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发烧打针还是吃药

宝宝发烧打针还是吃药

幼儿发烧到底是吃药还是打针好呢?

用退烧药

退烧药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借助于出汗等过程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的药品。它能有效地控制发烧,使体温降低,但不能根本解除引起发热的原因。发烧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之一,治疗发烧不论病因病情地使用退烧药是不行的。

家庭用药有原则

1、短期低烧免用药

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8.5℃以下的发烧,这种体温升高在小儿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在成人则往往已经引起明显的不适反应。

2、儿童发烧早诊治

儿童不同于成人,其对一般低烧的反应往往不明显,但其体温升高快,往往下午还好好的,入夜却骤起高热。因此,对小儿发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即使是低烧也应及时就诊,并须配备一些临时使用的退烧药,以免夜里骤起高烧时手足无措。

由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所以,发烧用药需十分小心,低热或中热时,最好不要给孩子用退热药,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不稳定,退热药的使用更应慎重。此外退烧药也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药效后孩子还会出现反复,这些属于正常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出现发烧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脱衣散热,松解包降温,采用温水擦身、冰袋敷等物理降温。只有在腋下温度超过38.5℃时才主张给孩子吃退烧药。

肌肉注射

由于一部分6个月~5岁的小儿可能引起热惊厥(多数是良性惊厥,愈后好;如有原发性癫痫,则可能增加其癫痫发作次数),因此家长对发热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

确实,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由于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极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儿童对打针也非常恐惧而吵闹不安。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

婴儿三个月发烧怎么办

1、三个月宝宝发烧38度,属于轻度感冒,还没有达到非吃药打针不可的程度,小宝宝还是非常怕打针的,此时无须打针,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办法。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好几种,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2、多喝温开水降温

水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尤其是发烧感冒的时候。因为发烧时体温变高,会加速体内水分的流失,多喝温开水既可以补充水分,又可以通过水分的蒸发和小便的排泄降低低温。考虑到宝宝的食量小,所以应该少量多次。

3、用温水给宝宝擦拭身体降温

用柔软的毛巾蘸湿温水给宝宝擦拭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窝、大腿内侧等血管集中的地方,有利于较快的降温,胸口和腹部就不要擦了,免得宝宝受凉拉肚子。

4、给宝宝洗温水澡降温

对于那些比较活泼好动,在轻度发烧的情况下仍然嬉闹不停的宝宝,洗温水澡是比擦拭身体更好的选择,当然要有条件保持温度。一般,宝宝还是非常喜欢洗澡的(像我的小外甥),看宝宝在澡盆里玩水不停,活动量一大就会出汗,再加上洗澡降温,相信温度很快就会降下来了。

5、贴退热贴降温。

退热贴算是有宝宝的家庭必备的医疗用品,对于那些不太喜欢自己动手或是担心自己掌握不了上面降温措施的“度”的父母,退热贴无疑是有效便利的选择。

6、不建议用冰袋冷敷、酒精擦身等物理降温措施,这些措施放在成人身上没关系,但是用在几个月大的宝宝身上就不合适了,因为这些措施都有些剧烈了,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宝宝体温下降过度,造成反效果。

宝宝发烧需不需要吃药打针

孩子6个月以后就免疫力低下,母体给他的免疫力就逐渐的没有了,他自身的免疫力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孩子在6个月以后容易得病,感冒、发烧都容易得,这个孩子9个月正好是这个时候,他可能有一些呼吸道感染。

38.7度,应该还是用一些退烧药,已经算中度发热了,再配合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

后来体温维持在38度—38.5度之间,退烧药还是应该用,而且按照间隔4—6小时,不要说体温没降就再吃,还是要有间隔,24小时不能超过4次。孩子得了像水痘感染、流感、病毒感染这些病,退烧注意不要用阿司匹林这类的药。

哺乳期发烧怎么办

一、哺乳期发烧,打针吃药会影响宝宝吗?

哺乳期发烧还能给宝宝喂奶吗?

如果哺乳期妈妈感冒发烧了,只要不是高热不退、体力消耗很大,依然可以给孩子喂奶。因为孩子在与妈妈的日常接触中,已经不可避免地接触了妈妈携带的细菌,并对它产生了一定的抗体,所以一般的感冒、发热,妈妈依然可以放心给宝宝喂奶,但要注意多喝点水,以免乳汁浓缩,引起孩子腹泻。

一般正规医院的医生,在得知你处于哺乳期的时候开出的药应该都是可以吃的,多喝温开水,哺乳不必暂停,就算烧没退也不怕,低烧的时候是可以给宝宝喂奶的,高烧则不行。

哺乳期发烧吃药会影响乳汁吗?

