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1、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青少年,病前常有咽痛,起病急骤,伴有高热。主要录及四肢大关节,其疼痛呈游走性,极少出现关节畸形,可伴有心脏损害。抗链球菌溶血素“0”效价增高,类风湿因子试验阴性。水杨酸制剂疗效迅速而显著。
2、骨性关节炎:本病是非炎症、退行性的关节疾病,发病缓慢,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年老者多见。多见于负重关节,如膝、髋和脊柱等,无游走性,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不明显,没有全身症状。血沉不快,类风湿因子试验阴性。X线片可见骨质增生。
3、痛风:以高尿酸血症为特点的急性发作,有时出现痛风结节。常有发热,夜间突发性关节剧痛,以脚趾和第一跖趾关节比较常见。X线可见软骨边缘周边关节的骨质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区,血尿酸男性超过488μmol/L,女性超过387μmol/L。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如下,下述7项中,符合 4项可以确诊类风湿关节炎。①晨僵至少持续lh(彡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同时肿胀或有积液。这些关节包括双侧近端 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多6周)。③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至少有1个关节肿胀或有积液(多6周)。④有②项所列举的关节中,同时出现对称性肿胀或积液的关节(多6周)。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⑥X线片显示有骨侵蚀或有明确的骨质疏松。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 : 32)。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上述分类标准中的症状和体征必须持续6周以上。②对称性、多发性关节损害,有其特指的关节界定: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 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趾关节。③晨僵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特有。④不能单凭类风湿因子(RF)阳性来诊断和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⑤测定RF必须采用定量或半定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增生性骨关节炎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无全身疾病。关节局部无红肿现象,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膝、脊柱等较常见,无游走现象,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边缘呈唇样增生或骨疣形成,血沉正常,RF阴性。
(二)风湿性关节炎 本病尤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时相混淆,下列各点可资鉴别:①起病一般急骤,有咽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②以四肢大关节受累多见,为游走性关节肿痛,关节症状消失后无永久性损害;③常同时发生心脏炎;④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均为阳性,而RF阴性;⑤水杨酸制剂疗效常迅速而显著。
(三)结核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限于单关节或少数关节时应与本病鉴别。本病可伴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变,如脊椎结核常有椎旁脓肿,二个以上关节同时发病者较少见。X线检查早期不易区别,若有骨质局限性破坏或有椎旁脓肿阴影,有助诊断。关节腔渗液作结核菌培养常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四)其它结缔组织疾病(兼有多发性关节炎者)
1.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易区别,前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也可发生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滑膜炎,但关节症状不重,一般无软骨和骨质破坏,全身症状明显,有多脏器损害。典型者面部出现蝶形或盘状红斑。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Sm抗体、狼疮带试验阳性均有助予诊断。
2.硬皮病,好发于20~50岁女性,早期水肿阶段表现的对称性手僵硬、指、膝关节疼痛以及关节滑膜炎引起的周围软组织肿胀,易与RA混淆。本病早期为自限性,往往数周后突然肿胀消失,出现雷诺氏现象,有利本病诊断。硬化萎缩期表现皮肤硬化,呈“苦笑状”面容则易鉴别。
3.混合结缔组织病临床症状与RA相似,但有高滴定度颗粒型荧光抗核抗体、高滴度抗可溶性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而Sm抗体阴性。
4.皮肌炎的肌肉疼痛和水肿并不限于关节附近,心、肾病变也多见,而关节病损则少见。ANA(+),抗PM-1抗体,抗Jo-1抗体阳性。
诊断类风湿的7大步骤
想要诊断类风湿都有哪几个步骤:
1、血象: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增多为活动期表现。血沉加快。嗜酸细胞增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严重全身性并发症的象征。
2、高粘滞综合征:类风湿因子IgM和IgG复合物均可形成粘性聚集物,引起高粘滞综合征。
3、类风湿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类风湿因子,有IgM、IgG和IgA类风湿因子。
4、X线检查:关节X线片可见到关节面模糊,有侵蚀性损害。在疾病早期近关节处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骨质有侵蚀现象。晚期关节软骨坏死可使关节间隙变狭窄及纤维化。
5、C-反应蛋白(C-RP):也称丙种反应性蛋白,正常为阴性。类风湿病早期和急性风湿热期,血清中可达33毫克/升,其阳性率为80%~90%。
6、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测定,与年龄、病情、季节及用药情况等有关。一般在病程早期或伴有明显的血管炎患者,IgM增高较明显;病程中期以后增高,且病情重、病程长;年龄增加,IgG的增高更为明显,甚至高于正常值的1~2倍。
