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便血鲜红中医处方

便血鲜红中医处方

1.肠道湿热

【主症】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苔黄腻,脉濡数。湿热蕴结肠道,肠道脉络受损,以致便血。肠道传化失常则大便不畅或稀溏,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苔黄腻,脉濡数为内有湿热之象。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或槐角丸加减。地榆散以地榆、茜草凉血止血;栀子、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茯苓淡渗利湿。槐角丸以槐角、地榆凉血止血;黄芩清热燥湿;防风、枳壳、当归疏风利气活血。两方相比较,地榆散清化湿热之力较强,而槐角丸则兼能补气活血,可酌情选用。

2.脾胃虚寒

【主症】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统血无力,血溢肠内,随大便而下,故血色紫黯,甚至色黑。中虚有寒,寒凝气滞,健运失司,故腹部隐痛,汗热饮,便溏。脾胃虚寒,气血不足,故血色不华,神倦懒言,舌淡,脉细。

【治法】 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方药】黄土汤加减。方中以灶心土温中止血;白术、附子、甘草温中健脾;阿胶、地黄养血止血。黄芩苦寒坚阴,起反佐作用。可加白芨、乌贼骨收敛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加鹿角霜、炮姜、艾叶等温阳止血。

小肠疝气中医处方

一处方: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

用法1: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分贴于两足心及肚脐,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二处方:升麻3克,黄芪15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

三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桂圆肉10克,人参4克(党参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四处方:伴小茴10克。活鲫鱼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五处方:荔枝核5个,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尿血的治疗偏方

处方1、大蒜适量,捣醉后,用双足心,3小时后取出,可治愈,如子宫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等。

处方2、蓖麻仁30克,蓖麻叶2张,共捣如泥敷肚脐、百会2穴。日换1次。主治月经过多形状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处方3、苦参6克,黄柏10克,茅根15克,水煎服。主治小便黄赤,尿血鲜红,心烦失眠等下焦热盛的尿血者。

支气管扩张的中医方法大盘点

方1、清化止血汤:

{处方组成}桑白皮10克、象贝母10克、光杏仁10克、竹沥10克、半夏10克、紫菀10克、阿胶10克、黄芩12克、全瓜蒌12克、仙鹤草15克、栀子10克,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敛血。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痰热壅肺型)。咳嗽气急,痰多,质粘厚或稠黄或有腥味,咯血,口干而粘舌苔黄腻,脉滑数。支气管扩张的中医方法大盘点,快点收藏。

{处方来源}摘自《陕西中医药》杂志,1997,(4)

方2、清肝泻肺止血汤:

{处方组成}牡丹皮8克、郁金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紫菀10克、仙鹤草15克、钟乳石3克、小蓟12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清肝泻火,止血镇咳。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肝火犯肺型)。咳嗽气逆,咯血鲜红,肋痛善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来源}摘自《陕西中医药》杂志,1997,(4)

方3、滋阴降火止血汤:

{处方组成}仙鹤草15克、牡丹皮6克、生地15克、阿胶10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泽泻10克、黄芩炭6克、山茱萸10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滋阴降火,潜阳止血。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阴虚火旺型)。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便血鲜红检查

下消化道少量出血(少于500ml)时,可很快被机体代偿而不引起明显症状;当出血量超过800~1000ml以上时,尤其是在较短期内丢失者,均可有头昏、乏力、心悸、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皮肤苍白等表现,更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的表现。有上述表现时均提示为大出血。

大出血患者,当其头昏、冷汗、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消失,脉搏及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则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3、出血量的判断 血便的次数与量,根据血便的次数与数量来估计便血的失血量不甚准确,但血便次数多,每次的量也多,无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标。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块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证。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数少,甚至数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较小;若红细胞在肠道内破坏,血红蛋白与硫化物结合而形成硫化亚铁时,粪便可呈黑色或称柏油样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经积极治疗后,患者血便的次数与量明显减少,提示出血减轻,当患者数天不排便或排出黄色便时,常提示出血已经停止。

5、便血诊断的确立 诊断便血时应尽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据病史、体征与出血的特点可作出初步判断。有溃疡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肠病史者则提示便血可能性大。柏油样便或黑便伴呕血者,一般均为上消化道出血;而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肠溃疡者可仅表现为便血,此时,需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血便的特点等进行分析,以判断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虽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也可经肛门排出暗红或鲜红色血便,但此时患者一般会有呕血并存,故鉴别常无困难。有发热、白细胞升高、血尿素氮显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鉴别有困难时,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内,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样或暗红色胃液,则提示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血液而含胆汁的胃液,则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无胆汁、且清亮的胃液时,则只能排除食管与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肠出血。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胃镜检查术,可立即确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仍未见有出血时,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变)。

