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康复需要注意的三大误区
癌症病人康复需要注意的三大误区
癌症病人在经过手术、放化疗后,在未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前,要经历相当漫长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我们通常称为康复期。准确地讲,应该称为“继续治疗期”。在这个时期,一些癌症病人常陷入各种误区,以致影响康复和治疗。
1、陷入复发阴影不能自拔
在住院时,癌症病人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生存,这使他们没有时间想别的事情。再加上在这段时间内,亲朋好友的不断关怀和陪伴,使他们感到充实。然而,在出院后的康复期,一些癌症病人的心理后遗症常常比癌症后遗症更严重,且更早出现。此时,病人暂时可以不再跟死神搏斗,但癌症复发的阴影又挥之不去,眼前不知以什么为生活目标。加上久病之后,亲友在病床前的走动探望转疏,令他们开始质疑自己在亲人心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这时病人往往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心理的不健康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而免疫功能的下降,会重新诱发病人对癌症的恐惧情绪,使病人陷入过度的精神压力之中,以致病魔再次乘虚而入。
那么,如何建立健康的心理呢?首先,要有坚强的意志,也就是说,病人自己一定要具有能继续生存下去的信念。因为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信念,才能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其次,可以采取一些心理松弛方法,如静坐等,以起到减轻心理紧张和松弛机体的作用。再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有针对性的药物。此外,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也有助于病人心理健康。
2、长年服用中药乐此不倦
除了心理因素外,癌症病人在康复期最容易走入的误区是有病乱投医、乱吃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吃的药比饭还多,有的病人吃中药可以吃上四五年,甚至十几年。的确,中药可以起扶正恢复体力的作用,但中药对胃肠功能也有影响,久吃可以导致病人消化功能不良,甚至营养缺乏。目前主张癌症病人在康复期服用半年左右的中药就可以了。
另外,癌症病人往往容易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思想,以为自己对自己的病情最了解,久病以后必成良医。据了解,自我设计康复方案的病人不少,事实上,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医学是一门科学,而病人只了解皮毛,且医生关注的角度和病人的自我主张不同。所以,即使在康复期不再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病人的康复活动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盲目照搬他人经验
在康复期,适当参加群众性的康复活动对身心十分有益,我们并不反对。但是,病人之间交流的目的是树立信心、互相鼓舞,而不是交流具体的治疗方案。我们发现,许多病人在参加一些康复活动时,常不自觉地接受其他病友的劝告,如应该怎样治疗,找哪个医生,吃什么药等。曾经有一位癌症病人在康复后,向500多名癌症病人介绍自己的“抗癌”经验,并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上述现象令人担忧。首先,癌症治疗始终强调个体化和专业化,一位癌症病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个例绝对不能指导群体,因而不能一概仿效。其次,癌症咨询涉及医学科学性,它不仅讲究适应症,还讲究禁忌症,而病人往往缺乏深厚的医学背景知识,盲目照搬是不可取的。
癌症康复同癌症治疗一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此,在康复期,病人最好走医患相结合的道路,严密监测,终身去经治医院定期随访,并做到心理健康、合理膳食、加强锻炼、适当用药等。如果身体恢复得比较好,还应该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心理治疗促进癌症病人康复
“认识癌症”:由肿瘤专科医生深入浅出地讲解癌症的有关知识,使病人了解癌症的基本知识,改变错误认识,从而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和心态。
“明星座谈”:组织癌症病人与抗癌明星座谈,请明星讲述自己治疗肿瘤、与疾病作斗争、身体康复的经历与经验。明星的现身说法往往会使病人得到很好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冥想放松训练”:启发病人通过沉思冥想、放松心身的行为训练方式,达到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目的。
“气功与康复知识讨论”:让病人讨论和交流如何通过练气功和其他康复方法进行功能锻炼,一方面逐渐恢复体能,一方面获得良好的心境。
“面对自我”:引导患者紧密结合自己的情况,积极参与讨论,说出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如生活方式与肿瘤的关系,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等。
接受集体心理治疗的患者10~12名为一组,每周1~2次。每次1至1个半小时。一般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集体心理治疗,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状态和认知程度会有明显改变,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可以改善他们的无助、绝望、焦虑和抑郁状态;表现为与疾病作斗争的精神增强。
根据病人对上述那种方式容易接受,以此建立的良好医患关系,又进一步促进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情绪焦虑、抑郁、恐惧和担忧等痛苦是癌症患者比较常见的心理反应,而且贯穿于生病的始终。
癌症不是一定要治愈
肿瘤心理专家表示,“肿瘤一定要治愈”是误区;心理治疗对癌症康复很有价值。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目的是让大家“走出癌症误区,实现早诊早治。”《养生周刊》特邀重庆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高级心理咨询师汪波,从癌症患者的心理世界切入,为大家解读癌症认识的误区。专家提醒各位癌友和家属,我们既要纠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也要纠正“肿瘤一定要治愈”的观念,癌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可怕。
癌症病人有1/3是被吓死的?
