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做到用药安全
老年人如何做到用药安全
选剂型和给药途径
以口服为主,并选用适合老年人服用方便的药物剂型,如液体剂型,在口服给药时,应注意老年人常常因为便秘而使用泻药,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在给药途径上,以口服及静脉注射为主,因为老年人局部血液循环差、肌肉萎缩等原因,皮下及肌肉注射时药物吸收差。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出现退行性减退,对于药物的清除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应适当延长给药间隔。在病情缓解后治疗药物应及时减量,并适时停药。
选药物
老年人由于其特有的病理生理状况,使用药物治疗时,尽量使用无毒性或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的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应尽量简单,防止过度和滥用药物。中成药和西药联合要掌握组方成分,如不注意或随意合用,易造成药物超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应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到最合适的剂量。一般使用成人剂量的1/2~3/4,最好根据病人肾功能降低的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有条件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保证安全用药。
防药与药之间的反应
老年人吃药常多种药物合用,且往往同时使用中药与西药,所以很容易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这是老年病人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总的原则是可以不配伍应用的尽量不配伍使用,若需要配伍也应尽量简单,尽可能减少所配伍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及配伍的次数,以尽可能地减少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另外,老年人往往不能主动表达不良反应,需要临床医生主动问讯和密切观察,做好老年患者的病史及用药史的记录。药物的使用方法应简便,剂量及用法要明确,应选用较少的药物种类,使用较小的有效剂量,尽量避免多药合用。尤其对门诊病人,医生要耐心向病人及家属叮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使用某些特别药物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老人用药八项注意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人进入老年期,对药物的耐受性已减弱。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要慎重。
一、宜先就医后用药,不宜先服药后就医,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影响治疗。
二、用药方法宜口服不宜立即肌注或静脉滴注,因为服用药比注射用药安全、方便。
三、用药种类宜少不宜多,药物用得多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毒副作用。
四、用药的剂量宜小不宜大,老年人肾脏的排泄功能降低,肝脏对药物代谢速度的减慢,容易引起蓄积中毒。
五、用药的时间宜短不宜长。以免产生对药物依赖性、耐受性及成瘾性。
六、药性宜温不宜剧。老年人气虚体弱,对于剧烈的药物常因抗不住会发生虚脱、休克等危险。
七、疗程宜缓不宜急。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要做到固本扶正,标本兼顾。
八、宜用中药调养,西药急救,尽量做到攻补兼施。一般认为中药比西药安全,毒副作用要小得多。
用药安全五牢记
药物治疗给人类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中国每年有250万人因用药或药物不良反应致病住院,其中高达20 万人死于用药不当。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选择或使用过程中不当引起的。所以服用药物一定要牢记以下五点:
1.说清楚 讲明白
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清楚:患者的症状、正在服用的药品、曾对哪些食物、药品、物质(像花、草、精油、动物皮毛等等)过敏;说明是否怀孕或正在哺乳;说明是否正打算怀孕等等。就诊时向医生讲明白:既往病史,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如高血压患者需低钠盐饮食,医师会避开含钠药品;糖尿病患者则避开含糖药品;如果有肝脏、肾脏病,用药更要慎重。因为大部分药品都在肝、肾脏代谢,它们功能不全,药品代谢就会不完全。不恰当的用药会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2.看清楚 问明白
到药房取药时要看清楚:药袋上姓名、就诊卡号是不是自己的姓名;要看清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服法打印是否清楚。
到药房取药时要问明白:看不懂的药品服用方法、作用要问;更换药品或服法有疑问要问;忌讳同时吃哪些食物或药品要问;药品开瓶后怎么保存也要问。
3.视线清楚 遵照医嘱
在家吃药时,要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心情放轻松,坐在椅子上,仔细看清楚药袋所有的提示。一定要听医师和药师的话,将药品依规定的服法服用完毕,不可随便停药或更改用法。
4.标示清楚 储放正确
常备药品(如维生素等)或外用药要看清标示“用途、用法”,最好以荧光笔标划“有效日期”。内服及外用药应分开储放,尽可能保持原有包装及说明书。一般药品未吃完前不要丢弃。有标示药名、用法的药袋,每次使用时再细读一次,确保无误。通常以避光、干燥、阴凉为原则。阳台、厨房、浴室、车上、暖气上都不适宜储放药物;散装药品最好以不透明容器储放;家中有小孩,应将药品置于高处;需冷藏的药品,应特别注意冷藏温度是2℃~8℃,放置于冰箱冷藏室储放。
