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的学问
补钙的学问
1.少量多次补钙效果好。这样比一次大量补钙吸收效果好。在吃钙片的时候,可以选择以碳酸钙为钙源的钙片,每天分两次或三次口服。为了宝宝的健康,应选择安全可靠的补钙产品,如经过20年临床验证的国际化大品牌钙尔奇等。同样500毫升牛奶,如果分成2~3次喝,补钙效果要优于1次全部喝掉。
2.选择最佳的补钙时间。钙容易与蔬菜中的草酸、植酸等结合,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补钙的最佳时间应在睡觉前、两餐之间。注意要距离睡觉有一定的时间,最好是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即可,因为血钙浓度在后半夜和早晨最低,最适合补钙。
3.补钙的同时需适量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的吸收。除了服用维生素D外,也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式在体内合成。每天只要在阳光充足的室外活动半小时以上就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准妈妈记住在晒太阳的同时要注意防晒。维生素D也不能摄入过量,否则会引起食欲减退、乏力、心律不齐、恶心、呕吐等副反应。
那些带娃时犯的错说多了都是泪
1.不要动不动就补钙
大概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给孩子补钙能够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喜欢动不动就给孩子补钙。容易出汗要补钙、半夜哭闹要补钙、学会走路晚要补钙、不爱吃饭要补钙、甚至头型不好看也要补钙……这些都是盲目的自以为,并不是孩子真正缺钙。容易出汗可能是给孩子捂得太严实了、头型问题可能是宝宝的睡姿不对……
总之,一切的你以为的孩子“缺钙”都可能归结于你想太多。其实,没到六个月大的孩子,无论是吃配方奶粉还是母乳还是混合着吃的宝宝,只要奶量充足,钙元素也应该是充足的,那六个月之后呢?六个月之后只要宝宝饮食均衡,也是不会缺钙的,这一点爸爸妈妈们大可放心。
2.半岁后母乳没营养
一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也没有可信的依据来证明母乳会在任何的阶段失去营养价值,母乳只会根据宝宝的成长情况,自动调节每一次的分泌,以保证宝宝的需求。
3.眉毛刮掉重新长,会变得浓黑
孩子那么小,还没有发育好,而且又是脸部这个较特殊的地方,你怎么能用尖锐的东西来触碰他柔软的皮肤呢?而且,万一把眉毛根部刮伤的话,可能会导致眉毛的位置和形状发生改变,如果不小心割破了的话,还会到孩子皮肤感染、溃烂、甚至受伤部位就不会再长眉毛了哦!其实,孩子的眉毛要到两岁左右才会有型,所以,父母也不需要太过着急哦!
4.母乳抹脸皮肤会变嫩
乳汁抹在孩子的脸上会容易产生细菌,导致孩子的脸上产生红晕或者小包,也有可能会化脓,所以,不能给孩子抹母乳哦!如果实在想抹点什么东西的话,可以选择婴儿专用的润肤霜哦!
此外,还有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这样做会容易导致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从而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有这个习惯的爸爸妈妈最好不要这样做哦!
父母惩罚孩子的8大学问
学问1: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
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专家提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向孩子表示一点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满,孩子都会觉得是对他的错误的惩罚,从而自觉改错。教育心理学认为,惩罚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批评。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没收他的玩具等等都是惩罚的手段与方式。
学问2: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他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辞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专家提示
惩罚之所以能促使孩子改正错误,这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效果律在起作用。效果律认为:孩子“快乐则接受;痛苦则拒绝”,要使孩子继续或终止某种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通过奖励的办法让孩子满足的,如孩子故意损坏东西、坚持“顶风作案”、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惩罚。
学问3:罚了又赏要不得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专家提示
诚然,惩罚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还有一个使用方法的问题,正确使用可以以罚代教,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父母的神经官能症,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都是不足取的。
学问4:及时惩罚莫迟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的效果部分是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
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学问5:劣性转嫁不可有
俗话说:“世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父母在心情不好时很难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容易使自己恶劣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一来孩子无过受罚,父母小题大做,会使孩子感到有失公理。二来如果此时父母再因不能自制而使惩罚无限制地升级,则往往会激化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因此,建议父母切勿在醉酒之后或自己心情不佳、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等时候惩罚孩子,以免过激失态,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学问6:讽刺挖苦最忌讳
父母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
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做父母的应该牢记自己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图一时嘴巴痛快而去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教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学问7: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还将会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罚了孩子以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下去将有什么后果。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学问8: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教训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或者根本就没听。
