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生宝宝的八大奥秘
解读新生宝宝的八大奥秘
皮肤嫩软之秘
小宝宝的皮肤特别细嫩柔软,摸起来像丝绸一样顺滑。原来,他在羊水里浸泡了整整10个月,假如你也在一个充满液体的健身中心呆上10个月,说不定你的皮肤也会这么柔软呢。再加上婴儿的皮肤分层少,较硬的角质层尚未发育好,又比成人的脂肪与水分含量都多,所以摸起来十分光滑。
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难明白,要想宝宝的皮肤柔软度能长时间地保持下去,到户外活动时别忘记使用婴儿霜,否则阳光与风沙会加快其皮肤变粗变硬的速度。
体味好闻之秘
小小宝宝的体味清新,很好闻,主要得益于他的汗腺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汗自然不像大人那样有一股汗味。
由于没有汗,也就没有细菌滋生,而细菌正是难闻体味的“酿造者”。另外,母亲对婴儿格外呵护,洗浴频繁,衣裤常换,再扑上爽身粉,当然体味就好闻了。
呼吸香甜之秘
首先“得益”于他们没有长牙,因牙齿最容易残留食物残渣,从而滋生细菌,使口气变味。其次,宝宝大部分时间张着嘴,空气流动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另外,婴儿的食物单纯,没有大蒜、洋葱这些辛辣味重的食物成分。
体形圆胖之秘
宝宝的皮下脂肪较多,在刚出生的几天里,他们要靠这些脂肪生活,直到母亲的奶水质量趋于稳定。至于以后仍然保持着这种肥胖体形,直到蹒跚学步, 科学家认为这是婴儿的自我保护,多余的脂肪为他们保温。到孩子3岁以后,脂肪在全身重新分布,体形发生变化,就开始向“婴儿胖”说拜拜了。
常打喷嚏之秘
打喷嚏常被视为感冒的信号,不过这只适用于大孩子与成人,三四个月内的小宝宝例外。原来,孩子刚从密封的、与外界不接触的子宫出来,自然界的温度与湿度的任何改变,都可以刺激鼻黏膜里丰富的嗅神经纤维末梢,诱发他不断地打喷嚏。新生儿适应外环境有一个过程,一般到出生三四个月后逐渐稳定,常打喷嚏的现象慢慢减少。
当然,伤风感冒或者患上了过敏性鼻炎,婴儿也打喷嚏,此时就需要看医生了。
嗝声不断之秘
婴儿打嗝很普遍,因为孩子出生后一两个月,调节横膈膜的植物神经发育尚不完善,一旦受到哪怕是很轻微的刺激,如吸入冷空气、吸奶太快等,膈肌会突然收缩,引起快速吸气而发出嗝声。有时候孩子嗝声可持续5-10分钟,看起来很难受,不过打嗝本身对孩子的健康并无任何不良影响,用不着担心。一般在出生3个月后,调节横膈膜的神经发育趋于完好,打嗝现象会自然减少。
如果宝宝嗝声不断,不妨让他吸奶、喝温开水,或者通过其他刺激,如光亮、声音等使之缓解。
小手紧握之秘
小宝宝出生后,如果你用手指接触他的手掌,他会牢牢地抓住你的手指不放,有时你可以用手指将他的胳膊提起来,可见握得好紧。这种反射称为握持反 射,是人类的先天反射,发育成熟的足月宝宝都会这样。至于个中奥秘,医学专家尚未弄清楚。这种先天反射多在6个月以后逐渐消失。
吞气之秘
有些吃奶的婴儿,正吃得香甜之际,突然中止吃奶,两手握拳、双腿伸直、全身用力,好像在做运动,一直到面红耳赤后才停止,又恢复正常吃奶。有人认为这是婴儿的一种长高运动,其实是一种误解。医学上将此称为婴儿吞气症。
原来,婴儿吸奶时,附带吞入的空气进入胃的下部,被位于胃上部的奶汁所覆盖,难以逸出,只好向下进入小肠与大肠。而肠壁受到空气压力刺激后,引起阵发性痉挛而出现腹痛。婴儿无法说话,只有握拳伸腿,直到肚子咕咕作响或者放屁后,空气排出去了,症状才得以好转。这不是病,不必担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
如果症状较重,也可采用一些措施:如轻拍宝宝背部,让他打嗝,促使空气从口腔里逸出;或者自下而上地在其肚子上轻轻按摩5~10分钟,也可用湿热毛巾敷于婴儿腹部,使空气较快排出。
新生儿的身体奥秘 新生宝宝的身体小奥秘
新生儿体内负责自动调温的甲状腺发育还不成熟,不能有效工作,当他身体过热时,汗腺不能帮助降低体温,冷时,又不能像我们一样一哆嗦就产生了热量,所以初生的一两个月,婴儿有过冷或过热的危险。外界的温度调节此时就显得很重要,需要通过衣被来让婴儿保持合适的体温。
对大部分人来说,一天十片的尿不湿不能少,想想看,那么娇嫩光滑的小屁股要受到这么多次的“袭击”,长尿布疹的危险系数由此可见。而且,不光这一个原因,还有另外的“疑犯”——酸度较强的肠道环境。
不管是母乳还是配方奶,宝贝照单全收,统统进肚。新生儿的消化系统难以完全消化掉母乳或配方奶中的碳水化合物,那些未被消化的在大肠中发酵,产生气体、酸性物质以及泡沫样大便——这些都对宝宝的屁屁造成极大的刺激。
很多父母会发现,宝贝的脚趾甲似乎长进了肉里,而且周围还发红,于是担心不已。其实这是正常的,小婴儿的指甲易折易弯,深深地置于甲床中。
判断宝宝的指甲是否有问题,只需轻轻地挤压一下他的脚趾:如果宝宝的脚指甲真的是往肉里长,那宝宝的脚会感到疼痛,他会以哭声告诉你。