5.有病看医师 问药找药师
同样是病(如感冒),每个人的症状不同,而药品及剂量会因个人生理变化而服法不同。有病就该看医师,不要随便服用来路不明的药品。
服药前有任何有关药物的疑问,服药后有任何的不适症状或问题,应该与药师联络。
非处方药要选好。非处方药的优点: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小、质量稳定、应用方便、价格合理等。标签与说明书颇为详细,且通俗易懂。但是,若缺乏医药知识,盲目购买使用药品,反而会贻误诊治或加剧病情。
购非处方药要详看药品的包装盒:药品成分与适应证、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注册商标及生产厂家。否则属于“三无”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老年哮喘安全用药大集合
一、快速缓解症状药物
哮喘急性发作时,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影响正常活动,需要及时用药快速缓解症状,宜随身携带短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以便按需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起效快,疗效明显。例如沙丁胺醇每次吸入100~200微克或特布他林每次吸入250~500微克等,每天以不超过3~4次为宜。
但是如果开始发作时症状就很严重,或者开始发作时症状虽较轻,但经吸入治疗无效,甚至症状继续加重,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取得医师指导,切莫自行增加吸入剂量和次数,以致延误治疗和引起不良反应。
因为这类药只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而哮喘急性发作时既有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又有气道过敏性炎症现象。使用短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固然可以使痉挛的平滑肌迅速舒张,使喘息症状得到快速缓解。
但是如果病情重,单用本类药物效果就不明显,自己随意增加用量则十分危险,因为靠不断增加吸药次数和频率或许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是气道过敏性炎症不断加重,最终形成严重气道阻塞,可能突然出现哮喘重危发作,抢救不及而威胁生命。
另一方面β2受体激动剂的疗效超过一定量时,疗效不会随用量的继续增加而进一步提高,相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会随用药量增加而发生率增高。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震颤、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和高血压等。
老年人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差,更容易造成因自觉无效而重复过量用药和连续用药时间过长,而且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和冠心病,前述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加重病情。
因此一定要掌握控制自己用药量并及时与医师联系的原则。口服型β2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片(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和丙卡特罗片(每次25~50微克,每日3次)等,使用也很普遍,但是起效较吸入型慢,发生不良反应较多,宜慎用。
部分老年哮喘应用吸入型激动剂效果不明显,或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采用吸入异丙托溴铵(每次20~40微克,每 6小时1次)。虽然起效较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慢,但作用维持时间较长。老年人如有前列腺肥大或青光眼应慎用。
二、长期预防药物
哮喘是长期慢性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它的本质是慢性气道过敏性炎症,因此在非发作期(缓解期)也要根据病情作长期预防性治疗,目的为减少和减轻急性发作。一定要配合医师来制定的长期治疗计划,不能因为一时无效(仍有反复发作)而失去信心或因为一段时间病情稳定而麻痹大意,不再坚持用药,结果造成病情逐渐加重,以致失去有效控制病情的机会。
长期预防的主要药物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例如丙酸倍氯松或丁地去炎松(布地奈德)每天400~800微克,或氟替卡松每天250~300微克。如果哮喘经常发作,几乎每天都要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作缓解症状治疗,就应考虑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作长期预防治疗。
有些人在开始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时觉得效果不如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明显,因此认为该药无效而不愿使用。其实这是不了解两种药物有不同的用途,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确实起效很快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期,但不能通过长期应用来达到长期预防目的,而且长期连续应用药效会降低。
