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卒中的表现

脑卒中的表现

中风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小时,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

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患者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

3.完全性卒中(CS)

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4.脑卒中预兆

研究发现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1、短时间内出现头痛,呕吐,偏身无力或/和麻木,口角歪斜,讲话不清,嗜睡,烦躁,甚至不省人事,这在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中是比较严重的。

2、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还表现在发病初期多有血压升高,心率快,呼吸急促,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偶见视乳头水肿。

4、多数出血性脑中风病人脑膜刺激呈阳性。

5、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出血量大或出血靠近丘脑者常有高热,瞳孔小,昏迷及颞叶勾回疝表现。

6、桥脑出血:交叉性瘫痪,即出血侧面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即病源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双眼向患侧凝视;重症者双瞳孔缩小,昏迷,去脑强直或四肢瘫痪,高热,中枢性呼吸困难等。

7、小脑出血:多表现头晕,频繁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行走基底部加宽。出血量大者可表现突然昏迷及枕骨大孔疝表现。

8、脑室出血:重症者出现昏迷,双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等。

脑溢血脑卒中是什么?

1.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血管炎、瘤卒中等。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为:运动和语言障碍、呕吐、意识障碍、眼部症状、头痛头晕。

2.脑卒中即脑血管病,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为出血性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出血性卒中的原因多为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这类卒中的占脑卒中的40%左右;

另一类是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都属于此类。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动脉血管本身的硬化、狭窄,逐渐发展为阻塞;也可由心脏部位的栓子脱落后顺血流到脑内血管时阻塞。

那么通过小编今天的细心整理,希望大家能够清楚的知道脑溢血和脑卒中的区别,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区别,大家还要注意中风,也叫脑卒中,其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同样脑溢血也包含在脑卒中当中。

脑卒中的预防

1、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血压一般应控制在130/85mmHg。

2、控制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胆固醇是动脉粥样最重要的发病因素。

3、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4、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5、卫生饮食:低盐、低脂,控制体重,适量进食蔬菜水果以及补充钾、镁离子。

6、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

7、保持情绪乐观,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主要表现为短暂,一过性局限性神经性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症状自行缓解,不遗留神经系统阳性体征。TIA可反复发作,间歇时间无规律。

(1)颈动脉性TIA突发的对侧肢体麻木、力弱、感觉障碍、单眼黑蒙,如在优势半球可有失语;

(2)椎动脉性TIA突发眩晕、复视、双眼黑蒙、共济障碍、构音及吞咽困难,可有同向偏盲,每次发作轻瘫的部位不恒定,常伴有枕部头痛。

2.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

发病似卒中,临床表现与TIA相似,但神经功能障碍时间超过24小时,一般在一周左右恢复正常。头颅CT或MR扫描可发现脑内有小梗死灶。

3.进展性卒中(SIE)

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发展,呈阶梯样加重,需6小时以上病情发展达高锋。主要原因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塞。

4.完全性卒中(CS)

突然出现中度以上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病情发展在6小时内达到高峰,以后神经功能障碍长期存在,很少恢复。主要表现有偏瘫、偏盲、失语、感觉障碍,常有意识障碍。

脑卒中的八大症状表现

语言障碍

脑卒中发生前,最常出现的先兆症状就是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不利,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者语不达意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导致的。

视觉异常

脑卒中发生前,患者常有视觉上的异常,而且视觉异常往往是脑卒中最早的预警信号。主要表现有一过性黑朦,患者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清,但是往往数秒钟后可以恢复,这是因为大脑内血流量减少,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支,对颈动脉的缺血最为敏感,所以,黑朦可看作脑卒中的最早预警信号;再有就是短暂性视力障碍,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呈阵发性发作,一般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这是因为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分支动脉因大脑血流量减少引起闭塞的结果,是早期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意识障碍

在意识方面,脑卒中的先兆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很多患者会频繁打哈欠,这是因为脑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的缘故,有研究发现,7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5~10天内有频繁打哈欠的异常表现。脑卒中发生前患者的性格也往往一反常态,有的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些都和脑缺血有关。

