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病理报告是怎么出炉的
一份病理报告是怎么出炉的
一份病理报告中,会透露哪些信息呢?它又是如何判断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走进病理科,来一次探秘吧!
来源:生活报
肿瘤病理“像树叶一样,没有两片完全相同”
记者眼中,病理科医生做出病理报告的过程,更像是一个警察在破案。病变就是犯罪嫌疑人,生长肿瘤的部位就是犯罪现场,临床医生是出现场的刑警,而病理科医生则是寻找物证的刑事技术警察,要从诸如指纹、足迹、现场遗留物中抽丝剥茧揭开案件之谜,只是病理医生查看的物证更细更小,是在显微镜下以微米为单位的人体组织细胞。
病理科副主任医师李晓梅介绍说,病理报告可分为术前活检、术中冰冻、术后切除器官报告三种。三种病理报告所对应的切片数量是不同的,有的是一对一,有的是一对二,多的则是15、20、甚至更多的组织切片。透过显微镜下的这些切片,可以判定那些破坏人体健康的病变细胞“到底是谁”,“从哪来”,“要去哪”等诸多信息。比如百姓们常说的肝癌、胃癌、肺癌等等,都只是一个统称,从组织细胞层面,还会被进一步分类。如肝癌又分为肝细胞癌和胆管腺癌,肺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等。通过切片,就可以判断它具体是哪种,也就是明确“它是谁”。癌症有原位癌和浸润癌之分,原位癌就是手术后不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早期癌;而浸润癌大部分需要术后的后续放化治疗;癌细胞还可以从机体的一个部位转移到一个或几个部位,通过切片要尽可能找到原发的肿瘤部位,而其他的都是转移病灶,也就是确定出肿瘤细胞“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李晓梅医生说,曾经诊断过一个肺腺癌患者的病理,在看切片的时候发现癌细胞很像是从肠癌转移来的,经肠镜得到了证实,而这就决定了这个患者的治疗策略。“为什么病理科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患者该如何治疗,而且,病理报告像树叶一样,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所以肿瘤的治疗也是一人一案。病理报告是治疗依据。”
“出炉”过程 有点儿像是“肉制品加工”
那这么“极富个性”的病理报告是咋“出炉”的呢?
特批,穿过一个“非医务人员免进”的大门,记者进入了这个颇有点儿像“肉制品加工场”或“厨房”的病理科。刀子、镊子、剪子、案板、甚至高压锅,都是这里制作“组织切片”的工具。当然,也少不了装着福尔马林、冰醋酸、二甲苯的瓶瓶罐罐,以及和一些辅助仪器设备。这些,都供病理科技术人员使用,制作“组织细胞切片”。
技术人员杨悦告诉记者,常见的“组织细胞切片”主要有术中冰冻和石蜡包埋两种。术中冰冻,就是在手术过程中,将病患身体切下来的病灶,装入标本袋,并以“保鲜”的状态,最快速度送到病理科,然后由病理医生寻找主要病变,切割出一块不足手指甲大的病变组织块,放入零下25摄氏度的冰冻切片机里进行冷冻。几分钟冻好后,技术人员会利用冰冻切片机,把它切成6微米的切片,染色制成“组织细胞切片”后,交给病理医生。经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据此做出最终病理诊断报告。整个过程前后不过20多分钟。而在送检病灶的另一端――手术室,临床医生则在急切地等待着这个“裁定结果”,然后判断手术下一步如何操作。
而石蜡包埋切片,则主要是用于术后病理检查和术前活检病理分析。比术中冰冻工序复杂,要经过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4微米)、脱蜡、染色等有10多个步骤几十道工序,但也比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度更精细,涉及内容更多。只是它费时较长,一般三四天才能完成病理诊断报告,所以多是术后应用。另外,属于诊断上比较疑难的肿瘤,还要进行“免疫组化”;需要靶向治疗的还需要在基因层面进一步检测。只有这样,才能给肿瘤彻底定性、“量刑”。
“十年磨剑”才能确保精准
都说病理医生是在微观的世界里掌握宏观,微观探视也好,宏观判断也罢,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组织切片”。所以,无论是在制片的过程中,还是显微镜下观察的过程中,细心和经验都非常重要。“病理科的切片制作,几乎全凭手工;观看组织细胞、形成病理报告,靠的就是显微镜下一双眼睛。所以,对技术员和病理医生都有很强的经验要求。”李晓梅副主任,指着技术人员程慧,告诉记者,向她这样有着二三十年工作经验的人,在病理科有很多,病理医生被称为“不退休的职业”。
再说的详细点儿,病理诊断难在哪?比如取材时病变部位是否精准,全凭眼观、手触摸;切片全凭手动操控仪器,切片的厚薄都很有讲究,没有两三年的经验,是很难胜任的。而病理医生,“成才“的时间则更漫长,一般需要5年住院医师培训,完成规定培训项目才能有从业病理诊断医师的资格;从毕业后到独当一面,至少得10年以上。“必备素质”还有丰富的“全科医生经验”。
目前我国病理医生的缺口是2.5万人。尤其是基础医院,人才更加缺失。而另一方面,在一些顶尖医院,病患扎堆,病理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巨大,一天至少看上百个切片,还要做到精准再精准。精准到什么程度,李晓梅说,“医生1%的错,在病人身上就是100%的错误”,所以必须避免。
解读病理报告的肿瘤“信息”
