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温暖孤寡老人
用爱心温暖孤寡老人
这天中午,省城盐庄社区的工作人员聊天时说起孤寡老人魏玉英,“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干脆咱们中午下班看看去。”10月22日中午一下班,黎晶霞和李梅英带着礼物朝孤寡老人魏玉英家走去。
魏玉英老人家里陈设简单,客厅里只有沙发、茶几、电视等家具和电器,不过,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坐啊,你们坐。”看到我们去看她,老人脸上堆满了笑,她说:“要不是社区的帮助,我现在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
魏玉英今年73岁,2000年从南山路搬到盐庄小区。住进盐庄小区后要交物业费、取暖费,日常开支多了,无亲无故的魏玉英只能在小区内卖酿皮贴补家用。“那天,我看她在哭。”盐庄社区主任袁淑兰一问才知道,因为住7楼,老人搬东西累病了。袁淑兰回到社区后向马坊街道办事处反映了这件情,三天后,办事处给老人申请了低保。“我把老人托靠给她的邻居。”袁淑兰说,魏玉英的邻居人很好,魏玉英身体不舒服,他们就把饭端到魏玉英家里,自从魏玉英搬到小区的那天起,电费都是邻居帮着交。“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交过电费,隔壁两口子是好人呐。”魏玉英说。
魏玉英是盐庄社区唯一的孤寡老人,在了解到老人的困难后,盐庄社区的工作人员找到物业公司,经过协调,物业公司决定免除魏玉英老人的物业费和取暖费。“老人只有一百多元的低保金,交了这些费用她靠什么生活呀。”袁淑兰说,此后,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有时间就会去看她。“要不是社区和邻居帮我,我这个孤老婆子哪儿能过上这么舒心的日子。”魏玉英激动地说。
早醒后睡不着怎么办
发病:女性和孤寡老人是高发人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心理门诊主任周伯荣教授介绍,全世界60亿人口,有15亿人曾患过抑郁症,而女性、退休或孤寡老人、重大疾病患者、性格内向孤僻者是春季抑郁的高发人群。该院临床心理门诊主治医师崔英也介绍,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比男性多一倍,国外研究显示,30~40岁女性通常是季节性抑郁的易感人群。
春季为何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高发?周伯荣介绍,由于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而且气压较低,本来就会让人比较压抑。同时,在春季,生物的代谢进入旺盛期,周围的物体会发出一种次声波,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导致人体内分泌的激素紊乱,诱发失眠、焦虑、抑郁甚至出现精神心理疾病或使原患的精神疾病的病情复发。
至于女性为何是易发人群,崔英解释,这与女性本身的生理调节、生理周期有一定关系。而对于孤寡老人而言,春季里容易引发的胃肠不适、关节疼痛等都是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识别:老是“查不出毛病的不舒服”可能是抑郁症
周伯荣提醒,是否患上了抑郁症是有迹可循的。他说,如果自己或亲友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要警惕,尤其是总觉身体不舒服,相关检查不提示躯体疾病,就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表现,最好请专科医生排查抑郁症:
1.情绪低落:轻者整日闷闷不乐,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也觉得乏味;重者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典型的抑郁心境早晨较为严重,晚上减轻。可伴有自责自罪, 常产生无用感、无助感、无价值感。
2.思维迟缓:主要表现为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生了锈、涂了糨糊,最严重时会出现木僵状态。
3.意志活动减退:主要表现为活动减少、动作缓慢、生活被动,常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不想做事,常独坐或整日卧床。
4.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早醒、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疼痛、闭经等,其中早醒后不能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因此,如果出现早醒,则要考虑抑郁症的可能。”此外,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比较隐匿,多诉诸躯体不适,其中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
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掠影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既面临精神上的窘困,更承受着繁重的农事负担。
“农忙时,特别想让儿女回来帮一把”。6月22日,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大有乡金荣村,78岁的段登绪老人对笔者说,“但是回来就没人挣钱,家里那几亩田也刨不出几个钱来,只要孩子们以后过得好,我就觉得有了盼头。”放下犁头,段登绪忙着到深井打水煮饭。段登绪的身体还比较硬朗,田里地头的活也能干一些。他说:“最怕的是生病。病了既没有那么多钱治,更没有人照料。我们不想让孩子担心,只要我们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孙子,孩子们就不用担心了。”
在金荣村,笔者看到,忙碌在田野里的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一些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维持自身生活十分困难。同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也很空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平时连个说话聊天的人都没有。他们自己从事耕作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农忙之余还要照顾孙子、孙女。尽管他们盼望着孩子们能守在身边,但更希望他们能够在外闯出一片新天地。
乡里负责人说,每到农忙季节,他们都要组织助耕队替一些老人抢种抢收,但人多面广,助耕队也不可能完全照顾得过来。
“爷爷奶奶培训班”的苦涩
前不久回农村老家办事,看到村里正在办一个特殊的培训班,参加的是清一色的老年人,培训的内容是如何教育管理孩子,预防事故的发生。可是,由于很多老年人不识字,无法做笔记,只是坐在那儿听,具体能记住多少,有多大效果,恐怕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此事的倡导者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他看到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其中绝大部分是夫妻双双外出,而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照看。老的老,小的小,甭说孩子的学习,就是基本生活也难以保障,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班,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探索一条途径。