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长期防治而非急性发作期,开始吸药后约1周才达到最大疗效,从根本上控制气道过敏性炎症,减少反复发作,可以较长期使用。有些人在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后,因对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惊恐,因此不能坚持长期应用。
老年人如何做到用药安全
老年人如何做到用药安全
选剂型和给药途径
以口服为主,并选用适合老年人服用方便的药物剂型,如液体剂型,在口服给药时,应注意老年人常常因为便秘而使用泻药,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在给药途径上,以口服及静脉注射为主,因为老年人局部血液循环差、肌肉萎缩等原因,皮下及肌肉注射时药物吸收差。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出现退行性减退,对于药物的清除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应适当延长给药间隔。在病情缓解后治疗药物应及时减量,并适时停药。
选药物
老年人由于其特有的病理生理状况,使用药物治疗时,尽量使用无毒性或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的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应尽量简单,防止过度和滥用药物。中成药和西药联合要掌握组方成分,如不注意或随意合用,易造成药物超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应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到最合适的剂量。一般使用成人剂量的1/2~3/4,最好根据病人肾功能降低的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有条件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保证安全用药。
防药与药之间的反应
老年人吃药常多种药物合用,且往往同时使用中药与西药,所以很容易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这是老年病人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总的原则是可以不配伍应用的尽量不配伍使用,若需要配伍也应尽量简单,尽可能减少所配伍药物的品种和数量及配伍的次数,以尽可能地减少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另外,老年人往往不能主动表达不良反应,需要临床医生主动问讯和密切观察,做好老年患者的病史及用药史的记录。药物的使用方法应简便,剂量及用法要明确,应选用较少的药物种类,使用较小的有效剂量,尽量避免多药合用。尤其对门诊病人,医生要耐心向病人及家属叮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使用某些特别药物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哺乳期用药安全级别
L1:最安全
许多哺乳母亲服药后没有观察到对婴儿的副作用会增加。在哺乳妇女的对照研究中没有证实对婴儿有危险,可能对喂哺婴儿的危害甚微;或者该药物在婴儿不能口服吸收利用。L1级别的药物包括有:
(1)对乙酰氨基酚,半衰期为2h,进入乳汁的量仅是少量,量少不会对宝宝有危害。
(2)肾上腺素,半衰期为1h,虽然有可能出现在母乳中,但很快就被胃肠道破坏。几乎不被宝宝吸收,除非在新生儿早期或者需观察短暂的刺激。
(3)阿莫西林,半衰期为1.7h,少于0.95%的母体剂量进入乳汁。
(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半衰期为1.7h,目前没有报告说明克拉维酸钾进入乳汁。
(5)其他: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等。
L2:较安全
在有限数量的对哺乳妈妈用药研究中没有证据显示副作用增加,哺乳妈妈使用该种药物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L2级别的药物包括有:
(1)阿昔洛韦,半衰期为2.4H,除了乳头以外的损害的局部治疗是可能安全的。但是乳头上或附近如果有伤口,在使用该药时停止哺乳。
(2)阿米卡星,半衰期为2.3h,仅有非常少的量进入乳汁。
(3)氨曲南,半衰期为1.7h,因为很小的口服吸收率(小于1%),在母乳喂养的宝宝中预计不会出现不良的影响。
(4)其他:阿奇霉素等。
L3:中等安全
没有在哺乳妈妈进行对照研究,但喂哺宝宝出现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可能存在。该类药物或者对照研究仅显示有很轻微的非致命性的副作用。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宝宝的利大于弊后方可应用。没有发表相关数据的新药自动划分至该等级,不管其安全与否。L3级别的药物包括有:氨茶碱、两性霉素B、阿司匹林、硫唑嘌呤等。
L4:可能危险
有对喂哺宝宝或母乳制品的危害性的明确证据。但哺乳母亲用药后的益处大于对婴儿的危害,例如母亲处在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而其他较安全的药物不能使用或无效。
L5:禁忌
对哺乳妈妈的研究已证实对宝宝有明显的危害或者该药物对宝宝产生明显危害的风险较高。在哺乳期的妈妈应用这类药物显然是无益的。本类药物禁用于哺乳期宝宝。
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
1.药物是治疗老年疾病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治疗上要做到正确、安全和有效,以达药物疗效最大而毒副反应最小之目的。
对老年人用药标准应严格掌握适应性,由主管医师根据病情作出决定,做到对症下药,对病下药,切不可药石乱投。
有些病症偶尔一时性出现,医生认为可用或不必用药物治疗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药。切忌道听途说,轻信广告宣传,自作主张,滥用新药。即使亲友推荐,也要从实际出发,弄清楚各自的病情和特点,同医生慎重研究和仔细咨询后再酌情取舍。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比青壮年高,新药的科学资料和临床经验尚不丰富的情况下,更不宜贸然应用。