6、便血的病因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与体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诊断,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现为大便后滴血或血与粪便不相混(血液附着于粪便外),血液呈鲜红时,应考虑痔核出血。年轻患者,当血液附着在粪便的外面,与粪便不相混时,还应考虑有左半结肠息肉的可能;当患者有排出黏液、脓血便时应考虑肠道炎症、溃疡性病变,如同时还伴有里急后重者,还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但是确诊仍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大便检查如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血吸虫卵,则有利于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虫病的诊断;大便常规发现有红细胞、脓细胞时,则提示肠道有炎症性病变,大便培养有利于发现致病菌;如考虑系血液病导致的便血,则应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等检查,必要时应作骨髓象检查。

(2)肛门指检:对便血患者应作为常规检查。肛诊可发现内痔、息肉或直肠癌及狭窄等病灶。

出现无痛便血是什么病呢

1.脱肛:脱肛有时伴随着粘膜破裂也会大量出血,一般不伴有疼痛。

2.内痔:便后一滴一滴地滴鲜血,或大量便血混有血块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是内痔。虽然内痔出血较剧烈,但几乎不痛。止血较困难,大多要连续两三天反复出血,出血量多时,有的人会因此而贫血。

3.结肠憩室出血:结肠憩室就是结肠壁向外形成小房子样突出的疾病,有时出血量大得可以导致休克。尤其是动脉性出血,鲜红的血液由肛门宛如大堤决口一样涌出来。

4.直肠溃疡、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少许便血,痢疾时的出血多伴有严重腹泻。

5.肠癌:令人感到恐惧的无痛便血原因,是直肠肛管癌以及直肠、结肠息肉恶变等。

大便经常出血、鲜红、无痛怎么办?及时检查是关键。对于大便出血的检查,南宁医博肛肠医院肛肠诊疗中心采用最新引进的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肛门镜进行检查,该设备采用医用视频摄像技术,使医患双方在检查过程中可同时清晰地观察到放大数倍的病灶部位,准确、直观地了解病情,帮助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检查时间短,仅需3-5钟,正确诊断率99%以上。确诊引起大便出血、鲜红、无痛的病因后,再根据病情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便血鲜红

便血鲜红即下消化道出血,其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如下:

1、肛管疾病 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 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直肠肿瘤、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

3、结肠疾病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憩室、息肉、癌肿和血管畸形。

4、小肠疾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隆病、空肠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小肠肿瘤、胃肠息肉病、小肠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痛经中医处方

方1 理气活血方

当归12克、桃仁9克、郁金9克、莪术6克、乳香9克、没药9克、川芎6克、附香12克、乌药12克、延胡索12克、柴胡6克、枳壳12克、失笑散30克(包煎)。月经来潮前开始服药,至经行后第二天停药,每个月经周期用药5剂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疗效观察:用理气活血方治疗痛经104例,其中年龄最小15岁,最大46岁。病程短者1年以内,长者8年。治愈75例,显效23例,有效率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

处方来源:摘自杂志 江苏中医 1997,18(8)

方2 调肝止痛汤

醋炒柴胡、酒炒赤芍、白芍、当归、川芎、炒枳壳、制香附、延胡索,郁金、五灵脂、蒲公英各10克,炙甘草6克。每日一剂。煎服两次。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疗效观察:用调肝止痛汤治疗痛经180例,其中已婚79例,未婚101例,年龄最小16岁,年龄最大40岁,痊愈135例,好转36例,无效9例。

处方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5,14(4)

方3 痛经汤

柴胡6~10克、白芍10~15克、蒲黄10克、无灵脂10克、丹参10~15克、香附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甘草3克。经前一周服汤药,平时亦可服丸药,如乌鸡白凤丸等,配合治疗,效果更佳。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疗效观察:治疗痛经30例,其中原发性痛经24例,继发性痛经6例,总有效率为86%。

便血鲜红是痔疮吗

便血指的是肛门排出血液,具体表现在大便时滴血、喷血或大便带血。血液的颜色根据出血部门的不同而不一样。很多人认为便血是痔疮所致,其实则不然,便血有可能是其他肛肠疾病的症状。

痔,特别是一、二期内痔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便时及便后滴血或有喷射状出血,血与粪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为数毫升至数十毫升。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痔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必须指出,临床上常将具有便血症状的肛管直肠疾病,如直肠腺瘤、直肠癌误诊为内痔。因此确定痔的诊断时,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对便血病人进行指检是必要的,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肛瘘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较少为血性。因疾病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目前仍以手术治疗较为可靠。