哺乳期妈妈吃的药,尤其是药性较强的,会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运到乳汁中。如果连续吃进这样的奶,确实可能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

首先,在哺乳期间发烧的话,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在哺乳期,这样医生才会开些最为安全的药物。

其次,切记不要自己盲目吃药,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肠道群失调,轻度腹泻。

再次,服用医生开的药后,4小时候再喂奶,如果实在担心药物影响,可以在服药期间暂时停喂母乳,以配方奶替代。

最后,千万不要因为怕影响到宝宝的健康,而一再地拖延病情,要知道,一旦病情严重后,也是会影响到宝宝的哺乳的,所以在生病时还是要及时地去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减轻症状,尽快康复。

哺乳期发烧能打针吗?

哺乳期发烧一般不建议药物治疗,如果高烧不退,就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在医生意见下打针吃药。

孕酮低打针还是吃药快 孕酮低打针和吃药哪个副作用大

副作用都差不多。

孕酮有维持妊娠的作用,孕早期,如果孕酮过低,容易引起先兆流产,所以如果低的话,还是应该外源性的补充,打针和吃药,性质差不多,没有哪个副作用大之说,都是为了保胎。

新生儿发烧能吃药吗

新生儿发烧是能吃药的,而且严重的时候是必须要吃药或打针的,不然会把宝宝烧坏。

但是要注意新生儿的抵抗能力和体内抗体都比成年人弱,因此可能在成人身上表现的轻微副作用,在新生儿身上就表现为毒性或者产生更严重的副作用,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宝宝发烧要多给宝宝喂水,补充水分;室内要通风透气,太干燥的话可以放个加湿器或打盆水放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要随时注意宝宝反复发烧,给宝宝穿的衣服不能太闷了;母乳喂养宝宝饮食要多清淡,少油腻。

宝宝发烧能吃药吗

宝宝发烧是能吃药的,而且严重的时候是必须要吃药或打针的,不然会把宝宝烧坏。

但是要注意新生儿的抵抗能力和体内抗体都比成年人弱,因此可能在成人身上表现的轻微副作用,在新生儿身上就表现为毒性或者产生更严重的副作用,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宝宝发烧要多给宝宝喂水,补充水分;室内要通风透气,太干燥的话可以放个加湿器或打盆水放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要随时注意宝宝反复发烧,给宝宝穿的衣服不能太闷了;母乳喂养宝宝饮食要多清淡,少油腻。

宝宝发烧五大降温误区要避免

误区1:发热不能受寒

有些爸爸妈妈也像孩子的奶奶一样,认为宝宝发烧不能受寒,否则会再次着凉高烧不退。于是,宝宝发烧了,就算再热的天气也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不能扇风扇。但是孩子觉得,发烧的时候全身都热烘烘的,还不能吹空调凉风扇,感觉真的好难受。

真相:医生叔叔说,宝宝发烧时,不必过于担心宝宝着凉,而更应该适当的对宝宝采取一些降温的措施。例如泡温水澡,就是最简单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洗澡不方便的话,爸爸妈妈也可以用温水给宝宝擦擦身,重点擦头部、脖子、腋窝、大腿根部等体温高的地方,这样,水分蒸发的时候可以带走宝宝的一些热量,体温自然就容易下降了。

误区2:发热捂汗退烧快

孩子在医院的时候,看到很多发烧的小伙伴也跟孩子一样,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甚至盖上大棉被。很多爸爸妈妈认为,给宝宝穿厚点、盖厚点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烧了。可是,孩子发烧的时候,全身像是着火一样,热气腾腾的,再穿上棉衣、盖上棉被,整个人都不好了,差点喘不过气来。

真相:宝宝发烧吃退烧药后容易出汗,一出汗烧就退了。于是,很多粑粑麻麻误以为,只要让宝宝穿厚点,捂出汗,就可以退烧。其实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宝宝发烧时穿厚衣服捂汗,只会越捂越热,不仅退烧难,还可能导致高热惊厥。正确的做法是让宝宝适当穿少一点,衣服略微解开,利于散热。如果宝宝手脚冰凉,这是由于宝宝发烧时末梢循环变差,麻麻可以用温热水敷一敷宝宝的手脚,让肢端循环改善,手脚变暖,这样更容易散热退烧。

