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骨质疏松的三个相关因素
女性骨质疏松的三个相关因素
内分泌原因
对于女性而言,内分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自己的身体各项健康指标,而且雌性激素本身就可以帮助促进骨形成还有帮助抑制骨吸收,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维持骨密度提高骨量。但是如果女性的雌激素不能够很好地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那么就容易导致女性的骨量丢失加快,尤其是女性在绝经之后,也是骨质疏松发病率最高的一个时间段。所以这个时期对身体的一个补钙或者是营养补充问题都非常的重要。
年龄原因
年龄除了会让女性衰老之外,也是让很多疾病有机可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为年龄增大之后,那么身体的免疫能力就会下降,这个时候就更容易生病,而女性在四十岁之后,骨量就会开始减少丢失,骨密度在下降。而且和男性相比女性骨量开始减少要比男性的提前早十年以上,所以想要更好地预防,那么女性应该积极地锻炼身体,多参加一些外面的活动。这样就可以延缓骨量的流失,预防中老年期的骨质疏松无问题。
体重原因
很多的女性都一直在追求自己可以瘦一点再瘦一点,但实际上要是过于消瘦的话,那么骨密度就要比正常体重的女性或者是肥胖的女性要下降很多,而且骨密度的水平也会偏低,这样患上骨质疏松的概率也就会增加。所以建议爱美的女性朋友,不要在疯狂的减肥,因为那样子,对自己带来的可能是更大的疾病伤害。
骨质疏松症状分类有哪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其他疾病和药物等一些因素诱发。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髓瘤﹑白血病﹑恶性肿瘤﹑贫血﹑长期卧床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肝素﹑皮质激素等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一般伴有遗传病史,女性多见,妇女哺乳和妊娠期所致的骨质疏松往往也归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病部位是人体中轴骨及四肢长骨骨干,疼痛是骨质疏松症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包括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等,与平时患者的负重活动量及气候、温度变化亦相关。
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大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
骨质疏松的分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的三大分类
病因--各不相同,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
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
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症可能会导致死亡
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59%的男性患者丧失行走能力。
医师提醒网友,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骨质疏松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饮食疗法
在饮食方面,预防骨质疏松症要注意直接增加富含钙质的食品,包括乳品类(牛奶、奶酪)、豆制品类、海产类、蔬菜类、坚果类,以及其他添加钙食品;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如VitD、K、B6及B12;还要注意减少富磷食物,如可口可乐等。
2、体育锻炼
通过运动,骨的生长可能得到特别的调节。可以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丢失以及改善肌肉和增加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及其不良后果。
3、防跌倒
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的相关因素,所以要防止跌倒或降低跌倒出现的概率。提倡改善生活方式,尽可能的减少意外发生,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合并使用一些增加跌倒倾向的药物。
4、减少饮酒
酒精会引起器官损害;抑制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还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直接对抗成骨细胞的作用
5、戒烟
吸烟会加速骨质的吸收,还会加速雌激素灭活和分解。
中老年女性容易骨质疏松
什么是骨质疏松?哪些人容易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中医有什么好办法?
骨质疏松是衰老的表现
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属祖国医学“骨痿”、“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肾精的盛衰与骨骼的生长代谢有密切关系。骨质疏松与肝、肾、脾等多个脏腑相关连,以肾虚为主。肾虚精髓不充、骨失所养为其主要病机。骨质疏松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久病失治、老年衰变、用药失当引发。
骨质疏松是衰老的一种表现,如果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明显腰背痛或神经症状,应视为一种疾病。骨质疏松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因生理功能逐渐衰退造成原发性骨质疏松,另一方面,各种疾病后期都会影响到肾,导致肾虚,引发继发性骨质疏松。
中老年女性容易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地区、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男女性的骨量在35~40岁以后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期以后的骨量丢失远远高于男性,故女性的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这是因为雌激素能刺激成骨细胞,制造骨基质。如果雌激素水平下降,则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减少。绝经后妇女如合并甲亢,其骨质疏松出现较早且较重。
另外,甲状腺机能亢进者、严重缺钙者可引起并加重骨质疏松,维生素C缺乏者、长期蛋白质营养缺乏者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容易形成骨质疏松。另外,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如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也会使人体缺钙,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可能会导致死亡
医师指出,人的骨质是在无声无息中流失的,人在30-35岁的时候骨量开始流失;到了36-49岁的时候,骨量缓慢减少;到50-69岁的时候,骨量则迅速减少;70岁以上的人骨量持续减少。随着骨量的减少,骨质就容易疏松,进而出现骨质疏松症,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据统计,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达1,500,000次,其中发生椎体骨折有700,000多次;发生髋部骨折有300,000多次;发生腕部骨折有200,000多次;发生其他骨折的也有300,000多次。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致残+致死
骨质疏松导致骨折,明显增加老年人死亡率和致残率;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为31%,女性死亡率为17%,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59%的男性患者丧失行走能力。
医师提醒网友,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骨质疏松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饮食疗法
在饮食方面,预防骨质疏松症要注意直接增加富含钙质的食品,包括乳品类(牛奶、奶酪)、豆制品类、海产类、蔬菜类、坚果类,以及其他添加钙食品;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如VitD、K、B6及B12;还要注意减少富磷食物,如可口可乐等。
2、体育锻炼
通过运动,骨的生长可能得到特别的调节。可以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丢失以及改善肌肉和增加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及其不良后果。
3、防跌倒
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的相关因素,所以要防止跌倒或降低跌倒出现的概率。提倡改善生活方式,尽可能的减少意外发生,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合并使用一些增加跌倒倾向的药物。
