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患儿上学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糖尿病患儿上学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糖尿病患儿上学应该注意:第一,如果中午需要注射胰岛素的孩子,那么在校期间孩子要自我注射, 此时孩子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第二,要学会低血糖的早期识别与急救 方法,并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零食;第三,糖尿病饮食主张少量多餐,因此,根 据需要孩子可在上午或下午课间少量加餐;第四,糖尿病儿童在上体育课时, 尽量避免做剧烈的无氧运动,可在老师指导下,选择强度低一些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在运动前应少量加餐,以免发生低血糖;第五,患儿应将自 己的病情如实告知老师和同学,以取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此外, 患儿还要随身携带一张卡片,上面写有自己姓名、家庭住址、家人联系电话、 病情及用药情况、就诊医院、主治医师等相关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糖尿病肾病日常怎么护理

1.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因糖尿病肾病患儿住院时间长,居室应清洁、舒适,房间布置要适合小儿心理特点,充满童趣;因劳累是造成病情复发的诱因,故要适当限制糖尿病肾病患儿活动,但一般不必严格卧床休息,仅重度水肿者需卧床;平日可定时下床轻微走动,既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也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但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出现病情反复。

2.防止感染。糖尿病肾病患儿由于长期低蛋白血症及免疫球蛋白降低,致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继发感染。所以糖尿病肾病患儿要做好晨晚间护理,预防口腔及泌尿系感染。室内要定期消毒,经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与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接触,拒绝有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进入患儿居室。

3.糖尿病肾病患者,通常伴有血管病变,可引起肢体缺血或血管阻塞,在感染或外伤的基础上易发生组织坏死。因此,每晚用温水泡脚20min,然后用软毛巾轻轻擦干,防止任何微小损伤。趾甲不宜过短,以免损伤甲沟引起感染,遇趾甲干燥变脆时,可涂植物油或复方硼砂溶液浸泡。经常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色泽弹性。不要穿太紧的鞋,鞋的通透性要好。一旦出现足部病变应尽早治疗。

4.饮食护理。一般不需特别限制,但因消化道粘膜水肿使消化能力减弱,应注意减轻消化道负担,给易消化的饮食,如优质的蛋白、少量脂肪、足量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饮食;盐的摄入量一般控制在每日2g,严重水肿可无盐饮食,但须按血钠水平不断调整,不宜长期限盐;大量蛋白尿期间蛋白摄入量不宜过多,以控制在每日2g/糖尿病肾病kg为宜,因摄入过量蛋白可造成肾小球高滤过,加重蛋白尿并促进肾脏病变进展,故不宜高蛋白饮食。

癫痫儿童可以上学吗

专家表示: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60%左右在婴幼儿期起病,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80%左右的患儿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儿童良性癫痫在儿童癫痫中约占15%~24%。高热惊厥和儿童良性癫痫预后较好,智能发育一般不受影响。

专家提醒:癫痫不等于智障,癫痫本身并不会影响患儿上学。大约75%左右的癫痫患儿是可以正常上学的,上学不会加重癫痫发作,相反有利于缩小与正常孩子的差距更好的融入社会。作为家长应正确对待癫痫患儿的生活和学习,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易诱发发作,如:疲劳、熬夜、困倦等,很多家属因为担心上学用脑会加重发作,多采取过度保护,过分包办代替,限制活动,疏忽学习,如果学龄儿童长期脱离学校环境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更会造成不健康的人格形成。

儿童良性癫痫一般在青春期左右自然缓解,仅2%左右会发生变异有的甚至终身服药。其他类型的癫痫如果发作得到控制,没有严重的智力障碍是完全可以接受入学教育,这类患儿虽然癫痫得到控制,往往遗留终身的心理障碍。建议家长一方面在孩子的日常教育方面及时发现患儿存在行为问题给予矫正;另一方面咨询专业的神经心理学家给予科学的指导。