7、血沉: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沉均加快。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血沉的快慢与类风湿病变的活动程度常相一致,轻度活动者20毫米~40毫米/小时;中度活动者40毫米~80毫米/小时;高度活动者>80毫米/小时。
想要诊断类风湿都有哪几个步骤?以上就是一些诊断类风湿的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了解病情带来帮助。
幼年型类风湿病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凡全身症状或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以上,能排除其他疾病者,即应考虑为本病。早期病例应与急性化脓性感染、骨髓炎、败血症、化脓性关节炎、结核病、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创伤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相鉴别。另外,尚应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胶原性疾病鉴别。与风湿热相比,本病关节病变大都两侧对称,也比较固定,游走性不如风湿性关节炎,皮下小结的发生率较少,并且很少发生心脏瓣膜病变。免疫缺陷病特别是选择性IgA缺乏症和先天性伴性隐性遗传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可表现为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加鉴别。与扁平髋(coxa plana)病亦须鉴别,但类风湿关节炎很少从髋关节开始,亦不限于此处。
如何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依据,其阳性率大约在80%左右,而另外20%左右的类风湿必还将有关节炎则测不出类风湿因子。因此,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作为否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依据。
那么,类风湿因子阳性的人也不能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一个绝对依据。健康人群中,5-10%的人可以测出类风湿因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也有所增加,如老年人的类风湿因子阳性可达15-20%
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外,其他许多疾病也可能出现阳性改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眼干燥综合征、各种肝病、结核、慢性气管炎、痛风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可不同程度地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工作要做些什么
1、要建立信心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该与医生密切合作,打持久战,战胜病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定要对日常的护理工作引起重视,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导致残障危害。
2、要早期诊断
现代医学认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将近半数以上的病例,是可以从病史中得到初步的诊断或是诊断的线索,单从体征得到诊断的,约占30%。
通过化验检查得到诊断的,不过20%。因此发现有四肢小关节肿瘤、早晨僵硬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及时到医院风湿病专科诊治,尽早得到康复。
类风湿因子高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人自身体内,产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结和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浆细胞也可产生。类风湿因子,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重要血清学指标,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常见的一种抗体,但是类风湿因子高,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高,不能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因为类风湿因子,可以在多种疾病中出现,包括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非感染性疾病等。
感染因子或结缔组织内在代谢异常,在关节滑膜中产生抗原性变。这些抗原刺激关节滑膜中,浆细胞产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性质转变为异体,刺激关节滑膜中,浆细胞产生类风湿因子。抗原抗体复合物,能促进吞噬、引起溶酶中酶的开释,滑膜细胞的溶酶体膜很易脆裂,其开释的酶导致关节组织损作、发炎,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产生。
风湿关节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骨病专家指出,要想使风湿关节炎得到尽早的治疗,那么检查工作一定要做好,目前临床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时要做很多项检查,主要以抗Sa抗体和Ⅱ型胶原(CⅡ)抗体为主,这些检查可以准确的诊断出类风湿关节炎。
1.抗Sa抗体:正常人为阴性。该抗体对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诊断特异性,在未经选择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抗Sa抗体的阳性率为42.7%,其特异性高达98.9%。抗Sa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目前认为抗Sa抗体是一种新的高特异性和高阳性预报率的抗体。在发病的早期即可检出,且其滴度与病情活动和治疗效果一致,提示测定该抗体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指导治疗。抗Sa抗体可作为RF的补充,尤其对RF阴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成为诊断RA的一个指标。同时抗Sa抗体可对病情活动度的监测及治疗有一定帮助。