2.服药种类尽量简化
老年人同时可患多系统疾病,出现多种症状,常多科就诊,几种药同时应用,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协同和拮抗作用,致使毒性反应和副作用发生率骤增。有人分析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通常为青壮年的1.5~2倍。
同时服五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6%,而同时服用六种甚至十多种药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增至81.4%。因此,老年人用药应尽量简化,在同一时间内由医生抓住主要疾病,兼顾次要疾病,精细选择,慎重使用,才能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能用一种药物有效时,就不必用两种药物。于万不可“多多益善”,结果事与愿违,增加不必要的不良后果。
3.用药原则应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
药物经口服后,经胃肠道分解和吸收,在血液内与血液蛋白结合后循环全身,到达靶细胞而产生药物效应。在分解、吸收、结合和运转过程中,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药物与血蛋白结合减少,加上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缓慢,老年人常发生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加上老年人肝的酶活性和肾的排泄能力都有下降,致使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副作用。
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宜从最小量开始。一般情况下,60~80岁的老年人用成人量的2/3~3/4,80岁以上则只用1/2,有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用量宜更小。鉴于老年人之间个体差异大,故强调用药剂量应个体化。有时要耐心调整,仔细监测,逐步找到最适宜的剂量。许多医院已具备测定血液药物浓度的设备,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做到疗效最佳和剂量适当,又能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如洋地黄在血内既有效又安全的浓度范围较小,剂量小则达不到预期药效,若增加剂量又容易出现洋地黄毒副反应,故测定洋地黄在血内的浓度,较容易找到安全和有效的用药剂量,在老年心脏病人的抢救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更要注意用药安全
了解药品和疾病
关于药品,首先是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问题,这些一般在药品说明书上都有明确标注,且每个不良反应都有一定的发生率。其次,药品的有效率。由于 个体差异的存在,同样的药应用于不同人的效果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一种药品都有其有效人群。最后,所有药品中,包括中药,有益无害的药目前是不存在的, 不要幻想存在药效奇好的神药。
关于疾病,全世界目前已经发现的疾病有6万多种,可治愈的疾病只占60%,34%的疾病是无术、无药可治的,是不能治愈的。关于死亡,说起来很 沉重,但它一定会发生,人没有长生不老的。一方面是面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思考怎样延长寿命、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据统计,我们一生中的医疗保健费,60% 的人把大约70%的钱用在了临终治疗的两三个月上,却不注重平时的健康保健,疾病发现时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很可惜。
日常用药误区
由于用药误区的存在,世界上70%的药品被浪费了。同时,不合理用药也给很多人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地不利影响,在这方面有许多滥用非处方药的案 例。曾经有一位老同志,由于尿酸高,发生了轻度的关节疼痛,自行到药店买了治痛风的常用药,结果发生了过敏,又到药店买了治过敏的扑尔敏,后来发生了严重 不良反应,即剥落性皮炎。住院治疗,用抗生素后又发生了二次感染,直到最后导致了死亡。很多聋哑患者都是由于儿时乱用药所致。历史上也有很多滥用药的案 例,比如,反应停最初是用来改善睡眠的,后来发现它可以缓解孕妇的妊娠呕吐,结果很多孕妇用后生下的小孩都四肢短小,即海豹儿。再比如,有些含有雌激素的 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是隔代的,生男孩没关系,若生女孩,小孩很早就会得肿瘤。
用药知识缺乏、过度用药是整个亚洲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国家,药品在整个保健过程中所占比例不到15%,而中国至少占50%,其实这是用药过度 的表现。常见用药误区包括:1.服药时间不对。中医用药讲究时辰,其实西药也一样。2.随意停药和减药,症状消失了就不吃药。3.对不良反应并没有防范意 识,其实过敏、头疼、发脾气等都可能跟用药有关。4.特殊人群用药问题。老人、儿童、孕妇用药都需要特殊关注。5.不按医嘱用药;药品储存不当;躺着用 药;随意嚼碎、掰开服用;兑着饮料喝;用完药马上剧烈运动;吃完药喝酒;绝大多数药物伤胃,应放在饭后吃;动不动就输液、打针等都是常见用药误区。6.听 人推荐用药。比如老同学见面,很多人喜欢把所谓的好药给朋友,听者往往确信不疑。其实,随意介绍用药非但不一定有效果,还很可能害了对方。7.迷信进口 药。其实,到底是进口药好,还是国产药好,也不能一概而论。
年龄大,药物反应强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年龄。由于免疫功能、神经功能等下降,老年人的药物耐受性下降,因此,要尤其注意安全用药问题。据多 家三甲医院调研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药物不良反应最易受害的人群。用同样的药40~45岁的人发生不良反应的占12%,年龄越大,不良反应越 多。