最关心病理报告的,莫过于恶性肿瘤病患家属。一份标注各种医学名词的病理诊断报告摆在面前,都记录了啥?咋能读懂它?学会看关键词很重要。下面就让我来解读一下病理报告上面的“肿瘤信息”吧。
病理诊断报告单关键字及其解读
质韧区+数字――这是看肿瘤大小的关键词,数字部分即大小值。
如,左乳、腋下淋巴结等字样――代表肿瘤位置。其他器官肿瘤,会有相应字样出现。
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
“考虑为……”“倾向于……”“可能为……”等字样――是一种诊断上不确定的常用词汇,需要结合临床或重新送检做病理
癌或肉瘤――这两个关键字出现,表示已经是明确的恶性诊断了。
原位癌、浸润性癌等字样――代表肿瘤的恶性发生发展进程,也反映了肿瘤的预后。
IHC――是进行免疫组化检验的关键词缩写,表示组织来源很难确定的肿瘤。
病理报告中的
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间变等,是上皮细胞由于长期受到慢性刺激出现的不正常增生。例如,宫颈异型增生就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发生异型和不典型增生,报告中常常用"CIN"描述。CIN分三级,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通常所说的癌症)的机会越多。建议:一旦有CINE级或者以上就要定期随访或积极治疗。同样,发生在肠道、支气管、乳腺等的病变有异型增生均要引起注意。
胃癌注意 7种患者应该做胃镜复查
胃癌注意 7种患者应该做胃镜复查
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做胃镜检查是一次痛苦的历程,但是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又必须定期进行胃镜复查,以免延误诊治。那么,哪些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复查呢?
1.胃癌手术后患者
胃癌切除术后,在1~2年内,吻合处可能有残留癌细胞复发,故应胃镜复查。一般说来,胃癌术后1年内3~5个月复查1次,1年后半年左右复查1次,3年后改为每年复查1次。
2.良性胃疾病手术后患者
一般在术后5年以上可发生残胃癌,多数残胃癌发生在术后20年左右。胃镜复查时最好在吻合口行活检,防止微小的早期残胃癌漏诊。复查以每年检查1次为好,有不适时可及时检查。
3.萎缩性胃炎患者
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通常应每年复查一次胃镜,并要在胃窦,胃体,胃角等多处取活检。
4.胃溃疡患者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会癌变,但少部分胃溃疡会癌变,特别要注意胃体、胃底溃疡,即使病理报告是良性病变,也要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复查。
5.病理报告为异型增生、肠化生患者
异型增生肠化生与癌变关系较为密切,应引起重视,应定期复查。
6.反流性食管炎
反复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食管黏膜因反流物的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等。出现上述情况,应定期复查胃镜。
7.以往行胃镜检查为良性病变但近况出现变化者
包括患者近来症状加重,或出现症状与以往不同,或有胃出血、梗阻及消瘦、贫血等情况,均应再次胃镜检查。
最后要讲的是,随着无痛胃镜普及开展及超细内镜的应用,胃镜检查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怎么看乳腺癌病例报告
一、乳腺癌类型
乳腺癌病理报告最重要的就是乳腺癌的类型,明确乳腺癌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情况、对治疗的反应等。
乳腺癌分为两大类,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原位癌是非浸润性乳腺癌,占乳腺癌的5~10%,又可分为导管原位癌(又称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原位癌预后极好,5年生存率95%以上,且不需要化疗。浸润性癌的包括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占所有乳腺癌80%),浸润性小叶癌(10%)以及特殊类型乳腺癌。特殊类型还包括小管癌、浸润性筛状癌、髓样癌、分泌粘液的癌、神经内分泌癌、浸润性乳头状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大汗腺癌、化生性癌、富于脂质的癌、分泌性癌、嗜酸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富于糖原的透明细胞癌、皮脂腺癌、炎症性癌等)。不同乳腺癌类型具有不同特点,病理报告都需要指明。
二、乳腺癌分级
乳腺癌分级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根据肿瘤组织的形态学表现进行评分,可分Ⅰ、Ⅱ、Ⅲ级,分级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侵袭和转移的能力越强。分级标准如图
三、肿瘤大小和部位
肿瘤大小对肿瘤的分期有影响,肿瘤越大,分期越晚,肿瘤最大径每增加1cm,复发转移风险升高12%。肿瘤部位是指肿瘤位于左乳或右乳,位于外上、外下、内上、内下象限等,距乳头的距离,距皮肤的距离等,有助于对肿瘤进行定位。当然肿瘤大小和部位只有在手术后病理报告中才能明确,穿刺病理报告是无法得到的。