感觉异常

卒中前,患者往往有一侧面、舌、唇或/和肢体麻木的感觉,有时还会伴有耳鸣、听力减退或视物旋转感。还有些患者是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种情况往往与眼睛看到双重物像(复视)以及耳鸣一起出现,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影响了人体的平衡器官小脑所致的。

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也是卒中前的重要先兆症状之一,表现为一侧的面部或者上下肢力量减弱,不受支配,出现口角歪斜,流涎,吞咽困难,或是一侧肢体乏力,胳膊无法抬举,手中物品忽然掉落,走路时一只脚拖地甚至不能站立行走等。还有的患者出现扭颈麻手征,患者扭头向一侧时,突感手指无力,甚至还伴有言语不清,1~2分钟后恢复。还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双腿突然失去力量猝然倒地的症状。这都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导致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

血压异常

脑卒中前血压也往往出现异常,血压如果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是发生脑出血的先兆;血压如果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是脑血栓形成的先兆。

疼痛表现

脑溢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往往有剧烈头痛的前兆,这种头痛的形式往往与平常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性变成了持续性,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局限性头痛,有人还伴有恶心呕吐,这些征兆表明患者血压有波动,脑功能出现障碍;卒中前有些患者会出现舌痛,因为舌头的血液循环十分丰富,舌头血管中血液成分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在舌头上迅速反应出来。

其他方面

有的患者还表现出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症状,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还有少数患者早期会出现喝水或进食时呛咳的现象,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吞咽神经核受损,导致咽部感觉丧失,致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所致。另有一些人出现鼻出血的症状,因为老年人鼻黏膜多已发生形态和机能变化,鼻腔的毛细血管扩张,脆性增加,在血压升高或脑内血管未破裂前先发生破裂所致,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如果发生数次鼻出血,而且出血量较大,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的话,有可能在1~6个月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

如果患者出现四肢麻木、言语障碍、严重头痛、行走困难等症状,很可能是卒中征兆,应及时送往有急诊CT设备和神经专业医师的医院就诊。

脑卒中的病因

1.血管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2.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心脏病,与欧美人群相反。

3.不良生活方式

通常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和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脑卒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很多人对于脑卒中不清楚,脑卒中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

其实,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

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叫“脑卒中”。脑卒中又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烟雾病(MaMa’s病)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往往都有诱发因素。如着急上火、情绪激动、睡眠不好、用力过度、便秘、排尿困难等。此病常常在动态中发病(运动中)。发病突然,症状较重。发病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往往是在静态中发病。如在睡眠过程中、在休息的时候或在安静状态中。此病的发病较出血性脑血管病来得缓慢、病情的恶化也较缓慢、且常常反复发作。由于梗塞血管的直径大小不一样,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异。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某些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仅有一侧肢体麻木或轻瘫,住院用药后,反而会出现肢体全瘫。这种血栓,临床上称之为进展型血栓。有时即使做到了对症用药,病情也难以控制。这一点常常需要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说清楚,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脑卒中乃“急症中的急症”。所以对这些人一定要广泛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1) 感染性血管炎,包括梅毒性血管炎、细菌性血管炎、真菌性血管炎和病毒性血管炎。

(2) 原发性血管炎,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结节性动脉炎、过敏性肉芽肿、takayasu综合征、wegner肉芽肿、淋巴细胞性动脉炎、过敏性动脉炎。

(3) 继发性血管炎,为系统性或全身疾病引起所引起,包括自身免疫病合并血管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皮肌炎、重叠性胶原病和干燥综合征) 以及感染、药物和肿瘤相关的过敏性血管炎。

(4) 不能分类的血管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血栓闭塞性血管炎、moya-moya综合征、sneddon综合征、cogan综合征、孤立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脑卒中有哪些表现

