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损伤组织的种类分类:如肌肉肌腱损伤、滑囊损伤、关节囊和韧带损伤、关节脱位、内脏损伤、脑震荡、神经损伤、骨折等 中国户外运动网
(二)损伤机制:烧伤、冻伤、溺水等
(三)运动创伤的轻重分类:(1)不损失工作能力的为轻伤;(2)失掉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并需要在门诊治疗的为中等伤;(3)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重伤。这种分类法有助于了解工矿、农村、机关和学校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情况。
(四)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类:(1)受伤后能按锻炼计划进行训练的为“轻度伤”;(2)受伤后不能按锻炼计划进行练习,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的为“中度伤”;(3)完全不能锻炼的为“重度伤”。
(五)损伤组织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的分类:(1)开放性损伤,开放性损伤与外界相通,容易引起出血和感染,常见有组织液渗出和血液自创口流出,在运动中最常见的有擦伤、裂伤、切伤和刺伤,开放性骨折也可以归在此类;(2)与闭合性损伤,闭合性损伤包括挫伤、肌肉筋膜拉伤、关节囊和韧带扭伤、肌腱腱鞘和滑囊损伤等,其特点是皮肤、粘膜完整,损伤无裂口与外界相通。
(六)发病的缓急分类:急性损伤 (瞬间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而造成的称为急性损伤,发病急,病程短,症状骤起;
慢性损伤 因局部长期负担过度,由反复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称慢性损伤,发病缓慢,症状渐起,病程较长。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未完全康复而过早运动而转变为慢性损伤。
(七)根据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等。
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基本原因
1、思想方面:对运动损伤的认识理解不足,不够重视、逞能、恐惧、急于求成、急躁
2、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正确与否、准备活动的量、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之间的时间。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
3、技术上的错误或缺点: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4、运动量、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损伤或因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
5、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不良: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市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6、组织方法不当:在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
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在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这是篮球、足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
8、场地特点或运动防护装备:也能引起运动损伤运动场地地形特点,山路难行,有小碎石或灌木;跑道太硬或太滑;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按放位置不妥当。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踝、护腰等);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等
9、不良气象的影响 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足,能见度差,影响视力,使兴奋性降低和反应迟钝而导致受伤。
(二)诱因
1、不同运动的不同技术特点:由于各项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人体各部位的负担量不尽相同,因此,各运动项目都会导致人体的易伤部位
2、解剖生理特点:身体不同组织在结构上较为薄弱,或在某个角度时比较薄弱。
四、运动损伤的预防
1、思想上重视。严格遵循不同运动的运动规律。加强身体的各方面的锻炼,提高身体全面的素质、
2、热身、放松、恢复、营养、
(1)运动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但能使提高身体核心部位温度、提高软组织(肌肉和结缔组织)的温度/柔韧度/弹性、增加关节液分泌/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特定部位的伸展,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损伤的发生。
(2)运动后应注意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指在运动后通过肌肉韧带拉伸、呼吸调节等放松方法使体温、心率、呼吸、肌肉、韧带的应激反应回复到锻炼前的正常水平,有助于机体在运动的恢复。
(3)自我恢复与运动后营养
了解和懂得简单处理运动后肌肉酸痛、关节不适的方法。了解如何去补充营养和那些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恢复。
3、了解自己的身体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体,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尽早发现一些不好的身体状况,尽早预防。
4、自我保护、学习
在安全的环境下运动,选责安全的运动环境和运动场所,选取不同的运动所使用的不同运动用具和防护装备,学习在不同环境下不同项目中运动的知识技能。
5注意科学运动
包括五大要素,即全面性、渐进性、个别性、反复性、意识性,前三个要素对预防损伤较为重要。
全面性是指锻炼者应对体能进行全面训练,而不是单纯针对某一特定动作的反复练习。
渐进性是指锻炼者应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和增加锻炼时间,以防机体一时不能适应而导致运动损伤。
个别性是指锻炼必须因人而异。性别、年龄、体力、技术熟练程度不同,活动量和方法也应不同。
6、加强易伤部位训练
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机体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根据不同部位进行针对行训练,例如,为了预防膝关节损伤,应主要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并对膝关节周围韧带进行静力对抗训练,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
运动损伤的预防
1、 加强安全意识。要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
2、 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加强对易伤部位的防患措施。
3、 遵循教学规律。特别是对技术较难和容易受伤的环节,应事先做好预防准备,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区别对待,切忌急于求成。
4、 加强相互保护和帮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摔倒时立即屈肘、低头、团身,以肩背着地,顺势滚动,而不能 直臂撑地。
5、 加强医务监督。要善于把握自己在运动前后的生理变化,患有慢性病者要定期体检,并在医生和体育老师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
