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与胃热的区别
胃寒与胃热的区别
胃寒和胃热只是相对的,胃热不是指胃的温度很高,胃寒也不是指胃的温度很低,人体是一个不错恒温装置,胃寒和胃热,只是热了那么一点点或是寒了那么一点而已,我们很难感觉到。胃热一点点或寒一点点,胃的功能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不管是胃寒还是胃热,都是可以调理好的。
胃寒大多是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胃热:多由偏食辛辣厚味,胃火素旺,或邪热犯胃,或气郁化火所致。表现症状或口渴喜冷饮,或口臭,牙龈肿痛,衄血,或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胃寒要注意饮食,需多吃暖胃的食物,比如羊肉、猪肉、牛肉、银耳、红枣、核桃、红糖、茴香、红茶等。也可喝些专门养胃的稀健丁香茶喝,丁香茶其药理作用为养胃抗菌,健胃驱风,温中壮阳,下气降逆。丁香茶叶作为天然食材,男女都适合饮用,有非常天然的滋补功效,是暖胃的最佳帮手。
胃热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花椒、茴香、桂圆、白豆蔻等。可多吃清淡一些的食物,比如绿豆、萝卜、冬瓜、山药、莲子、苦瓜等。其实不管胃寒还是胃热,我们都应该做到的就是饮食习惯要健康,注意日常保健,这样才能养胃、护胃,暖胃,健胃。
从舌苔看胃寒胃热 舌苔有无
正常情况下是有舌苔的,舌苔是由胃气而生,所以无论是胃寒还是胃热,正气未衰的情况下,都是有舌苔的。
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
怎么知道自己是胃寒还是胃热
在中医看来,脾胃病既有虚证、实证,还有虚实夹杂之证,其中胃热、胃寒、胃湿、胃虚等广为普通市民熟知,所以自行用药的现象较为普遍。此外,广东人特别讲究的凉茶和煲汤,常常用于胃热、胃寒、胃湿、胃虚等进行药食疗法。在此,专家指出,很多胃药都能迅速起效而缓解症状,但如果胃病患者因此而掉以轻心,常自行服药而不及时就医,往往容易掩盖真实的病因,延误病情,而致严重后果。故专家建议,要在医生诊治的前提下开展药食疗法。
一、胃寒证
胃寒证多由外来寒邪直接侵犯胃腑,或过食生冷,寒邪停聚胃腑而发病。胃寒证又分胃寒实证和胃寒虚证。
胃寒实证:大多突然起病,腹部受寒或过量进食生果、冷饮导致,表现出胃部突然冷痛,疼痛剧烈,口淡不渴,甚至有头痛,骨节肌肉酸痛,舌质淡,苔白厚。病情轻的,用热水袋外敷,或喝热水、生姜水,或服用加味藿香正气丸即可。若病情较重,则需要用干姜、高良姜、胡椒、花椒、桂枝等以温阳散寒。
胃寒虚证:则常常病情较长,口泛清水或酸水,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大便烂,腹部稍受凉或饮食稍不注意就会发病,舌淡,苔白。表现为胃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剧痛,遇寒加剧,如果用热水敷,则“得温痛减”。胃虚寒证应在用健脾胃药物的基础上加一些温阳的药,如干姜、花椒、胡椒、桂枝等。
二、胃热证
胃热(火)证又分胃实热证或虚热证,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腻的食物而成,或因心情抑郁,郁而化火等导致胃热证。
胃实热证:大多表现为胃部疼痛或有灼热感,伴有口臭或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脉滑数。这种情况可以用金银花、石膏、芦根、虎杖、丹皮、栀子、大黄等泻火清热解毒的药物,也可配合牛黄解毒片、三黄片等中成药应急治疗。煲汤时可加用崩大碗、蛇舌草、蒲公英、火炭母等辅助治疗。
胃虚火证:表现为胃部不适,口干口苦,口腔溃疡,劳累后或熬夜后加重,口臭,大便干,口干不想喝水,舌淡胖大稍嫩红,脉细数等。虚火时,要养阴清热或益气清热,用生地、石膏、麦冬、太子参、沙参等药物,煲汤时可用生地、麦冬、沙参、五爪龙等。
中医在治脾胃病上,多采取“寒则温之,热则凉之”方法。对于寒热错杂证,需要寒热并用,如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对于虚实夹杂证,又需要攻补同用。需要注意的是,治脾亦不宜不温大热。若热之太过,势必损伤脾阴;治胃亦不宜大凉大寒,如寒之太过,势必损及胃阳,应做到寒温相适,方为高明。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胃药不可乱吃。像吗丁啉这种推动胃肠蠕动的胃动力药,胃胀时用效果好,但如果有胃痛、胃胀又伴有腹泻时,胃肠痉挛或蠕动速度加快,用吗丁啉反而对病情不利。
还有的人一胃痛就吃止痛药片,据了解,止痛片大都是解热镇痛药,对于炎症性疼痛、牙痛、关节痛等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因胃病而引起的疼痛,这些止痛药不但没有止痛作用,还会因为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胃黏膜糜烂或出血而加重病情。
Tips:
在饮食上,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脾胃虚寒的人,宜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胃热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茅根、马蹄、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
