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缺乏病的症状体征
锌缺乏病的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厌食 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味觉敏锐度降低,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含交战消化酶如羧基肽酶A的活力降低,消化能力也减弱。
2,生长发育落后 缺锌妨碍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并致纳食减少,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缺锌小儿身高体重常低于正常同龄儿,严重者有侏儒症,国内外报道缺锌小儿补锌后身长体重恢复较快,缺锌可影响小儿智能发育,严重者有精神障碍,补锌皆有效。
3,青春期性发育迟缓 如男性生殖器睾丸与阴茎过小,睾丸酮含量低,性功能低下;女性乳房发育及月经来潮晚;男女阴毛皆出现晚等,补锌后数周至数月第二性征出现,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
4,异食癖 缺锌小儿可有喜食泥土,墙皮,纸张,煤渣或其它异物等现象,补锌效果好。
5,易感染 缺锌小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皆可能降低,易患各种感染,包括腹泻。
6,皮肤粘膜表现 缺锌严重时可有各种皮疹,大皰性皮炎,复发性口腔溃疡,下肢溃疡长期不愈及程度不等的秃发等。
7,胎儿生长发育落后,多发畸形 严重缺锌孕妇及怀孕动物可致胎儿生长发育落后及各种畸形,包括神经管畸形等,产女因子宫收缩乏力而产程延长,出血过多。
8,其它 如精神障碍或思睡,及因维生素A代谢障碍而致血清维生素A降低,暗适应时间延长,夜盲等。
二,病史及体检
了解喂养史如饮食中含锌量低,或长期吸收不良如慢性腹泻等,味觉灵敏度及食欲降低,生长发育落后及项目不等的上述其它症状与体征。
三,实验室诊断
血浆(或血清)锌低于正常,在正常低限10.0~10.7μmol/L(65~70μg/dl)以下,一般血清锌略高于血浆锌,因部分锌从红细胞与血小板中释出,取血距测寂静时间愈长,锌测定值愈偏高,取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并测定,注意取血要避免溶血,因红细胞锌高于血浆锌10余倍;标本勿污染,橡皮塞与橡皮膏含锌,应避免使用,血浆(清)锌受近期饮食含锌量的影响,肝,肾疾病及急,慢性感染与应激状态皆可使血浆(清)锌下降。
发锌可为慢性锌缺乏的参考指标,因发锌受头发生长速度,环境污染,洗涤方法及采集部位等多种条件影响,且与血浆锌无密切相关,并非诊断锌缺乏的可靠指标。
锌参与硷性磷酸酶活性中心的形成,故血清硷性磷酸酶活性可有助于反映婴幼儿锌营养状态,缺锌时下降,补锌后又上升。
白细胞锌为反映人体锌营养水平较灵敏的指标,但测定时需血量较多(目前国内至少需血5ml),且操作较复杂,临床不易推广。
近年来国内外有人研究用稳定性同位素法测锌代谢池大小测定金属硫蛋白浓度以了解锌营养状态,正探讨中。
四,试验治疗
疑为锌缺乏时,可用单一锌剂试验治疗,如较快取得疗效,有助于肯定诊断。
厌食的诊断
1.症状体征
长时期的食欲不振、拒食,常伴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2.病史
有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以及挑食偏食的病史。若因外感或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食欲不振者,则不属本病范围。
3.检测
有条件者,可作微量元素检查,常伴有铁缺乏、锌缺乏。
风湿性心脏病症状体征
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程度,主要有以下主要表现:
1.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
2.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
3.食欲不振,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吃饭不好,胃肠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出现肚子胀。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
4.大部分患者出现两颧及口唇呈紫红色,即"二尖瓣面容"。
5.心悸常常因为房颤或心率失常所致,快速房颤导致患者自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或使之加重,从而促使患者就医。房颤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房血拴甚至出现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6.胸痛,单纯瓣膜病导致的胸痛一般使用硝酸甘油无效。
症状体征
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侵及脑干者常有复视及多种脑神经障碍,小脑扁桃体疝时常有颈强直、斜颈表现
。因肿瘤多数梗阻第四脑室而产生颅内压增高,平均病程为4个月左右。
1.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视盘水肿,本组头痛占76.6%,呕吐占95%,视盘水肿占72.1%。较小的儿童可有颅缝裂开。
2.小脑损害征 主要为小脑蚓部损害引起的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及站立摇晃,Romberg征阳性。肿瘤压迫延髓可有吞咽发呛和锥体束征,2/3的患儿表现有肌张力及腱反射低下。有些病人有眼球震颤及肢体共济障碍。本组有小脑征者占88.3%。
叶酸的用法
叶酸的用法
口服:成人,一次5~10mg,一日15~30mg,直至血象恢复正常;儿童,一次5mg,一日3次(或一日5~15mg,分3次);预防用:一次0.4mg,一日一次
叶酸的临床意义
1、临床诊断