新生儿喉头的位置相对较高,这可以确保他在吃奶的时候奶水不会意外地呛到气管里去,但这也造成他无法用嘴,而只能通过鼻子呼吸。
如果孩子换气的时候很费劲,可以帮他把鼻孔里的堵塞物清理掉,例如用吸鼻器轻轻地把鼻孔里的东西吸出来。几个月后,婴儿就可以用嘴呼吸了。
宝宝内八脚和罗圈腿其实是由于子宫中空间有限,胎儿是以双腿交叉蜷曲,臀部和膝盖拉伸的姿势生长的,因此他的腿、脚向内弯曲。
宝宝出生后,随着宝宝经常的运动,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强,宝宝的身体和脚就会慢慢变直。
别担心。这是因为胎儿在子宫里没有排泄大便的活动,他的腹部肌肉缺乏锻炼,因此没有足够的力量。出生后的宝宝要非常用力才能排出大便。
事实上,新生儿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婴儿在头几个月里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一种不良的信号,因为它预示着宝宝会有神经或肌肉方面的问题。宝宝到了4~6岁的时候足弓才会发育好。
解读新生儿的肢体语言
宝宝除了哭啼之外,还有许多细微的肢体语言,如果你能理解这些细微之处,便能与宝宝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这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母子感情的加深。在他出生的第一月里,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一定会捕捉到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微笑,听到他的第一个笑声,这是这么令人高兴、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例如:你注意观察一下他对你声音的反应,实际上他总是将你的声音与关爱、食物、温暖和爱抚联系起来。你会发现,如果他正在摇篮里哭闹,你走来的声音和由远及近的安抚声可能会很快使他安定下来。当你用充满关爱的声音哄他时,他听得是多么地专心。因为太小,还不能协调听力和视力,因而当他的眼睛盯着别处时,可能正在专注地聆听你的安抚,然而他的身体有时会做出下意识的调整,动一动小胳膊小腿,面部表情也会有所变化。
宝宝的便便恶臭难闻说明了什么问题
水便分离的便便:
专家解读:宝宝每天大便8次以上,大便中的水分增多,呈汤样,且水与大便分离,该症状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
应对措施:由于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宝宝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因此需要立刻就医。
油油的便便:
专家解读:宝宝每天大便5次以上,大便呈淡黄色,液体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如油珠一般可以滑动,说明宝宝摄取的食物中所含的脂肪过多,因此该症状多见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
应对措施: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食用。
恶臭难闻的便便:
专家解读:宝宝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难闻,说明蛋白质的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
应对措施:需要注意是否按照标准进行冲调配方奶粉,且宝宝每日的摄取是否过量;然后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宝宝添加了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此类辅食的添加,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同时,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或益生菌,以帮助消化。
干燥、硬结的便便:
专家解读:宝宝每隔3~7天排一次大便,排便时间长且排便困难;排出的大便干燥、硬结而量少,且呈颗粒状。这样的症状多半属于便秘。
应对措施:便秘要视情况处理。·母乳喂养的便秘宝宝,可以喂点橙汁;·配方奶粉喂养的便秘宝宝,可以在两顿奶之间适当地多喂些温开水;·6个月大的便秘宝宝可以为他们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年龄更大些的便秘宝宝,则应该鼓励他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谷类食品。