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并非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的唠叨太多了,让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耳朵“失聪”,使教训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科学补钙
科学补钙
不随广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识,正确认识补钙。钙品生产企业常以明星为前驱,吸引消费者。对此应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而不要被各类响亮的补钙商品名称所惑,切记此类商业用语纯属炒作,在营养学领域多数并不存在。
不要听信某些钙品的夸大宣传。如一些广告称的“沉积好、吸收快”,使人误认为人体对钙的吸收是简单的过程,实际上钙进入人体首先要进入血液,再形成含钙细胞,之后再通过复杂的变化过程穿透骨头最外面的硬层,固定到里面的骨质中。另有广告宣称自己的产品“颗粒比一般产品小若干倍”,实际上颗料大小只是物理变化,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人体对钙的吸收率;人体对补钙产品中钙的吸收率仅在30%左右,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的“95%”的吸收率。
量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达到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100克鲜牛奶含钙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钙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给600毫克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检测钙的含量,应去正规医院。商店药店里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钙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不准确。而且这类仪器是放射源,其辐射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钙产品并非越贵越好,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市场上流通的钙产品,其品质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不同钙品适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钙含净钙量高,吸收率高,是传统补钙制剂,但它并不适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钙含磷高,但不适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者。
补钙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钙超过200毫克时,就会降低吸收率。
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
在摄入含钙食品时,老年人应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饮食合理适中,促进身体吸收;在服用补钙产品时需注意,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纯服用钙制剂无法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才能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促进骨代谢和骨形成。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儿童补钙应以食补为主,在服用钙品时应特别小心。儿童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强的钙品,如碳酸钙、活性钙等;不应在服用钙品时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儿童过量服用钙品,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因此对缺锌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服用添加维生素D的钙品时,谨防积蕴中毒。许多消费者认为,补钙只能选择与维生素D合一产品,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人体个体差异普遍存在,并不是所有的人同时既缺钙又缺维生素D,部分人长期服用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发维生素D大量摄入而积蕴中毒现象,中毒症状为高钙血症引起的肝肾功能损伤和软组织钙化,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应迟钝、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渴多尿、便秘等。
10一些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钙。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补钙不当,会因钙沉积而引发人身意外,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取钙或服用钙制剂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不能盲目补钙,避免发生意外。此外,正在服用甲状腺激素、四环素、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补钙时要先向医生咨询清楚,因为补钙剂与这类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科学补钙
1、适用人群要分清
并不是所有骨关节疾病都需要补钙。关节炎是引起老年人腿脚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通过控制炎症和针对病因治疗缓解症状,一般不建议补钙,但防治骨质疏松等疾病才需要补钙。
2、服用时间要正确
夜间是人体排出旧骨骼组织的高峰时段,此时体内的血钙浓度较低,补钙吸收效果最好。一般建议晚饭后1小时内和/或睡前2小时左右服钙片。
3、服用钙应忌口
补钙产品需要经过消化道吸收。菠菜、香菜等食物含草酸较多,各种粗粮和芹菜等纤维丰富,都会影响钙的吸收。茶也是阻碍钙吸收的因素。建议在服钙片前后2小时避免吃这些食物。
4、适当晒太阳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利用,而阳光能促进体内合成维生素D。建议补钙人群在上午10点前、下午2点后晒太阳。如果不能保证晒太阳的时间,可适当多吃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获取维生素D。
5、补钙应结合锻炼