胃寒的症状
胃寒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许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痛,腹泻等。
临证主要分为胃虚寒(胃阳虚)和胃实寒两型。前者多因素体脾胃阳气虚衰所致。胃实寒多因寒邪伤胃所致。
胃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治宜温胃散寒。
临床上胃痛之症,中医多称之为“胃脘痛”,现代医学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黏膜脱垂等疾患多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中医一般分为胃寒、胃热等证型。
肠胃疾病有哪些症状 其他症状
胃肠病的症状有很多,除了上述症状外,还有泛酸、打嗝、压迫感,胃酸、胃堵、胃寒、胃热、厌食、肠鸣等其他症状。胃肠病种类很多,常常由于症状不典型而被人们忽视。在以上提及的症状中,注意体会、自检,尽早发现胃肠疾病,以得到胃肠病及时治疗。
肠胃疾病有哪些症状 其他症状
肠胃病的症状有很多,除了上述症状外,还有泛酸、打嗝、压迫感,胃酸、胃堵、胃寒、胃热、厌食、肠鸣等其他症状。
肠胃病种类很多,常常由于症状不典型而被人们忽视。在以上提及的症状中,注意体会、自检,尽早发现肠胃疾病,以得到肠胃病及时治疗。
详细剖析胃寒与胃热的不同
胃痛是现在很多人常见的毛病,尤其是上学住宿时间过长的孩子们,特别容易胃痛。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饮食习惯是造成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又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而从中医上讲,胃病分为两种,胃寒和胃热。但其中以胃寒居多,大约要占90%。下面我们就胃寒与胃热说一下它们的区别。1.病因:胃寒:大多是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胃热:多由偏食辛辣厚味,胃火素旺,或邪热犯胃,或气郁化火所致。表现症状或口渴喜冷饮,或口臭,牙龈肿痛,衄血,或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2.症状表现:胃寒: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寒湿者较明显的病症是舌苔白腻,也就是舌苔白白的,厚厚的,不易刮除。胃热:表现症状或口渴喜冷饮,或口臭,牙龈肿痛,衄血,或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也可见恶心、呕吐酸苦黄水,或为衄血(凡非外伤所致的某些部位的外部出血证),严重者,则血上溢而为呕血。3.饮食宜忌:胃寒:1、不要吃生冷性的食物,比如生鱼片,绿豆、柿饼、生番茄、梨、生菜瓜、生萝卜、生藕、蟹等。2、多吃暖胃的食物,比如羊肉、猪肉、牛肉、银耳、红枣、核桃、红糖、茴香、红茶等。胃热:1、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花椒、茴香、桂圆、白豆蔻等。2、多吃清淡一些的食物,比如绿豆、萝卜、冬瓜、山药、莲子、苦瓜等另外,无论是胃寒还是胃热,首先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饮食习惯要健康,不要吃辛辣、油炸、过冷过酸的食物,少喝或者不喝酒;饮食宜清淡,不要喝浓茶,弄咖啡。可以少食多餐,但要记得胃病患者的饮食都要尽量从软考虑。从饮食上,我们可以逐步调理肠胃,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简绍几个缓解胃痛的几个简单的穴位按摩。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筋间处。梁丘穴:位于膝上2寸处,两筋间处。内庭穴:位于足背第 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公孙穴:位于第一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胃肠病有哪些症状 其他症状
胃肠病的症状有很多,除了上述症状外,还有泛酸、打嗝、压迫感,胃酸、胃堵、胃寒、胃热、厌食、肠鸣等其他症状。胃肠病种类很多,常常由于症状不典型而被人们忽视。在以上提及的症状中,注意体会、检查,尽早发现胃肠疾病,以得到胃肠病及时治疗。
从舌苔看胃寒胃热 舌苔厚薄
舌苔薄是正常舌苔或者表证舌苔的体现,往往代表胃还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没有寒热偏性的出现,暂时只是外邪侵袭卫分,未入里。
舌苔厚则表示病情已经是里证,可能已伤及脏腑,或者进入气分、营分、血分阶段了。
从舌苔看胃寒胃热 舌苔颜色
颜色是对于寒热最明显的表现,胃寒时,舌苔的颜色为白色,因为苔白是有寒证的表现。
与白色舌苔相对的就是黄苔,而黄色舌苔是热证的表现,所以胃热的舌苔颜色是黄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