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得了湿疹该怎么办 穴位敷贴治疗

得了湿疹该怎么办 穴位敷贴治疗

配方:苦参15g、土茯苓、金银花各9g、蝉蜕6g、凡士林适量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膏状,贴敷于患处、足三里、合谷穴、内关穴、上巨虚穴、每次选两个穴位,7天1个疗程。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位置: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穴位敷贴治疗失眠 心脾两虚失眠治疗

症状:心脾两虚所导致的失眠多表现为多梦易醒,可伴有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头晕目眩以及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等症状。

穴位:神阙穴(即为肚脐中)。

敷贴方法:用紫丹参、白芍、夜交藤各准备15克,朱砂8克,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放入容器中备用。在临睡前取研磨好的药末约15克,用童子尿适量调和成糊状,敷贴约肚脐中,外面用纱布覆盖后胶布固定。每日1次。

耳穴:神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

敷贴方法:取大小适量的酸枣仁,用开水浸泡后,去其外皮,用小刀分成两半,放置于直径为1厘米的胶布正中,贴于双耳的神门、皮质下反射区。贴上胶布后,用手指按压1分钟,然后再每晚临睡前按揉1次,每隔5日可换药1次,夏季每3日换药一次。

夏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令三伏,机体各种机能通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外治穴位贴敷,针推按摩、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药浴、饮食药膳等扶助正气,可以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

中医认为哮喘反复发作,主要是人体肺脾肾三个脏腑的不足,“痰”滞体内,中医称为“伏痰”,在治疗时注重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全身整体的调节,能改善全身免疫缺陷,这无疑可以弥补单一西医气道局部抗炎治疗的不足。

夏季穴位敷贴法防治小儿哮喘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夏季三伏天在背部穴位敷贴辛温化痰的药物,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使皮肤充血来预防哮喘。三伏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此时借“天之阳气”助辛温香燥药物之威力,鼓舞人体阳气,使药物通过经络气血传导到病变所在脏腑,起到温化“伏痰”,扶助正气的作用,使正气渐复,机体免疫力增强,从而治本控制哮喘发作。

穴位外敷药物常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使用时将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盲、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穴位外敷药物后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或烧灼感、刺麻痒感。刺麻痒感产生后病人会不自主地搔抓,尤其是小儿,搔抓后不能使痒感减轻,反而引起疼痛,痒感可持续4~5天,甚至整个贴敷过程。皮肤发红不需处理。产生刺麻痒感时,让患者不要搔抓,若痒感难以忍受时,可在局部涂擦止痒的药物,如皮炎平霜等。穴位外敷药物后一部分患者局部都会起泡,泡内为淡黄色液体,时间短的几小时即可消失,长的可持续数天水泡才完全吸收结痂。起泡的大小、程度,与气候冷热及贴敷时间长短有关,气候炎热及贴敷时间长,容易起泡,反之起泡的速度缓慢。水泡小的让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涂一些氧氟沙星凝胶;如水泡大的,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皮肤不擦破并干燥,外涂擦氧氟沙星凝胶或用艾条灸均可。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的,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绝大多数患者贴敷处结痂脱落后不形成瘢痕,但有个别病人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这可能与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有关。如果穴位外敷药物后局部反应比较强烈的人则不适合该疗法。但要说明的是,我们从许多病人中发现,贴敷处出现痛、痒、起泡等反应者,临床效果较好。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冬病夏治三伏贴孕妇和婴幼儿不适合

包括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都可透过此法改善症状,但并非每个人都适用,像是对中药过敏或孕妇、三岁以下幼儿、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等,较不适合三伏贴治疗;若接受穴位敷贴治疗,每次敷贴时间不得超过四小时,且必须配合作息和饮食调养,避免吃生冷食物或浸泡冷水等活动,才能有效让三伏贴发挥疗效。

穴位敷贴治疗咳嗽 痰热咳嗽敷贴疗法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者喉咙中有痰声,痰多黏厚或者黄稠,咳吐不爽,或者有热腥味,或者有咳血痰,胸肋胀满,咳嗽时引痛,面赤,或者伴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

敷贴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中府穴(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中府穴)。

操作方法:取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克,一同研磨成细末,用纱布包好后敷贴于穴位上,如果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续敷贴3-5日。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 寒哮发作期敷贴疗法

