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三大退烧法

中医三大退烧法

1、热者寒之法

可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四大”症状,即表现为高热不退(大热),汗出较多(大汗),口渴喜喝冷饮(大渴),脉象洪大而数(大脉)等症状,就是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可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如见高烧不退,烦躁,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的,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2、通腑泄热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3、滋阴清热法

即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主要适用于由于阴虚而导致的胸口发热,手脚心发热,伴有烦躁不适,夜间出汗等症状,多见于体型瘦弱的人,也常见于患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疾病。此时不能应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而应该滋阴清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来治疗。还可按摩照海、太溪、涌泉、三阴交等穴位,多吃鲜藕、菱角、鸭梨等食物。

物理退烧法有哪些呢

物理退热方法---简易、有效、安全。

方法一:冰敷(冷敷)在额头、手豌、小腿上各放一湿冷毛巾也可以是冰块,其它部位应以衣物盖住。每15分钟换一次毛巾

方法二: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温,也可以用白酒擦身子,重点擦拭身体的大动脉处(腋下、劲动脉、前胸。后背、股骨沟等处)。酒精挥发需要吸热,这样可以帮助人物理降温,安全有效。

这两个方法也可同时使用,但要注意:

(1)体温上升阶段,病人有畏寒,发抖,皮肤苍白等长期应注意保暖,

(2)高热持续期,病人面色潮红,呼吸脉搏加快,首先采用物理降温,如头部防止冰袋,冰帽,温水或酒精擦裕,内服冷饮,物理降温期间,需要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3)。体温下降期,汗液分泌增加,病人大量出汗,此时应更换潮湿的衣服,床单,防止病人受凉,饮食应选用营养高,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多吃水果和新鲜的蔬菜,保持大便正常

宝宝发烧中医教你退烧方

可以在家自行治疗。传统的中医有很多快速有效的退烧方式,不打针不吃药就能帮助孩子降温康复。

半夜突发高烧退烧小偏方

1、生姜一小块(约10克),捣成糊状,敷在手腕处的高骨上,或直接切片贴在高骨处,用医用纱布裹住后,贴上胶布固定,一般40分钟左右就可以退烧。

2、薄荷15克,水500毫升,烧煮5—8分钟即可,待水温凉后,用纱布蘸取反复擦洗腋窝、前额,大腿根,直到孩子烧退为止。

紧急退烧 人体5个“退烧穴”有奇效

发热多是机体正气与外来邪气相搏斗,机体免疫力较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那么这五个“退烧穴”就是你的假选。

1、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发烧怎么退烧

1、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2、内在因素: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从而发烧应该当作一种警讯。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退烧方法一般根据医生的叮嘱和自己的情况,可以合理的选用合用,一些合理的退烧方法。退烧方法可分为:

1、中医退烧,西医退烧。这是根据中西医的不同进行的划分。

2、物理退烧和化学退烧,物理退烧是针对西药用药而来,药引基本上家庭自备可寻。

3、民间偏方,多年的生活经验对于常见疾病甚至是比较复杂的疾病人们都积累了一些自己的治疗方法,由于部分方法在医学原理上未被解释和接受,我们称为民间偏方。

中医教你4种方法来退烧

中医教你4种方法来退烧

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中医治疗发烧的方法很多,但如果选错了,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往往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风热感冒一般表现为发热明显,身体体温升高,身体会出汗,并且还有头疼,口渴,喉咙疼的症状,可以通过身体出汗,多喝白开水从而达到排毒的作用,是发烧症状减轻,之后就不在发烧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通过中医拔罐、中医按摩或者热水泡脚等方法来达到退烧的目的。拔罐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到风寒的侵袭,也有退烧的效果。

发汗退热法

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法,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明显,体温较高,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

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

热者寒之法

中医退烧我们可以使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治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烧而不恶寒的患者。发烧我们主要见到的就是四大症状,例如高热不退,发烧口渴的时候喜欢喝冷饮,出汗比较明显等症状,这些就是高烧症状,这个时候不能用发汗退热法,我们可以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也可以用甘寒退热法。若果有高烧不退,舌头发红,口干舌燥等症状,我们可以使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通腑泄热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滋阴清热法

我们可以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患者阴虚发热的症状。该症状主要适合胸口发热,手脚发热,发烧的时候烦躁不安,夜间睡觉经常出汗,体型偏瘦的患者。也经常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肿瘤等症状。这中发烧症状不能使用我们前面所讲的方法,应该用滋阴清热,可以使用地黄丸来治疗,也可以按摩三阴交叉穴、太溪穴、涌泉穴等穴位,多吃一些藕片、水果等食物。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写的使用中医治疗

