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跟骨骨折病因

跟骨骨折病因

(一)发病原因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 60%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 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 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 1/3 ,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载距突骨折 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

(4)跟骨前端骨折 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 X 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即可。

(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 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二)发病机制

1.垂直压力 约有80%的病例系因自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视坠落时足部的位置不同,其作用力的方向亦不一致,并显示不同的骨折类型,但基本上以压缩性骨折为主,此外尚依据作用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其压缩的程度呈不一致性改变。

2.直接撞击 为跟骨后结节处骨折,其多系外力直接撞击所致。

3.肌肉拉力 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促使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如足内翻应力过猛则引起跟骨前结节撕脱;而外翻应力则造成载距突骨折或跟骨结节的纵向骨折,但后者罕见。

跟骨骨折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一、根骨骨折的病人,最常见的后遗症,其实就是创伤性关节炎,而且病人会出现慢性疼痛的,而且病人在变天时会有根骨位置明发痛的症状,而且病人在负重以后和行走后疼痛是比较明显的,比较痛苦。

二、根骨骨折的病人会有关节炎的症状的,虽然治疗以后但是会逐渐加重,有的病人的疼痛直至无法缓解的,建议这样的病人可以继续做治疗的,可以手术。不需要去正规的医院距下关节的植骨融合术,缓解疼痛。

三、神经卡压也是根骨骨折病人的后遗症,但是这个后遗症是较少见,是因为病人的胫后神经的跖内的部分或者病人的外侧支的位置,或者病人的腓肠神经外侧支,病人会因为骨折部的软组织瘢痕卡压,所以有症状,需要手术。

四、跟骨骨折后患者足跟部会有剧烈疼痛,肿胀,足跟不能着地行走以及压痛感等表现。一般跟骨骨折多为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而引起,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少见。如果复位不良的话,有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的现象。

五、跟骨骨折是会出现后遗症的,主要为畸形愈合及行走痛,所以为了恢复的更好,建议患者治疗后至少须18个月后才能进行负重,另外有的患者恢复原工作4~6个月后仍有残余症状,不过有的患者也会随着时间的过去,慢慢有所改善,所以对于有过跟骨骨折的患者,一定要更要注意患肢的保护,并做好必要的锻炼恢复工作,以减轻后遗症的发生。

跟骨骨折患者的保健措施

首先,注意固定不要太紧。跟骨骨折病人经过整复和固定以后,要特别注意观察石膏或夹板固定的是否太紧。如发现跟骨骨折部位的远端(手指或脚趾)有血运障碍,即肿胀严重或皮肤发紫,应及时请医生处理。经常检查石膏或夹板边缘的皮肤有无受压情况,如发红或破溃时请医生处理。

其次,加强功能锻炼也很重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的病人也要在床上做肢体的运动,以促进血流循环,有利于跟骨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第三,抬高患肢。跟骨骨折后应抬高患肢(用枕头垫起骨折的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防止过度肿胀。

第四,患者的卧床护理。跟骨骨折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睡木板床,有利于健康,还要注意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的皮肤,防止发生褥疮。

第五,饮食护理。家属要照顾好患者的饮食起居,注意加强营养 ,常吃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常喝些骨头汤,以补充钙质。

在日常生活中,跟骨骨折患者应该坚持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更要做到合理膳食、平衡调配、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食物品种越多越好,不要喝兴奋性饮料,也不可以多吃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主要包括一些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公鸡、猪头肉等发物以及海鲜。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

跟骨骨裂的禁忌食品

(1)忌盲目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跟骨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头

有些人认为,跟骨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3)忌偏食

跟骨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而偏食的结果便是营养失恒。

(4)忌不消化之物

跟骨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卧床

跟骨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如此虽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也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便秘。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顾虑重重。

(6)忌过食白糖

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同时,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这是因维生素B1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亦影响功能的恢复。所以,骨折病人忌摄食过多的白糖。

(7)忌长期服三七片

跟骨骨折初期,局部发生内出血,积血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非常恰当。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停,被损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就不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8)骨折禁饮果子露。

骨折与一般皮肉损伤不同,坚硬的骨质愈合时间比较长,短则1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在医院对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后,常需在家继续休养、康复。做好家庭护理,促进愈合,尤其重要。

跟骨骨折固定关键点找到

跟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60%,由于其损伤机理和骨折类型复杂,治疗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残疾率高达20%~30%。国外近年来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优良率仅在70%左右,其局部并发症较多、且缺乏理想的内固定材料。科研人员从1997年5月起在对跟骨进行传统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跟骨的解剖分区并探讨了有关临床意义,建立了模拟跟骨骨折模型,发现跟骨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极少发生移位,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支撑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严重跟骨骨折三点固定原则,即三点固定关键点:跟骨前部或骰骨、截距突、跟骨粗隆,在这三点固定跟骨骨折,不仅提高了解剖复位的成功率,而且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

科研人员还根据跟骨骨折模型,分析了骨折机制与骨折类型,设计并研制了新型的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并治疗了186例220侧(其中34例左右足同时跟骨骨折)各类关节内跟骨骨折,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良率达到92%,比国外先进水平还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