骨骼在负重状态下,钙的吸收效果更好。因此,建议在补钙期间规律运动,可选择快走、打太极拳、慢跑等。
补钙是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但是补钙却不能盲目的补,也不能长期过量的补,否则就容易导致肾结石、高钙血症等情况产生,还会影响到心脏功能。因此说,补钙一定要做到科学的合理的补钙,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孕妇应科学补钙
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摄取足够的钙质,但应适量补充,食物是钙质的最佳来源。
钙质的食物来源包括大豆、豆类、绿色蔬菜、花生、坚果类(核桃、南瓜籽、向日葵子)、小鱼干、沙丁鱼、鲑鱼、牛奶及奶制品等。
钙质对人体的重要性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质为钙质,其功能是维持强健的骨骼和健康的牙齿。
★钙能使心肌正常收缩,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
★体内钙质的吸收还需要充足的维生素D来配合。因此,适当的户外日照在怀孕期间不可缺少。
★钙与磷:钙与磷就像双胞胎形影不离,能共同创造健康牙齿和骨骼组织,体内所储存的钙磷比例为2:1(血液中则为1:1)。
★钙与镁:可以保持心脏及血管的健康。
孕妇补钙要适量
在妇科门诊最常听到孕妈妈诉说,“我怕胎儿钙质不够,为了补充钙质,所以喝很多牛奶。”“我会抽筋,所以想多喝一点牛奶。”“为了补充钙质,除了一天喝3次牛奶外,还补充钙片及复合维生素。”其实,胎儿的牙齿早在8周时就开始形成,骨骼在子宫内第二周就开始钙化,由于胎儿骨骼及牙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质,因此怀孕期间孕妈眯需要摄取更多的钙质。门诊也曾遇到怀孕妈妈摄取很多钙质,仍然出现脚抽筋的情形,所以正确的补充钙质是很重要的。
孕期对钙质的摄取量应该高于平时,所以最好每天摄入1000毫克,孕早、中、晚期不需要额外补充。有一些孕妇仍会担心,这样真的够了吗?其实怀孕期间孕妇身体对钙质的吸收比正常情况有效,以便应付胎儿的大量需求,只要摄取富含钙质的食物,就可以达到钙的需要量。
给宝宝补钙要分阶段科学补钙
99%的钙存在于人的骨骼和牙齿之中,如果缺钙,就会直接影响儿童的骨骼与牙齿的健康。有的父母只知道给孩子补钙,但却不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该补多少钙。补钙剂量不足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让孩子错过了补钙的最佳时期,无法为骨骼“储备”更多的钙。因此一定要注意是否补足了量。为了科学合理地给儿童补钙,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每个阶段每天钙的供给量是多少,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对宝宝补钙给予关注。
如果宝宝一生下来是吃纯母乳的,六个月以内,不建议补钙。因为母乳中首先钙含量比较多,另外钙磷的比例比较合适,非常利于钙的吸收。母亲注意饮食均衡的话,完全满足宝宝钙的需要。
0-5个月的宝宝,钙需求量在300mg,如果吃配方奶,那么,只要每天的奶量达到600-800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
5-11个月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渐减少。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从这时起应开始补充钙剂。主要是将奶水中钙的含量减去,看看还有多大的缺口。
1-3岁时,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们的饮食是从以奶类为主,逐渐过度到以谷类为主的。调查显示,我国1-3岁婴幼儿饮食中的钙仍达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还应为宝贝补钙150-300毫克,奶及奶制品也仍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饮奶400毫升左右,同时注意安排奶制品、骨头汤、小虾皮、鱼类等富钙食物。
4岁以后,宝宝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
正常饮食情况下再补充营养素的时候妈妈要注意,有没有过量的问题,要计算钙量。但饮食中很难计算精确,因此可以隔两三天补充一次,这就有点象饮食,再好的东西总吃也不好,要换着花样,均衡搭配。冬天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补充次数。
另外需要提醒各位妈妈的是, 0-3岁的婴幼儿味蕾非常娇嫩,对味觉更为敏感。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使用带有甜味的钙补剂,认为这样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过重的味觉刺激会导致味蕾反应迟钝,影响到宝宝的味蕾发育,导致婴幼儿出现挑食偏食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对于宝宝来说,出生后品尝的第一口奶就是母乳的味道,因此淡奶味才是最适合他们的味道。
糖友补水有学问
误区1:喝水要控制 不少“糖友”认为,得了糖尿病就应控制喝水。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口渴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糖尿病患者控制喝水非但不能治病,反而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尤其是在夏季,缺水可能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当然,糖友也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或饮用过凉、含糖量高、含气的饮料。
正确的饮水方法 少量多次喝凉开水或凉茶水。尤其是老年“糖友”,口渴感并不明显,因此应注意主动补充水分,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脑血栓发生。
误区2:不能吃水果 不少“糖友”抱怨,得了这个病连水果都不能吃,还有什么乐趣?其实,有些水果对糖尿病患者是有益的。比如糖友们最忌讳的西瓜,虽然甜,但所含糖分、淀粉和脂肪少,对患者影响不是很大。
正确的吃水果方法 吃了水果就要少吃些主食,这能保持身体摄入的总热量定量,而不至于放弃吃水果的乐趣。
科学的补钙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金属的元素,约有1200克,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于血液软组织里。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时的钙含量,主要由遗传因素、补钙因素和锻炼因素决定;二是钙流失情况,由钙的补充、流失量及生活习惯所决定,如嗜烟酒、咖啡、茶、可乐、盐摄入量过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导致钙的流失。针对国人补钙的实际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警示消费者要科学补钙,方能永葆健康。
一、不随广告走。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识,正确认识补钙。钙品生产企业常以明星为前驱,吸引消费者。对此应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而不要被各类响亮的补钙商品名称所惑,切记此类商业用语纯属炒作,在营养学领域多数并不存在。