老中医退烧方子

退烧药方一

白萝卜,香菜根,生姜

是在小孩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 白萝卜2-3片 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待温度适中给小孩喝,小孩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

退烧药方二

杏仁: 10克 桃仁:10克 栀仁:10克 枣仁:10克

将上面四味药研碎,切记一定要磨碎成粉末状!(一般药店都能提供研磨)。

取适量,用鸭蛋清(没有鸭蛋也可用鸡蛋)调成稀泥状(不能太干),放在干净的纱布或其他干净布上,将药对准宝宝脚掌心,布最好长一点,可以在孩子脚上緾绕几圈用带子绑住(就象医院的一般敷药方法),我一般还会在敷好的药外面再给他套上一双袜子,以免因为不舒服被孩子踢掉。

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隔1-2个小时打开看看,如药干了,再换上新药,一般敷一到两次就基本能控制住高热,而且不反弹,无任何毒副作用。热退,敷药的脚底会出现黑色的药痕,这是正常现象。

中医七步手法4分钟退高烧

4分钟退高烧,确实可以,你听的一点没错。

如何做到?

1、云门穴,中府穴:轻轻按揉,按开这2个穴位。

2、檀中穴:按揉檀中穴,按开任脉,阳脉自然通。

3、小肚子:轻轻的揉一揉,捏一捏,提升带脉约束力,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4、督脉:整个背部,轻轻拍打,按揉,通气血。

上面4点做完后,四肢温度基本上就没了。

5、肺经:手太阴肺经轻轻拍打,轻轻的锤,艾灸都可以。抓住两手,两边揉揉,玩耍一样,瘀在体内的热自然就有通路出来了。

此操作后,躯干,四肢,背部,腹部基本就OK了。

6、大椎:手搓热后按摩,1分钟左右,小孩会出汗。

7、此时基本烧退完。如果头部还有部分热,可以借助艾条,在大椎上1-2cm处烤一下。

这些操作都很简单,就像和孩子玩耍一样,在不自觉中,帮孩子快速退高烧。

其实,用手法退高烧真的不难,只要你明白高烧的原理,手法退烧就真的是手到烧退!

宝宝发烧护理方法

1、热痉挛的护理

热痉挛发作的时候,要保持镇静、量体温并做退烧处理,测量发作时间并保持口鼻畅通,不要乱塞东西在宝宝的嘴巴里或捆绑固定抽筋的手脚。

注意事项:宝宝热痉挛抽筋的时间较久或反覆发作的,应立即送医。

2、忌冰枕擦酒精

宝宝发烧时,不要使用冰枕或擦酒精来退烧,请依医师指示服用退烧药,药物也不要过量,穿着较宽松的衣服,清淡饮食及适量补充水份。

3、四小​​时量耳温

一般定期约每四小​​时量耳温,如果觉得宝宝有发烧或不舒服可以随时量耳温。退烧目的是减少发烧造成宝宝不舒服的症状,如果宝宝没有不舒服感觉也不必积极退烧或一定要退烧到正常温度。使用再多的退烧药,也无法防止热痉挛的发生。

4、退烧两种方法

退烧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性退烧法(包括冰枕、温水拭浴或洗温水澡、贴于皮肤表面的散热贴片等)与化学性退烧法(包括口服退烧药、肛门退烧塞剂等)两种。

5、退烧药降体温

治疗发烧的宝宝,如果决定要降低宝宝的体温,直接使用退烧药来降低体温中枢设定的温度,不但退烧效果好,而且方便使用,但是务必根据医生指导下使用。

贴心提醒:玫瑰疹病毒会刺激提升脑部体温中枢设定的温度而引起高烧。

6、不同阶段处理

针对发烧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处理,如:发冷期需注意保暖,适量的补充水份电解质;高烧期使用退烧药,减少被盖及保持空气流通,适量补充水份电解质。

中医退烧有四法

一、热者寒之法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高热不退,汗出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由于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应注意适可而止。

二、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三、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1、发汗退热法

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2、升散退热法

适用于内有郁热的病人,因邪热内郁于里,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此符合《黄帝内经》所说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应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热作用,但过汗能损伤津液,故对体虚病人应当慎用。

四、滋阴清热法

即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主要适用于由于阴虚而导致的胸口发热,手脚心发热,伴有烦躁不适,夜间出汗等症状,多见于体型瘦弱的人,也常见于患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疾病。此时不能应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而应该滋阴清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来治疗。

老中医退烧方子

在小孩生病发烧的时候,轻易不要小孩给吃退烧药,也不要输液!