四、手术切缘
乳腺癌手术后病理报告手术切缘有无癌组织残留,可了解手术是否切除干净,如果手术切缘有癌(或者称为切缘阳性),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扩大切除或局部使用放疗或化疗。
五、是否存在脉管癌栓
了解脉管癌栓是否存在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就是肿瘤是否会发生转移,可指导辅助化疗。
六、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
乳腺癌最先转移的部位是腋窝淋巴结,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转移的个数可以指导医生对肿瘤进行分期,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化疗,放疗等。腋窝淋巴结受累每增加1枚,复发转移风险升高6%。淋巴结转移个数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用X∕Y表示。X代表有转移淋巴结个数。Y代表送检的淋巴结个数。X值愈大预后越差。
七、激素受体检测
乳腺癌检测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可反映乳腺癌是否受激素调控,检测如果ER、PR其中之一是阳性,说明内分泌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内分泌治疗可降低ER+/PR+患者复发风险50%。ER、PR的检测通常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根据最新的检测标准ER和PR只要有1%的肿瘤细胞阳性都判定为阳性,ER阳性率比PR高。
八、HER2癌基因检测
HER-2是一种癌基因,C-erbB-2蛋白是HER-2基因的表达产物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HER-2基因过度表达的患者,复发转移的机会较大,但如果HER-2基因过表达,可以使用靶向药物赫赛汀可降低HER-2阳性患者复发风险达50%。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erbB-2蛋白,C-erbB-2(+++)时判断为HER-2阳性,直接使用赫赛汀治疗,C-erbB-2(++)时需再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进一步明确HER2基因是否有扩增,以决定是否采用靶向治疗。C-erbB-2(-)和(+)时判断为HER2阴性,对使用赫赛汀治疗不敏感,无效。而这种靶向药物赫赛汀价格非常贵,需根据检测结果使用,不能随意使用。
九、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
检测肿瘤的Ki67可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情况,也就是肿瘤细胞生长繁殖是否活跃,用百分率表示,阳性比率越高,预后越差。
甲状腺结节穿刺多久出结果
通常7天左右可以出结果。
甲状腺结节穿刺,是临床上一项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是指在B超定位下,用一根细针从甲状腺结节中吸取一点甲状腺组织,然后由病理科医生制成病理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该组织,做出细胞学诊断并发布病理报告单。
在做完穿刺之后,需要送去病理检查,再到出病理报告单,这期间需要一星期左右的时间。
病理报告为什么总要等
首先,医生需要对手术中切下的病变组织器官做技术处理,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每一步骤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比如,为了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细胞,需要将组织切成1-5毫米的薄片,这就是一项纯手工的技艺。
虽然可以将组织冰冻起来切片,但由于制片时间及取材有限,通常冰冻切片组织形态有所改变,诊断准确率低于常规石蜡切片,且冰冻切片无法长期保存。因此,在病理学发展过程中,石蜡仍是支撑组织的媒介。而为了让与水不相融的石蜡又是如何进入组织,首先要对组织进行脱水。为了保证对组织的判读,脱水不能过快,一般需要12-16个小时。
制片的另一个过程就是染色,细胞染色剂是水溶性的,故染色前又需要进行脱蜡,即与脱水相反的一系列过程,再加上其他一系列技术性操作步骤,所以制片一般需要2天才能完成。
制片完成后,就需要病理诊断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做出诊断。这也是病理科难度最高的工作。因此,我们要给病理诊断医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诊断和判读。还有一些病例需要再切片或加做免疫组化进行鉴别诊断,这样,出具结果的时间就会更长一些。所以,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报告,以便得到更恰当的诊疗,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罗鑫 整理
何为子宫内膜的病理报告