6、 重视运动器材、场地的安全和卫生。场地器材应经常检查和维修。锻炼者的服装、鞋子要符合体育卫生要求。
怎样预防运动损伤
注意间隔放松。
在训练中,每组练习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在间隔时间内,一些运动员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他们茬每组练习后往往站在一旁不动或千篇一律地做些放松跑。这样并不能加快机体疲劳的消除,再进行下组练习时还易出现损伤。由于各个项目的练可内容不同,间隔放松的形式也应有所区别。
例如,着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在间隔可做些放松慢跑;着重于下肢的项目结束后,可以在垫子或草地上仰卧,将两腿举起抖动或做倒立。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改善血液的供给,另外也能使活动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这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伤有着积极意义。
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训练中运动量过分集中,会造成机体局部负担且过重而引起运动伤。例如,膝关节半蹲起跳动作过多,易引起髌骨损伤;过多地练习鸭步可引起膝内则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因此,在训练中应避免单调片面的训练方法,防止局部负担量过重。
运动损伤及其预防
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损伤组织的种类分类:如肌肉肌腱损伤、滑囊损伤、关节囊和韧带损伤、关节脱位、内脏损伤、脑震荡、神经损伤、骨折等
(二)损伤机制:烧伤、冻伤、溺水等
(三)运动创伤的轻重分类:(1)不损失工作能力的为轻伤;(2)失掉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并需要在门诊治疗的为中等伤;(3)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重伤。这种分类法有助于了解工矿、农村、机关和学校等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情况。
(四)运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类:(1)受伤后能按锻炼计划进行训练的为“轻度伤”;(2)受伤后不能按锻炼计划进行练习,需停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的为“中度伤”;(3)完全不能锻炼的为“重度伤”。
(五)损伤组织是否有创口与外界相通的分类:(1)开放性损伤,开放性损伤与外界相通,容易引起出血和感染,常见有组织液渗出和血液自创口流出,在运动中最常见的有擦伤、裂伤、切伤和刺伤,开放性骨折也可以归在此类;(2)与闭合性损伤,闭合性损伤包括挫伤、肌肉筋膜拉伤、关节囊和韧带扭伤、肌腱腱鞘和滑囊损伤等,其特点是皮肤、粘膜完整,损伤无裂口与外界相通。
(六)发病的缓急分类:急性损伤 (瞬间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而造成的称为急性损伤,发病急,病程短,症状骤起;
慢性损伤 因局部长期负担过度,由反复微细损伤积累而成的称慢性损伤,发病缓慢,症状渐起,病程较长。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未完全康复而过早运动而转变为慢性损伤。
(七)根据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等。
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基本原因
1、思想方面:对运动损伤的认识理解不足,不够重视、逞能、恐惧、急于求成、急躁
2、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正确与否、准备活动的量、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之间的时间。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
3、技术上的错误或缺点: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4、运动量、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损伤或因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
5、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不良: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市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6、组织方法不当:在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
7、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在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这是篮球、足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
8、场地特点或运动防护装备:也能引起运动损伤运动场地地形特点,山路难行,有小碎石或灌木;跑道太硬或太滑;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按放位置不妥当。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踝、护腰等);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等
9、不良气象的影响 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光线不足,能见度差,影响视力,使兴奋性降低和反应迟钝而导致受伤。
(二)诱因
1、不同运动的不同技术特点:由于各项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人体各部位的负担量不尽相同,因此,各运动项目都会导致人体的易伤部位
2、解剖生理特点:身体不同组织在结构上较为薄弱,或在某个角度时比较薄弱。
四、运动损伤的预防
1、思想上重视。严格遵循不同运动的运动规律。加强身体的各方面的锻炼,提高身体全面的素质、
2、热身、放松、恢复、营养、
(1)运动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但能使提高身体核心部位温度、提高软组织(肌肉和结缔组织)的温度/柔韧度/弹性、增加关节液分泌/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特定部位的伸展,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损伤的发生。
(2)运动后应注意放松活动
放松活动是指在运动后通过肌肉韧带拉伸、呼吸调节等放松方法使体温、心率、呼吸、肌肉、韧带的应激反应回复到锻炼前的正常水平,有助于机体在运动的恢复。
(3)自我恢复与运动后营养
了解和懂得简单处理运动后肌肉酸痛、关节不适的方法。了解如何去补充营养和那些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恢复。
3、了解自己的身体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身体,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尽早发现一些不好的身体状况,尽早预防。
4、自我保护、学习
在安全的环境下运动,选责安全的运动环境和运动场所,选取不同的运动所使用的不同运动用具和防护装备,学习在不同环境下不同项目中运动的知识技能。
5注意科学运动
包括五大要素,即全面性、渐进性、个别性、反复性、意识性,前三个要素对预防损伤较为重要。
全面性是指锻炼者应对体能进行全面训练,而不是单纯针对某一特定动作的反复练习。
渐进性是指锻炼者应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和增加锻炼时间,以防机体一时不能适应而导致运动损伤。
个别性是指锻炼必须因人而异。性别、年龄、体力、技术熟练程度不同,活动量和方法也应不同。
