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内关的作用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针灸大成》云:“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抵,手心主之络,别走少阴,针五分,灸三状。”针刺该穴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宽胸理气,降逆止呕,调理三焦,疏肝降逆,活血解痉的作用。是临床常用治疗内脏疾病的要穴,为心,神志,消化道疾患首选。
针刺内关的作用 针刺内关功能主治
功能:宽胸和胃,宁神镇惊。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病,痫病,热病,抑郁症。
配穴: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心绞痛,心悸,胸痛,腹痛,胃痛,哮喘呕吐,膈肌痉挛,癫痫,癔症,失眠,咽喉肿痛以及各种手术疼痛的治疗。
癔症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癔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对症下药:
肝气郁滞型治以疏肝理气解郁,越鞠丸配逍遥散加减;
气滞痰阻型治以行气化痰解郁,半夏厚朴汤;
痰热内扰型治以理气化痰清热,温胆汤加减。心脾两虚型治以养血安神、补益心脾,归脾汤加减。
对于有木僵状态,昏睡状态,朦胧状态,痉挛发作症状的病人,可以针刺内关,合谷,人中等穴位,可以用较强的刺激,或者通电加强刺激。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中医的穴位按摩对于癔症的治疗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容易操作。
几个常有穴位为:位于颈脖子和脖子下方左右的“眼点”,以及肩膀中央的“肩井”,第八第九胸椎的“足三里”。可以指压以上诸穴,按压时最好一边保持呼吸,一边强压6秒钟,反复多次。
冠心病发作时的急救 尽快解决患者痛苦
如患者烦躁不安,可让其口服1片安定,也可指掐或针刺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相当于其本人3横指处,在两筋之间取穴)、合谷、人中、涌泉等穴位,以缓解患者因剧痛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
出现休克怎么办
1、尽可能少搬动或扰动病人,松懈病人衣扣,让病人平卧,头侧向一方(如心源性休克伴心力衰竭者,则应取半卧位),有严重休克的,头部放低,脚抬高;但头部受伤、呼吸困难或肺水肿者可稍微提高床头;注意保暖,但勿过热,有时可给热饮料如浓茶或姜汤一杯;有条件的可吸氧。针刺人中、十宣穴,或加刺内关、足三里。密切观察心率、呼吸、神志改变,并作详细记录。
2、出血,应立即止血。
3、即送医院抢救。
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休克,必须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除休克的一般抢救外,可立即注射(皮下或肌肉)0.1%肾上腺素,成人一次用量为1毫升,儿童为 0.5毫升,必要时可静脉或心内注射,若休克症状不见缓解,可每半小时重复注射一次,直至脱离危险为止。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针刺内关的作用有哪些
针刺内关的作用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针灸大成》云:“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抵,手心主之络,别走少阴,针五分,灸三状。”针刺该穴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宽胸理气,降逆止呕,调理三焦,疏肝降逆,活血解痉的作用。是临床常用治疗内脏疾病的要穴,为心,神志,消化道疾患首选。
针刺内关功能主治
功能:宽胸和胃,宁神镇惊。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病,痫病,热病,抑郁症。
配穴: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心绞痛,心悸,胸痛,腹痛,胃痛,哮喘呕吐,膈肌痉挛,癫痫,癔症,失眠,咽喉肿痛以及各种手术疼痛的治疗。
内关针刺方法
取穴法: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后,前臂下1/6与上5/6交界处,即腕关节掌侧第1横纹上方2寸,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进针方向:从掌面向背面直刺与前臂掌侧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第2,3,4指。
内关针刺怎么刺
取穴法: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后,前臂下1/6与上5/6交界处,即腕关节掌侧第1横纹上方2寸,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进针方向:从掌面向背面直刺与前臂掌侧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第2,3,4指。
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急救方法
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一般是指阵发性心动过速。有房性和室性两种,需要通过心电图的特征给予鉴别。发生心动过速时,可按以下方法急救:
1.刺激法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
2.屏气法深吸气后屏气,然后再厉力呼气,以此增加腹压。
3.变体位身体前弯或平卧,以腿高举悬空。
4.按摩颈动脉窦病人仰卧,头偏向左侧,颈后垫一软枕,他人以手指按压病人的颈动脉窦(在颈动脉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绿水平位,血管搏动最明显处)-,上下旋转反复按摩,动作要轻柔,每次10秒~15秒,注意心率改变。无效时可休息片刻,改作另一侧颈动脉窦。
5.压迫眼球病人平卧位,闭眼向下看,他人用拇指在一侧框下适度用力压迫眼球上部,不可压迫角膜,略有疼痛,每次压迫10秒~30秒,心率一旦减慢,就要停止按压。 6.针刺治疗针刺内关、通里、三阴交穴,中强刺激。也可用耳针,取心区、神门、内分泌,埋压2~4小时。 7.药物治疗由医生合理选择药物。
中医针灸治病偏方
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8、便秘: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10、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2.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11、腰痛: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
12、痢疾:针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如有发热的,加刺曲池;头痛的加剌风池、百会;不发热而下痢过久的,可艾条灸关元10分钟,或隔盐灸神阙。
13、哮喘:针灸有缓解防止发作的作用。取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条灸20分钟;如痰色发黄时,针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如果平时常灸肺俞、气海,可以防止发作。
14、头痛:头痛有正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头项痛等区别。针灸治疗,是按头痛的部位来取穴的。正头痛:取上星、合谷,攒竹,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偏头痛:取太阳、头维、外关。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顶痛:取百会、太冲、后溪,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项痛:取风池、列缺,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一次。
下关针刺手法 针刺下关的作用主治
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是足阳明与足少阳之会穴,故能疏泄阳明,少阳气机,而起到疏风调气,活络止痛,开关通络,开窍益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痛,牙痛,口眼歪斜,牙关开阖不利,下颌脱臼。
恶心的紧急护理
饭后恶心时,首先,可吃点苏打饼干或酸的蜜饯,或选择冷的或温的食物来取代热的食物。避免太咸的、太油腻的和太甜的食物。其次,要远离令自己不适的味道、视觉和声音,摄取新鲜的空气。第三,缓慢的散步也可以减缓恶心感,或是在恶心的时候选择睡上一觉。但要注重的是:假如恶心时间较久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时,应及早看医生
1.卧床休息,头应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2.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
3.口服镇吐药如胃复安5~10mg,每日3次或解痉剂如阿托品0.5~1.0mg,每日3次,或654-2,5~10mg,每日3次,另外可加服镇静药物如安定2.5~5mg,每日3次口服。
4.指压双腕内关穴可有一定止吐作用.
5.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