2.Ⅱ型胶原(CⅡ)抗体:Ⅱ型胶原是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自身抗原之一,CⅡ免疫造成的关节损伤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常人为阴性。30%~67%的RA患者血清及滑液中可检测出Ⅱ型胶原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为97%。该抗体见于RA发病初期甚至在关节破坏之前,抗体阴性的患者在病程中始终阴性,抗体阳性患者的滴度在病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何进行有效检查呢,其实检查项目确实是很多的,尤其是通过一些有效的检查能够正确的诊断是不是得了风湿关节炎了,一旦有人得了这样的疾病,希望能够做好上面的一些检查措施,更好的判断一下风湿关节炎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鉴别要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对于我们的健康危害性很大,生活中我们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及时的给予关注,越早确诊,对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就越重要,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征比较隐秘,我们应注意与银屑病性关节炎、痛风、增生性骨关节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正确的诊断鉴别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银屑病性关节炎
关节反应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也常累及小关节及大关节,但在患者身体上可观察到银屑病的皮损。
2、其它结缔组织疾病(兼有多发性关节炎者)
1.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易区别,前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也可发生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滑膜炎,但关节症状不重,一般无软骨和骨质破坏,全身症状明显,有多脏器损害。典型者面部出现蝶形或盘状红斑。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Sm抗体、狼疮带试验阳性均有助予诊断。
2.硬皮病:好发于20~50岁女性,早期水肿阶段表现的对称性手僵硬、指、膝关节疼痛以及关节滑膜炎(滑囊炎【译】:是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引起的周围软组织肿胀,易与RA混淆。本病早期为自限性,往往数周后突然肿胀消失,出现雷诺氏现象,有利本病诊断。硬化萎缩期表现皮肤硬化,呈ldquo;苦笑状rdquo;面容则易鉴别。
3.混合结缔组织病临床症状与RA相似,但有高滴定度颗粒型荧光抗核抗体、高滴度抗可溶性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而Sm抗体阴性。
4.皮肌炎肌肉疼痛和水肿并不限于关节附近,心、肾病变也多见,而关节病损则少见。ANA(+),抗PM-1抗体,抗Jo-1抗体阳性。
3、痛风
早期症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尤其是小关节的炎性反应。但本病以男性为多发,且血尿酸含量明显增高,其发作与饮食成分密切相关。
4、增生性骨关节炎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无全身疾病。关节局部无红肿现象,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膝、脊柱等较常见,无游走现象,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边缘呈唇样增生或骨疣形成,血沉正常,RF阴性。
5、风湿性关节炎
本病尤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时相混淆,下列各点可资鉴别:①起病一般急骤,有咽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②以四肢大关节受累多见,为游走性关节肿痛,关节症状消失后无永久性损害;③常同时发生心脏炎;④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ldquo;Ordquo;、抗链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均为阳性,而RF阴性;⑤水杨酸制剂疗效常迅速而显著。
6、骨与关节结核
类风湿性关节炎限于单关节或少数关节时应与本病鉴别。本病可伴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变,如脊椎结核常有椎旁脓肿,二个以上关节同时发病者较少见。X线检查早期不易区别,若有骨质局限性破坏或有椎旁脓肿阴影,有助诊断。关节腔渗液作结核菌培养常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温馨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也要注意适当运动,减少卧床时间,但是患者不适宜剧烈运动,坐姿也应注意。专家表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坐姿可以将右腿打直、小腿与足部往上提,离地30厘米以上,持续5秒钟后放下,左脚也以相同动作重复,每日可多作几次,以能负荷为原则。
手指肿痛是类风湿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一定是类风湿病吗 类风湿因子(RF)测定较简便且经济,怀疑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大都要作RF的测定检查.由于缺乏对RF的全面认识,不少患者及基层医院的医疗工作者误认为:RF阳性就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F阴性就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为提高对RF的测定结果,我们临床床诊断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163例阳性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8例,系统性硬化症1例,干燥综合征4例,骨性关节炎1例,非病者2例.184例阴性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43例,强直性脊柱炎8例,干燥综合征1例,骨性关节炎 1例,待确诊者28例,非病者103例.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RF测定为阴性者中.有部分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F测定的阳性的病例中,却有部分浊类风湿性关节炎,而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存在健康者,可见了RF测定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虽有参考意义,但缺乏特异性. 要确认风湿性关节炎,单靠RF测定是不够的,必须要结合患者是否存在一个以上的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晨僵等,有时还拍X光片,看患病关节有无骨质疏松, 破坏等.综上所述RF测定上阴性不能作为否定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依据;RF测定阳性,也不能就诊断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新诊断标准为:
①关节晨僵至少1小时;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关节肿;
④对称性关节肿(能上能下4和持续 6周以上)以上4条持续6周以下;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片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凡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者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病的自然病程很不致,约10%的病人可以自愈;80%的病人呈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在数年后数十年后出现不周程度的关节功能受损或畸形;另10%的病人呈快速进行性发展,一两年或数年内即出现严重残疾.
如何区别风湿与类风湿
如何区别“风湿”与“类风湿” 关节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的重量要靠关节来承载,而且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如一日,时不时还要负重、运动,因此对关节造成的磨损可想而知。目前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 亿,我国关节炎患者估计有1 亿以上,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日常的门诊工作中,常常有患者十分焦虑地问:“大夫,我风湿因子高,是不是得风湿了?将来关节是不是会变形啊?”这说明广大患者把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混淆了。在这里,我就教您如何简单鉴别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伤大关节,“类风湿”伤小关节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两者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不同的地方。患者所说的风湿因子,是指抗溶血性链球菌O 抗原(即抗链O,英文简称ASO)。人类如果感染了一种称为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菌,都会出现ASO 阳性,但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与这种细菌感染有关的免疫异常的疾病,这就是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前,多数患者有咽痛、发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关节游走性肿痛,一般以膝和踝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肩、肘关节,腕和手的小关节很少见。这种病引起的关节炎较易治疗,不会导致关节变形,只是部分患者反复发作后会引起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青霉素。
类风湿的提法意在区别于风湿。在19 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对关节炎的认识很模糊,都称之为“风湿”。后来逐渐发现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多发性小关节炎,也就是说,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影响手足的小关节,而且常常是对称性多个关节出现肿痛,如果不正规治疗,绝大多数的类风湿关节炎会出现关节变形。所以,一旦诊断明确,应当尽早加用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抗风湿药物。
走出“类风湿”的常见误区
不单是在诊断上人们容易把“风湿”和“类风湿”搞混淆,在对疾病的认识上,人们对关节炎,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很多误区。
误区之一:老年人才会患类风湿关节炎。新认识:不单是老年人,不同年龄的人群包括儿童都会患类风湿关节炎,但主要是30~50岁的女性容易得。
误区之二:类风湿关节炎是因为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所致。 新认识: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在各种气候环境中,主要是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
误区之三:关节痛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新认识: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其他一些常见的风湿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也常常出现,另外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肝炎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甚至正常人也有4% 阳性。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者不一定就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为60% 左右,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是否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
误区之四:类风湿关节炎无药可治。 新认识:随着风湿病学科的飞速发展,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已非不治之症。只要能早期诊断,抓紧时间给予积极正确的综合治疗措施,多数患者可以保持关节不变形,生活工作都不受影响。但如果治疗不规范,就有可能发展成严重残疾,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伤害。
误区之五:类风湿关节炎一定要用激素治疗。新认识: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抗风湿药,而不是激素。仅有少数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需要酌情考虑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