现代生活水平提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各种疾病在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脑中风就是这样的情况。因为人们对于脑中风知识的淡薄,不知道脑中风的症状表现,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实际,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发生。如果得了脑中风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若能及时治疗抑郁症并服用抗凝血饕物,就可以减少中风危险。在脑中风患者发病之前,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比较严重的抑郁倾向,对此要重视。精神抑郁可以使男性首次发生中风的危险增加58%,使女性中风的危险增加85%。原因是抑郁使免疫系统的防病、抗病能力“滑坡”,血小板凝聚力增强,容易诱发梗塞。老年人无明显原因地舌痛,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也可能与血黏度增加有关。因此,老年人若出现舌痛、麻木、活动不便,不仅应注意局部,更应进行全身检查,根据情况服用溶栓饕物,预防中风。

据分析,老年人的多寐绝大多数与中风有密切关系。因为脑中风的发作总会有一些先兆,比如日常生活、精神状态、身体情况等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异常,只不过有的不明显。多寐又称为瞌睡。轻者倦怠嗜卧、食后困顿、时时思睡;重则昼夜嗜睡或醒后复睡。与其他中风预兆不同的是,多寐更早出现,将可能防患于未然。

脑卒中的症状体征

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病人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

3.完全性卒中(cs) 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脑卒中的发病原因

脑卒中的四大高发原因:

心率不正常加快或者不规律则会导致早搏、心悸,甚至发展为房颤、室颤——房颤会造成脑中风和晕厥;室颤会造成心脏骤停,导致心源性猝死。“从2008年的抽样调查中看,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病死因,发病死亡率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高于泰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专家透露,脑卒中在35—64岁的人群中30%在第一次发病时就失去了生命,死亡率是心梗的4—6倍,而且致残率非常高,复发率也非常高。

脑卒中的早期表现主要有突发面部或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肢体无力、眩晕和头痛等,按脑卒中的类型和卒中部位,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存在。

1、外伤:外伤性脑出血和脑梗塞在中青年人中占的比重较大,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大多发生在青年人,这也是脑卒中年轻化的因素。

2、饮酒:酒精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的平滑肌引起痉挛,酒精可使血小板聚集、激活,体内血栓素(TX-A2)增加,直接引起脑血栓形成,强烈的脑血管舒缩也易导致脑出血。酒精引起的精神、行为异常,促发A型性格外露,都对脑卒中形成有影响。年轻人过度饮酒、酗酒者较老年人明显多,也是导致脑卒中年轻化的一个原因。

3、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是没有高血压人的4-7倍。从血压115/75毫米汞柱开始,血压每增高20/10毫米汞柱,脑卒中危险就增加1倍,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都可以增加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的危险。

4、超重与肥胖:超重与肥胖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所谓“苹果型体形”即脂肪堆积在腰腹部,是脑卒中和心脏病的易发因素。腰围男性≥90厘米(2.7尺),女性≥80厘米(2.4尺),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腰围超标使心脑血管病首发年龄提前4-8岁。我国大约有30人超重,其中60-72集中在年轻人,也是脑卒中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5、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如果你是高血压患者,那么,一定要注意观察自身血压变化,按时服用药物,把血压控制在一个理想范围之内。如果你的血脂较高,那更要注意饮食,控制好血脂,防止血栓形成。无论你是患有疾病,还是拥有健康的体魄,都一定要记住坚持锻炼,增强体质,远离疾病的威胁。

“脑卒中”的几大误区

症轻时不在乎,身在病中不知病

有些人对相关的医学知识不以为然,特别是自以为身体素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恢复后,饮食百无禁忌,烟照抽、酒照喝,也不坚持正规的治疗。他们对脑卒中的危害缺少了解。不清楚“小病闹,大病到”的道理,这是十分危险的。

轻信“中风预报”

某些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热衷于搞伪科学,在街头、公园、商场、社区,弄个“仪器”就给人测出不少毛病,如高血脂、微循环障碍甚至“中风危险”等,接着就热情推荐他们的“特效药、保健品”。有些人特别容易上当,其结果是花钱添堵、添病,还延误疾病的及时诊治。能够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不能只依其中的某一个因素来判断脑卒中危险性的程度。而仅凭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判断是否将患脑卒中是不可靠的,观测手指的微循环就更无科学依据了。

