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脾虚胃热的护理
宝宝脾虚胃热的护理
1、宝宝脾虚的护理
1-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及偏食,僻食。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增进食欲,提高脾的运化功能。
1-2、预防各种传染病,积极治疗先天性疾病及慢性疾病,以保证供给小儿充足的营养和减少消耗。
2、宝宝胃热的护理
2-1、反复咳嗽
反复咳嗽是肺热的典型症状之一。出现反复咳嗽的症状,可以给孩子选择清肺热的药物,比如麻黄、杏仁等有滋阴润肺、宣肺止咳的功效。
2-2、痰多痰黄
痰多痰黄说明孩子体内热较重,一定要选择清热解毒效果好的中药,比如我们常用的金银花、黄芩、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等。这些中药不仅可以治疗孩子痰多痰黄,还能抑制细菌和病毒,对抗流感。
2-3、口干口渴
孩子口干、口渴在这个季节较为常见,这个时候需要选择滋阴润燥的中药,比如知母、麦冬。麦冬有清养肺胃之阴,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所以不妨取适量麦冬,给孩子泡点水喝。
婴儿夜啼怎么按摩 婴儿夜啼病因病机
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引起的夜啼多发生在下半夜,脾胃虚寒的病因可能是母亲本身就是虚寒体质,或孕期贪吃生冷食物,或者喂养调护不当导致宝宝受寒。
内热:婴儿上半夜啼哭,多是受热所致,可能是母亲在孕期过多食用辛辣,烧烤之物,致使胎儿受热,也可能是出生后养护不当,给宝宝穿的过多,捂的过于严实,导致火热之气结于心脾,内热烦躁不堪而啼哭。
饮食所伤:饮食所伤导致夜啼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不良所致宝宝夜间啼哭。
受惊:宝宝神气怯弱,若突然目触异物,耳闻异响,受到惊吓,导致神志不宁,亦会引发夜啼。
脾虚宝宝的调理
(1) 药物调理。
经常使用抗生素的宝宝,肠道内的有益细菌会减少,因而可以使用一些补充肠道益生菌的药物,如妈咪爱(也叫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来进行肠道的调节。妈咪爱是调节肠道中的益生菌,因而它不能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否则会降低药物疗效呀,并且使用的时候不要用温度过高的水冲调。但它始终是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此最好不要长期使用,连续使用 最好都不要超过两个月。但平时如果发现宝宝的便便不太理想,都可以偶尔吃一下,可以很好的调节肠胃。
(2) 食物调理。
首先,脾虚的宝宝喂养一定要得当,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吃得过多,可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面食和养胃的粥。不要吃太多的肉类食物。经常在户外运动,一方面增强自身抵抗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肠胃的运动,帮助消化。
如果宝宝是属于偏内寒的脾虚,应该养成吃热东西的习惯,喝热开水,吃热的饭菜,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和寒性食物。尤其还要注意不要随便喝清热下火的东西,如板蓝根,茅根甘蔗茶,西洋菜汤等,尤其是南方经常饮用的凉茶,更是不能吃。如果因为脾胃虚寒得厉害而导致大便不成形,可以食用蒸苹果(即直接将苹果去核蒸熟食用,具有收敛大便的作用。)
如果宝宝属于偏内热的脾虚,应该减少零食的食用,多吃南瓜,红薯,海带等食物。这类宝宝,虽然大便比较干燥,但家长都不能让宝宝服用寒凉的药物,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3) 调节肠道的老火汤
淮山(板栗)莲子瘦肉汤:
材料:淮山(板栗),莲子,瘦肉
制作方法:(1)将瘦肉,淮山(板栗),莲子放入瓦罐中,加适量清水,生姜,用大火煲
(2)待水开之后,转为文火慢慢煲1个小时
(3)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注意:淮山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但新鲜淮山比较湿,食用时最好加生姜。板栗可健脾养胃,瘦肉没有那么油腻更为适合宝宝服用。
宝宝脾胃虚弱该如何护理
定时定量进食
