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
山姜
山姜也叫和山姜、九姜连、姜叶淫羊藿、九龙盘、姜七、高良姜、鸡爪莲等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采收和储藏:3-4月采挖,洗净,晒干。
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通常2-5片;近无柄至具长达2cm的叶柄;叶舌2裂,长约2mm,被短柔毛;叶片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下面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长约9cm,开花时脱落;小苞片极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间常有退化的小花残迹可见;小花梗长约2mm;花萼棒状,长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齿裂;花冠管长约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1cm,外被绒毛,后方的1枚兜状;侧生退化雄蕊线形,长约5mm;唇瓣卵形,宽约6mm,白色而具红色脉纹,先端2裂,边缘具不整齐缺刻;雄蕊长1.2-1.4cm;子房密被绒毛。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被短柔毛,熟时检红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种子多角形,长约5mm,径约3mm,有樟脑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花叶良姜的风水学应用
花叶良姜(alpiniazerumbetcv.variegata)又称花叶艳山姜、彩叶姜、斑纹月桃等,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为艳山姜的园艺栽培种。
花叶良姜植株高可达1~2m,盆栽高度多在1米以下,具根茎。革质叶片具鞘,长椭圆形,两端渐尖,叶长约50~60cm,宽约15~20cm,叶面深绿色,有金黄色富有光泽的纵斑纹,十分艳丽。
夏季6~7月开花,圆锥形花序,花序下垂,花蕾包藏于总苞片中,花白色,边缘黄色,顶端红色,唇瓣广展,花萼近钟形,花冠白色,花期夏季。
花叶良姜叶色艳丽,十分迷人;花姿优美,花香清纯,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观叶观花植物。既可以盆栽种植,摆放于室内、厅堂过道、窗台等明亮处,亦可露地栽培于室外,如庭院a、池畔、公园等处作为点缀植物。
山姜食用方法 山姜的的禁忌
山姜性温,食用过多可加重体内热气,容易出现身体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牙痛等上火症状;另外山姜味辛容易刺激肠胃,适量食用有利于肠胃健康,但吃多则反而导致胃痛等不适现象。
山姜性温,食用可助长体内热气,适宜寒性体质人群服用,但对于本身热性体质的人应忌食,否则会加重体热,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山姜有活血的作用,对于孕妇来说也是要忌食的,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流产等危害;另外婴幼儿肠胃消化功能较弱,对于山姜这类刺激辛辣食物应忌食,以防刺激肠胃导致不适。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
山姜性温,直接食用或煮水喝能驱散体内寒气,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在《贵阳民间药草》中也有记载:“山姜根茎及叶:温肺,散寒,止咳。” 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冷痛等病症的缓解治疗。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止痛
山姜归脾、肺、肝经,《广西本草选编》有描述山姜“温中行气,消肿止痛。主治腹痛泄泻、胃痛、食滞腹胀。”
草豆蔻的营养价值 草豆蔻的营养成分
草豆蔻种子含挥发油约1%,其主要成分为桉叶素和金合欢醇。还含山姜素、豆蔻素。此外尚有山姜素和小豆蔻素。
山姜的营养价值 山姜营养成分
山姜所含的成分较多,膳食纤维、钾元素、钙元素、视黄醇、硒的含量比较高,还含有9(10)-佛术烯-11-醇、9-羟基山姜内酯、二氢沉香呋喃、10-表-γ-桉叶醇、3β,4β-环氧沉香呋喃、山姜烯酮、山姜萜醇、广藿香奥醇、汉山姜过氧萜酮、异汉山姜过氧萜醇、山姜内酯过氧化物、6-羟基山姜内酯、汉山姜环氧萜醇、山姜内酯、呋喃天竺葵酮A和B、α-沉香呋喃、4α-羟基二氢沉香呋喃、3α,4α-环氧沉香呋喃、β-桉叶醇、汉山姜过氧萜醇、6,9-愈创木二烯、10-表-5β-氢过氧基-β-桉叶醇、10-表-5α-氢过氧基-β-桉叶醇、4,10-表-5β-羟基二氢桉叶醇、桉油精、桂皮酸甲酯、山姜素等。
汗斑治疗偏方 山姜米醋治汗斑
鲜山姜20g、米醋100ml;
将山姜捣碎,放入米醋内浸泡12小时,密封保存备用;
先用肥皂水洗净患处,用棉签蘸药水涂在患处;
每日1次,连用3日。
汗斑怎么治才能根除 配方一
材料:鲜山姜20g,酸醋100ml;
用法:将山姜洗净、捣碎,置于酸醋中浸泡12个小时;
先用肥皂水洗净患处,用棉签蘸药水涂在患处,每日一次。
山姜有什么作用和疗效 活血散瘀
山姜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有活血散瘀的功效,在《四川中药志》有记载:“山姜除风湿,解疮毒。治风湿筋骨痛,治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及无名肿毒。”适宜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之症的缓解治疗,尤其是手脚冰冷、寒性冷痛的经期妇女,服用一碗山姜水能很好驱寒暖胃,缓解经痛。
吃山姜有什么好处 祛风活血
山姜还有祛风活血的功效,在《四川中药志》中记载山姜有“除风湿。主治风湿筋骨痛、劳伤吐血、跌损淤血停滞、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