假如上学时出现全身抽搐怎么办?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担心的问题。专家提醒:大多数癫痫发作或发热抽搐都是人体自身保护机能紧急发挥而自动停止的,一般只要将患者体位放平,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空气流通,将患儿头侧向一边就可以了,如果5分钟还不能自止的话,就应就近送医院抢救。

简单来讲对于这类孩子上学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这类孩子一般在用药,应向专业的神经科医生咨询如何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2.家长告知孩子的老师,以便在出现发作时做相应的处理;

当然对于特殊患儿,如智力低下或癫痫发作频繁未得到有效控制,以致影响他人上课的话,就不应入学,癫痫发作控制不好的孩子,应该首先控制癫痫发作在选择上学,才是上上策。

宝宝过早喝奶粉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

如今,像儿童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常见,已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10%至15%,且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17日,由吉大二院内分泌科主办的“长春儿童糖尿病冬令营”开营了,来自省内的20多名儿童糖尿病患者组成了俱乐部,今后将定期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抗击疾病。

15%糖尿病患者是儿童

在人们印象中,糖尿病是中老年病。而近年来,糖尿病人群中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低龄化十分明显。当日参加冬令营活动的孩子中,年龄大的二十几岁,最小的只有6岁。

冬令营活动负责人、该院内分泌科刘煜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儿童患者数量已占糖尿病总体人群的10%至15%,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近几年数量明显增加。该病发病趋势是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寒冷季节高于温暖季节,这与天气寒冷易感染病毒有很大关系。

糖尿病患儿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长期患病,糖尿病患儿面对的不仅有身体疾病,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她)们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随时面临着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和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由于孩子的心理未发育成熟,许多患儿出现了自卑等心理问题。”刘煜呼吁,患儿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用药,如不长期、规范治疗,易引发肾病、眼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向糖尿病患儿传授防病知识,帮助其学会自我监测、自我治疗极其重要。刘煜说,希望通过冬令营及俱乐部等形式,为这些患儿提供交友娱乐的平台,相互鼓舞、帮助,以乐观的态度共同抗击疾病。

过早喝奶粉易患病

近年来,小胖墩越来越多,因此人们认为糖尿病患儿都是肥胖儿童,但并非如此。“肥胖的确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肥胖患儿都是Ⅱ型糖尿病。”刘煜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儿童糖尿病患者90%以上都是Ⅰ型,与肥胖没有关系,相反,这些患儿相对较瘦。据统计,Ⅰ型糖尿病多发生在12岁至14岁的青少年人群;Ⅱ型不限年龄,但以青春期较为常见。

对于患儿逐年增加的原因,刘煜认为“与儿童日常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关系”。她说,患儿都是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而患病。“过早给孩子摄入牛乳蛋白也可能引发患糖尿病。”刘煜说,现在许多人不采取母乳喂养,给婴儿喝奶粉、牛奶等,这都是引发患病的危险因素。“不一定吃奶粉或牛奶的孩子都会得糖尿病,但作为危险因素,体内又有易感基因的话,就易引发患病。”相对于Ⅰ型糖尿病而言,Ⅱ型糖尿病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属于典型的生活方式病,更易预防和控制。过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和运动减少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Ⅱ型糖尿病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轻体重,有家族史的要及早预防控制。

规范治疗可健康成长

与成人患者相比,儿童糖尿病发病凶险,起病急、症状重,起病前多会出现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消瘦等,即人们所说的“三多一少”。因症状严重,多数患儿需要使用胰岛素紧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能及早发现孩子患病的情况十分常见。”刘煜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如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或有疲乏无力、头晕等非特征性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测血糖是否正常。只要做到及早、规范治疗,控制好血糖,及时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儿童就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婴儿过早喝奶粉易患糖尿病

15%糖尿病患者是儿童在人们印象中,糖尿病是中老年病。而近年来,糖尿病人群中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低龄化十分明显。当日参加冬令营活动的孩子中,年龄大的二十几岁,最小的只有7岁。

医生告诉记者,目前,儿童患者数量已占糖尿病总体人群的10%至15%,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近几年数量明显增加。该病发病趋势是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寒冷季节高于温暖季节,这与天气寒冷易感染病毒有很大关系。