二、不要听信某些钙品的夸大宣传。如一些广告称的“沉积好、吸收快”,使人误认为人体对钙的吸收是简单的过程,实际上钙进入人体首先要进入血液,再形成含钙细胞,之后再通过复杂的变化过程穿透骨头最外面的硬层,固定到里面的骨质中。另有广告宣称自己的产品“颗粒比一般产品小若干倍”,实际上颗料大小只是物理变化,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人体对钙的吸收率;人体对补钙产品中钙的吸收率仅在30%左右,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的“95%”的吸收率。
三、尽量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达到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特别是牛奶,每100克鲜牛奶含钙120毫克,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克,便能提供钙300毫克;每天喝牛奶500克,便能供给600毫克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毫克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四、检测钙的含量,应去正规医院。商店药店里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钙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椎和胯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不准确。而且这类仪器是放射源,其辐射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钙产品并非越贵越好,应根据自身需要选用。市场上流通的钙产品,其品质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不同钙品适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钙含净钙量高,吸收率高,是传统补钙制剂,但它并不适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钙含磷高,但不适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者。
六、补钙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钙超过200毫克时,就会降低吸收率。
七、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
在摄入含钙食品时,老年人应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饮食合理适中,促进身体吸收;在服用补钙产品时需注意,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纯服用钙制剂无法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才能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促进骨代谢和骨形成。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八、儿童补钙应以食补为主,在服用钙品时应特别小心。儿童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强的钙品,如碳酸钙、活性钙等;不应在服用钙品时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儿童过量服用钙品,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因此对缺锌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九、服用添加维生素D的钙品时,谨防积蕴中毒。许多消费者认为,补钙只能选择与维生素D合一产品,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人体个体差异普遍存在,并不是所有的人同时既缺钙又缺维生素D,部分人长期服用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发维生素D大量摄入而积蕴中毒现象,中毒症状为高钙血症引起的肝肾功能损伤和软组织钙化,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应迟钝、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渴多尿、便秘等。
十、一些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钙。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补钙不当,会因钙沉积而引发人身意外,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取钙或服用钙制剂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不能盲目补钙,避免发生意外。此外,正在服用甲状腺激素、四环素、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补钙时要先向医生咨询清楚,因为补钙剂与这类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学生吃什么补钙
高钙牛奶补钙效果好
牛奶本身就含有大量的钙质,其中的钙质的其他的营养元素保持一种平衡关系。如果需要向牛奶中添加钙质会影响到这种平衡。钙质添加多了,会打乱其与蛋白质的微妙平衡,从而容易影响口感。
青菜补钙效果比奶好
微信上广泛流传一篇文章,说青菜补钙效果比奶好。奶、豆制品、硬果类、虾皮、绿叶菜中都含钙,补钙效果好与坏不仅与钙含量有关,还与吸收率有关。
奶及奶制品的钙容易吸收,而绿叶蔬菜中虽含钙,但也含草酸、植酸,会阻碍钙吸收。绿叶菜可作为除奶以外的其他食物钙的来源。
正确补钙4问
1问:吃钙片不当会诱发便秘吗?
答:有人认为吃钙片不当会引发便秘,这种说法完全没有科学根据。人们服用的钙制剂在体内代谢,首先在肠道消化分解为离子钙,然后在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再被机体利用。在肠道环境作用下,如果同时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磷酸盐、草酸等成分,会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盐,妨碍钙的吸收,而没有被吸收的钙盐则被排出体外。但便秘的原因比较复杂,如饮食过于精细、饮水量不足、缺乏运动等引起肠功能障碍,慢性疾病导致肠蠕动减慢,或患有肠梗阻、痔疮等疾病,这些跟服用钙片没有必然联系。
2问:喝酸奶有助钙质吸收吗?
答:服用钙制剂的同时喝点酸奶,对促进钙吸收是有一定道理的。酸奶中含有的乳酸和钙结合,可形成乳酸钙,易于被肠道消化。此外,酸奶中还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通过它们调整肠道菌群,可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需要强调的是,奶类包括鲜奶、酸奶、奶粉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均是人体重要的食物钙来源,并且奶中的钙人体吸收最好。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天应摄入300毫升鲜奶,其中含钙量大约300毫克,而成人每天需要钙的推荐量为800毫克。日常生活中,其余钙的理想来源还有豆制品,如豆腐、干豆腐、豆浆、豆腐脑、腐竹等。例如100克水豆腐平均含钙164毫克、干豆腐308毫克。粮食和有些蔬菜也含一定量的钙,但其中钙的吸收率低,如笋干、菜花、白菜、油菜等。水果类包括苹果、鸭梨、樱桃、红枣、石榴等都含一定的钙。虾皮含钙量较高,但通常摄入量少,因此不是理想的钙来源。
3问:如何科学选择钙剂?