1、正常:结果显示所取组织为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
2、无排卵型月经:子宫内膜仅呈现不同成度的增生期变化,如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增生期子宫内膜,萎缩型子宫内膜。
3、排卵性月经失调:根据月经失调病因不同,病检结果亦不同。如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月经失调病检示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足,腺体与间质不同步;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引起的月经失调则为内膜失水,间质致密,腺体萎缩,分泌期与增生期子宫内膜相混合。
4、流产:刮出物内可含有蜕膜组织和胎盘绒毛。
5、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子宫内胎盘绒毛的滋养细胞呈肿瘤性生长,增殖程度不同。
6、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腺体高度增生,细胞发生变异。
血尿虽停病灶犹在
一个值得注意是血尿停了,不等于病就好了。“如膀胱癌引起的血尿基本上都是自限性的,常常是出血几天自己会停止。这不一定是用药的结果,特别是中药。”黄健提醒道。延误了肿瘤诊治的时机,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治疗结果。
他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典型案例就属于这种情况:一位61岁的男患者两年前发现尿液有红色并带有小血块,因没有腰痛、尿急尿痛等症状,而患者自认为 身体一向很好,可能是“热气”所致,加上两天后血尿自行消失了,他便没上医院检查。一个月后,血尿虽再次出现,但他自己吃了点中草药,血尿不久又消失了。 两年来,患者反反复复出现血尿,且越来越频繁,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直到血尿不止,排尿不出,腰部及下腹部疼痛,他这才到医院就诊。经B超声及MR检 查,他最终确诊为多发性膀胱癌,最大的肿瘤直径达5厘米,根部已深入膀胱壁全层。由于肿瘤长得太大、太深已无法保留膀胱,需要切除整个膀胱。
“与之对比的是一位65岁的患者发现尿液红色2天马上就医。经癌肿彻底切除后,病理报告是低级别膀胱癌,没有浸润至肌层。后做膀胱灌注化疗,5年肿瘤都没复发和转移。”
结肠癌转移病理报告
化学治疗结肠癌
结肠癌约半数患者在术后出现转移和复发,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和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均需接受化疗。化疗在结肠癌综合治疗中是除外科治疗后又一重要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结肠癌
治疗结肠癌首先强调手术切除,并注重联合术前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手术治疗结肠癌的原则是:(1)尽量根治;(2)尽量保护盆腔植物神经,保存患者的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放疗治疗结肠癌
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然而单纯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较高,大多数局部复发发生在盆腔内,因此肿瘤侵入直肠周围软组织是手术无法彻底切除的。因此盆腔放疗是清除这些癌细胞沉积的唯一可供选用的有效方法。然而结肠癌病人对术前及术后放疗均无显效。放射治疗仅适用于结肠癌病人的术中放疗。
食道良性肿瘤病理报告
食管良性肿瘤:根据组织发生及病变部位分三类:
(1)管腔内粘膜型:发生于粘膜层向腔内生长,如息肉和乳头状瘤
(2) 粘膜下型:发生于粘膜下层,如血管瘤
(3) 粘膜外壁内型:发生于食管壁内肌层,如食管平滑肌瘤 食管平滑肌瘤为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男性多见,均位于食管壁肌层内,不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多为单发,80%以上肿瘤位于主动脉可弓水平以下的胸段食管,极少数可发生恶变。
临床表现:半数以上病人无显著症状,部分患者有轻度吞咽梗噎感,进展缓慢或间歇出现,可伴有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或胀满感,少数巨大肿瘤可引起气道压迫而有呼吸道症状。
诊断:诊断主要依据食管钡餐造影及食管镜检查。造影:食管有局恨光滑的半月状压迹或充盈缺损,轮廓清楚,局部粘膜完整,肿物阴影与正常食管长轴呈锐角,对侧粘膜可见"瀑布征",上下缘可见"环状征",近侧食管不扩张。
鉴别诊断:先天性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后天性囊状动脉瘤,纵隔肿物及炎症,肿大的淋巴结引起的食管外压性改变。
临床上常将早期食道癌误诊为食管良性肿瘤,应将二者进行鉴别区分,一面耽误病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努力做到食道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