糖尿病患儿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长期患病,糖尿病患儿面对的不仅有身体疾病,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她)们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随时面临着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和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由于孩子的心理未发育成熟,许多患儿出现了自卑等心理问题。”医生呼吁,患儿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用药,如不长期、规范治疗,易引发肾病、眼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向糖尿病患儿传授防病知识,帮助其学会自我监测、自我治疗极其重要。医生说,希望通过冬令营及俱乐部等形式,为这些患儿提供交友娱乐的平台,相互鼓舞、帮助,以乐观的态度共同抗击疾病。

过早喝奶粉易患病

近年来,小胖墩越来越多,因此人们认为糖尿病患儿都是肥胖儿童,但并非如此。“肥胖的确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肥胖患儿都是Ⅱ型糖尿病。”刘煜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儿童糖尿病患者90%以上都是Ⅰ型,与肥胖没有关系,相反,这些患儿相对较瘦。据统计,Ⅰ型糖尿病多发生在12岁至14岁的青少年人群;Ⅱ型不限年龄,但以青春期较为常见。

对于患儿逐年增加的原因,医生认为“与儿童日常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关系”。她说,患儿都是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而患病。“过早给孩子摄入牛乳蛋白也可能引发患糖尿病。”医生说,现在许多人不采取母乳喂养,给婴儿喝奶粉、牛奶等,这都是引发患病的危险因素。“不一定吃奶粉或牛奶的孩子都会得糖尿病,但作为危险因素,体内又有易感基因的话,就易引发患病。”相对于Ⅰ型糖尿病而言,Ⅱ型糖尿病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属于典型的生活方式病,更易预防和控制。过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和运动减少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Ⅱ型糖尿病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轻体重,有家族史的要及早预防控制。

儿童患恐惧症需要家长关心

一般来说超过2年以上的持续恐惧情绪十分明显,整天沉溺于恐惧情绪之中,无法自拔,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怕鬼”表现出“谈鬼色变”,出现惊恐和回避反应,伴有心跳快、呼吸快、出冷汗、面色苍白和尿频等症状,应属恐惧症之列。恐惧症有时伴有焦虑反应和强迫症状。

根据恐惧对象的不同,可将恐惧分为4类,即生理伤害性恐惧、自然事件恐惧、社会焦虑恐惧和其他恐惧。不同年龄儿童所恐惧的内容不同,年幼儿童恐惧幽灵和妖怪,年龄大的儿童恐惧生理危险或伤害。

在儿童恐惧症的预防上,要从小加强儿童的性格培养,使其有乐观、开朗、坚强的性格;提倡讲科学、讲道理,不要用鬼神、怪物、关黑房子等手段威吓孩子;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示范作用,不能无故怕这怕那。

在治疗上,宜早期治疗。首先排除躯体疾病是否存在,让患儿理解治疗目的,父母参与治疗,鼓励患儿上学,加长在校时间。治疗方法上,采用较为普遍的是行为疗法,如示范法、认知法、强化法、系统脱敏法、家庭治疗法等。

(1)示范疗法。国外专家治疗5—12岁的恐水儿童,将40名儿童分为4组:一是“参与示范组”,让患儿看电影示范,再到游泳池中参与10分钟的训练,并给予社会强化;二是“单独示范组”,让患儿看电影示范,再到游泳池边做10分钟游戏;三是“单独参与组”,看无关内容动画片,再完成10分钟游戏参与活动;四是“控制对照组”,看动画片,并在游泳池边做游戏。治疗结果显示,参与示范组疗效最佳,其次是单独参与组和单独示范组,而控制对照组无变化。可见,参与示范疗法用于恐惧症儿童的行为矫治效果较好。

(2)认知疗法。有学者用“认知自我控制法”治疗恐黑暗儿童,入组标准是“不能独自呆在黑房里3分钟”。将患儿分成3组,分别让熟悉的成人带入控制好的黑房,记录其滞留的时间。第一组为“能力组”,教儿童自我陈述:“我不怕黑,我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第二组为“刺激组”,陈述:“黑暗处是个很好玩的地方”。第三组为“控制组,陈述:“嘉丽有一盏小灯”。治疗结果,第一组恐惧行为改善最大。

