性要重视月经不调的治疗,其实现在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效果也是不错的,下面就介绍一下: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①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中医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标本兼治疗效逍遥调经贴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相信这些内容对月经不调患者还是很有帮助的,提醒女性月经不调是需要认证对待的,很多女性因为不及时治疗,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因此及时治疗很关键,另外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是需要到专业医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