症状:哮喘发作时喉咙中哮鸣音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嗽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者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后容易发作,患者一般面色青晦,舌苔白滑。

敷贴穴位:百劳穴(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膏盲穴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

敷贴穴位:将白芥子20克,延胡索20克,甘遂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生姜汁调匀,搓成直径为3厘米的药饼6个,分别敷贴在上述穴位上,每日一次,连续5次为一个疗程。

敷贴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心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准备细辛、白芥子、延胡索、白芷、川乌、草乌、甘遂、麻黄各等分,一起研磨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匀,做成6个小药饼,在药饼中心放荜拨粉一份,敷贴于上述穴位上,2-4小时候取下,每日1次。

敷贴穴位:涌泉穴(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将麻黄、生半夏、吴茱萸、白芥子、明矾等份一起研磨成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软膏状,敷贴于足心穴位处,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定喘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操作方法:用麻黄10克,细辛l0克,白豆蔻6克,牙皂6克,桔梗6克,沉香6克,白介子15克,冰片3克,公丁香3克。将上药共研细末,过细筛后备用。敷贴时先用手指摩擦穴位局部,至皮肤发红,然后取药粉适量撤布在普通的麝香风湿膏上贴穴上。每3日换药1次,每日用热水袋在贴药处热敷2次,连用半个月为1疗程。

使用注意:敷贴期间及用药后1个月内禁洗冷水及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皮肤过敏较重者应当及时停用,局部起泡者,可将水泡刺破,用龙胆紫外涂即可。

敷贴穴位:神阙穴(即为肚脐)。

操作方法:用细辛30克,白僵蚕3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纱布包好后敷贴于神阙穴上,隔日换药1次,5次为一疗程。

穴位敷贴的好处 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穴位敷贴的操作简便,且医学易用,容易被人们掌握,一般只需在掌握中医、穴位理论基础,了解药物的主要作用,即可在辨证的指导下进行穴位敷贴操作。甚至可现在医生指导下,注意其应用方法,注意事项,亦可自行进行操作敷贴。

得了湿疹该怎么办 患处敷贴治疗

配方:苦参60g、白癣皮30g、冰片3g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以粉扑蘸药粉,扑与患处,么每日2-3次。

功效:适用于湿热型湿疹,此类湿疹相当于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边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穴位敷贴治疗咳嗽 风寒咳嗽敷贴疗法

症状:咳嗽声音重,气急,咽喉痒,咳痰稀薄色白;常常伴有闭塞,流清鼻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者伴有恶寒发热,等风寒表证表现,舌苔薄白。

敷贴穴位:天突穴(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上),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操作方法:可用一般常见的麝香风湿膏用剪刀剪成小片,在每晚临睡觉前敷贴于上述穴位上,次日晨起时取下,每日1次。

敷贴穴位:中府穴(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中府穴),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操作方法:取白胡椒研成细末,用适量白胡椒粉同白酒一起调成糊状,摊在约为5里面见方的胶布上,敷贴于上述穴位上,12-24小时更换一次,约3-4次后就可见到明显效果。

使用注意:贴敷后局部皮肤可感到灼热、发痒,难以忍耐时可隔着衣服按压以缓解痒感,切忌直接抓挠,以防感染。个别患者局部发红或有小水泡,可休息1—2日后再继续敷贴。

穴位敷贴治疗自汗的方法 自汗敷贴方三

穴位:涌泉穴(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神阙穴(即为人体肚脐中),灵墟穴(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敷贴方法:将五倍子、郁金各3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制成膏,分别贴于穴位上,盖上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一周左右即可见效。

穴位敷贴治疗感冒 气虚感冒敷贴疗法

症状:气虚感冒的人群平时就常表现为体弱易疲劳,气短懒言,容易出现反复感冒。感冒时较为怕冷,发热而无汗出;头痛身楚;咳嗽,咳痰色白而无力;舌淡苔白。

敷贴穴位:神阙穴(肚脐)。

操作方法:取防风10克,黄芪10克,肉桂10克,蝉蜕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后放入密闭瓶中备用,气虚感冒时可取药粉适量,用纱布包裹后敷贴于神阙穴处,再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