除了通过饮食疗法来纠正便秘,还可结合按摩、助便操等方法促进肠蠕动,让大便通畅。如果上述处理均无效,宝宝存在顽固性便秘时,需要请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排除先天性巨肠症、肛门疾病、甲状腺功能不全等疾病。便秘的宝宝服用益生菌,也能帮助大便软化,但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一岁二个月宝宝发育标准是什么
生长指标:
男童:体重8.1-12.6kg,身长73.1-83.0cm,头围48.2cm,胸围49.4cm。
女童:体重7.4-12.1kg,身长71.0-81.7cm,头围47.1cm,胸围48.2cm。
能力指标:
语言能力:
1、半数以上宝宝都能够使用8-19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理解100-150个具有代表性词语的含义,理解20多个短语的含义。
2、宝宝对名字的认识和宝宝自我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宝宝看来,一个词和一个声音、一个手势、一个姿势、一个表情完全一样,仅仅是语言的一小部分。宝宝是通过解读爸爸妈妈“无处不在的语言”,来诠释爸爸妈妈的意思,这就是宝宝学习语言的奥秘。
运动能力:
1、双臂能随大人作4个方向的运动。
2、会拖着物品行走。
新生宝宝的亲子阅读
第1阶段图书——听的图书 (0-4个月)
由于新生宝贝的视力还很有限,只能看见一些色彩对比强烈粗体的图案,妈咪在这个阶段可以为宝贝选择富有韵律感的图书,妈咪用自己的嗓音读出这些有韵律的句子。宝贝出生前,在子宫里就听到过妈咪的声音,现在出生后,再次听到妈咪熟悉的声音,就能感觉到舒服和安全。妈咪可以挑选一本自己觉得特别喜欢的童书,读给新生宝贝听,都可能会受到宝贝的欢迎。
新生宝宝的亲子阅读——大众养生网
第2阶段图书——看的图书 (4-8个月)
由于宝贝的视觉在不断发展,宝贝能够看到一些色彩鲜艳大胆的图案。因此,这个阶段,妈咪可以为宝贝准备一些颜色对比强烈的图案的图书,同时伴随着有韵律感和各种情感的句子。在任何一个阶段,妈咪都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促进妈咪和宝贝间交流、“对话”(宝贝的咿呀回应就算是宝贝和妈咪的对话)的图书。妈咪朗读的时候,可以根据宝贝的反应,适当调整、自编一些语言,来吸引宝贝。
第3阶段图书——啃咬触摸的图书(8-12个月)
从宝贝出生到2岁,一直处于乳牙不断萌出的时期。宝贝会喜欢拿起书或其它玩具来啃咬咀嚼。因此,妈咪可以为宝贝选择几本可以咬、边缘光滑,能够让宝贝放在嘴里感觉良好的图书。当宝贝拿起自己的啃咬图书时,妈咪可以拿另一本书来给宝贝朗读。当宝贝开始用手抓的时候,宝贝就喜欢通过触摸的感觉来探索外在的世界。这时候,宝贝所有的感官都觉醒了,妈咪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让宝贝触摸,感觉不同材料质感的书籍。在这个阶段,妈咪一边朗读图书,一边让宝贝听到大量的词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宝贝会在自己的大脑记忆库中储存下这些词语。
孩子为什么喜欢反复读一本书
阅读的重要性家长都知道,但是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想到吧,宝宝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阅读习惯,会对宝宝能否培养好的阅读兴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父母需要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因为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我们发现孩子爱上阅读,并痴迷于一种书,首先要相信这是一个好现象,至少孩子是因为在思考,所以才会痴迷,但是,我们要尽快搞明白痴迷的原因。
可能原因一:重复是宝宝特有的学习方式
“豆豆每天缠着我给她读《蚯蚓的故事》我开始有些疑惑,这本书已经读了很多遍了,为什么还是要听,要给他读别的书他就不开心,后来有一天,他竟然说妈妈,我会读了,我给你讲一遍吧。我才知道他要反复听的原因,原来是一直没有懂书里的内容。”--豆豆妈妈(26岁)
多数情况下,孩子喜欢反复阅读跟他们的成长状态有关,是成长需求特有的学习方式。宝宝由于记忆力和理解力还相对有限,新奇的词汇、表达方式和知识素材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重复才能不断地强化,纳入长时记忆。反复阅读可以减少孩子对于新鲜内容的不确定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控制感和安全感。