生长过速而叶酸供给不足、机体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多或消化道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叶酸缺乏病(folicaciddeficiency)。如果经常使用叶酸拮抗剂的药物如甲氨蝶呤能影响细胞摄取叶酸和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阻碍四氢叶酸的形成;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扑米酮均可影响叶酸的吸收,乙胺嘧啶、异烟肼也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可引起叶酸缺乏。
叶酸缺乏症的主要表现为贫血,其他如舌炎、舌痛、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口角炎及食欲减退。妊娠前一个月及妊娠初三个月内口服叶酸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叶酸在新鲜蔬菜中含量最多,肝、肾、酵母中的含量也较多,而肉类、乳类中的含量较少。叶酸缺乏病的临床表现与维生素B12缺乏表现相似,但叶酸缺乏病时无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2、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
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叶酸是不稳定的,仅作为一种参考方法。血清中存在的抗生素、叶酸盐拮抗物、血清乳酸杆菌抗体或样品暴露在日光下,均可使测定值呈假性降低。放射竞争性蛋白结合技术是较为有效、快速与精密的测定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化学发光技术是最先进的方法,可同时测定叶酸及维生素B12。红细胞叶酸测定是诊断慢性叶酸缺乏病的较好指标,反映了组织内叶酸的营养状态。
叶酸过量可致:
1、服用叶酸可以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表现,而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害。
2、服用叶酸350毫克可能影响锌的吸收,而导致锌缺乏,使胎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增加。
3、服用叶酸可以干扰抗惊厥药物的作用,诱发病人惊厥发作。
4、个别病人长期大量服用叶酸可出现厌食,恶心,腹胀等胃肠道症状。
5、大量服用叶酸时,可出现黄色尿。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
小儿叶酸缺乏病、肝性脊髓病、小儿克罗恩病、小儿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儿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溶血过度所致贫血、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
叶酸的注意事项
一、红细胞内的叶酸的测定方法与血清叶酸相同。
二、口服避孕药,苯妥英钠和其他抗惊厥药会减少肠道叶酸的吸收。
三、接受叶酸拮抗药物治疗的患者偶然会见到叶酸缺乏症。
四、叶酸是水溶性维生素,一般超出成人最低需要量20倍也不会引起中毒。凡超出血清与组织中和多肽结合的量均从尿中排出。服用大剂量叶酸可能产生的毒性作用有:
1、干扰抗惊厥药物的作用,诱发病人惊厥发作。
2、口服叶酸350mg可能影响锌的吸收,而导致锌缺乏,使胎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增加。
3、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表现,而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害。
锌缺乏病的治疗措施
婴幼儿、学龄前及青春期前儿童缺锌影响生长发育,可每日口服锌剂(按元素锌计)0.5~1.5mg/kg,功按推荐的每日锌元素供给量加倍给予,最在量每日20mg,疗程3个月,轻症可较短,用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或醋酸锌皆可。对继发性锌缺乏,锌用量因吸收不良及丢失过多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开始可用每日1mg/kg,为了快速生长的需要,婴幼儿如继续丢失过多,每日可增至2mg/kg,但应密切监测血浆锌含量。
肠病性肢端外静脉营养给锌建议剂量:早产儿为每日0.4mg/kg,3个月以下的足月产小儿每日0.2mg/kg,较大婴儿及幼儿每日0.1mg/kg,儿童每日0.05mg/kg。当锌丢失过多时,尤以自胃肠道丢失,用量需加大。应随时监测血浆锌。有严重缺锌表现时,可每日静脉给锌0.3~0.5mg/kg,到皮肤病变消失,血浆锌政治家。应用过量锌可致血浆铜降低。
为了利于锌的吸收,口服锌剂最好在饭前1至2小时。
低锌所致厌食、异食癖一般服锌剂2~4周见效,生长落后1~3月见效。非缺锌所致者给锌剂无效。用锌剂治疗时,应随时观察疗效与副作用,并监测血浆锌,同时增加富含锌的食物。除肠病性肢端皮炎或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等特殊情况外,要及时停药。硫酸锌等锌剂的副作用,常见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如改在饭后服,可减少其副作用。
小儿偏食不能盲目补锌
不少熟悉缺锌症状的妈妈都知道,缺锌会导致小儿偏食。当小儿偏食时,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这个症状与缺锌联系在了一起,然后就想当然地要给宝宝补锌。
其实,造成小儿偏食的原因很多,缺锌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在孩子出现偏食现象就一味地补锌,不仅达不到改善偏食的目的,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孩子偏食,在没有诊断锌缺乏病之前,不要盲目补充锌剂。否则补锌过多,可能就会影响铁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孩子出现缺铁性贫血。身体需要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一定要均衡,缺乏任何一种都可能引起病症。若真的需要补锌,也一定要在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后,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补充。