(3)学校恐惧症的快速疗法。国外有学者提出一种针对急性学校恐惧症的快速治疗方法,成功率为100%,追踪2~8年,无复发现象。具体做法是:

开病人家长会,带患儿从周一开始上学;

保证让患儿全天呆在学校,每日上学计划不变;

出现躯体症状要到放学后再由校医处理,并反复说明恐惧只是暂时表现;

在家避免长时间讨论学校问题,对患儿上学给予表扬;

一般到周三躯体症状会消失,及时开家庭庆贺会表扬患儿克服了上学困难。

(4)系统脱敏法。有学者曾对一位患社交恐惧症的女中学生实施了系统脱敏法。先指导她拟定了恐惧对象梯级表,从轻至重依次为女同学、父亲、男同学、老师、陌生人等,再学习放松技术,并开始实施现实交往脱敏。在前3个梯级的治疗较为顺利,但与老师交往时,病人恐惧情绪加重,不能有效地放松,因此又回复到与男同学的交往阶段;重新配合放松训练脱敏,待适应后,与安全又熟悉的老师交往,再逐步过渡到任课老师与班主任;最后安排一病人不认识的大学生与之接触、交谈,通过2个月的治疗,病人社交恐惧症的症状大为缓和。

儿童糖尿病患儿会得眼病吗

医生介绍:儿童糖尿病属于糖尿病的一种,早期儿童糖尿病症状不明显,很多家长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儿童糖尿病病情加重出现各种并发症。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会得眼病,那儿童糖尿病患儿会得眼病吗?我们一起看下专家的介绍吧。

儿童糖尿病眼病

儿童糖尿病患儿会得眼病吗?专家表示:儿童糖尿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许多并发症出现,如眼病、肾病等,其中,眼病最为常见。

儿童患有糖尿病眼病时,会有异常的代谢产物大量蓄积在晶状体内,降低其透明度、混浊不清,光线无法正常通过,引起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由此可见一定要提早发现儿童糖尿病眼病症状,第一时间接受专家的治疗工作,血糖的波动可能使晶状体肿胀变厚,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而形成近视;反之,长期高血糖的患者,血糖突然降低则会出现远视。糖尿病会破坏控制眼外肌的颅神经而引起眼肌麻痹,从而表现出复视、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眼病早期表现出的“蛛丝马迹”往往可以帮助认识疾病,做到及早诊治。

对于儿童糖尿病治疗,在糖尿病眼病方面,很多患者会选择一般的药物治疗手段,但是不能真正的帮助患者走向康复,对症治疗在临床上典型的属于治标不治本,给患者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治疗儿童糖尿病哪家医院好?目前在专业的糖尿病医院,从根本上帮助患者从疾病的病因着手,使其疾病不再产生复发的现象,使患者的真正的走向康复。

儿童糖尿病患儿会得眼病吗?儿童糖尿病眼病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不知家长朋友了解多少?如果您对儿童糖尿病眼病还有不解的,可以进一步咨询。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平时要多注意孩子的表现,做好糖尿病预防工作,当有糖尿病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要点是什么

儿童青少年Ⅱ型糖尿病患儿的治疗要点包括:①教育患儿和家长了解什 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的危险性和足部护理的重要性;②建议采 用适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案;③使患儿明确了解有规律的运动和锻炼的重 要性;④使患儿了解饮食、运动和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调整的方法; ⑤使患儿学会血糖和尿糖的检测方法并要了解其意义;⑥向患儿讲明低血糖、应激状态和紧急手术等发生时应付的手段,并随着患儿的年龄和病程逐 步进行强化。

宝宝过早喝奶粉=糖尿病

15%糖尿病患者是儿童

在人们印象中,糖尿病是中老年病。而近年来,糖尿病人群中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低龄化十分明显。当日参加冬令营活动的孩子中,年龄大的二十几岁,最小的只有7岁。