汪波:医学界有这样的说法,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1/3是被吓死的,有1/3因用药过度病人无法耐受而死,还有1/3因治疗无效而死。有专家表示,癌症患者不应该过度恐惧癌症,我们既要纠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观念,也要纠正“肿瘤一定要治愈”的观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都很难治愈,癌症为什么一定要治愈呢?即使发生了癌症转移,带瘤生存10年、20年也大有人在。
众所周知,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癌症都会发生转移。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不断延长,这给我们包括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信心。说癌症患者有1/3是被吓死的,其实就是患者患病以后产生的恐惧和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到免疫力、饮食、睡眠等,患者又不能正确对待和调适的结果。然而,大家应该知道的是,目前我们的整个治疗水平都提高了很多,肿瘤即使发展到了骨转移阶段,我们也还有办法可想,有办法可治。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对肿瘤的治疗目标不是治愈,而是用各种手段把它控制住,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癌症病人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得了癌症很多人都认为是不治之症,其实并不是这样现在有无数事例证明,癌症是可治之症。最重要的是病人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癌症病人康复期包括身体恢复和精神恢复两个方面。在此和大家探讨一下。
1首先癌症患者应该振奋精神,顽强拼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自强不息。要尽量做到生活自理,不给家人漏麻烦。找到生活的乐趣。
2二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是健身、治病、养病最好的方法,本人认为这也是治疗任何疾病的最好方法。
3在饮食上呢应该注重增加营养,才能提高抗癌能力:病人一般可使用杂食,什么食物有营养就要吃,不必忌口。吃的食物种类多了才能保证各种营养。
注意事项:其实病人最重要的是要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才会有生活的乐趣。
脊髓损伤病人康复计划
1、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早期处理
(1)现场急救:对脊髓损伤的急症病人现伤急救时,要注意防止脊髓损伤加重。搬动病人前首先检查肢体活动及感觉有否异常,如无异常,可使头颈部固定位置下移动病人,平卧位拉于硬板上,头颈部两侧加垫避免摆动,如检查有神经症状,则纵轴方向轻轻牵引头颈,固定好移至硬板上,迅速转送医院。由此可见,有专门训练的急救护送人员对伤后病人预后是很重要的。
(2)尽早解除脊髓压迫症状:为脊髓恢复提供条件,如整复脊柱骨折、脱位,脊柱姿 式的固定。对于脊髓横断完全性损伤病人,在24小时内给予停止损伤病理变化的处理,如脊髓切开、局部冷冻、高压氧、药物应用等都可以改变脊髓损伤后继发变化,利于截瘫的部分恢复。
2、预防、治疗并发症
截瘫尤其是颈脊髓损伤的高位截瘫病人,由于早期治疗护理不当,可发生多系统并发症,如呼吸系统的感染,运动系统肌肉的挛缩,关节变形,泌尿系统的感染,血栓的形成,皮肤压疮等。这些并发症即是病人死亡的原因,也是影响脊髓损伤后病人康复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积极预防并发症,一旦发现并发症及早治疗才能使康复计划顺利完成。
(1)尿路感染:脊髓损伤或脊髓横断时引起脊髓休克,运动反射受到抑制膀胱松弛,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此期病人因排尿力不足,致大量残留尿。而长期留置导尿也是造成膀胱上行感染的因素。为了使截瘫病人排尿功能得到恢复,护理人员要对病人进行排尿训练,外力压迫逼尿时要正确应用腹压,以免因膀胱过度充盈下加压引丐肾盂积水及逆行感染。采用每隔4小时导尿一次的间歇导尿法可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有条件的医院也可应用体位移动床使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定时站立位,可以增加膀胱内沉淀物排出,使残留尿相对减少而预防尿路感染。
(2)褥疮;这是截瘫病人的终身注意的问题。在卧床期除按皮肤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还要注意足趾也可因被子的压力造成褥疮的可能。对恢复期病人护理人员要教会病人检查受压皮肤的方法,双手撑起减压的方法及预防褥疮的措施。
(3)解除消化道常见症状,如便秘、大便失禁、肠胀气,肠梗阻也可以应用干扰电疗法及中医按摩针灸技术。
(4)深部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常发生在脊髓损伤后一个月内,护理上要注意观察患者两侧下肢的腿围 ,看是否有水肿出现,尽早应用弹力袜和弹力绷带,早期斜床站立训练,可使截瘫的肢体血管神经舒缩功能得到恢复。