6、加强易伤部位训练
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 提高它们的机体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根据不同部位进行针对行训练,例如,为了预防膝关节损伤,应主要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并对膝关节周围韧带进行静力对抗训练,增强其协调性和拮抗的平衡性。
预防运动损伤
预防运动损伤:
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
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如何预防运动膝盖损伤
慢性劳损:长期姿势不良,负重用力,体重过重,导致膝关节软组织损伤。
肥胖:体重的增加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体重下降则可以减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
骨密度:当软骨下骨小梁变薄、变僵硬时,其承受压力的耐受性就减少,因此,在骨质疏松者出现骨性关节炎的几率就增多。
外伤和局部压力:经常的膝关节损伤,如骨折、软骨、韧带的损伤。异常状态下的关节,如在髌骨切除术后环节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当关节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压力,就会出现软骨的退行性变。正常的关节和活动甚至剧烈运动后是不会出现骨性关节炎的。
遗传因素:不同种族的关节受累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如髋关节、腕掌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在白种人多见,但有色人种及国人中少见,性别亦有影响,本病在女性较多见。
如何预防:
1. 保持正确的站姿、走姿,避免高低肩,头前倾,驼背,膝盖超伸等;
2. 控制体重;
3.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锻炼;
十字韧带损伤
十字韧带是膝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因而在膝关节受外伤时容易发生损伤,全面了解韧带损伤的程度、部位以及合并症,尤其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及时诊断,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关节镜检查虽然准确性高,但有创伤性,MRI是一种准确而有效的、无创伤性评价韧带损伤的方法,目前已应用于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上、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面;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向前、上、内止于股骨内踝的外面,膝关节不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前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
成因:
暴力使膝关节过伸或过度外展可引起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如屈膝时,外力从前向后加于股骨,或外力从后向前撞击胫骨上端,均可引起前十字韧带断裂。膝关节前脱位常由于过伸引起,必然伤及前十字韧带。如为过度外展引起,可同时发生内侧付韧带断裂,前十字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也较常见。屈膝时,外力从前向后撞击胫骨上端,使胫骨过度向后移位,可引起后十字韧带损伤,甚至发生膝关节后脱位。
如何预防:
1. 避免或减少以下动作,并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锻炼;
2. 运动时急停或转向——稳固地站在地面,腿向其他方向转动比如足球或篮球运动员急停和快速改变方向;
3. 直膝落地——膝关节伸直落地,比如滑雪运动员在跳跃之后落地或体操运动员跳马落地;
4. 膝关节超伸时侧向落地——腿在超伸的情况下突然停止,比如棒球运动员在侧向滑行上垒时膝关节受到额外的作用力;
5. 旋转及突然减速——突然减速和足扭转迹成膝关节过度旋转,比如足球或橄榄球运动员的突燃转向。
运动损伤要怎么预防
预防:
1)、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克服麻痹大意、冒进等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穿宽松的运动服装,衣兜里不带任何刀、钥匙等硬物,不随意搬动器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要放松,运动之后不能马上进食或大量饮水。
4)、量体裁衣,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自我保护,相互之间多多协助。
处理:
1)、擦伤处理:伤口干净(不干净的用清水冲洗干净)者,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或贴上创可贴即可自愈。较严重的首先需要止血,酌情采取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等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伤口清洗、缝合、上药、包扎等处理,以免感染或流血过多。
2)、鼻出血处理:让受伤者坐下来,头向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或干净的软纸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如仍不止,应到医院检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量出血而出现昏厥。
3)、扭伤处理:首先应该采取止血、止痛措施。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不能乱揉动,防止加大出血量。在受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简单处理后应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处理,避免耽误治疗。
4)、挫伤处理: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在受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简单处理后应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医疗处理,避免耽误治疗。
5)、脑震荡处理: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即可恢复。对于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身体的保暖,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后,立即送医院请医生矫正治疗。
运动损伤如何预防
一、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注意加强防损伤观念的教育,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学生、运动员进行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系统的劳损,大多由于长期局部负荷过大所致。为了减少这些损伤,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守运动训练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个别对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四、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五、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六、加强医务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