另一个就是药物种类。据统计,同时用药5种以下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同时用6~10种时升至40%,同时用15~20种及以上时,发生率升至70%~80%。可见同时使用的药物种类越多,不良反应越多,有些不良反应还可能是潜在的,不是表现出来的。
用药安全9原则
合理用药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注意时间、剂量、药物、给药途径和正确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药物种类、慎用新药。如果同时服用5种药以上,老人因不良反应而跌倒的几率会高很多。
2.说明书里有禁忌使用、慎用,要注意预防。老年人肾功能在逐渐减弱,服用药效比较强的药要注意。如果服用了降压药、止疼药、降糖药、治疗帕金 森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或感冒药,一定要看看说明书,以防用药后引起不良反应而跌倒。而且降糖药在老年人群中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一次低血糖的昏迷 带来的身体损伤,会消耗掉10年血糖稳定的功劳。还应注意容易引起便秘的药,以防引发脑出血。此外,要注意易引起尿潴留的药物,患者吃完药会感觉想尿尿不 出来了,特别是当今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如果本身患有前列腺肥大,再用尿潴留的药,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3.中西药不能随意混用。比如,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吃降压药的同时,还长期吃中药,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最好请中医辨证施治。
4.不随意停药、减药或急于求成加大剂量,不随便推荐别人用药。比如,治疗脑部疾病的药、失眠的药,都是从小剂量开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能骤然停药,否则特别容易引发脑出血。
5.认真记录自己服用后发生过敏的、吃了没效果的药。比如磺胺过敏,一般间隔几十年后仍会在身体同一部位发生不良反应。
6.注意服药时间,按时吃药。一般他汀类的药晚上吃效果比较好,降压药早晨吃效果比较好,以防夜间进入睡眠后血压骤降。关于用药时间,可定上闹铃或将时间写在药盒上。
7.给药途径要注意。有些药不能掰开吃,有些药不宜嚼碎吃。
8.药品的保存。医院药品都有严格的储藏条件,是冷冻保存,20℃以下,还是8℃以下都有严格要求。家庭储备药物大家一般都不注意这些。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都习惯准备一些硝酸甘油应急,但时间尽量不要超过3个月。
9.用药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告诉药师,每次就诊时,最好带上正在服用的药物清单或药盒。比如,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去拔牙、修牙时候,一定要 告诉大夫,以防拔牙时出血过多。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改变注射部位了也应告诉大夫。因为如果从打肚皮改成打屁股了,对血糖控制会有影响。
老人如何安全用药
1、老人不适用药物
老人应慎用麻黄、甘草和大黄。麻黄有中枢和交感兴奋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压升高、心绞痛,男性老人还易引起尿潴留;甘草易引起血压升高、浮肿、血清钾降低等,而加剧高血压症状。
高血压时,服用利尿剂可使血清钾降低,与甘草方剂并用时要注意。要减少大黄的使用率,一旦使用,应从小量开始,否则可引起腹泻和腹痛。
2、用药要五先五后
a、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
b、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c、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d、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地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
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e、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一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3、用药时忌重复用药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能力减退,所以其不良反应率要比年轻人高2~3倍,只有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合理用药,方能达到用药安全有效和防病治病之目的。
哺乳期用药安全级别
哺乳期如何安全用药
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内,妈妈通过哺乳,将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干扰素和其他抗菌物质,传输到宝宝体内,为宝宝胃肠道植入益生菌群。同时母乳含有的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胃激素促进了胃肠道保护屏障的发育,激活对妊娠时出现的胎粪的清除。因此,如果妈妈在哺乳期用药,也要注意安全用药。
哺乳期用药危险性等级分为L1-L5,其中L1、L2、L3级的药物都是比较安全的,使用时不需要停止哺乳。妈妈尽量选择L1和L2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肾上腺素、阿莫西林等。有些L2、L3的药物有些用药的注意及警告,请注意尽量使用半衰期(min:分钟;h:小时;d:天)短(1-3小时)的药物。L4、L5的药物需要停止哺乳,何时恢复哺乳需咨询医生。