(5)肺部感染:截瘫病人长期卧床或呼吸肌运动障碍,呼吸量减少,咳嗽动作减弱或消失 ,大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引起肺部感染。为预防这一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帮助病人排痰时,护理人员用双手紧压患者胁下部,运输和要随患者呼吸节奏,可以使病人将痰咳出。力量不宜过大,以免加重损伤脊神经或导致脊柱骨折。
晚期结肠癌怎样精神安慰
一、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 据国内多家肿瘤医院临床调查表明,同期癌症患者在接受同等治疗的前提下,凡是心理调适好、心情乐观者,预后效果好;反之,则因情绪低落,人体免疫功能差,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很快死亡。科学证明,过度的疲劳、心理压力,确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肿瘤复发或转移,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药物治疗。
二、及时而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 正确的做法是当确诊为癌症后,根据病情和身体情况或手术或放疗、化疗,有些癌症不适合手术,如鼻咽癌、淋巴瘤等,则应考虑放疗、化疗、中医中药、免疫等。患了癌症后采用何种手段治疗应在医生和专家指导下进行,有时较疑难的情况需经专家会诊,然后制定出治疗方案。
三、体育锻炼不可轻视
体育锻炼对癌症病人的意义:癌症病人康复期,通过自我锻炼,可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病人的身心都有好处;体育锻炼同时又是一种辅助治疗,既是局部治疗,又是全身治疗,通过局部的肌肉运动,对全身器官起到锻炼作用;体育锻炼还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治疗后的并发症,预防其它疾病。 四、病人家属应该怎样做
心理上:病人家属应积极学习相关肿瘤的知识,并和病人参加一些互助组织,交流心得,相互鼓舞。 治疗上:病人家属应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以利于医生更好地实施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饮食上:病人家属应做一些美味可口、易于消化的食物,也可让病人多餐少食 最后祝:早日康复!
护理直肠癌患者的办法有什么
对于直肠癌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少吃辣椒等食物,让我们远离疾病的困扰。直肠癌患者一定要正视现实,树立信心。强烈的求生欲望,比任何好的护理和治疗都重要。患了直肠癌是很不幸的,凡是得了癌症的病人,不管是否意识到,事实上从患上癌症那一刻就已经处在和癌症做斗争的第一线,恐惧、焦虑、绝望等极其痛苦的心理情绪会接踵而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看到在同样的医疗条件下,一些病人“想得开”,正视现实,往往比那些被癌症吓得不知所措的病人治疗效果要好得多。如果一个人精神被摧垮,即使有再好的治疗和护理也是徒劳。
平衡心理,重新调整生活。直肠癌的护理要求对生活起居进行适当的新的调整。许多癌症病人习惯了紧张的上班生活,患病后一下子放慢了生活节奏,心理上感到无所适从,产生失重感。这时患者应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日常起居,所接受的治疗都做到规律化,还要从多方面培养生活兴趣和爱好,寻求新的精神寄托,这样才有利于体内环境的调节与稳定,对病情的康复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直肠癌患者一样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很多的癌症患者及家属,认为患上癌症了,就应该休息,其实直肠癌患者在家养病期间,坚持锻炼是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适当参加健身活动,不仅增加机体免疫,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可消除抑郁的情绪,松弛紧张的精神。但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直肠癌的治疗和康复都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正确制定一个完整系统的方案。患者应坚持执行,并客观地了解对待病情,既不能麻痹大意,也不要心急乱投医,瞎吃药。
癌症病人有哪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不敢直面癌症
对大多数人来说,被确诊为癌症是改变一个人生活的重大事件,震惊、恐惧、愤怒、伤心、孤独、焦虑的感觉随即产生。在一些环境中,癌症仍然是人们谈论的禁忌,癌症患者往往遭到歧视,以至于患者都不敢承认自己是癌症病人。
专家表示,对于癌,谁都回避不了,谁都需要防范,要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判断。直面癌症、正确认识癌症可以使患者得到早诊早治,并为他们获得高质量的诊疗营造好的环境氛围。