可能原因二:重复是宝宝希望父母更多陪伴的方式
“文文每次都求我一遍又一遍地读《淘气宝宝》,这本书对于她来说没有挑战性,已经读了无数遍了,但是孩子说出的一句话却值得深思:‘妈妈,我就喜欢看这本书时候你抱着我。’”--文文妈妈(30岁)
有时,孩子反复阅读图书,只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和关爱。如有的孩子明明已某一本书读过几十遍,仍然要求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读,并且每次抱着自己一起阅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陪宝宝的时间越来越少,也许只有读书的时候孩子才能以互相依偎的姿势,在亲切缓慢地讲述中体会母亲的体温、父亲的呼吸。于是,对孩子来说,阅读的内容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倾听和感受。当我们发现,孩子需要的不是阅读本身,也要反思自己平时给予孩子的身体接触和关注是否太少--不要让亲子阅读成为我们和孩子亲密接触的唯一机会。
可能原因三:不理解内容
“小恒现在2岁了,对《猩猩小宝贝--可怕的大风暴》一书情有独钟,读了很多遍,后来我发觉,他是对引发整个故事的大风暴有一种既困惑又恐惧的心理。于是,我通过绘画和身体动作帮他理解,后来他终于不要我读这本书了,开始读其他图画书了。”--小恒妈妈(29岁)
孩子反复阅读一本书,有可能对其中的一些人物、情节、关系没有看明白,又不能从成人那里得到满意的解答,于是他一遍一遍地读,试图从中找到答案。这时候父母需要认真地给孩子讲清楚,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自己从书中走出来,投入到更广泛的阅读当中去。
亲子阅读--帮助宝宝寻求新的阅读乐趣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孩子喜欢阅读,喜欢故事都是好事,家长朋友们应该尽可能的和孩子们一起多阅读,陪着孩子一起探寻书中的奥秘。
孩子总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在成长,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作为家长,只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充分的关爱、恰当的帮助、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就够了。宝宝由于缺乏认知经验和阅读经验,很少能一次就读懂所有内容,这就需要妈妈们帮助宝宝理解书中所说的故事内容了。那么,下面让小编来告诉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吧。
帮助宝宝走出书本 进一步发现阅读乐趣
宝宝难以理解故事中的意思,家长可以试着和宝宝一起玩角色扮演、情节游戏、戏剧表演等游戏,或者试着绘画讲述等手段,来理解书中的内容,发现阅读之外的乐趣。
例如,读了一本关于老鼠与青蛙的故事书后,家长和宝宝分别扮演书中的角色,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不同态度,这样宝宝更理解其中意境,更能理解书中的意思,届时也玩了一次非常有趣的游戏。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一个好方法,就是让孩子发现原来阅读时如此有趣,而有趣不仅仅是抱着书本的过程,也是放开书本,任想象自由驰骋的过程。当孩子把阅读和有趣的游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孩子就能学会走进书本,再走出书本。
同宝宝回到书本,寻求答案,培养宝宝自发阅读。当孩子走回书本,知道了书本可以给他们很多答案的时候,自主自发阅读的习惯就开始养成了。
“我建议家长在孩子2岁后,就在家中配备一套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少儿百科全书。当孩子问到稀奇古怪的问题时,我们都可以带着孩子从书中找到答案。有一次儿子问我什么是细菌,什么是病毒,我想一定是老师在幼儿园提到了这些概念。于是我带着儿子从百科全书中查到了相应的词条,而词条上还有两个小卡通图案:紫色的细菌和黄色的病毒。从直观的画面中,孩子知道了这两个面目可憎的家伙就是让我们生病的罪魁祸首,还知道了勤洗手、剪指甲、按时刷牙就能把这些可恶的家伙赶走。儿子找到了想要的答案,非常满足。从这以后,儿子就有了一个口头语:‘不知道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书啊!’”