小孩大便有血是什么原因 注意观察便血的颜色及量

1、便血鲜红色、量多:内痔。

2、便血鲜红色、量少:肛裂。

3、脓血便:结肠炎、肛瘘。

4、便血呈黑色:上消化道出血。

5、便血呈果酱色:下消化道出血。

6、血混于大便内:说明血来自直肠以上,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等。

7、混入大便内血为鲜红色,应考虑是否存在维生素K缺乏(出血量较大,会导致出血性贫血)、肠套叠(孩子一定伴有明显的腹痛,哭闹不止)、息肉(会出现持续少量出血,只有特殊肠道造影才能确诊)。

8、混入大便内血为咖啡色,应考虑出血部位来自于胃。因胃内的胃酸可以使红细胞破坏,形成咖啡色。

9、血浮于大便的外表:说明出血部位来自直肠或肛门。主要原因是因为大便干燥、肛门或直肠狭窄,排便时造成的机械性损伤所致。外科医生的肛门指检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长期大便异常会引起哪些疾病

1、痔疮:排便时会增加腹内压力,导致血压增高,再加上粪便的摩擦,就会导致痔疮破裂出血。

2、肛裂:排便时干燥的粪块磨擦肛门皮肤导致撕裂,引起鲜红便血,肛裂在排便时或者排便后会出现肛门痛疼的情况。

3、肛瘘:便血与粪便相混,量少,呈鲜红色,有里急后重感和左下腹压痛,并且会出现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的症状。

4、肠息肉:便血鲜红、无痛、血不与粪便混合,有时会有息肉从肛门脱出。

5、直肠癌:便血滴于粪便表面;血色呈鲜红或暗红,晚期便血呈脓性,并且会出现肛门直肠下坠、消瘦、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对中老年人来说,便血可能是直肠癌或其他疾病的信号,须引起足够重视。

便血鲜红不疼是怎么回事

1、痔疮:便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 各种肠炎:因炎症作用,破坏了肠道粘膜的完整性,出现便中混杂有暗紫色血、分泌物,并伴有各类肠炎所特有的症状。

2、直肠恶变:常有出血和大量分泌物,最易误诊、漏诊。手诊时,指套可染血,并可及形状不一、表面粗糙不平、边缘不齐的坚硬病灶,需作病理组织活检,才能确诊。该病便血,也可引起贫血。

3、肛乳头炎及其肥大:在齿线上,表面覆有肛管上皮,偶可见出血。

4、直肠腺瘤或绒毛乳头状瘤:该病常常出血,每次排便时,粪便上带有血丝,偶尔也有大量出血。但该瘤长而有蒂,肛门镜检查,直肠内可见肿瘤、色红,可带蒂。

相关推荐

大便出血的原因

1、内痔 无痛性便血,常常滴、喷鲜血,有时伴有肿物脱出。 2、肛裂 排便时常常是粪便带血或滴血,鲜血,但排便时剧痛。 3、直肠息肉 无痛便血,大便带血,在粪便外表,血量少,有时伴粘液,偶有近肛门处的息肉可脱出肛门外。 4、直肠肿瘤 便血暗红或鲜红,混在便内或在便条外,混有粘液,虽然肛门不疼,但有下坠及肛门不适,并逐渐加重。 5、异物外伤 便血,一次性多见,量可多可少,鲜红,肛管存有异物时有疼痛,直肠粘膜损伤时常无疼痛,有可寻求的病史和外伤史,食物残渣、经肛门插管或开塞露可造成损伤。

白带多用哪些中医处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肾虚损,湿浊下流。 【治法】健脾固肾,收敛止带。 【方名】岗稔止带汤。 【组成】菟丝子25克,何首乌20克,白术15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白芷10克,岗稔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3次。 【出处】罗元恺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湿热蕴结下焦。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银甲汤。 【组成】金银花24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红藤24克,蒲公英24克,生鳖甲24克,紫花地丁30克,生蒲黄12克,椿根皮12克,大青叶12克,琥珀末12克

血尿的治疗

血尿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治疗疾病是需要对症下药的,所以一定要知道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治疗。如果不管的话,有可能会导致身体另外的器官逐渐出现问题。 一、西医 1、 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剧烈的活动。 2、 多饮水,减少尿中盐类结晶,加快药物和结石排泄。肾炎已发生浮肿者应少饮水。 3、血尿是由泌尿系感染引起,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和注射抗生素如氟哌酸、呋喃嘧啶、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灭滴灵等药。 4、 泌尿系结石常有剧烈腹痛,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颠茄片、654—2、阿托品以解痉止痛。 5、 血尿病因复杂