把一个弱势群体托付给另一个弱势群体,这样的景况让我五味杂陈,感到苦涩。不乐观地说,“爷爷奶奶培训班”的“创新”之举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毕竟老人们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身体状况欠佳等因素制约,不可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全国有几千万留守儿童,其“成长中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靠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去解决,而不能让同样需要社会关爱的留守老人成为管护留守儿童的主体。
警惕留守老人遭受侵害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侵害农村留守老人的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到2008两年间,山东费县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农村留守老人犯罪案件26件37人,其中2007年11件16人,2008年15件21人。
此类案件的涉案人员多为当地农民。当地人对受害人家庭状况比较熟悉,往往乘其家中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之机,对其家庭留守的老人实施犯罪。在所受理的37名涉案人员中,与被侵害人是本村、本乡(镇)或相邻乡镇的农民为30人,占81%。侵财型、暴力性案件占较大比例。在受理的该类案件中,盗窃、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犯罪案件20件30人,占受案总数的76%。
一般来说,老年人防范犯罪的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利意识比较淡薄,容易使犯罪嫌疑人得手。有些受害人对自己的财物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部分老年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后,不知或不敢向司法机关求助。
如何保护农村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让老人安度晚年,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留守老人面临困难种种
因工作原因,笔者对我乡部分留守老人进行了调查,得知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较差。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参加城乡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农村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如若雇人来干,成本提高,所以很多老人农忙时都舍不得花钱请人帮忙,自己干起来则非常吃力。
二是生活缺乏照顾,管护孙辈负担重。子女外出打工后,大部分老人与孙辈组成隔代家庭,老人代为照顾的孙辈一至数个,负担较重。
三是隔代教育问题突出,心理压力大。因为农村老人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目前农村交通、通讯状况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自控能力差,这让老人极度担心却又无法监督管教。
四是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子女外出后,电话就成为留守老人与子女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有些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子女们一去多年杳无音讯。留守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五是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加强。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的比例达75%以上,不少人疾病缠身。虽然子女务工带来家庭收入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农村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
重庆武隆县黄莺乡政府 杨娟
让农村老人“空巢不空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通过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措施,为农村孤寡、空巢老人提供物质资助,基本解决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问题。但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对苏中地区一个镇的调查,有76%的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没有子女相伴,这部分人精神很孤独,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为此,特提出以下3点建议:
1.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会各界志愿者常“回家”探望,利用周末和空闲时间到农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探望,陪老人们聊天,帮老人们洗衣等,让老人们充分感受到“空巢不空心”的温暖。
2.实施电信问候活动。邮政、通讯等行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和部门优势,一个电话、一张贺卡,明确专人定期进行精神问候,使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关爱。
3.推进入户抚慰活动。基层党政组织应担当起抚慰的首要任务,汇集农村多方力量组建节假日上门抚慰服务队伍。每逢春节、五一、国庆、中秋、重阳节等,通过开展慰问活动,使老人们感受到“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老人厌世该怎么办
一,外在原因:
最为普遍的是受子女或其他亲属的抛弃虐待,使生活失去依托,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理感到极度的压抑、空虚、孤独、失望和悲观;此外,家庭纠纷,经济拮据,老年丧偶,夫妻离异等等,都可能使老人感到晚年生活的无趣无望,产生严重的丧失感和绝望感。
二,内在原因:
最多情况是体弱多病,病魔缠身,久治无效,对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还有些老人性格孤僻偏执,不善社交,觉得生活孤单寂寞,苦涩乏味,产生厌倦感。
老人厌世现象在我们社会中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切和重视。要克服和消除老年人的厌世心理,既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同时也更需要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关怀和帮助。社会各界尤其是老年人的家庭应为老人创造一个安全、康乐、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使每一个老人都沐浴在和煦温暖社会大家庭的阳光之中。作为老年人的子女和亲属要孝敬和尊重、体谅老人,不仅要在物质上,更重要的还要在精神上多给老人以照顾和关心。任何虐待、歧视甚至抛弃老人的做法都是不道德的、违法的行为,都要受到社会的谴责。作为小辈和晚辈,最可贵的莫过于对老人的体谅、关怀和扶助了。如果老年人的子女和家属都以这种态度对待他们,使老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快慰和幸福,他们怎么会厌世轻生呢?