冬令营活动负责人、该院内分泌科刘煜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儿童患者数量已占糖尿病总体人群的10%至15%,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近几年数量明显增加。该病发病趋势是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寒冷季节高于温暖季节,这与天气寒冷易感染病毒有很大关系。

糖尿病患儿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长期患病,糖尿病患儿面对的不仅有身体疾病,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他(她)们必须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随时面临着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和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由于孩子的心理未发育成熟,许多患儿出现了自卑等心理问题。”刘煜呼吁,患儿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用药,如不长期、规范治疗,易引发肾病、眼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向糖尿病患儿传授防病知识,帮助其学会自我监测、自我治疗极其重要。刘煜说,希望通过冬令营及俱乐部等形式,为这些患儿提供交友娱乐的平台,相互鼓舞、帮助,以乐观的态度共同抗击疾病。

过早喝奶粉易患病

近年来,小胖墩越来越多,因此人们认为糖尿病患儿都是肥胖儿童,但并非如此。“肥胖的确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肥胖患儿都是Ⅱ型糖尿病。”刘煜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儿童糖尿病患者90%以上都是Ⅰ型,与肥胖没有关系,相反,这些患儿相对较瘦。据统计,Ⅰ型糖尿病多发生在12岁至14岁的青少年人群;Ⅱ型不限年龄,但以青春期较为常见。

对于患儿逐年增加的原因,刘煜认为“与儿童日常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关系”。她说,患儿都是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而患病。“过早给孩子摄入牛乳蛋白也可能引发患糖尿病。”刘煜说,现在许多人不采取母乳喂养,给婴儿喝奶粉、牛奶等,这都是引发患病的危险因素。“不一定吃奶粉或牛奶的孩子都会得糖尿病,但作为危险因素,体内又有易感基因的话,就易引发患病。”相对于Ⅰ型糖尿病而言,Ⅱ型糖尿病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属于典型的生活方式病,更易预防和控制。过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和运动减少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Ⅱ型糖尿病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轻体重,有家族史的要及早预防控制。

规范治疗可健康成长

与成人患者相比,儿童糖尿病发病凶险,起病急、症状重,起病前多会出现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临床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消瘦等,即人们所说的“三多一少”。因症状严重,多数患儿需要使用胰岛素紧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能及早发现孩子患病的情况十分常见。”刘煜提醒各位家长,孩子如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或有疲乏无力、头晕等非特征性症状,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测血糖是否正常。只要做到及早、规范治疗,控制好血糖,及时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儿童就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小儿先心病的治疗重在时机

小儿先心病一般都应手术治疗,目前一般分为开胸手术和介入手术治疗。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应根据小儿先心病患儿病情特征、手术适应能力、术后治疗等来考虑,都应由专业医生诊断后来决定。然而也有特例。一名3岁男孩早在1岁时就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结果去别的医院一检查,居然发现小孩的室缺已不存在了。难道是误诊?医生解释有些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的小孩,可以借助在缺损部位形成瘤状物来自行愈合,这是特例,但是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当时一确诊就手术,可能还不能达到这种自愈的效果。面对一些单纯的小儿先心病患儿时,有经验的医生会跟踪观察为主,并不建议立即手术。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三种简单型先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小儿先心病类型,发病人数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人数的70%。单纯的小儿先心病强调要早确诊,但不一定要立刻手术,如果手术也最好选择2~5岁,最好安排在学龄前,不影响小儿先心病患儿上学和身心发育。

治疗小儿先心病传统方法为手术根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开展了一些新的方法,在此我们重点介绍一下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小儿先心病简单、方便、无副作用,可免除一刀之苦,又节约费用,同时更容易把握治疗的时机。在国外,对婴幼儿小儿先心病是先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再进行手术治疗,这样就不会因为手术治疗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给小儿先心病患儿带来更大的伤痛。