慢性病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
1.地高辛:
老年人患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脏病时,都用此药治疗。但此药安全范围窄,老年人的肾清除率比中青年低,故极易发生中毒反应。老人服用后,有50~95%的人感到疲乏、倦怠、食欲欠佳、恶心等。这些症状可导致进食减少,进而造成营养不良,由此而引起一些新病。
2.利尿药:
患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的老年患者常要服用利尿药。一些利尿药如速尿,在利尿同时,会使体内钾离子大量流失,从而导致肌无力、心律失常、血压过低等。老年人则更容易出现这些情况,因为老年人体弱,对失水、失钾特别每感,故老年人在服利尿药时,切忌偏食,一定要多补充一些富含钾的食物。
3.激素类药物:
老年人由于蛋白质需要量增加,维生素D和钙吸收减少,对激素类药物引起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特别敏感,而且停药后也不能恢复,特别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用此类药物更易引起骨质疏松。
4.镇静和抗焦虑、抑郁药物:
人到老年,由于脑血管硬化和脑细胞老化,逐渐出现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睡眠紊乱、认识能力下降,不得不借助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来纠正思维和认识。然而老年人服用镇静药后,往往出现嗜睡、无食欲的症状,久而久之,会导致营养不良而诱发其它疾病。若服用抗抑郁药则又会引起食欲亢进,营养过剩,偏嗜甜食,这对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老年人非常有害。
老年人用药要掌握好6条原则:(1)减少用药剂量。有人主张,从50岁起,每增加1岁就应相应减少用药量的1%。(2)改变服药次数。如每日服2次,改为每日服1次。(3)减少用药种类。(4)合理联用药物。(5)眼药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换药。(6)要重视药物的相互影响
老年人用药不当会使病情更加恶化
吴玉波教授首先给出老年人中最常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名单,主要有:抗菌药物、抗高血压药物、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其次为抗帕金森病药、抗恶性肿瘤药、精神病药、地高辛。而长期用药、每日用药种类多、剂量大则为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同样一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在老年人身上表现的更明显?吴玉波教授指出,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对药物吸收代谢等的影响,决定了老年人更要注重用药安全,避免不规范用药。这里,吴教授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控制嗜好与饮食 老年患者用药期间控制烟、酒、茶等嗜好及日常饮食颇为重要。喝茶、饮酒或抽烟等习惯均可能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如烟、酒是肝药酶的诱导剂,吸烟可增强如咖啡因、茶碱、非那西丁、安替匹林等药物的代谢,血药浓度降低,吸烟者的茶碱血浆清除率较不吸烟者约高1.8 倍。另外,牛奶可干扰四环素、多西环素的吸收,应与药物分开使用,至少间隔半小时。
合理选择药物 根据老年人生理、病理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疗效肯定、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的药物,并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给药,一般不推荐4 种以上药物的配伍使用,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保障这一群体的用药安全与疗效,医务人员应定时随访治疗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耐心说服患者自觉按医嘱服药;嘱咐家属密切配合,做好监督工作。避免漏服、错服或多服药物,以及影响疗效和增加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掌握最佳用药时间,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孕期的用药安全也有阶段性
用药安全一直是孕期安全的首要问题。不过,孕期用药安全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不同的孕期,用药安全也是大有不同的。
受精卵形成后至孕8周属于“致畸敏感期”,这个时期为胎儿器官合成阶段,得注意用药,不然有畸胎危险。翁智胜说,此阶段并非一点药不能用,有些药被动物试验、临床运用证实为安全,是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的。考虑到孕早期的敏感性,医师一般会给孕妇开外擦药物。因为,相对而言,外用药比内服药安全性高一点。
妊娠9周后为胎儿生长、器官发育、功能完善的阶段,此时致畸的敏感性已明显减弱,不会再造成大范围的畸形。但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在整个妊娠期间持续分化发育,药物对胎儿仍有影响。无论如何,此阶段用药相对安全,医师也是会选择经过动物实验,证实对胎儿无害的药物,并且会尽量选择临床已经长期运用,没问题的药物。
我们了解孕期的用药安全知识,并不是让我们自行用药。患病还是要及时就医,并且将自己的孕期告诉专家,以便专家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