男性血尿治疗方法

一、西医 1、 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剧烈的活动。 2、 多饮水,减少尿中盐类结晶,加快药物和结石排泄。肾炎已发生浮肿者应少饮水。 3、血尿是由泌尿系感染引起,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和注射抗生素如氟哌酸、呋喃嘧啶、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灭滴灵等药。 4、 泌尿系结石常有剧烈腹痛,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颠茄片、654—2、阿托品以解痉止痛。 5、 血尿病因复杂,有的病情很严重,应尽早去医院检查确诊,进行彻底治疗。肾肿瘤在明确诊断后可做一侧肾脏切除手术,以达到治疗目的。 二、中医 1、膀肌湿热证:小便灼热疼痛,尿血鲜红

大便经常出血的原因

便血在肛肠科中是常见的症状,像是痔疮、大肠癌、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下消化道出血等疾病,都有可能导致大便出血,在这些疾病中以痔疮最为常见。因此,需要作具体的检查才能鉴别。总之,一旦出现便血,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 这个大便带血一般是见于消化道的出血,鲜红色的血液表示与粪便不混合,这种情况一般是由肛门和直肠出血导致和引起的 ,如痔疮等。其次是鲜红色的血液和粪便相混合,这样的疾病一般是一些肠道炎症发生。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踢毽子等,同时可以使用 紫川堂紫川膏 ,会更好

阑尾炎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一) 【辨证】湿热壅遏肠腑,气滞血瘀,热腐成脓。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通里泻下。 【方名】金蒲汤。 【组成】金银花30-60克,蒲公英30-60克,冬瓜子30-60克,大活血15-30克,木香6-10克,生大黄10-20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重者每日2剂,日服4次。 【出处】朱日升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小肠积热成毒。 【治法】理气泄热,解毒散结。 【方名】阑尾炎效方。 【组成】陈皮10克,青皮10克,炒枳壳10克,连翘10克,双花15克,公英15克,

便血常见哪些疾病

1、痔疮:便血鲜红,附于粪块表面;或大便前后滴血,严重喷射状,便秘结时易发生。 2、肛裂:便血量较少,颜色鲜红;排便肛门剧痛,以至患者不敢大便。 3、息肉:便血无不适感,粪质正常,血常附于粪块表面。容易癌变。 4、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便次增多,脓血便与粘液便相混,腹痛,肛门下坠。 5、大肠癌:早期仅有便血,中期持续性、慢性粘液血便,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有时只解出一些血或粘液而无粪便。直肠癌约80%有便血。 大肠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有的病人只表现为大便习惯性改变和程度不同的便血,因而常常被误诊为痔

熬夜后拉血是什么原因

可通过便血的颜色来初步判定 便血的颜色是和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以及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等有莫大的关系。柏油样或黑便,一般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痔核出血为便后滴血或喷血,血色鲜红;暗红色的血,常常是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严重病症的征兆。 1、大便出血是怎么回事--鲜红色,且量较多 可能是一期和二期内痔,其典型症状既是鲜红色的便血,单纯内痔一般无疼痛,便血呈间歇性,便后出血,二期往后内痔伴有内痔脱出的症状。 在此,需提醒,直肠癌前期的便血与内痔类似,需警惕! 2、大便出血是怎么回事--鲜红色,而量较少 提示肛裂的可

引起便血的常见肛肠疾病

1、内痔:无痛性便血,常常滴、喷鲜血,有时伴有肿物脱出。 2、肛裂:排便时常常是粪便带血或滴血,鲜血,但排便时剧痛。 3、直肠息肉:无痛便血,大便带血,在粪便外表,血量少,有时伴黏液,偶有近肛门处的息肉可脱出肛门外。 4、直肠肿瘤:便血暗红或鲜红,混在便内或在便条外,混有黏液,虽然肛门不疼,但有下坠及肛门不适,并逐渐加重。 5、异物外伤:便血,一次性多见,量可多可少,鲜红,肛管存有异物时有疼痛,直肠黏膜损伤时常无疼痛,有可寻求的病史和外伤史,食物残渣、经肛门插管或开塞露可造成损伤。 6、肛窦炎:便血少量伴

大肠癌吃什么好 菱角薏仁紫藤汤

材料:菱角10个,薏仁12克,鲜紫藤条12克。 用法:紫藤条切片,与菱角和薏仁同煮,每日服用3次。 功效:此方有清热解毒、健脾渗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大肠癌脾虚湿热偏盛,腹胀腹痛,大便不爽,便血鲜红,小便黄赤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