误区3:一发烧就吃退烧药

孩子第一次发烧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很紧张,担心发烧会“烧坏脑子”,连体温都没有量,就马上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其实当时孩子只是轻微发烧,远远还没达到服用退烧药的界限。药吃下去了,烧是退了,但是孩子觉得整个人都无精打采,像虚脱一样。

真相:医生叔叔告诉孩子的爸爸妈妈,一般38.5 以下的发热不需要吃退烧药,尤其是对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更应该谨慎,采用泡澡、擦身、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更安全也更有效。这是因为宝宝体重轻,体表面积大,吃退烧药的剂量不容易掌握,还容易造成虚脱和胃肠道的损伤。

误区4:吃药影响医生诊断

和孩子的爸爸妈妈的过于紧张不同,有些家长处理宝宝发烧的问题时显得过于“淡定”。宝宝发烧超过38.5 ,但是有些妈妈因为担心吃了退烧药会影响医生正确诊断病情,坚持不给宝宝吃药,即使排队候诊几个小时,也始终要让宝宝“挺着”。

真相:宝宝吃退烧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生的诊断造成影响,这其实是没错的。但是宝宝持续高热,容易让宝宝产生强烈的不适,有害无益。所以该吃药时吃药,家长不要有过多顾虑。尤其是曾经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更应该积极退烧,在体温超过38 时就应该服用退烧药了。

误区5:打退烧针退烧快

孩子第一次去医院看病,医生叔叔开了药,可当天晚上,孩子的烧还是没退,爸爸就急了,又带孩子去医院,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好尽快退烧。可医生叔叔见孩子体温还不算高,精神状态比较好,抽血检查白细胞也不高,就拒绝了西瓜粑粑的请求。

真相:医生叔叔说,宝宝感冒发烧大部分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病毒性的感冒本身有“自限性”,不打针不输液也会慢慢好起来,而打针输液也不见得会好得快一点。所以一般宝宝感冒发烧是不需要输液的。只有当宝宝长时间高烧不退、精神状态差、进食困难、喂药困难时,才需要考虑输液。

宝宝生病就医时的注意事项

6个月过后,好像宝宝的病说来就来了,感冒、发烧、咳嗽、腹泻,一不小心就成7肺炎。这是因为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内,体内储存的来自-体的免疫物质,如免疫球蛋白、各种抗体可以抵御致病菌的侵袭。但是过了6个月,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物质开始减少,而自身体抵抗能力又很低,特别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而生病。那么宝宝生病7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宝宝生病,就要上医院,医生就会对症下药,但是家长在口服药、打针还是输液方面总是存在分歧。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该吃药还是打针。其实,能吃药尽量吃药,实在不得已才考虑打针。口服药物是一种最简单、方便的用药方法,一般的轻度腹泻、感冒等都可以通过口服药解决问题。打针虽然吸收快,但是每次都会增加宝宝的痛苦。另外,经常打针,还有可能引起臀肌萎缩,影响宝宝行走。

静脉输液,可以使药物立即进入血管内,血流循环至全身各处,起效很快,适用于急救或重症病人。但缺点是,如果每天仅输一次,输液在药物滴入时血浓度很高,停止滴入后药物浓度迅速下降。

另外,如果经常输液滥用抗生素,也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破坏和杀死正常有益菌群,降低宝宝自身的抵抗力。

1.看清楚药物标签,了解药物用途及用量。因为,宝宝服药是根据体重计算用量的。切勿服用过量,以免发生药物中毒。另外,还要掌握用药次数及天数。

2.喂药水时应首先摇匀,粉状药物要用温开水调匀了,片状的最好先压碎成粉剂再服。

3.喂药时,最好抱起宝宝,防止药物呛入气管内。

4.如果宝宝不愿吃,扶住宝宝的头部,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宝宝的双颊,使宝宝的嘴张开,盛药的小勺紧贴嘴角,压住舌头,当宝宝完全吞咽药液后再把勺子抽出。

新生儿发烧能吃药吗

新生儿发烧是能吃药的,而且严重的时候是必须要吃药或打针的,不然会把宝宝烧坏。

但是要注意新生儿的抵抗能力和体内抗体都比成年人弱,因此可能在成人身上表现的轻微副作用,在新生儿身上就表现为毒性或者产生更严重的副作用,严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宝宝发烧要多给宝宝喂水,补充水分;室内要通风透气,太干燥的话可以放个加湿器或打盆水放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要随时注意宝宝反复发烧,给宝宝穿的衣服不能太闷了;母乳喂养宝宝饮食要多清淡,少油腻。

以上措施不明显时,可以口服布洛芬等退热药。不过6个月以下的宝宝尽量使用物理降温,如果家长觉得宝宝的情况严重的话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应在遵循医嘱的情况下用药!