4、减少饮酒
酒精会引起器官损害;抑制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还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直接对抗成骨细胞的作用
5、戒烟
吸烟会加速骨质的吸收,还会加速雌激素灭活和分解。
重度骨质疏松的治愈率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常常可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每个人都有提升并促进骨骼健康的必要。定期做骨健康检查并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尤其是65岁以上的女性和有骨折史的50岁以上的女性和男性都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
骨质疏松症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从1997年起,把每年10月20日确定为“世界骨质疏松症日”,以唤起人们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的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对于骨质疏松这一无声无息疾病的认识与了解,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来预防骨质疏松,降低因骨质疏松而造成的骨折的发生率非常关键。
1、病因治疗: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治疗骨质疏松首先要去除病因,特别是内分泌及代谢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一旦控制住病因,骨质疏松可逐渐好转。所以,在治疗骨质疏松之前,一定要全力找出致病原因及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
2、对症治疗: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由于骨质疏松与骨恪的衰老有关,因而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对于其它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也可在病因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治疗疼痛、肿胀、畸形等。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揭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患骨质疏松症后,因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其生活质量,其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护理费用均十分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脊柱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因此,了解并熟知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十分必要,主要有以下方面:
年龄:骨折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性别:女性风险高于男性
低骨密度
低体重指数≤19kg/m2
既往脆性骨折史,尤其是髋部、尺桡骨远端及椎体骨折史
父母髋部骨折史
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任何剂量,口服三个月或更长时间
吸烟
过量饮酒
合并其他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烟草和骨质疏松之间有何关系
那么烟草和骨质疏松之间有何关系呢?首先骨质疏松症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在中国,骨质疏松症发生年龄比人们想象的更早,甚至从二三十岁就开始了。而烟草对骨密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影响钙的吸收,烟碱抑制成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最终导致骨密度降低,形成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吸烟时间越长,骨质流失的情况就越严重,骨质疏松就越明显。在韩国的一项研究中,从不吸烟的绝经后妇女,其骨质疏松的程度与其接触的二手烟暴露情况成正相关。
所以无论是吸烟者和暴露于二手烟的人群如果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或检查发现密度下降时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戒烟和远离二手烟的暴露。
骨质疏松的三大分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病因各异。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其一为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二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等;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无潜在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骨质疏松只有老年人才有吗
一些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龄化过程的正常结果。确实,老年人中患骨质疏松症的比例相当高,该疾病与增龄密切相关,它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那么,人老了都会得骨质疏松症吗?
答案是否定的。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因此,骨质疏松症是病理性的骨骼疾病,而非正常的生理现象。既然是疾病,就有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
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年轻时期(20岁-40岁)峰值骨密度的达到和维持,以及与绝经后或老年时期骨量丢失的速度密切有关。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的学者调查表明,居住在欧洲西北部老人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要比地中海地区的人高得多;白种人的患病率也比黑种人高。而同样是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可达到男性的3倍。这主要是由于女性达到的峰值骨量低于男性,而且绝经后和骨密度相关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因此,并非所有老年人都会得骨质疏松症。在2007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和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30.8%和8.8%,也就是说在50岁以上人群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女性和男性没有骨质疏松症。
即使在发病率较高的老年女性中,国外有研究显示,8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是三分之二,也就意味着仍有三分之一的80岁以上女性没有骨质疏松症。在这些没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女性中,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环境因素也很重要,良好的骨骼与她们足量的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适当的锻炼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酗酒、不饮用碳酸饮料等)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要有正确的认识。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预防比治疗更现实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开始,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防止骨量的丢失
男性和女性均在20岁-40岁左右达到最佳骨峰值,之前是储备期,之后均属支出。骨峰值的高低80%左右决定于遗传因素,其余决定于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富含钙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有利于建立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就应注意进食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注重获得足够的光照,同时进行规律的负重运动,如果达到满意的骨峰值,那么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就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