三、人老了,在性格、脾气和习惯等方面会发生某些微妙的变化,总的来说是变得多疑偏执,爱发牢骚,怨天尤人,过敏任性,抑郁胆怯,适应性和坚韧性明显减弱,而依赖性显著增强。这些变化使得一些老年人与子女家人在心理上拉大了距离,使老人感到自己已是不受欢迎的人,从而产生了悲观厌世心理。因此,老年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弱点,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生活洪流之中,努力克服各种心理衰老现象,要热爱生活,积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多与青年人交朋友,使自己从孤独、苦闷和郁郁寡欢中解脱出来。
单身老人没有子女如何养老
1、居家养老
对于选择居家养老的孤寡老人,街道社区要做到定期到老人家走访慰问,为老人义务进行家务劳动,组织老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旅游等。社区应及时对社区内的孤寡老人进行统计,并从中挑出一些急需帮助的形成互帮对象,使老人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帮助老人们摆脱空巢感、孤独感和忧愁感。使老人们在心灵上和情感上得到慰藉和理解。
一些条件较好的孤寡老人也可将房屋出租给其他老人,并雇佣一些专业的医护家政服务人员,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这样也可使老人摆脱孤独感。
2、养老院养老
孤寡老人也可选择养老院养老,只需要办理相关入住手续,交纳一定费用便可入住。相对而言,在养老院养老更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及身体的健康。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和市场机遇的刺激下,各类社会化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然而,就在养老日益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朝阳产业”的同时,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城乡之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养老资源分布不均衡、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渐渐暴露出来。
给孤寡老人送快乐健康
昨天,秀洲区民政局联合嘉兴华山门诊,专门为新塍镇敬老院的近百名孤寡老人送去了生活用品、文艺节目、健康义诊等。
文艺节目受欢迎
对于敬老院的老人来说,很少有文娱活动,昨天,他们却享受了一场活泼、生动的文艺汇演。
活动中,来自新塍镇老年电大的学员们表演了激情的歌曲联唱、优美的扇子舞等;而来自嘉兴华山门诊的护士们载歌载舞献上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还有怀旧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现场欢笑声、掌声、喝彩声一阵高于一阵。
65岁的贝克勤在敬老院住了两年了,但像昨天这样的文娱活动他说还是第一次参加。“太好了!我可喜欢看人家跳舞了!刚才那几个小姑娘跳得真好!”74岁的黄纪根也开心得很:“他们的歌唱得好听,比电视上放的还好!”而除了敬老院的老人,其他老人听说有文艺节目,也都兴冲冲从家出来凑热闹,81岁的沈玉珍就是其中一个。“这里搞活动,比起我自己到街上去听、去看,方便多了!”
健康义诊受追捧
文娱活动受孤寡老人的欢迎,但健康义诊更受他们的追捧。
秀洲区民政局日前给区里40名老人健康检查后发现,如今老年人群里青光眼、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达到了50%左右。而这些疾病在孤寡老年人群中必定也不少。正是为了给老人们送去“健康”,区民政局特意联系了华山门诊前往义诊。
昨天的义诊一开始,不少老人便围拢在一起你问一句、我问一句。“医生,我从7年前开始就一直脑子痛,好像脑子里有知了在叫,一直叫、一直叫,我晚上睡也睡不着。”72岁的张阿桂第一个反映了自己的情况。“医生,我毛病也很多,我每天肚子胀,吃饭吃不下……”74岁的夏二宝也急着反映自己的问题。一个上午下来,医护人员为前来的老人进行了量血压、听心脏等基本检查,同时接受了50多人的健康咨询。
老人疾病真不少
虽然只是基本的健康检查,但华山门诊的医护人员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不少老人存在较为严重的疾病。据介绍,这些孤寡老人中,最突出的就是心脏病、高血压,另外,还有不少是血吸虫引起的肝脏疾病等。
针对部分老人的经济来源有限、身体条件也不是太好,昨天,华山门诊的有关领导特意为他们送上了生活用品和部分常用药品。“我们祝福老人们能生活得好,生活得健康。”华山门诊刘吉平院长如是说。
昨天,华山门诊的医护人员还为老人们送上了不少健康知识:老人在饮食方面一定要以清淡为主,平时多吃蔬菜,保持愉快的心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
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近年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儿女们都在外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时间看望陪伴老人。空巢老人最害怕的是孤独寂寞,他们需要他人的关心和陪伴,特别是对于孤寡老人。那么,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呢?