误区二:对于癌症,我们无能为力
尽管癌症目前仍是医学界尚在攻克的难题,但人类面对癌症并非束手无策。研究表明,在正确决策的引导下,相当一部分常见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地区以及国家层面上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因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育运动等导致的癌症发生是必要的。
误区三:晚期癌症别治了
晚期肿瘤治疗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经济状况、治疗期望值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到“量体裁衣”式的治疗。对于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患者不要过度担忧。放化疗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通过现有的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切不可因恐惧副作用而拒绝放化疗。
误区四:治疗癌症是医生的事
世卫组织调查发现,在低收入国家,75%的人认为在制定治疗癌症的方案时全都是医生说了算,仅8%的人同意患者应该与医生一起做决定。与之相比,经济发达国家中72%的人认同患者与医生共同决定的模式。
在临床中,往往是当患者的心态摆正了、思想乐观了,再加上科学规范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带病延长了生命,并且保证了生活质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关注个体的心理情绪波动,因为治疗癌症不仅是医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专家提醒,除了患者本人和医生,家属的责任也很重要。一方面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针对病人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并发症。
影响癌症患者康复的三大误区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1、长年服用中药乐此不倦
除了心理因素外,癌症病人在康复期最容易走入的误区是有病乱投医、乱吃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吃的药比饭还多,有的病人吃中药可以吃上四五年,甚至十几年。的确,中药可以起扶正恢复体力的作用,但中药对胃肠功能也有影响,久吃可以导致病人消化功能不良,甚至营养缺乏。目前主张癌症病人在康复期服用半年左右的中药就可以了。
另外,癌症病人往往容易形成以自己为主体的思想,以为自己对自己的病情最了解,久病以后必成良医。据了解,自我设计康复方案的病人不少,事实上,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医学是一门科学,而病人只了解皮毛,且医生关注的角度和病人的自我主张不同。所以,即使在康复期不再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病人的康复活动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盲目照搬他人经验
在康复期,适当参加群众性的康复活动对身心十分有益,我们并不反对。但是,病人之间交流的目的是树立信心、互相鼓舞,而不是交流具体的治疗方案。我们发现,许多病人在参加一些康复活动时,常不自觉地接受其他病友的劝告,如应该怎样治疗,找哪个医生,吃什么药等。曾经有一位癌症病人在康复后,向500多名癌症病人介绍自己的“抗癌”经验,并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上述现象令人担忧。首先,癌症治疗始终强调个体化和专业化,一位癌症病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个例绝对不能指导群体,因而不能一概仿效。其次,癌症咨询涉及医学科学性,它不仅讲究适应症,还讲究禁忌症,而病人往往缺乏深厚的医学背景知识,盲目照搬是不可取的。
3、陷入复发阴影不能自拔
在住院时,癌症病人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生存,这使他们没有时间想别的事情。再加上在这段时间内,亲朋好友的不断关怀和陪伴,使他们感到充实。然而,在出院后的康复期,一些癌症病人的心理后遗症常常比癌症后遗症更严重,且更早出现。此时,病人暂时可以不再跟死神搏斗,但癌症复发的阴影又挥之不去,眼前不知以什么为生活目标。加上久病之后,亲友在病床前的走动探望转疏,令他们开始质疑自己在亲人心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这时病人往往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心理的不健康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而免疫功能的下降,会重新诱发病人对癌症的恐惧情绪,使病人陷入过度的精神压力之中,以致病魔再次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