跟骨骨折后遗症有哪些

1跟骨骨折后患者足跟部会有剧烈疼痛,肿胀,足跟不能着地行走以及压痛感等表现。一般跟骨骨折多为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而引起,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少见。如果复位不良的话,有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的现象。

2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无移位的和有移位的以上老年人有严重压缩粉碎性的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另外有的也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像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或是跟骨舌状骨折等类型的跟骨骨折,是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的,具体的手术方式,则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3跟骨骨折是会出现后遗症的,主要为畸形愈合及行走痛,所以为了恢复的更好,建议患者治疗后至少须18个月后才能进行负重,另外有的患者恢复原工作4~6个月后仍有残余症状,不过有的患者也会随着时间的过去,慢慢有所改善,所以对于有过跟骨骨折的患者,一定要更要注意患肢的保护,并做好必要的锻炼恢复工作,以减轻后遗症的发生。

注意事项:

跟骨骨折是会留下后遗症的,所以患者要及时到专门的骨科医院进行诊治,并听从医嘱做好护理,治疗后要坚持做好促进恢复的一些锻炼,以便把后遗症降低到最轻的程度。

跟骨骨折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跟骨骨折的检查

跟骨骨折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其主要表现为: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跟骨压缩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

二、跟骨骨折的诊断

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跟骨骨折病人有典型的外伤史,患足承重困难和足跟疼痛,局部触痛、肿胀和皮下淤血斑亦多明显。在较严重的压缩骨折时,除可见到足后跟的高度变低和足跟横径变宽以及外踝下部正常凹陷消失外,距下关节话动亦完全丧失。但跟骨周边骨折仅有局部肿胀及压痛,而距下关节活动范围多属正常。x线正、侧、轴位片可明确跟骨的结节关节角和其横径宽度的改变。

依典型的外伤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淤血、宽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判断。X线片主要是标准侧位及轴位片,摄轴位片时X线球管应与足纵轴线呈40°角投照,侧位片上从跟骨的前关节突到后关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角(Böhler角),正常为20°~40°。

髌骨骨折病因

暴力因素(30%):

由于髌骨位置表浅,且处于膝关节的最前方,因此而极易受到直接暴力的损伤,如撞击伤,踢伤等,直接暴力导致的髌骨骨折有时会合并同侧的髋关节后脱位,骨折多为粉碎性,移位较少,伸肌支持带很少损伤,因此,患者尚能主动伸直膝关节。

肌力因素(32%):

股四头肌突然猛力收缩,超过髌骨的内在的应力时,则引起髌骨骨折,骨折多为横形,移位明显,但很少呈粉碎性,伸肌支持带损伤严重,不能主动伸直膝关节。

肋骨骨折病因

(一)发病原因

在小儿和青年期,肋骨本身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有时有胸内脏器损伤而不发生肋骨骨折,老年人肋骨脱钙,脆弱,有时因轻伤甚至用力咳嗽或喷嚏,也可引起骨折,肋骨骨折一般由外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作用于胸部时,肋骨骨折常发生于受打击部位,骨折端向内折断,同时胸内脏器造成损伤。

间接暴力作用于胸部时,如胸部受挤压的暴力,肋骨骨折发生于暴力作用点以外的部位,骨折端向外,容易损伤胸壁软组织,产生胸部血肿。

开放性骨折多见于火器或锐器直接损伤,此外,当肋骨有病理性改变如骨质疏松,骨质软化或原发性和转移性肋骨肿瘤的基础上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肋骨骨折。

(二)发病机制

肋骨骨折常发生在第4~10肋,第1~3肋较短,且有肩胛骨,锁骨保护,不易骨折,第11~12肋为浮肋,活动度大,骨折少见,但如果造成第1~3肋或第11~12肋骨折,则往往外力打击很大,应密切注意有无合并胸内或腹内器官损伤,由于致伤暴力不同,可以产生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每根肋骨又可在一处或多处折断:单处骨折如无胸内脏器损伤,多不严重,但有相邻的几根肋骨同时两处以上骨折,可造成连枷胸,产生反常呼吸运动,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肋软骨骨折常发生在肋软骨与肋骨或与胸骨连接处,并易脱位,胸骨骨折的部位多发生在胸骨体部或柄体交界处,由于易合并胸内脏器损伤,死亡率达25%~45%。

跟骨骨折的饮食宜忌

一、跟骨骨折的饮食宜忌

(一)宜

1.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

2.多吃含锌、铁、锰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动物肝脏、海产品、黄豆、葵花籽、蘑菇中含锌较多;

3.麦片、芥菜、蛋黄、乳酪中含锰较多,骨折病人可适当多吃。

4.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

5.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绿叶蔬菜、小麦面粉中含铁较多。

(二)忌

1.忌盲目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跟骨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

2.忌多吃肉骨头

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

3.忌偏食

跟骨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而偏食的结果便是营养失恒。

4.忌不消化之物

跟骨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

5.忌少喝水卧床

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便秘。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顾虑重重。

6.忌过食白糖

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

7.忌长期服三七片

跟骨骨折初期,局部发生内出血,积血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非常恰当。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停,被损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就不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二、跟骨骨折的食疗法