宝宝脾胃差是需要慢慢调理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宝宝每天都能够定时定量进食。如果宝宝哭闹,不肯进食,吗,妈妈可以变着戏法哄宝宝吃下一些东西,对于宝宝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定时定量进食,才能够给宝宝日常的活动提供一个基础,而对于脾胃虚弱的宝宝来说更是如此。
细嚼慢咽减轻肠胃负担
脾胃虚弱的宝宝肠胃的消化能力较弱,妈妈在喂食的时候,切忌心急。要保证宝宝对食物进行充分的咀嚼,通过咀嚼使得唾液大量分泌,这有利于宝宝胃粘膜发挥更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有利于宝宝的肠胃对食物的消化以及吸收,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宝宝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第一:日常饮食
如果是属于脾胃虚弱偏内寒的孩子,那么一定要养成吃热饮的好习惯,不要直接喝冷水,同时也不要过多的饮用酸奶,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肠道的酸碱平衡遭到打破。并且日常应该多吃一些山药或者是芋头等等,少吃一些生冷油腻的食物。
如果是属于脾胃虚弱偏内热的孩子,那么日常应该减少吃一些干燥。油炸以及辛辣的食物,并且不能够过量的服用游戏i额牛奶或者是流质的蛋白质,而是应该多吃一些海带。胡萝卜还有南瓜这一类的 食物。并且日常的家庭用药应该选择具有清热消食功效的食物。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够因为看到孩子出现大便干燥的情况就给孩子多吃一些寒凉之类的食物,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第二:捏脊疗法
怎样调理宝宝脾胃,上文我们说道了从日常饮食方面着手来改变孩子脾胃虚寒的情况。除此之外,平时我们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捏脊,这样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具体的捏脊疗法如下:
妈妈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握紧成为拳头状,然后食指半弯曲,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孩子背部的皮肤。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然后反复一两次,能够有效的调整孩子的肠胃机能,令身体之中的经脉得到有效的疏通,令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加的顺畅,这样孩子的身体抵抗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治病的目的也是达到了。
捏脊具有很好的保健脾胃。帮助身体消化以及强健孩子身体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治疗感冒、改善孩子食欲,最终达到增强孩子体质的目的。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调理脾胃的方法痛苦比较受,所以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脾虚胃热怎么办
脾胃虚寒可以加重干姜的用量,口干加重天花粉的用量,胃热或者说胆热比较重,加重黄芩的用量,具体的还需要结合全身的症状,在具体分析,建议你在当地中医看看。建议要选择一些清热毒,滋补肠胃的食物来调理改善。 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
按摩可以调理宝宝脾胃虚弱吗
捏脊:让小儿趴在床上,沿小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
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父母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
揉板门: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父母可用拇指向着掌根方向给小儿揉推。
补大肠:推食指的侧面,方向由指尖到手掌。
按劳宫:顺时针按摩手心的劳宫穴。
按足三里:顺时针按摩足三里3分钟。
摩腹: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小儿慢慢按摩腹部。
脾虚胃热的症状都有什么
胃火大是中医中的一个名词,常吃辛辣的食物的人就会比较容易得胃火大哦,那么大家知道胃火大的症状是什么吗,胃火大怎么办呢,胃火大怎么调理会比较好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胃火大的症状吧。
