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属中医学的“真心痛”、“厥心痛”或“卒心痛”等病的范畴,和一般胸痹临床症状明显不同,多出现突然心胸剧痛,持续不解,伴有出汗,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肢冷、“手足青至节”、脉微细或结代等。关于本病中医的病因病机,近年来认识多趋向于“本虚标实”,与心绞痛相似,但较前者更加严重。本虚主要为气(阳)虚、阴虚,标实为瘀血、痰浊、寒凝、气滞。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早、最为突出的症状。急则治其标,根据邪实闭脉、气机骤闭的病机特点,以急开其闭阻之脉窍为法,首先选用速效止痛、宣散瘀结或闭结心脉瘀毒、浊毒的方药,以迅速缓解心痛。心痛缓解后再辨证施治,常以补气活血、温阳通脉或活血祛瘀、透毒生肌为法,以减少心肌坏死范围,防止或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

1. 心痛发作时治疗

近年来研制的许多中成药,如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丸、救心丹、苏冰滴丸、宽胸气雾剂等,药取冰片、苏合香、檀香、细辛、人工麝香、荜拨、良姜等,皆有芳香开窍、宣通胸阳、通痹止痛的作用。

急性期,患者多有大便秘结、口气臭秽、舌苔黄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滑数等症状和体征。病机多为寒凝、瘀血、气滞、痰浊日久,蕴积酿毒而致。毒邪最易腐肌伤肉,急祛其瘀浊邪毒,邪清气明,有助于病情恢复。在芳香温通的基础上,可按如下两型进行辨证:①痰瘀互阻、热毒内蕴型,药用全栝蒌30g、大黄10g、半夏10 g 三七粉5g(冲)、黄连10g、贝母10g等以宣痹散结、祛瘀解毒生肌;②痰瘀互阻、浊毒内结型,药用栝蒌30g、薤白30g、桂枝20g、大黄10g、藿香10 g、三七粉5g(冲),以宣痹通阳化毒、祛瘀生肌。此阶段应慎用益气温阳方药,以免闭门留寇、窃伤正气。

2.心痛缓解后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痛缓解后,和一般冠心病心绞痛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为正虚较重;二为邪滞较甚。故临床治疗宜根据正虚和邪滞的轻重缓急,权衡补泻涩通的相应治法。

(1)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通脉止痛。用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人参(另炖)、黄芪、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枳壳、桔梗、柴胡、甘草。方中人参通常采用东北人参或高丽参,兼有阴虚者采用西洋参,缺人参者可用党参替代。

(2)寒凝心脉

温补心阳,散寒通脉。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瓜蒌、薤白、桂枝、当归、白芍、细辛、甘草、大枣、熟附子、人参。方中人参的选择参照气虚血瘀证。

(3)痰浊痹阻

化痰泄浊,宣痹通阳。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二陈汤加减。瓜蒌、薤白、法半夏、陈皮、枳壳、生姜、茯苓、甘草。

(4)气阴两虚

治益气养阴。用生脉散加味。人参、麦门冬、五味子、黄芪、沙参、浮小麦、丹参、三七粉(冲服)。

(5)阳脱阴竭

治回阳救逆。用四逆汤合人参汤加味。熟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

心肌梗塞的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心肌梗塞的危害一般有哪些

1、心脏破裂: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 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急性心包炎: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5、心律失常: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较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6、心源性休克: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着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心肌梗死并发症

急性心肌病的发生很有可能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为了患者能够了解,请仔细阅读以下的内容,相信对患者会有一些帮助。容易引起的并发症,如果了解了的话,可以及时预防,并且极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当然,也请患者仔细阅读,以便患者可以及时的做好预防。

1.心脏破裂

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

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可发生机化,少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多可恢复,少数需永久起搏器治疗。

5.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可见于发病早期,也可于发病数天后出现,详见临床表现部分。

6.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或数月内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反复发生,可能为机体对心肌坏死形成的自身抗原的过敏反应。

心肌梗死需警惕五大危害

1、心脏破裂:约占致死病例百分之三到十三,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心源性休克:约占心肌梗死的百分之十到二十。心肌梗死面积大于百分之四十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着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3、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急性心包炎: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5、心律失常:约占心肌梗死的百分之七十五到九十五。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较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百分之六十。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1、心脏破裂

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心律失常

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

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3、室壁瘤

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4、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5、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6、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心梗并发症到底有哪些