宝宝发烧别着慌13个误区九成妈不知道

误区一:发烧就是病

婴儿体温较成人高一些,正常新生儿肛温在36.2度-37.8度之间,腋下温度在36度-37度之间;如果妈妈发现宝宝肛温超过37.8度,腋温超过37度,即可以判断宝宝发热。发热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可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发热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所以很消耗人的体力。发烧的宝宝容易嗜睡、乏力。

误区二:发烧都是坏事

发烧并不是一种病,只是机体抵御疾病的一种反应。实际上,发烧对宝宝也是“有功”的。发烧表明机体的免疫机制好,是人体的重要自我保护手段之一。多数发烧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体温较高时,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发热时体内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加快,有利于病原毒素排出;发烧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有助于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适当的发烧有利于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误区三:发烧越高病情越重

有些妈妈认为宝宝烧高烧表示病情严重,火急火燎把宝宝往医院送,其实,发烧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尽然。一个体温只有38。5℃的宝宝无精打采,可能比体温高达40℃还在活蹦乱跳的宝宝病得更厉害。病情的轻重,主要应看宝宝的精神状态,而不能仅仅看体温的高低。婴儿因为免疫系统不健全,不能充分发挥功能,往往在病得很重时不发烧。

误区四:发烧会烧坏脑子

宝宝烧到40度了,妈妈可着急了,害怕宝宝再烧下去就烧坏脑子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体大脑细胞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通常要在42℃以上才会逐渐被破坏,而一般疾病引起的发烧很少会超过此温度,所以40℃以下的发烧,并不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直接伤害,因此不用担心发烧使“脑筋变坏,智力变差”。只有小儿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伴有发热时,脑质本身受到病毒或毒素破坏,才会损伤到脑细胞。

会对宝宝大脑产生影响的情况:部分宝宝发热时会出现高热惊厥,没有及时处理而出现频繁的惊厥或惊厥且持续时间过长。

宝宝发烧

护理误区:

误区五:一发烧就马上退烧

一旦发现宝宝发烧,妈妈心里着急都会想尽方法让宝宝尽快退烧,什么物理退烧法吃药打针输液的统统都做,事实上这些并非明智之举。发烧本身不是一种疾病,只是身体的一个警钟,提醒身体某部位生病了,是疾病的一个表象。如果宝宝刚刚开始发烧,就用退烧药把体温压下去,这只是指标不治本,不但会降低宝宝的自身抗病能力,还常常会因为烧退而掩盖病情,造成假象,不利于找到发烧的真正“元凶”。当然,过高的发烧,会增加机体内在的消耗,尤其小婴儿容易造成水分蒸发,导致脱水,而且婴幼儿容易发生高热抽风,故放任发烧引起伤害也是错误的。

误区六:多种退烧药并用退烧效果快

药物都有一定发挥药效的时间。但为了尽快让高烧不退的宝宝高烧,很多爸爸妈妈一心急,给宝宝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甚至又加栓剂。由于各种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不等,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的太猛,宝宝出汗过多而致虚脱,或体温陡降至36℃以下,产生了低体温的新问题。

误区七:多穿衣服捂汗退热

老观念认为,发烧了只要捂一身汗出来病就好了,大错特错!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烧的过程。通常发烧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发冷、发热、发汗:发冷时,应添加衣物等以适当保暖,同时喂些温开水;发热时,该减除衣物,并采用温水拭浴物理降温或退烧药降温;发汗时,应及时擦干汗液,穿一些比较宽松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

宝宝发烧

误区八:洗澡会让宝宝着凉

宝宝发烧,医生说是感冒,建议妈妈给宝宝用温水洗一次澡。可是许多妈妈会认为洗澡会使宝宝着凉,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出了汗后,父母往往不敢给宝宝洗澡,怕着凉。发烧时用温水给宝宝洗澡,可以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利于散热,也是一种降温措施,医学上称为物理降温。

让宝宝在低于体温约2℃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每天2-3次,只要室温不是很低,洗澡后及时擦干,避免吹风,宝宝是不会着凉的。也可以用酒精给宝宝擦身降温。