偏信虚假广告.迷信高价药物

有的病人和家属根本不了解广告宣传和高价药物的作用和疗效,盲目听信,自行选购所谓“疗效达90%以上”的药物,或误认为价钱贵的药品疗效也高。实际上,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疗效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尤其是脑功能本身具有代偿功能,也就是说有自然恢复的情况。因此,应由医生针对病情进行适宜的治疗。

脑卒中肯定遗传

有人以为脑卒中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父母患脑卒中,自己也就惴惴不安。其实,脑卒中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遗传度只有40%左右。由动脉硬化、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才与遗传因素有关,后天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才是发病与否的关键,因此,脑卒中病人的子女不必为此而忧心忡忡,但应加强自我保健,并定期体检。

一旦发生脑卒中就难以康复

近年来,治疗脑卒中的新药及新疗法不断涌现,脑卒中的治愈率显著提高,使脑卒中后生存5年以上者达62%,生存6—10年者达20%,11—15年者达15%,16~20年者达3%,平均寿命已达60岁。肢体偏瘫的恢复也有提高,许多病人的后遗症轻微,甚至不留后遗症,生活可以自理,有些还能恢复正常工作。脑卒中后能否康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治时间。如果病人在发病后6小时内能将其送往医院,并得到正确的诊治,致残率可以大大降低。另外,还取决于病后的功能锻炼,即康复治疗。因此.只要坚持治疗和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恢复,1/3的病人可以恢复到病前的正常水平。

每年春秋季定期输液

当前由于医疗过度市场化,个别医疗机构诱导病人“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再加上许多病人认为自己血液黏稠,在春秋季节易形成血栓,而定期输液可“活血化瘀”,使不少人每年春秋季都到医院输液治疗,这样做是有害而无益的。心脑动脉毕竟不像抽油烟机,每半年清洗一次就行了,血栓的形成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预防的最佳办法是每天适量饮水和口服药物。

当病人急性发病时,应及时就医,积极静脉输液用药,就像发生火灾时必须迅速灭火一样。而为防病定期去输液则是不可取的,就像为预防火灾每年请消防队、救火车到家里来两次一样,这显然是错误的。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就不注射,能皮下、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

不重视非药物治疗

有些人坚持常年服药,却不注意心理、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使药物的疗效将大打折扣。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取得协同作用,既可增强疗效,义可减少用药量。重要的是,非药物疗法对多种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有句古话说得好: “医生不治之病,快乐、节食、运动。”

不坚持正规药物治疗

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不少病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自行换药、减药、甚至停药,这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有人嫌药太贵而中断治疗,一旦病重住院,费用则高达成千上万,实际上,平时花些钱使用些必用药,细水长流地防治疾病才是最经济的。有些人担心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不敢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因噎废食而不用药,那七分好的作用也就得不到了。“治病如打仗,用药如用兵”,防治心脑血管病需要打持久战,医患之间完全可以充分沟通,制定出针对性强的用药方案,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七分、八分、几分甚至十分的最佳疗效。

脑卒中的病因

1、 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的范围内。

3、心脏方面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等。尤其是防止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子脱落所造成的脑血栓。

4、 血脂代谢混乱。极低浓度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

5、 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

6、 吸烟和酗酒。

7、 血液流变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害。

8、 肥胖。肥胖和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

9、 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而且一般情况下,女性中风的发病率一般都要低于男性。

相关推荐

中风疾病的8大预防措施

1、合理膳食: 青年人膳食要均衡要"好色",红黄绿白黑通吃最好。红指红葡萄酒,每日饮50mg-100mg,黄指胡萝卜、红薯等黄色蔬菜,绿指绿叶蔬菜,白指燕麦片,黑指黑木耳、蘑菇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及血粘度。切忌暴饮暴食。 2、适当运动: 青年人特别是白领一族,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拼酒、熬夜、不注意锻炼身体。青年人一定要留出一点时间锻炼身体,以有氧运动为好:如慢跑、骑车、游泳、登山等,均为极好的运动项目,也可在办公室忙里偷闲,做操、跳绳。运动要适度,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3、及早发现及