1.心脏破裂

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

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可发生机化,少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多可恢复,少数需永久起搏器治疗。

5.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可见于发病早期,也可于发病数天后出现,详见临床表现部分。

6.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或数月内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反复发生,可能为机体对心肌坏死形成的自身抗原的过敏反应。

心肌梗死会诱发的几种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室壁瘤

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心脏破裂

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人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心功能不全

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梗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0%~40%,住院期总的病死率在10%~17%。可见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自推广应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已逐渐减少,占心肌梗死患者的10%~20%。19:43:56。休克心源性休克系指直接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严重的并发症。AMI时由于丧失大块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供能显着降低,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6%~8%。

2、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但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这主要因为乳头肌的血液供应差,常有慢性缺血小梗死灶,存在较多的纤维瘢痕,故不易发生完全断裂。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按梗死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

1.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

(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无疼痛,而是以心功能不全、休克、猝死及心律失常等为首发症状。无疼痛症状也可见于以下情况:①伴有糖尿病的病人;②老年人;③手术麻醉恢复后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者;④伴有脑血管病的病人;⑤脱水、酸中毒的病人。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尤其是室性过早搏动,若室性过早搏动频发(5次/min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时,常预示即将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些病人发病即为心室颤动,可引起心源性猝死。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也时有发生。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严重者可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则较少见,多发生在心力衰竭者中。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心肌梗死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时,说明梗死范围广泛,且常伴有休克或心力衰竭,故情况严重,预后较差。

急性心肌梗死会引发什么疾病

1.心力衰竭 是急性心梗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0%~40%,住院期总的病死率在10%~17%。可见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自推广应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已逐渐减少,占心肌梗死患者的10%~20%。

2.休克 心源性休克系指直接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严重的并发症。AMI时由于丧失大块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供能显著降低,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6%~8%。近些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由于可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死于心律失常者大大减少,心泵衰竭已成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

3.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但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这主要因为乳头肌的血液供应差,常有慢性缺血小梗死灶,存在较多的纤维瘢痕,故不易发生完全断裂。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

4.心律失常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按起病后3天监测结果,发生率高达90%以上,多发生于起病24h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为突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或老年AMI时发生率高。

5.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最常发生于心室游离壁,其次是室间隔穿孔,而乳头肌断裂极少见。在AMI患者中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同时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情况非常罕见。心脏破裂是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室游离壁破裂是心脏破裂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心脏破裂的90%。常见于AMI发病后5天内,尤以第1天内最为多见。常发生于初次急性透壁心肌梗死,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

6.心室室壁瘤 心室室壁瘤是ST段抬高性AMI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室壁瘤见于12%~15%的AMI存活的患者。近年来,随着对心血管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如无创二维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磁共振成像术及有创性左心室造影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临床检出率。其发生率因检查方法的不同而异,从3.5%~38%差别较大。心室室壁瘤就是梗死区坏死的心室壁呈瘤样的向外膨出,在心脏收缩期更为明显。

7.血栓形成与栓塞 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之一,主要指左心室附壁血栓。血栓在Q波性心肌梗死中,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的患者中常常发生。未用抗凝疗法的AMI 患者中约20%有附壁血栓。前壁心肌梗死的血栓发生率高至40%,累及左心室心尖部的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血栓发生率高达60%。据多个研究资料显示有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体循环栓塞的几率为4%~6%。栓塞最常见的部位是脑血管和肢体血管。

8.梗死后综合征 梗死后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早在1956年就由Dressier所描述。梗死后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对坏死心肌组织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其多发生在AMI后2~3周或几个月内,并可反复发作,偶见于心肌梗死后1年以后的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突然起病,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偶有低热或高热达40℃者,发热持续1~2周,同时伴有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双侧颈部、下颚、肩臂及后背或上腹部,疼痛轻重程度不等,重者为压榨样、刀割样剧痛,易误认为梗死延展或再梗死;轻者为钝痛或胸部不适感。胸痛可因深呼吸、咳嗽、吞咽等动作而加重,或坐位前倾而减轻。胸痛一般持续数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数周,常伴有出汗。查体可闻及心包摩擦音,有时还同时闻及胸膜摩擦音。摩擦音可持续2周以上。心包积液多时,叩诊心界向双侧扩大,同时伴有奇脉。

9.梗死延展 梗死延展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见的临床问题,发生率约为10%~20%。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内病情恶化或此后病死率增加的原因之一,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疾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1、心脏破裂