小孩发烧的时候有个中医告诉我只要你给孩子输了一次液,孩子大部分会1-1.5个月就病,因为免疫功能退化的缘故。

退烧药方一

白萝卜,香菜根,生姜

是在小孩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 白萝卜2-3片 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待温度适中给小孩喝,小孩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

退烧药方二

杏仁: 10克 桃仁:10克 栀仁:10克 枣仁:10克

将上面四味药研碎,切记一定要磨碎成粉末状!(一般药店都能提供研磨)。

取适量,用鸭蛋清(没有鸭蛋也可用鸡蛋)调成稀泥状(不能太干),放在干净的纱布或其他干净布上,将药对准宝宝脚掌心,布最好长一点,可以在孩子脚上緾绕几圈用带子绑住(就象医院的一般敷药方法),我一般还会在敷好的药外面再给他套上一双袜子,以免因为不舒服被孩子踢掉。

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隔1-2个小时打开看看,如药干了,再换上新药,一般敷一到两次就基本能控制住高热,而且不反弹,无任何毒副作用。热退,敷药的脚底会出现黑色的药痕,这是正常现象。

中医常用的退烧偏方

1、热者寒之法

中医退烧我们可以使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治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烧而不恶寒的患者。发烧我们主要见到的就是四大症状,例如高热不退,发烧口渴的时候喜欢喝冷饮,出汗比较明显等症状,这些就是高烧症状,这个时候不能用发汗退热法,我们可以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也可以用甘寒退热法。若果有高烧不退,舌头发红,口干舌燥等症状,我们可以使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此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达到发汗退热的效果。

2、通腑泄热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3、滋阴清热法

我们可以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患者阴虚发热的症状。该症状主要适合胸口发热,手脚发热,发烧的时候烦躁不安,夜间睡觉经常出汗,体型偏瘦的患者。也经常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肿瘤等症状。这中发烧症状不能使用我们前面所讲的方法,应该用滋阴清热,可以使用地黄丸来治疗,也可以按摩三阴交叉穴、太溪穴、涌泉穴等穴位,多吃一些藕片、水果等食物。

帮宝宝快速退烧的老中医退烧方子

老中医退烧方子

在小孩生病发烧的时候,轻易不要小孩给吃退烧药,也不要输液!

小孩发烧的时候有个中医告诉我只要你给孩子输了一次液,孩子大部分会1-1.5个月就病,因为免疫功能退化的缘故。

退烧药方一

白萝卜,香菜根,生姜

是在小孩生病的时候,一个老中医给的。“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 白萝卜2-3片 生姜1-2片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待温度适中给小孩喝,小孩喝下去会出汗退热的”各位妈妈们可以试试看,效果非常好。

退烧药方二

杏仁: 10克 桃仁:10克 栀仁:10克 枣仁:10克

将上面四味药研碎,切记一定要磨碎成粉末状!(一般药店都能提供研磨)。

取适量,用鸭蛋清(没有鸭蛋也可用鸡蛋)调成稀泥状(不能太干),放在干净的纱布或其他干净布上,将药对准宝宝脚掌心,布最好长一点,可以在孩子脚上緾绕几圈用带子绑住(就象医院的一般敷药方法),我一般还会在敷好的药外面再给他套上一双袜子,以免因为不舒服被孩子踢掉。

男孩敷左脚,女孩敷右脚。隔1-2个小时打开看看,如药干了,再换上新药,一般敷一到两次就基本能控制住高热,而且不反弹,无任何毒副作用。热退,敷药的脚底会出现黑色的药痕,这是正常现象。

相关推荐

紫苏叶煮水泡澡的功效

1、止痒去痱子 夏天来了,宝宝长痱子很正常,但是新手妈妈会除了捉急有没有更好的办,如果你给宝宝用了花露水、痱子粉还是不见好,这时你不妨煮盆艾草水给宝宝洗洗,应该2次就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怎么洗?用30克艾草加水放进锅里煮15分钟,越浓越好;等艾草水放温后,直接用毛巾沾艾草水给宝宝擦拭痱子多的地方;然后把艾草水倒进盆子里,调好水温,给宝宝洗澡;给宝宝用艾草水洗后,就不要再用什么沐浴露或者清水冲洗了! 可以隔三差五的给宝宝煮艾草水洗,不仅止痒去痱子,连蚊虫叮咬的地方也好了,皮肤滑滑的!如果宝宝,脖子下面,腋

中医有哪些退热方

辛温解表退热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汗退热,即服用辛温的药物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退热适用于那些外感风寒的患者,外感风寒其实包括很多不同的症状,这里以两类常见症状来说明,一类如头痛、怕风、怕冷、发热、咽喉肿痛、干呕、不时出汗。一类如头痛、身痛、多喘、怕冷、发热,但不出汗等。针对第一类症状常用的退热是桂枝汤(方含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药物进行加减。其服用方也有讲究,喝过汤药后停一会儿,多喝热稀粥,用谷类的力量滋养脾胃、加强药力,不仅容易出汗,而且不易反复。同时,要禁食生冷