宝宝和父母在这么一个图书到现实,再从现实回到图书的过程中,孩子和图书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又一次充满温馨和甜蜜的阅读开始了,我们可以一起思考,一起感动,一起书写孩子的童年,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反复,那也无非是把花酿成蜜,把蜜炼成浆的过程吧!
新生宝宝抱被要包多久 夏季生宝宝还要包被吗
夏季生宝宝还要包被。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神经髓鞘尚未形成,当受到外来声音、摇动等刺激后容易发生全身反应,影响正常睡眠。另外,新生宝宝一个人睡觉,夏天不能盖厚被子,会感觉冷,不保暖使睡眠不沉或经常哭闹。此外,新生宝宝身体柔软,不能抬头,不易将新生宝宝抱起来,尤其是在喂奶时,很不方便。因此,用包被将新生宝宝包起来,既可使新生宝宝有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又方便母亲抱起来喂奶。
注意:夏季应给宝宝选择较薄的包被,毛巾毯厚度即可。
新生宝宝对外界刺激的感觉程度
反射运动是对新生宝宝给予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证明新生宝宝对刺激有所感觉。因此,新生宝宝对不同刺激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可以说明宝宝感觉器官的发达程度。
1 视觉
研究证明,宝宝一出生就能区别光线的明暗,如果用亮光投射到新生宝宝脸上,他就会眯起眼睛。新生宝宝醒着时可以感觉到妈妈的存在,但无法凝视。但是如果手持物体在新生宝宝眼前轻轻晃动,他就会随着物体的晃动而转动眼珠。
2 听觉
新生宝宝的耳朵构造与成人无异,只是外耳道较窄且塞满胎脂;同时其鼓室在胎内时也充满黏液,出生之后,空气进入鼓室,黏液自然消失。但是,外耳道的胎脂始终存在,这阻碍了新生宝宝的听力,因此以前一般认为新生宝宝无听力。但是最近研究发现,只要除去外耳道的胎脂,新生宝宝也能听得见。不过,在胎脂除去之前,新生宝宝对较尖锐的声音也会作出收缩身体的反应。
3 味觉
新生宝宝的味蕾(在舌上的味觉器官)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形成,因为喂新生宝宝甜汁时,他就会高兴地咽下,反之,若喂他咸汁或苦汁,他就会用舌头排斥,可见新生宝宝有味觉。但是新生宝宝也许无法区别咸、苦、酸等味道,只有喜欢与讨厌的感觉而已。
4 嗅觉
有研究发现,新生宝宝面对某些强烈刺激的味道时,会暂时中止呼吸,可见新生宝宝的嗅觉已发育到某种程度。
5 皮肤感觉
新生宝宝对疼痛、触摸、冷热的感觉比其他感觉灵敏得多。这也是新生儿会拒绝喝温度不适的牛奶的原因。
妈妈的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含有多种新生宝宝用以抗感染的抗体。初乳还有导泻作用,利于新生宝宝第一次胎便的排出。有的妈妈认为初乳不干净而放弃给宝宝喂食,这是非常可惜的。
宝宝皮肤干燥的症状
症状一:皮肤干涩
症状概述:宝宝的皮肤很娇嫩,一旦天气变得干燥,皮肤就容易脱屑、起皮、皲裂。
症状解读:这是最容易发现宝宝皮肤干燥的症状。
症状二:口腔干燥
症状概述:口腔干燥就是指宝宝的口腔唾液分泌减少了,别以为这是件小事情,如果不管不顾很容易引起龋齿及其它口腔感染,如化脓性腮腺炎、口腔溃疡、咽喉炎等。
症状解读:很多妈妈可能还不知道口腔干燥也是皮肤干燥的症状之一,所以当宝宝口腔干燥的时候妈妈们要注意宝宝给宝宝补充水分。
症状三:烂嘴角