一、修养法。
要加强自身思想修养,遇事把心放宽,眼光看得远一些,要乐观。
二、转移法。
有了忧愁,主动改变环境,到活泼、愉快的生活中去,和人们说笑,精神为之一振,烦闷即可消除。
三、忘却法。
不要去回忆过去的痛苦,后悔过去的事情,也不要从反思中捕捉那些甜美的成份。因为这样下去,就会更加悲伤,造成作茧自缚的被动局面,只有丢开过去的忧愁,面对现实,就可以从忧愁、痛苦中摆脱出来了。
四、痛哭法。
忧愁时放声痛哭或无声抽泣,只要流出眼泪来,就对身体有益。
五、追求法。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追求的目标,抛开一切烦恼,分散人对忧愁的注意力,使生活有新的意义。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养老院是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那么,你知道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吗?下面小编将为你详细介绍。
孤寡老人如何进养老院?
养老院一般指敬老院。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入住敬老院应符合以下条件
(1)无传染病、精神病,能适应集体生活的老人自愿且家属同意即可入住本养老院。
(2)有身份明确且具民事能力的经济担保人(指亲属、子女或单位负责人)。
(3)老人及担保人应熟悉服务合同、协议,履行其权利与义务。
(4)按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2、入住敬老院流程
接待咨询引导参观确定入住意向进行入住前身体健康检查确定护理等级签订《养老服务合同》缴纳相关费用办理入住手续。
3、入院准备
(1)入住老年人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1寸照片2张、近期体检报告(二级甲等医院及以上),如有送养人(或费用支付人),送养人(或费用支付人)也应同时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2)医保卡及近期必需药品、生活必需品(洗刷用品、换洗衣物等)及相关辅助设施(轮椅、助行器等) (3)入住相关费用。
4、入院须知
(1)入住老年人或送养人应如实告知入住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因入住方未如实提供信息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入住方承担。
(2)入住老年人避免携带贵重物品及现金,如有遗失,责任自负。
(3)入住老年人或送养人应于每月25号-下月5号缴纳下月费用。
(4)入住老年人、家属及院外陪护人员(如有)须遵守本院各项规章制度。
(5)入住老年人因身体状况变化需要调整收费标准时,双方及时协商确定。
办理养老院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
2、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3、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4、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
5、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6、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7、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同举办。
敬老院入住的对象:
一般来讲,大多人都会对入住敬老院的概念很模糊,大家肯定都觉得只要是老人就行了,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敬老院的对象都是自愿的进来的老人,强迫的都不会存在的。还有身体有病史的老人,敬老院也是不会收留的。毕竟,敬老院不是福利院。敬老院要做到敬爱老人爱护老人,它不仅要关心好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要让老人们空闲时过的更好。
孤寡老人晚年怎样生活
1、经济来源有保障
中国有句俗语,养儿防老,儿子曾经是中国老一辈养老的唯一依靠。如今社会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有了另外的保障,那就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养老保险可以为老人的老年生活提供经济来源,经济独立可以让老年人生活得更自由、更快乐。养老保险可以帮助减轻子女的负担,让老年人不再是子女的拖累,老年人可以挺直腰板靠自己的养老金生活。如果自己有闲钱,就看美景、享美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充分享受社会回馈给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弥补年轻时的缺失,找回失去的自我。
2、教养子孙
退休后在家带孙子孙女是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状态,回归家庭也因此成为大多数中国老人退休后的首选。这样既可以解决子女上班孙辈没有人带的问题,还可以充实老年人的生活。退休后则可以更好地关爱家人。都说抱孙不抱子,老年人可以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担负起教养孙辈的重任,为子女分忧解难。这样子有利于家庭的和谐欢乐,维持幸福的家庭环境。
3、发展才能和培养兴趣
老年人要学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帮组老年人充实自己的空余时间,享受生活的乐趣。比如钓鱼、书法、种花、跳舞、唱歌等等,只要是老年人感兴趣的,都可以尝试一下。根据个人的特点,老年人可以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创造条件,开辟工作的新天地。有烦恼的人对事情往往没有兴趣,但是,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做喜欢做的事情,提高技能,使自己胜任社会工作,从而体验快乐。
4、参加志愿者活动
许多老年人退休在家后无所事事,容易胡思乱想,其实老年人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参与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不仅给他人带去温暖,也发挥了余热。美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刊登的研究表示,无私从事志愿工作的人比不乐于助人的人更长寿。因此,如果老人身体力行,平时喜好社会活动,喜欢与人交流,都可以义务发挥余热,充当社区、居委会管理员,或者其他志愿者活动。开拓新的生活领域和人际关系,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