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心律失常

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

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3、室壁瘤

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4、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5、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6、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心肌梗塞的危害一般有哪些

不少老年人都因为突发心肌梗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往往与患者不了解心肌梗塞的常识有着很大的关系。正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心肌梗塞的常识,造成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危害,那么心肌梗塞的危害一般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1、心脏破裂: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 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急性心包炎: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5、心律失常: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较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6、心源性休克: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着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心肌梗塞的危害一般有哪些?专家提醒广大朋友,尤其是家里面有老人的家庭,一定要多了解心肌梗塞的常识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心肌梗塞带来的伤害,也可以及时稳病情不至于丧命。

心肌梗死的危害一般有哪些

害一般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1、心脏破裂: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 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急性心包炎: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5、心律失常: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较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6、心源性休克: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着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相关推荐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心肌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支循环发生机制及个体反应有关。 1.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

心肌梗死的病因有哪些

心肌梗死的病因有哪些?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

中药治疗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致的心肌部分坏死。90%左右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供血的急剧减少或血流中断所导致的。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常有剧烈胸痛。疼痛持续时间长,而且无法缓解。患者会有恐惧感、濒死感、窒息感及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等表现。严重的会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中医上心肌梗死是属于“真心痛”、“厥心痛”等病的范畴。痰浊内阻为心肌梗死的常见病机。临床多表现为痰瘀交阻、痹阻心脉。此外痰浊壅阻,腑气不通也是心肌梗死的常见病机。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除了益气活血化瘀外

陈旧性心肌梗死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而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胸痛等不适可减轻或消失,但多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仍常有心绞痛、胸闷、心悸和气促等症状。不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无不适或病情轻重,他们中有15—20%的患者可能在1—2年内再次发生心肌梗塞;近三分之一的病人并有梗塞后的心绞痛,个别患者甚至可能因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突然死亡。老年,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特别是胆固醇升高)和心梗范围较大的患者危险性更大。所以急性心梗后的康复治疗主要在于积极预防以上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心肌梗塞的危害 心脏破裂

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巧识胃肠型心肌梗死

不久前,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因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右上腹疼痛而被送医院急诊。由于他过去有慢性胃肠炎,家属就将其送到肠道门诊就诊。医生发现病人右上腹疼痛,大便化验及血常规无异常,但有心率快、血压低等循环衰竭的表现,这些症状难以用胃肠炎来解释,进一步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幸抢救及时,病人才转危为安。 目前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向读者介绍特殊类型心肌梗死的确有必要。 许多人都知道心肌梗死的特征是心前区剧烈绞痛,持续时间长,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不能缓解,病人大汗淋漓并有死亡恐惧感,但对

右室心肌梗死的食疗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急重症,右室心肌梗死是心肌梗死中的一种,患者一旦确诊最好及时治疗。另外除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保健外,在饮食方面也应多加注重。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早日康复。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此病的食疗方法。 右室心肌梗死的食疗: 1、急性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发病后3天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活动(包括进食)皆需专人护理。起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的肉汤、米汤、稀粥、果汁、藕粉等。凡胀气、刺激的溶液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等。避免过热过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

心肌梗死临床症状有哪几类

1、低血压和休克:不少老年患者的低血压可能是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后,加上大量出汗、呕吐引起血容量不足,或某些血管扩张、镇静等药物作用而致,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但常不能恢复到以往的水平。一般的,病人表现为反应迟钝,面色灰暗,额头、颈部及四肢末端出汗,皮肤温度较低,甚至尿少,收缩压在80~90mmHg或较原基础血压下降60mmHg以上。 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持续1周左右。其次应注意有无心肌梗死新的发展、栓塞性并发症或心肌梗死后症候群。 3、胃肠道症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措施有哪些

根据专家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患者首先表现为胸闷、胸痛,剧烈程度远大于心绞痛,并且伴有大汗。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时,应马上停止活动,最好躺下休息,不要翻身,周围的人也不要大声说话,让患者保持情绪平稳,保持空气流通以利于患者呼吸,取一片硝酸甘油片让患者含在舌下。如果5分钟内胸痛不能缓解,并且伴有大汗,应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将患者平稳地送往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是冠状动脉分支的一支或多支痉挛使血管腔狭窄,或因血栓阻塞血管腔,造成局部心肌供血中断,出现心肌严重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