答:时下,市场上售卖的钙制剂五花八门,含钙量千差万别,让人难以作出选择。针对个体而言,怎么补、补多少,以及补多长时间等问题要请专业营养人员指导,不能偏信广告或业外人士的宣传。近年来,盲目补钙现象十分严重,从正常人的代谢特点来看,通过膳食达到钙的摄入量才是最安全的。只有当患有某些疾病或在某些特殊时期,确认摄入量不足的情况下,才应考虑是否该补充钙制剂。此外,还要考虑吸收的问题,如膳食纤维多、缺乏维生素D等会妨碍钙吸收,盲目补钙也会造成机体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障碍。
4问:儿童和孕妇怎么补钙?
答:科学补钙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不同人群每日钙的参考摄入量分为10余个标准,如正常成人每天需要800毫克,11~18岁人群需要1000毫克等。由于儿童年龄段、发育水平、饮食情况及营养状况不同,成人的身高、体重、年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饮食状况、劳动强度等亦有个体差别,孕妇的自身营养状况不同,在怀孕的不同时期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人们绝对不可以盲目进补。补钙应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过量补钙有害无益。
科学补钙很重要
孕妇如何补钙?
孕妈妈从知道自己已经在孕育一个宝宝开始就分外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多吃核桃仁、虾仁之类的食物。她们也格外注意情绪对宝宝的影响,随时随地心情愉悦舒朗,免得宝宝会受到不好心情的不好影响。即便是这样,孕妈妈在孕期也容易出现缺钙的现象。与其费劲心思选择合适的补钙产品,不如多吃一些具有钙元素的食物,以饮食进行补钙。
1、准妈妈补钙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越早补钙越好:这是因为在怀孕的初期人体每天对于 钙的需求并不是很大,和正常人的需求是差不多的,大约是在八百毫克,所以孕妈妈不需要在 怀孕的早期就补钙,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孕妈妈出现了腿脚抽筋的现象,或者是牙齿很松动 的现象,那么最好是在咨询过医生以后再进行科学的补钙。
2、孕妇补钙最好的时期应该是在孕中期。医学认为孕中期是宝宝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这 个时候需要一些钙的支持,这个时候准妈妈就要补钙了,补钙可以从食物中摄取,例如每天坚 持喝牛奶,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当然还可以选择吃一些优质的钙剂,这个时候每天补钙的剂 量为一千到两千毫克。
3、很多孕妈妈盲目的认为补钙越多越好,实际上不是这样,因为补钙过多,就会引起胎盘的老 化,或者钙化,这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发育,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宝宝对于其他营养物质 的吸收,补钙过多会影响到铁的吸收,还会影响到镁的吸收,因此专家强调准妈妈要科学合理 的补钙。
认识到孕期容易缺乏微量元素,很多孕妈妈在知道孕育宝宝之后,无论是否需要,都在想尽办法补充各种传闻会缺少的元素。如果缺少,应该补充。如果盲目的补充,反而会损害宝宝的发育,都知道鱼肝油是好东西,吃多了它,会导致小宝宝甚至过快。无论补充什么元素,建议在产检的基础上,听从医生的建议。
宝宝补钙大学问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和D3的作用和用途完全相同。有活性的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无活性的维生素D前体)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植物中的麦角醇为维生素 D2原,经紫外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2,又名麦角钙化醇;人和动物皮下含的7-脱氢胆固醇为维生素D3原,在紫外照射后转变成维生素D3,又名胆钙化醇。
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钙的吸收进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研究证明,维生素D3能诱导许多动物的肠黏膜产生一种专一的钙结合蛋白(CaBP),增加动物肠粘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促进钙在肠内的吸收。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水平,从而维持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就发育。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易发生佝偻病,过多服用维生素D将引起急性中毒。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常用的口服维生素D制剂
浓缩鱼肝油滴剂:每毫升含维生素A 50000单位,维生素D5000单位。
普通鱼肝油丸:每粒含维生素A3000单位,维生素D300单位。
浓缩鱼肝油丸:每粒含维生素A10000单位,维生素1000单位。
维生素D2丸:每粒含维生素D210000单位。
维生素D3片:每片含维生素D310000单位。
伊可欣胶囊(0-1岁制剂):每粒含维生素A1500单位,维生素D500单位。
伊可欣胶囊(1岁以上制剂):每粒含维生素A2000单位,维生素D700单位。
注射剂:维生素D2 40万单位/毫升,维生素D3 30万单位/毫升或60万单位/毫升。
因地制宜的选用不同的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