照顾糖尿病患儿6点要谨记

1.加强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不仅能够减轻体重,改善血脂和心肺功能,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尤其是对患糖尿病的孩子来说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妈妈可以让孩子进行慢走、慢跑、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一般糖尿病儿童每天要运动两次,保持运动的规律,运动时间应该选在饭后1-3小时内,每次持续20分钟左右即可,运动强度刚开始不宜过大以免孩子接受不了,强度应该循序渐进。运动后要注意补充水分。

2.合理饮食

孩子年幼不懂事,贪吃和挑食的坏习惯会影响血糖含量,妈妈要让孩子养成合理饮食的好习惯。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保持进食规律,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用零食来哄,这样很容易养成坏习惯。孩子每日的饮食营养要均衡,患糖尿病的孩子尽量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比如巧克力、糖果等。

3.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若孩子患糖尿病,那么要时刻监测他的尿糖水平。在三餐前和睡觉前要检测尿糖含量,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4.防止低血糖

小儿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就是血糖波动大,而且病情变化大。这就意味着孩子不仅容易出现高血糖,还容易出现低血糖。家长要特别注意在上午9点和下午3点两个时刻,这是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刻,这时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需要给孩子加餐。如果发现孩子低血糖,应该立刻服用糖水或者吃米饭、面条等主食。

5.生活规律

规律的生活是健康身体的前提。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定时休息、定时注射胰岛素、三餐规律。

6.情绪稳定

患糖尿病的孩子容易情绪不稳定,而波动大的情绪会影响体内血糖的含量,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家长要让孩子保持稳定的情绪,特别是在注射胰岛素和用餐的前后。

儿童糖尿病怎么治疗

1、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一经确诊常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由于儿童糖尿病患儿胰岛残余B细胞功能有差异,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要注意个体化。

2、运动治疗。儿童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都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这对儿童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良好作用。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强度适当,量力而行,注意安全,包括防止运动后低血糖。

3、心理治疗和教育。这是儿童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包括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儿童糖尿病上学期间如何护理

上学的话自己要学会注射胰岛素,在校期间可以不注射胰岛素这是最为理想,如果中午也需要注射胰岛素,那么在校期间的孩子一定要学会自我注射,此时孩子就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才可以。

要学会低血糖早期的识别以及相应的急救方法,学生也需要携带一些糖果,当患儿出现饥饿感或者是心慌的时候,就说明出现了低血糖的反应,此时一定要马上补充含糖的食物,糖尿病患儿的小便比较多,加上运动那么就会导致失水过多,反而在上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好水源。

糖尿病患者饮食上建议少量多餐,因此还可以在上午或者下午进行一次加餐,如果患儿中午是在学校就餐,那么必须要注意定时定量就不可以暴饮暴食。

糖尿病患儿在上体育课的时候,需要避免出现剧烈的运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说慢跑或者游泳等,在运动之前最好也可以吃一点点食物,这样就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儿童糖尿病将自己的病情告诉自己的老师或者同学,这样就可以获得他们的帮助和理解,儿童糖尿病随身最好携带一张卡片卡片,上面写清楚自己的姓名以及家庭联络人,这样就可以在紧急的时候帮助到自己。

得了糖尿病的孩子,可不可以上学

“这孩子得了糖尿病,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还要吃药打针,再要测血糖,怎 么上学啊,休学算了”这是糖尿病患儿家长初期普遍的想法。其实,糖尿病儿童是 可以上学的,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之一就是使患儿享受正常的生活,对于糖尿病儿 童及青少年正常生活的主要内涵之一就是上学,患儿不但能够上学,而且应鼓励 他们上学,并为他们正常读书提供有利条件。糖尿病患儿首先要使他们有正常学 习和生活的自信心,意识到自己也能和其他儿童一样正常的学习和规律的生活,对 糖尿病的满意控制也是相当有利的。所以糖尿病儿童和青少年可以而且必须上学。