如何用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五

穴位:神阙穴(即为人体肚脐中)。

附贴方法:用五倍子10克,赤石脂10克,没食子1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10克,辰沙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后放入密闭容器中备用。自汗出时可在睡前取10克药粉用凉开水、醋各半调和均匀后涂抹于神阙穴,外面欧诺个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

相关推荐

穴位的好处 疗效显著,奏效迅速

在针对一些特殊的保健以及治疗时,应用内服药物效果或者不是很满意,或者因特殊原因无法进行内服给药时,这时使用穴位药物,往往见效迅速,疗效显著。例如:《本草纲目》中记载,“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足心,移夜便愈”;哮喘患者发作时,经过穴位,很快的饿就能有效的控制哮喘症状等。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皆宜

“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通过夏天(暑天)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艾灸”、“火龙灸”、“督灸”、“毫针”、“拔罐”、“理疗”、“药物”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三伏)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通用,仅适宜那些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的人群。所以在选择治疗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目前是属于疾病状态,还是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如果是疾病发作期,则最好让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

穴位好吗 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穴位主要是在人体体表穴位上采用药物,因而一般比较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痛苦小,反应轻,人们也乐于接受。只有个别人群可能因时间较长或者本身皮肤易过敏,而出现皮肤发痒,其红疹水泡等,只需要及时停止用药,病适当处理,就可自然消失。

三伏在哪里

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选择人体的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药物,以鼓舞正气,驱散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在人体上的诸多穴位都可以进行三伏治疗,我们根据疾病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

冻疮夏治

冻疮夏治,事半功倍 “冬病夏治”法,通俗地说就是冬天好发之病,在夏天治,是中医择时施治的方法之一,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规津,人体阳气及自然界生物的阳光,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天人相应,人体也受到自然界节津变化的影响。冻疮多为阳虚,机体阳气不足,抵御外寒的能力就会下降,自然界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在此时达到了四季的最高峰,在三伏期间,借助其旺盛之阳气,配以药物外搽,穴位治疗手段,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融会贯通,皮肤肌肉濡

穴位治疗失眠 心肾不交失眠治疗

症状:心肾不交所导致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并且可以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红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等,以及可伴有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症状。 穴位:涌泉穴(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方法:用朱砂4克,研磨成细末后用干净的白布1块,涂浆糊少许后将朱砂粘附于上,然后于涌泉穴处,在用胶布固定即可。注意前用热水将脚洗干净,临睡前

儿童适合冬病夏治吗

儿童一些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包括反复发作的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在缓解期,可以采用“冬病夏治”穴位疗法,能达到预防疾病复发或减轻症状的目的。但是,儿童“冬病夏治”时应注意一些事项: (1)的时间不易过长:成人每次时间约6~8小时。儿童每次时间约2小时,以儿童皮肤承受度为限。 (2)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冬病夏治”穴位疗法痛苦小,药物经皮肤吸收不经胃肠代谢,保护脏腑功能,副作用相对较小,比较适合儿童应用。需要提醒的是,

哪些冬病适合在夏天治疗

呼吸道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结核等。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属肺所主,也属于广义的呼吸系统。也就是说,吃冰冷的东西或衣服穿少了,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样的道理,一些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遇冷或冬天容易发作。再加上现代人往往用“抗生素”来治疗呼吸道疾病,导致机体脾虚生湿、肾阳虚损,易受风寒外侵,更易反复咳喘。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为邪侵,尤以小儿、老人最易受邪。从肺辨治,根据病情,每个人选取的穴位各有不同。比

三伏怎么 三伏一共几个位置

视具体情况而定。 人体上的诸多穴位都可以,在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养生效果,三伏前要根据个人体质和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然后通过特殊调配的药物于特定穴位,经过经络血脉直达病处,有助于药物的渗透及邪气的外驱。

如何用穴位治疗失眠 心胆气虚失眠治疗

症状:由心胆气虚证所导致的失眠症状主要表现有:失眠,多噩梦,易于经常于睡梦中惊醒,终日惕惕,胆怯心悸,并可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等症状。 穴位:神阙穴(肚脐中),膻中穴(两乳之间连线的中点处),气海穴(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 方法:用珍珠层粉,紫丹参,硫磺各准备10克,研磨成细粉后,储藏备用。在每晚临睡前,取细粉1克,撒如肚脐中按紧,外面用胶布固定,在用适量的药粉用醋调于膻中穴、气海穴上,外用胶布固定,每3日换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