症状概述:烂嘴角医学上称为口角炎,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张口还可出血。
症状解读:引起烂嘴角的原因,除了气候干燥外,缺乏B族维生素也是其主要原因。
症状四:喉咙疼痛
症状概述:喉咙干燥也是秋季常见的一种症状,具体表现为喉咙肿痛、嗓子沙哑。
症状解读:喉咙疼的宝宝不爱说话,吃饭、喝奶时都会哭闹。
症状五:流鼻血
症状概述:空气干燥,鼻黏膜分泌的液体挥发较快,鼻腔容易干涩发痒,这么一来有些宝宝就会去挖鼻孔,一旦用力过大就会使鼻腔内的毛细血管破裂,引发鼻出血。
症状解读:宝宝流鼻血还要考虑天气干燥宝宝上火的原因。
症状六:干咳
症状概述:人体的肺脏对干燥比较敏感,而宝宝的肺更是娇嫩,秋天经常会出现燥咳。
症状解读:秋天换季是最容易引起干咳的,妈妈要注意饮食上多给宝宝喝些滋润的汤水。
症状七:便秘
症状概述:天气干冷,便秘宝宝的人数就大大增加。长时间排泄不通畅,会使粪便郁结、干燥,成颗粒状,排便时非常痛苦。
症状解读:便秘也是因为体内缺少水分,所以补充水分是关键,水分充足了新城代谢就快了,肠道也通顺,就不会引起便秘了。
宝宝出生9天肚脐有点出血怎么办 新生宝宝脐带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给新生宝宝脐带的护理过程中,爸妈要特别注意防水,保持脐部干燥,不要被尿布或者其他物品弄湿。如果发现新生宝宝脐带布湿了,应该立即更换,不要用脏手、脏布去摸、擦肚脐。
在给新生宝宝做脐带护理的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是否存在感染、发炎的迹象,例如:有没有红肿或化脓、有没有出血、有没有液体从新生宝宝的脐窝中流出来,如果发现这些异常情况,建议带新生宝宝及时就医诊治。
(1)新生宝宝脐带在未脱落前,家长们在给新生宝宝每天洗澡后都要用碘酒、酒精消毒一次,不要涂抹龙胆紫。
(2)新生宝宝脐带脱落后,在根部会有一层痂,痂脱落后,局部会有潮湿或者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时候爸妈需要用消毒棉花棒蘸75%酒精擦净处理。
一般新生宝宝的脐带从剪断到根部脱落需要一周左右时间,如果新生宝宝脐带没有在1周之内脱落,家长也不要惊慌,不要强行去剥落宝宝的脐带,如果发现新生宝宝脐带已经超过4周还没脱落,可能是新生宝宝的脐带受到病菌感染了,家长最好及时带新生宝宝就医诊治。
新生儿有哪些特点
1.新生宝宝的身体形态
从外观看,头比较大,头发多少不一,眼常定视;躯干长,四肢短小,呈外展和屈曲姿势;胸部窄小,其前后左右宽度几乎相等,呈筒状;腹膨隆,全身皮肤覆有一层胎脂。身长一般在46—52厘米之间,体重一般在2500—4 000克之间;头围一般为34厘米,胸围一般比头围小1—2厘米,约为32—33厘米。
2.新生宝宝的头部
新生宝宝的头部大约要占出生时身长的1/4。新生宝宝的颅骨由柔软的组织连接,以便头部可以顺利地通过产道。因此有些新生宝宝在出生后很短的时间内头部有些像圆锥形,对此父母不必担心,几天之后新生宝宝的头部就会恢复为正常的圆形。新生儿的头部有两个“柔软的点”,这是囟门,是因为新生儿的头部骨骼没有长合而形成的。前囟是菱形的,位于头顶处,前囟通常在宝宝1岁的时候才闭合,还有的宝宝在15—18个月时还有空隙。后囟呈三角形且比前囟要小很多,位于头部后面突起部分的上方,通常在宝宝两个月大时闭合。有时父母在照顾新生宝宝时会发现这些柔软的地方在跳动,不要担心,这些部位都有结实的膈膜,而且一般的触摸是不会造成危险的。
3.新生宝宝的皮肤