脚气病症状体征是什么
汗疱型:初发为多数散在厚型小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鳞屑,亦可形成多环状鳞屑,可逐渐扩延成片,皮肤逐渐增厚,自觉瘙痒。
趾间型:好发于第3、4或4、5趾间,表现为少量鳞屑,奇痒。病人常不自觉的搔抓,有时鳞屑不显著,仅感瘙痒,称为无症状型,但常为带菌者。因搔抓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形成糜烂,湿润有渗液。
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跖、足跟及足侧缘有局限性不整形嗜红色鳞屑性斑片,表面角化明显,粗糙干燥,境界清晰或不清晰。冬季症状较重,易致皲裂。夏季常可出现少数丘疹或小疱。病程慢性,时久皮肤可增厚,趾甲易被累,此型多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病情顽固,难以治愈。
湿润糜烂型:此型多继发于趾间型或汗疱型,多由过度搔抓,常继发细菌感染,局部炎性明显,浸渍糜烂,有明显渗出,自觉痒痛,夏季多见。
锌缺乏病是什么
锌(Zinc)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为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广泛地参与各种代谢活动。锌缺乏可致厌食、矮小、性成熟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皮疹及脱发等。人初乳含锌量较高,人乳中的锌吸收利用率也较高,故婴儿母乳喂养对预防缺锌有利。但随年龄增长要按时加辅食,如蛋黄、瘦肉、鱼、动物内脏、豆类及坚果类含锌较丰富,要每日适当安排进食。无母乳的人工喂养儿最好哺以强化了适量锌的婴儿配方奶或奶粉。要注意其锌含量,长期食用多种强化锌的食品,锌入量过多可致中毒。如食入锌过多可引起急性锌中毒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已经缺锌人群必须选择服用补锌制剂。
儿童营养不良分类
①原发性营养缺乏病。由膳食中的营养素不足造成;
②继发性营养缺乏病。原因较多包括: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障碍;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机体排泄营养素增多;体内营养素分解加剧等。其中以营养素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为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人才原因尤其经过是机体处于生长发育、妊娠、授乳和同时疾病状态时对营养素的需求增加若营养素的摄取不足更易造成营养不良。
当前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病等奖主要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单纯性甲状腺肿、钙缺乏症、锌缺乏症、干眼病、佝偻病、脚气病、维生素B缺乏症、癞皮病、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其中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单纯性甲状腺肿和干眼病,被称为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
维生素b1缺乏病症状
(一)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呕吐、消化不良,排绿色稀便。
(二)神经系统症状 初期烦躁不安、夜啼;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反应淡漠、呆滞、眼睑下垂、颈肌和四肢非常柔软,致头颈后仰、手不能抓、吸吮无力、腱反射减低。婴儿常累及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失音;后期出现颅内压增高,昏迷抽搐,可致死亡。年长儿常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较突出,如感觉障碍、肌无力甚至肌肉萎缩。
(三)循环系统症状 可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心动过速或奔马律,呼吸难伴有紫钳;X射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心电图示 T波低平倒置、QT r间期延长。婴儿可呈低血压。
(四)水肿及浆液漏出 常有下肢水肿并逐渐向上蔓延,可伴发心包,胸腔、腹腔积液。
(五)先天性脚气病 若孕母缺乏维生素B1,则新生儿可患先天性脚气病,表现为出生时全身水肿、体温低、吸吮无力、肢体柔软、反复呕吐、嗜睡、哭声无力、给予牛乳或健康人乳后症状可逐渐消失。
锌缺乏病的诊断
1.病史及体检 了解喂养史如饮食中含锌量低,或长期吸收不良如慢性腹泻等。味觉灵敏度及食欲降低,生长发育落后及项目不等的上述其它症状与体征。
2.实验室诊断 血浆(或血清)锌低于正常,在正常低限10.0~10.7μmol/L(65~70μg/dl)以下。一般血清锌略高于血浆锌,因部分锌从红细胞与血小板中释出,取血距测寂静时间愈长,锌测定值愈偏高。取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并测定。注意取血要避免溶血,因红细胞锌高于血浆锌10余倍;标本勿污染,橡皮塞与橡皮膏含锌,应避免使用。血浆(清)锌受近期饮食含锌量的影响。肝、肾疾病及急、慢性感染与应激状态皆可使血浆(清)锌下降。
发锌可为慢性锌缺乏的参考指标。因发锌受头发生长速度、环境污染、洗涤方法及采集部位等多种条件影响,且与血浆锌无密切相关,并非诊断锌缺乏的可靠指标。
锌参与硷性磷酸酶活性中心的形成,故血清硷性磷酸酶活性可有助于反映婴幼儿锌营养状态,缺锌时下降,补锌后又上升。
白细胞锌为反映人体锌营养水平较灵敏的指标,但测定时需血量较多(目前国内至少需血5ml),且操作较复杂,临床不易推广。
近年来国内外有人研究用稳定性同位素法测锌代谢池大小测定金属硫蛋白浓度以了解锌营养状态,正探讨中。
3.试验治疗 凝为锌缺乏时,可用单一锌剂试验治疗,如较快取得疗效,有助于肯定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