这五种人最易猝死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超过半数的脑卒中发病与高血压相关。亚太研究团队(APCSC)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亚洲人群脑卒中密切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亚洲人群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53%。 长期血压高于生理水平,易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改变,从而引起血管脆性增加,变窄变硬,形成血栓。而血栓、血管变窄等正是诱发脑卒中的关键因素。 糖尿病。 近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患病率增加了近20倍,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

预防脑卒中的10个妙招

1、缓慢起床 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大的波动。 2、饮水一杯 漱口后饮白开水一杯,既有冲洗胃肠的作用,又可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通畅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3、当心晨练 高血压患者不宜做跑步、登山等激烈运动,只宜散步、做柔软体操、打太极拳,可增强血管的舒缩能力,缓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利于降压。天气越来越好了,早上出门锻炼的人多起来了,有

眼睛是脑卒中危险的一扇窗户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做好平常的预防保健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出现脑卒中的出现。眼睛是脑卒中危险的一扇窗户。借助视网膜照片可以预测高血压患者的潜在脑卒中危险。 新研究对近30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平均13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开始时,所有患者接受了视网膜拍片检查。研究人员根据视网膜照片显示的患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病情将其分为:零危险组、轻度危险组和中高危险组。研究期间,165人发生脑卒中。轻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脑卒中

中年人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国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中年人面临着较高的卒中风险,40岁以上人群中约15%属于高风险人群(《中国卒中项目人群筛查数据分析》);而血脂当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又称“坏胆固醇”,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水平开始。 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红梅博士从“坏胆固醇”在导致脑卒中的重要作用讲起,倡导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她指出,脑卒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其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根本原因是沉积在

如何避免患上脑梗塞

1.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症状性外周动脉病变等。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可以同时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2.高血压病:降低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可以减少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发病率。一般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以下(糖尿病患者130/80以下)。注意降压治疗引起低灌流性脑梗塞的危险,对于长期高血压、长期糖尿病、及有脑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分阶段逐步降压的方案更为稳妥。 3.生活方式:(1)饮食一般应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减少钠盐的摄入(

脑卒中发作别摇晃患者

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急救专家提醒市民,一旦身边有人怀疑是脑卒中的症状,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医院,其间千万不要摇晃患者,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北京市急救中心专家李坚韧指出,脑卒中多数在家中发病,经常在患者过于用力、激动或活动中发病,也有人早晨醒来手脚不能动或不能说话。有的还表现为突发头昏、头痛,伴呕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专家还提醒,掌握正确的应急措施对减少脑卒中引起的合并症很重要,因此拨打急救电话后,要让患者仰卧,头肩部稍垫高,让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

脑卒中病人的存活时间

脑卒中病人存活时间与其一般情况(年龄大小等)、起病情况(有无tia病史等)、临床表现和过程(神志状况、病灶部位和范围、有无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住院时间长短等)、脑卒中的类型(出血、梗死)、是否复发等因素有关。 国内外脑卒中发病后存活时间资料显示:急性短期观察,发病第一天病死率约为10%-30%,第一周为20%,第三周为30%,以后死亡速度减慢。一般30天内脑卒中病死率,脑出血为40%-80%,脑梗死为10%-30%。意大利罗马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第一天男性为25.3%,女性为27.8%,28天内病死率男性

脑卒中高危人群有哪些

1.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 2.脑卒中的治疗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 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最好戒烟忌酒; 第三,药物治疗。 但是这些仅仅是一些保守的、治疗

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也是目前而言公认的引起脑中风的首要的危险因素。且血压的高低以及高血压的持续时间是与中风的发生率成正比关系。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大大增加中风的发生机会,即使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也是如此的。 2、高脂血症 因为高脂血症的患者血液之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会大量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大量减少。这些改变将促进胆固醇的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并增加血液黏度。故降低血脂就是中风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