有些宝宝生下来时全身由乳白色的覆盖物包裹着,这种覆盖物叫做胎脂或胎垢,其作用是在子宫中保护宝宝的皮肤。皮肤上的这种覆盖物在宝宝出生后数小时内就会消失。新生宝宝生下来后,肩膀和后背还会有茂密的毛发,这些毛发叫做胎毛,通常在宝宝3个月大时就会消失。新生宝宝皮肤柔嫩,有弹性,表面角质层发育不良,出生后与外界环境接触,皮肤受到刺激很容易充血,出现手脚微带青色的情况,这种现象叫做新生宝宝红斑,一般持续1—2天后便可逐渐消退。 新生宝宝的肤色应该是细腻柔和的粉色或者桃色。经过最初的适应期后,有些新生宝宝因为新陈代谢缓慢,肤色会显得有些浅,手足可能有轻微的发白现象并会持续几天。肤色较深的新生儿,手足可能会显得有些苍白,但这和新陈代谢没有关系,是受新生宝宝自身色素含量影响的。在新生宝宝的骶尾部及臀部往往可以看到灰蓝色的色素斑,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且边缘明显,用手按压时不退色。这是皮肤深层堆积了色素细胞的缘故。这种色素斑在宝宝5—6岁时会自行消退,无须治疗。
4.新生宝宝的脐带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会在结扎后3—7天内干燥脱落,血管闭锁形成韧带,脐带外部伤口向内凹陷形成肚脐。新生宝宝脐带末端残留的血管与体内血管相连,一旦发生感染容易导致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父母处理新生宝宝脐带时应格外注意。
5.新生宝宝的呼吸
新生宝宝的呼吸频率通常比成年人要快得多,有时每分钟能达到40—60次。并且新生宝宝在呼吸的时候还会发出很多声音,特别是在他们熟睡的时候。有时新生宝宝呼吸时还会出现时间长达三四秒钟的憋气,这是因为宝宝有着不规则的呼吸模式。
6.新生宝宝的心率
新生宝宝出生后的几天,偶尔可以听到心脏杂音。新生宝宝心率较快,每分钟可以达到120—140次,并很容易受啼哭、摄食等因素影响。新生宝宝的血流大多分布在躯干和内脏,因此常可出现肝、脾肿大及四肢发冷和青紫等现象。
7.新生宝宝的体温
新生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皮下脂肪也比较薄,因此保温能力差,散热比较快,很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导致体温不稳定,此时父母应多注意宝宝的保暖。特别是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较低,出生后一小时内体温可以下降2℃,然后逐渐回升,12—24小时内应稳定在36℃—37℃之间。
8.新生宝宝的排便状况
新生宝宝出生后10小时第一次排出的是胎便。胎便黏稠,呈棕褐色或绿色,这种胎便是由消化道各种分泌物、咽下的羊水和剥落的上皮细胞组成的。如果呈绿色,是因为混有胆汁。胎便无臭味,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便,其总量可达100—200毫升。第二至第三天过渡到粪便,以后逐渐排出正常粪便,粪便转为黄色,每天大便次数不等。如果新生宝宝在24小时之后仍未排大便,或大便呈咖啡和柏油样,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新生宝宝出生后3—4天时就不再排黏稠的大便了,排出的是吃了母乳或牛乳后经过消化的大便,这样排便说明新生宝宝的肠道是通畅的。大便的性质也不同,同是吃母乳的新生宝宝,有的大便黏稠、呈金黄色,有的则呈绿色,并混有白色疙瘩夹有黏液。喂牛奶的新生宝宝,有排白色大便的,也有排黄色大便的,不能说哪种大便颜色好,哪种不好,只要新生宝宝能正常生长,就不需要为粪便的形状和颜色担忧了。
解读新生宝宝八种生理状态
宝宝的呼吸有些“不对劲”
小宝宝睡觉了妈妈赶快抓紧时间休息。过了一会儿,无意间发现宝宝出气有些不对劲,好像在用肚子出气,而且一阵快一阵慢,一会儿深一会儿浅,有时甚至不出气了。妈妈吓坏了,宝宝这是怎么了?