相关推荐

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

1.儿童糖尿病的尿液检查 (1)尿糖:尿糖定性一般阳性。在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监测尿糖变化,以判断饮食及胰岛素用量是否恰当。一般在治疗开始时分段收集晨8时至午餐前;午餐后至晚餐前;晚餐后至次晨8时的尿液,以了解24小时尿糖的变动情况。餐前30分钟排空膀胱,再留尿检查尿糖,更利于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2)尿酮体: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时呈阳性。 (3)尿蛋白: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可及时了解肾脏的病变情况。 2.儿童糖尿病的血液检查 (1)血糖:美国糖尿病学会2005年公布糖尿病诊断的新标准,符合下列任一标准即

儿童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一、与Ⅰ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Ⅰ型糖尿病患儿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胰腺结构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Ⅰ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亲属患有糖尿病,那么小儿比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Ⅰ型糖尿病患儿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Ⅰ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 二、与Ⅱ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儿童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与Ⅰ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Ⅰ型糖尿病患儿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胰腺结构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遗传因素:Ⅰ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亲属患有糖尿病,那么小儿比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易患上此病。 病毒感染:Ⅰ型糖尿病患儿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Ⅰ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 与Ⅱ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特性

新生儿糖尿病是什么

医学上把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称为新生儿糖尿病,但发病率不高。以Ⅰ型糖尿病为主,这类患儿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另外一种类型的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少见。 新生儿糖尿病临床表现 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缺少典型的“三多一少”表现,约40%的患儿就诊时即已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其症状常比儿童糖尿病重,未经胰岛素治疗者的病情迅速发展。 1.半数以上为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2.消瘦,发热,皮下脂肪减少,体重增长缓慢、不增甚至下降,多尿。 3.脱水、高血糖,严重脱水时出现肢体凉、脉细弱、心率快、血压低等休克症状;烦渴,进食多良

儿童焦虑症的症状有哪些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同年龄的患儿表现各异。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学龄前儿童可表现为惶恐不安、不愿离开父母、哭泣、辗转不宁,可伴食欲不振、呕吐、睡眠障碍及尿床等;学龄儿童则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或由于焦虑、烦躁情绪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兴奋症状为主,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根据起病形式、临床特点和病程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是否一样

成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也就是病人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但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引起的。它起病多较缓慢,而且轻症糖尿病患者多无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中的1-2项。还有些糖尿病人以皮肤感染如疖肿或皮肤搔痒等症状为首发症状。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往往能发现早期的糖尿病患者。成人糖尿病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它的治疗更强调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作用。这两种方法无效时必须加上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当上述三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仍不能达到糖尿病的控制标准时才考虑用胰岛素治疗。 儿童糖尿病则远不相同。

儿童焦虑症的表现

临床特点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同年龄的患儿表现各异。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学龄前儿童可表现为惶恐不安、不愿离开父母、哭泣、辗转不宁,可伴食欲不振、呕吐、睡眠障碍及尿床等;学龄儿童则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或由于焦虑、烦躁情绪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兴奋症状为主,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临床分型 根据起病

得了抽动症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第一,继发学习困难 抽动症患儿由于经常不自主的抽动或发声会引起患儿注意力分散,严重的患儿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 第二,个性发展问题 儿童抽动症多在儿童时期发病,而这一阶段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其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和评价,如自己是聪明的还是笨的,是

治疗糖尿病多长时间能好

一、心理辅导 这是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包括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予糖尿病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二、运动治疗 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都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这对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良好作用。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强度适当,量力而行,注意安全,包括防止运动后低血糖。 三、饮食治疗 既要控制饮食总热量,又要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另外要均衡膳食,保证足够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的供应。应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烹调以清淡为主。这是一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胰岛素泵的应用在7岁以下的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中安全有效。早在数年前,胰岛素泵就已在1型糖尿病成年患者或青少年患者中应用,但该研究是首次将其应用于幼儿患者中。研究人员声称,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可以减轻患儿父母,保姆或其他看护人员必须周期性给患者注射胰岛素的负担。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胰岛素泵应用于65名年龄为1至7岁的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0%的患儿由他们的母亲照顾,其余40%的孩子则在家中或儿童看护中心由保姆照顾。 研究表明,应用胰岛素泵治疗1年后,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