方1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方2

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方3

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髌骨骨折病因

1、外伤

骨折发生在外力直接的部位。如打伤、撞伤。多为粉碎或横断骨折,软组织损伤轻重,多为开放性,这是导致骨折的原因之一。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也易导致骨折的出现。骨折距外力接触点较远。多为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

相关推荐

跟骨骨折会引发什么疾病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较多,最常见的有:肿胀、张力性水疱、筋膜室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伤口裂开和感染、跟垫疼痛、跟骨骨刺、骨折畸形愈合、关节炎等。其他还有跛行、跟腱挛缩、侧方撞击综合征和腓肠神经炎等。 跟骨骨折常合并严重软组织肿胀及张力水疱。水疱通常发生在骨折后包括:伤足持续剧痛、肿胀严重、屈趾无力、伸趾疼痛、跖部感觉减退、出现张力水疱或淤斑等,足跟部严重的张力性肿胀为本综合征确切的特征性表现。对跟骨内、外及表浅筋膜室应用压力监测,如发现压力达到30 mmHg ( 1 mmHg =0. 133 kPa)或在心脏

跟骨骨折的两种分类

1、不波及距骨下关节的跟骨骨折 (1)跟骨前端骨折,波及跟被关节。 (2)跟骨诺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结节的“乌嘴状”骨折。 2、波及距骨下关节的挤压剪切骨折 (1)垂宜压缩骨折,跟丹后关节面被相应距骨面垂直挤压塌陷。 (2)单纯劳切暴力骨折,距骨楔人跟骨,分成前内块的距骨前面部分与裁距突前端和后面的内室部分,即第一度损伤。 (3)四切和挤压暴力骨折,除前后两月放外,前骨块有纵裂,形成历面的三角骨块和财窦的柱状骨片,后骨块内有半月形的后关节面,包括内室块,嵌入后骨块内,即第二度损伤,也

脚后跟疼一般有哪些原因

(1)跟腱周围炎;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及腱围部位发炎,指一种无菌性慢性创伤,一般是由急性损伤或者是慢性劳损引起的,会在活动后引起脚后跟疼的症状。 (2)跟骨骨刺; 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运动造成过度牵拉时会引起脚后跟疼痛。 (3)跟骨骨膜炎; 跟骨骨膜炎是跖趾关节的背屈、趾短屈肌的收缩、体重的下压,牵涉拉力增大,集中于跟骨跖面结节上。如果跖腱膜受到长期、持续、过大的牵拉,即可在跟骨结节的附着处发生慢性损伤,产生骨膜炎或纤维组织炎症,从而引起脚后跟疼的症状。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脚后跟疼挂哪一科

引起脚跟疼痛的原因较多,临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围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8)跟骨结核、肿瘤等。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 治疗方面:1、理疗;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3、局部封闭治疗;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足跟痛检查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垫变性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临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围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8)跟骨结核、肿瘤等。

右脚后跟疼是预示什么

1、跟骨骨刺 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

足跟痛是足跟骨刺引起的吗

足跟痛是足跟骨刺引起的吗?引起足跟痛的病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有:包括跟腱腱鞘炎、跟后滑囊炎、腓骨肌腱鞘炎、胫后肌腱鞘炎和长拇屈肌腱鞘炎、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跖筋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腱周围炎等。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多因外伤、行站过久特别是负重行走、爬山等原因使跟骨下方着力处的脂肪垫损伤,发生出血、水肿、变性、变硬等病变,病人诉行走时疼痛,局部肿胀、压痛。跖筋膜炎多由于外伤或慢性劳损,使跖筋膜在跟骨附着处产生劳损,出现变性、撕裂、钙化和疼痛,压痛点在跟骨底部前方,疼痛可向足跖部扩散,行走、弹跳加重,足底有紧张感,不

跟骨骨折的症状都有哪些

1.跟骨骨折患者外伤后,足跟疼痛,不利站立,行走。 2.局部肿胀,压痛,畸形,或摸到骨擦音。 依典型的外伤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淤血,宽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判断,X线片主要是标准侧位及轴位片,摄轴位片时X线球管应与足纵轴线呈40°角投照,侧位片上从跟骨的前关节突到后关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角(Böhler角),正常为20°~40°。 一般分为以下2型: 1.关节外型:指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

脚后跟骨折如何治疗

一、治疗方法: 1.跟骨骨折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又未影响跟骨结节角、未波及跟距关节面的及跟骨体增宽不明显者,早期采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中药外敷,局部制动,扶拐不负重行走3~4周即可。 2.有移位的跟骨骨折,可作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3.手法复位不成功者,可作金针拨骨术,经皮穿针固定术。 4.跟骨骨折后期,如疼痛较重,经非手术方法治疗,症状不减者,可酌情作跟距关节或三关节融合术。 二、复位手法:整复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伤后24~48小时内进行,否则可能因局部肿胀严重或张力性水泡而使手法复位难以进行。 1.不波

脚后跟痛怎么检查

足跟痛(calcanodynia),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 跖 筋膜 炎 ,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 维断裂及 修复 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 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