总结中医退热13偏方

1、辛温发表 对于外感风寒而发热者疗效可靠,代表方: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2、调和营卫 适用于外感中度发热,疗效很好,代表方:桂枝汤,多用于临床发热而用抗生素无效者。 3、清解少阳 此方和解退热,应用范围大,代表方:小柴胡汤,主药为柴胡、黄芩、临床用量宜大。量小作用较弱。 4、清气分热 适用气分实热证,代表方:白虎汤,方中知母、石膏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石膏配知母退热作用持续,相得益彰。 5、通便泻火 适用于阳明腑实证发热,治以宣腑通便为主,代表方:如大承气汤,主药为大黄,可广泛应用,也可加减配伍灵活应用。

10岁儿童高烧不退要怎么办

如体温在38.5℃以上,每4~6小时服一次退烧药,服退烧药后要给病儿多喝温白开水,以助出汗退热。还可采用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冷水袋敷前额等,对营养不良、体弱的病儿,不宜服退烧药或酒精擦浴,可用温水擦浴降温。 温水擦浴退烧:把毛巾在37度的温水中浸湿,擦遍孩子的全身,这样可以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从而起到散热的作用,擦了一遍后,再擦第二遍,而且,直到皮肤的体温有明显的下降,皮肤的水在蒸发的时候也可以吸热,效果也是不错的。 退烧的一个好方子: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白萝卜2-3片、生姜1-2片、加冰

发高烧怎么办 小儿推拿退高烧

小儿高热不退可以使用小儿推拿退烧,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其治疗的基础手为:推攒竹穴200次,推坎宫穴200次,揉双侧太阳穴各1分钟,泻肺经200次,泻天河水200次;如果是风寒高烧可加推三关穴100次,拿捏风池穴1分钟;如果是风热引起的高烧不退可以将泻天河水增加到400次,然后加推脊柱10次。

宝宝发烧中医教你健康退烧

物理降温 传统的无力降温是用湿毛巾敷热额头,还可以使用退热贴、冰袋等。注意敷毛巾的时候不要用过凉的水,温水比较适宜。 打退烧针 打个退烧的小针,即屁股针,降温效果比较好。而且快速,简单。当发烧超过40度以上时可以先打一针,先把体温降下来。 多喝水 发烧时,人体容易缺水,多喝水有助于降温,吃药打针后多喝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水最好是白开水,一次不要喝太多,要多次喝较好。 吃退烧药 当体温在39度左右,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以选择吃退烧药。吃完退烧药闷在被窝里一小时左右会出汗,就达到降温的目的了。 打吊瓶 当

发烧怎么退烧

发汗退热 这是最常见的退热方,适用于感冒发热的病人。常见的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出现,无汗或有汗不畅,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两大类。 风寒感冒表现为发热较轻,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以用九味羌活丸和感冒清热颗粒来治疗。 同时,我们还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

宝宝发烧擦身上哪些地方 宝宝发烧的物理降温方

宝宝发烧会引起体温过高,身体开始缺水,对水的渴望会很强烈,家长不妨多给宝宝喝点水,防止因缺水产生的虚脱,而且喝水还能帮助调节体温,帮助宝宝散热,还有利于退烧。 如果孩子状态还不错,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选择退烧贴帮助退烧退烧贴是很多人常用的物理退烧,家有宝贝不妨备一些退烧贴在家中。退烧贴只要贴在宝宝额头上,隔段时间就能看到明显退烧。 可用温度在40℃左右的温水给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抚搓宝宝的两个小脚丫,有利于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先搓脚心,再搓小腿、小手、胳膊、后背,最后将宝宝两只小耳朵搓

宝宝高烧40度怎么办 就医退烧

宝宝高烧40度时,尽快入院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物,如果吃完烧还没有退,6小时后可以再吃一次,24小时内不可超过3次。用药后往往大量出汗,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以免脱水。千万不要频繁、过量使用退热药。

宝宝发烧不用怕 中医教你退烧

幼小的孩子最让人揪心的状况就是发烧了。孩子一发烧,大人就惊慌失措,赶紧把孩子往医院送,似乎到了医院就到了保险箱。到医院医生通常的处理方无非两种:低于39℃,塞退热栓或吃退烧药。高于39℃,打点滴,用抗生素。 这两种情况无论哪种,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因为人体对疾病有一个抵御机制,一生病就用药打针会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使用抗生素只会降低孩子的抵抗力,未来稍有风吹草动气候变化就可能复发甚至加重病情。 我的建议是,在孩子体温热度不超过39℃时,家长都可以在家自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