妈妈不必惊慌,这是新生小宝宝的正常情况,因为他们的鼻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加之胸部的肌肉不够发达,肺部的弹性组织发育也不完全,所以,小宝宝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而宝宝的胸廓运动较浅,表现为呼吸时肚子一鼓一瘪的,看起来好像在用肚子呼吸。而且,小宝宝每次呼气或吸气的气量都很少,但他们新陈代谢非常旺盛的身体却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小宝宝只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弥补,大约每分钟35—4次。但是大脑的呼吸中枢发育还不够舰群,不能很有节律地控制呼吸频率,因此宝宝的呼吸深浅交替,快慢不匀,甚至有时暂停5—10秒钟,这种不规则的现象在入睡后会更为明显。
专家叮嘱
A.如果小宝宝的呼吸每分钟超过60次,则可能患上了新生儿肺炎,应及时去看医生。
B.小宝宝脸色青紫、脸色不好看,或口吐泡沫,也应及时看医生检查。
C.小宝宝是以腹式呼吸为主的,所以不要把腹部束缚得太紧,以免影响呼吸。
宝宝的身体抖动
妈妈好几次在给小宝宝洗澡或者换衣服时发现,宝宝的手、胳膊以及腿在颤抖着,有时小下巴也抖动。糟了!宝宝是不是有癫痫?要不就是缺钙抽筋,慌得妈妈赶快找医生。
其实,这种现象既不是癫痫,也不是缺钙,而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小宝宝的大脑组织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控制肌肉的功能尚不健全,而处于从属地位的皮质下中枢及脊髓,在功能上却相对地较为完善,因此小宝宝的动作均是通过它们来完成的,并没有完全受到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质的控制。只有通过大脑皮质控制的运动才能达到最稳定、最协调,而且是有目的的运动。所以,小宝宝常出现无目的、不自主的肌肉抖动。但是随着大脑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宝宝就会出现有意识、有目的的动作,这种不自主的抖动则会慢慢消失。
专家叮嘱
在寒冷季节要注意给宝宝保暖,以免他受冷后抖动得更厉害。
怎样启发宝宝智力
积极回答宝宝问题
方法启用的年龄段2岁左右
宝宝问东问西,你千万不要感觉不耐烦,这可是培养宝宝学商的关键时刻。宝宝提问说明他有了好奇心,好奇心是推开学习大门的力量,正确引导宝宝的好奇心,积极回答宝宝的问题,能让他从一点一滴中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意义
知识是在一个又一个疑问中积累起来的。不要打消宝宝提问的积极性,这会阻碍他们学习的欲望,你回答的越多,宝宝的学商就越高哦!
带宝宝出行、旅游,扩大知识面
方法启用的年龄段2岁左右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妨多带宝宝出去走走,天气好时可以去郊外,等宝宝大点了可以带出去旅行。世界很大,有很多是宝宝不了解、不知道的,接触这些他所未知的事物,会让他对探索世界奥秘产生更大兴趣。不妨在假日带宝宝去科技馆、动植物园、海洋馆,这都是提高宝宝学商的好地方。
了解新生宝宝的心理秘密
新生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所以家长要想更好的护理新生宝宝,了解他们的心理秘密是很重要的。
据新生儿期简单的条件反射建立和最初心理现象形成的特征,对新生儿的心理卫生要重视以下几点:
母亲是第一任启蒙老师。要对新出生的婴儿多给予抚爱,及早训练与建立新生儿主动寻找食物的条件反射。在每次喂奶时要用亲切温柔的话语对他说:“宝宝醒醒吧,该吃奶了,妈妈已经来了。”尽管婴儿不懂这些话,但这种语言的刺激,对婴儿条件反射的建立帮助极大。还要有意识地把奶头先放在婴儿的脸上,刺激婴儿的感觉,然后再逐渐接近他的嘴,为婴儿提供更多的寻找奶头的学习机会。要注意定时、按程序喂奶,使婴儿及早建立起母亲的声音和吸吮乳汁之间的联系,形成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的建立,属于最初的智力开发内容,对促进心理现象的萌发和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有帮助。
给予婴儿周到的护理。如按时喂奶,按时换尿布,根据天气变化注意保暖,使婴儿获得生理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与需要,经常处于舒适感所带来的愉快情绪的反应状态。这种愉快的情绪反应,有利于促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形成。相反,如果护理不周,婴儿常因饥饿、尿布潮湿等给予的不舒适而处于持续的啼哭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会不利于婴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正常情况下,婴儿有时也会出现无原因的啼哭,或想让母亲(或他人)抱一抱、摇一摇。婴儿啼哭时放开喉咙,手舞足蹈,这对锻炼肺活量(肺功能)以及达到全身运动都有良好的作用。如果婴儿出生后数月,既没有饥饿、不适的不愉快情绪,也没有吃饱、穿暖后由舒适所带来的愉快情绪反应,也从不啼哭,这可能是不正常的现象。
母亲的抚爱,应从婴儿出生后即开始。通过与婴儿身体皮肤的直接接触,对促进婴儿皮肤感觉的形成及心理健康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为婴儿布置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母乳喂养,给予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等,对婴儿的脑发育是有好处的。脑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因此,促使良好的脑发育是心理活动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