误区九:清热解毒药就是退烧药

很多家长都认为宝宝发烧就是上火热毒,遇到宝宝发烧就会选用一些清热解毒药,如清开灵、双黄连、小儿退热冲剂等。事实上中医退烧有十余种方法,如发汗退热、泻下清热、养阴清热等等,运用时需辨症施治,用得对症,高烧往往很快可退;用得不对,往往反增其热。清热解毒药大多苦寒伤胃,宝宝用后容易出现拉肚子。

误区十:滥用抗生素

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消炎药和抗生素能有效杀死病菌,喜欢盲目地使用消炎药(抗生素),这也是不正确的。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只有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如手指血化验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病原菌不明时滥用消炎药,不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还可引起小儿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身体康复。

误区十一:打针输液退烧效果好

中国医疗特色,只要一生病就去医院打针输液。事实上,输液效果并不比口服好多少。输液的物质大多是水、糖、盐、抗生素等,或者加一点维生素,与口服药的成分基本上一样。只要宝宝的消化道正常,吃药能起作用,就不必通过打针输液方式供给药物。一些病毒感染性疾病,一般都要有7天左右的病程,即使输液也不能缓解症状或缩短病程,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输液的。只有出现高烧(39℃以上)持续不退,全身状况特别差,饮食欠佳时,才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盲目的打针输液,有时还会出现输液反应和交叉感染等不良情况。所以家长们,最好做到“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做静脉输液”。

宝宝发烧

误区十二:多吃高蛋白食物补充营养

宝宝发烧整个人都没精神,考虑到宝宝与病毒斗争中流失的精力,妈妈喜欢用营养丰富的肉汤给宝宝补充营养。其实这种做法不正确。发烧使机体的消耗量增大,注意给宝宝补充营养是对的,但以大量给宝宝吃高蛋白食物补充营养的做法却不可取。

高烧使胃内的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此时吃多荤食,不仅不能吸收,反而会引起呕吐或腹泻,加重身体的缺水,不利退烧。在宝宝发热时,应少食多餐,并注意以流质、半流质、营养丰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佳,吃一些吃含水丰富的水果。

误区十三:烧退病愈。

发热本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应。发热时,体内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吞噬作用和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有利于机体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发烧是机体抵御疾病的一种反应,只有疾病仍在,机体会自动发热抵抗病毒。病愈后才会退烧,这个逻辑才对。

哺乳期婴儿发烧该怎么办呢

一般宝宝发烧在38。5℃以下不用退热处理,选用物理降温;38。5℃以上应采用相应的药物退热措施。孩子发烧,尽量先不要吃药或者打针,用物理降温的办法,因为孩子太小。多注意给宝宝物理降温、多饮水、多睡觉。

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

2.多饮水,吃流质饮食,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相关推荐

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

现在从宝宝出生开始就有打不完的预防针。有很多家长会注意到,有时宝宝打完预防针后的当天或者1-2天后会发低烧,严重时甚至会演变为感冒发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宝宝打完预防针后需要注意什么呢? 宝宝在三岁之前需要打很多的预防针,一个月一次,甚至有时半个月一次。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生谭小华告诉大家,宝宝在打完预防针后出现低热等一些不良反应都是比较常见的。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反应呢?因为我们打预防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机体产生对该病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打的疫苗都是这种致病菌被消灭了其致病

宝宝持续高烧可能是急诊吗

现在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宝宝,一旦宝宝出现不舒服,大人就会着急,就会出现病急乱投医,这种现象普遍发生在宝妈的身上,而且宝宝婴儿时期容易发烧引起急诊,在这里我教大家怎么样确认宝宝的高烧是急诊 1宝宝一般是6个月以上会出现急诊,一般出现低烧或是持续不断发烧,这时宝妈们要注意宝宝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如果这两点好的话,先用物理治疗,温水擦身子,要多擦擦,可以降温,持续反复发烧3天以上就应到医院去检查是否是急诊。 2有些小宝宝在反复发烧的时候可能出现,脚心手心长红点点,这个时候宝妈们就应当注意全身是不是都再长红点,一

小儿发烧吃药还是打针

发热俗称发烧。小儿发热多数是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由于一部分6个月~5岁的小儿可能引起热惊厥因此家长对发热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 确实,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由于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极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

宝宝发烧腹泻能打预防针吗

1、宝宝发烧腹泻为什么不能打预防针呢?主要是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接种疫苗后可能造成免疫失败;且加重原有的疾病(感冒、腹泻);容易出现疫苗接种异常反应。 2、宝宝接种疫苗后由于个体差异,有些宝宝会出现一些疫苗相关反应:如发热、散在皮疹;有些还可能有轻微腹泻(接种口服疫苗有可能出现)。如果在接种疫苗之前宝宝有感冒发热、腹泻,接种后可能会出现症状加重,也不利于观察判断是疫苗反应或是病情加重。 3、宝宝感冒腹泻吃了药的话再打预防针就会与其的药性冲突。同时,因为感冒发烧的时候宝宝抵抗力弱,压不住预防针的药性。是药

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

预防接种是用人工自动免疫的方法,将菌苗、疫苗、类毒素等制剂应用于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抗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侵袭。那么,预防接种后出现发热应该怎样处理呢? 首先,应该看一看发热程度如何。一般体温在38.5℃以下,小儿无明显其它不适,可以不做特殊处理,因为这种发热属于正常反应,短时间内即可消失。如果体温在38.5 ℃以上,伴有全身不适,可以酌情给予小剂量退热剂,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之类,同时要让患儿多饮水。这种预防接种后发热一般持续时间很短,属于反应性发热,不必应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有

七个月宝宝发烧反复怎么办呢

1、七个月大的宝宝发烧怎么办 宝宝有时候不好好注意,就会容易发烧,如果不懂一些吃药的知识 ,就可以用一些物理性的方法去退烧,可以用冷毛巾敷前额,但是宝宝的皮肤比较嫩,所以要用比较柔软的毛巾,或者可以用冰袋,如果天气比较冷,就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全身,使宝宝皮肤玄关扩张体气散出,这样就有助于宝宝身体散热,对宝宝发烧有好处。还有要让宝宝多喝水,宝宝可能会哭,但是没有办法,多喝水才可以更好的退烧,有助于宝宝身体的血液循环。 2、宝宝发烧身上起红点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身上有红点的时候也不要太紧张,这不是什么奇

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是预苗反应还是病理发烧

一、有的宝宝打预防针有可能发烧,正常情况下是低烧,不应该超过38°5,持续时间不应该超过24小时,除了发低烧,不应该有其他不舒服表现,比如:咳嗽、腹泻、流涕等。如果宝宝的情况不在上述三个“不应该”范围里,就要及时就医了,因为这有可能是宝宝病了,也有可能是预苗问题。 二、宝宝发烧,宝妈首先应该测量体温,体温不超过38°5,应该先物理降温,方法有:1、室温不宜过高,24-26°为宜,不要给宝宝穿太多衣服,不可使用老一套“捂汗”的方法(老人经常说,发烧就多穿多盖,穿多了暖和了就出汗,汗出来就好了),婴幼儿体温中

宝宝打预防针后发烧吃药

1、可先喂些药:喂阿奇霉素,按宝宝体重来喂,是消炎的。 2、补充水分:以果汁、淡茶、冷开水等,充分地补充宝宝的水分; 3、处理汗水:仔细地擦拭汗水,如果衣服湿掉,必须换上干净的。不过,频频地换,也会使宝宝受累,可以用大些的纱布垫在衣服与肌肤之间吸汗,来更换纱布。 4、使热度冷却:可用酒精或温水擦拭宝宝的手心、脚心、腋下等部位,让宝宝的热度冷却下来。 宝宝在打过预防针以后是会有发烧的现象,关键是接种后的反应观察,发热是正常的,但不能超过38.5℃;如发现过敏,那么下一次接种这个疫苗就要谨慎,甚至停止接种,或

宝宝发烧情况轻重教你四个原则判断

原则一:烧到多高 温度高不一定就代表宝宝病得特别得严重。每个宝宝对于引起的发烧的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些宝宝稍微有些感染就会烧的很高,而有些宝宝及时得了重病,也只是稍微有点热而已。所以你担心的程度更应该是要更多的跟宝宝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宝宝发烧的温度联系一起。除非宝宝发烧达到了417.℃的体温,否则发烧对于宝宝来说是没有多大害处的。 原则二:发烧是怎么开始的 如果宝宝之前状态一直都是好好的,然而却一下子发烧起来的话,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知道,宝宝这种突发性的发烧是由于病毒所以引起的,尤其是宝宝

孩子发烧吃药还是输液好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宝宝发烧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从某种角度上讲,发热并不完全是坏事。但是发烧持续过久或者温度过高,尤其是当出现高热惊厥不仅可以引起机体的损害,还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当宝宝发烧时,妈妈应密切注意发病的情况,如果宝宝体温不很高,一般情况比较好,可以在家治疗休息。 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宝宝有点烧,就希望医生给宝宝吃药打针,要求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下来,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在未弄清病情之前,就急匆匆地把体温压下去,反而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