胃火也就是胃热,在中医中,胃火可以分为中火,上火和火热下迫等情况,常常会因为喝酒和吃辛辣的食物而引起。
还有因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均能导致胃热(胃火);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热(胃火)。
症状
胃热炽盛,则腐熟功能过于亢进,可出现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等症,热盛火炽,多消烁津液,而致燥热内结,胃失和降,可见口苦、口渴引饮、大便秘结等症。
有的时候是因为消耗了阴液而导致胃虚,胃火上炎,就会导致胃气上逆行,还会出现恶心的情况出现。
胃火循经上炎,或为齿痛龈肿,或为衄血,火热灼伤胃之脉络,则血上溢而为呕血。
小孩汗多的原因
小孩汗多的原因:
1、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
2、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
3、有些活泼好动的孩子,白天运动量大,产生的热量多,机体没有能力将多余的热量通过出汗散发出去,热量积聚在宝宝体内,宝宝晚间体温可达38℃左右。宝宝入睡后,产生的热量减少,交感神经敏感性减弱,身体便通过出汗散发多余热量,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
4、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
5、夏天天气闷热,卧室通风不良,宝宝更容易出汗。
对于生理性出汗,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这只是宝宝生长过程中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
小孩汗多怎么办:
1.脾胃虚弱的孩子,不能吃冷饮,水果多数寒凉,平常尽量少吃,冬季尽量不吃。各种食物尽量做烂、做软或剁碎,以减轻孩子胃肠的负担,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只要吃的食物营养丰富、孩子能吸收,慢慢地孩子的体质就会增强,虚汗就会减少。
2.对于黑瘦而胃口不好的孩子,家长可以去中药店买一两鸡内金,在粉碎机里打成粉状,取一小勺,加半勺红糖放入碗中,冲入少量开水,搅匀后,在饭前半小时给孩子吃,每天1一2次。
3.泥鳅汤:取泥鳅3一4条,洗净后放入油锅内炸成微黄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葱、盐。泥鳅补气虚、暖脾胃、止虚汗,适合因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而盗汗的小儿食用,孩子可以一周吃2一3次,有助于生长发育。
4.家长可以给孩子做山药粥、山药汤或蒸山药吃,山药能健脾补虚,滋肾养胃,适宜虚汗多的孩子食用。
5.吃专门给孩子制作的固元膏,每天1一2次,一次小半勺,也能止虚汗。
夏季小孩汗多的处理:
生理性盗汗的家庭护理法
既然生理性盗汗是正常情况,为什么还要护理?虽然生理性盗汗不是病,但出汗过多水分流失容易引起脱水,汗液湿透了衣服若不及时擦干容易着凉感冒,本来没病却因为没有护理到位而导致了疾病,那实在太“冤”了!所以家有“汗宝宝”的家长,务必做好宝宝出汗后的护理。
1、控制室温:对宝宝而言,26℃是最舒适的温度,家长最好能够将室温控制在26℃左右,避免室温过高造成宝宝出汗过多。
2、衣被要适度:宝宝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一般情况下比成人穿少一件衣服是比较适合的。判断宝宝衣服被子是否合适,可以摸一下宝宝的后背,如果是暖而无汗,就说明穿的合适;如果摸起来有汗,就说明穿的有点多了。
3、出汗后及时擦干:宝宝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否则沾湿了衣服,容易着凉导致感冒。尤其要注意的是,宝宝出汗时毛孔是张开的,这时若突然进入空调房或吹风扇,身体会出现应激性反应,毛细血管收缩,更容易导致感冒或肠胃不适等症状。
4、及时补水:宝宝比成人出汗量更多,尤其是夏天,好动的宝宝常常汗如雨下,这时家长要特别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因为出汗过多,会带走宝宝体内的水分、盐分和微量元素,可能造成脱水和电解质丢失。
病理性盗汗的饮食疗法
宝宝出现病理性盗汗,最根本的还是要针对病因对症治疗,是佝偻病引起的多汗,就及时补充为维生素D和钙;是低血糖引起的,就尽快帮助宝宝提高血糖浓度……疾病治好了,汗多的毛病自然也就好了。下面主要针对体虚引起的病理性盗汗,介绍一下这种情况的饮食疗法。
1、泥鳅汤:泥鳅具有补气虚、暖脾胃、止虚汗的功效,尤其适合因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因的小儿盗汗的宝宝食用。将泥鳅3-4条洗净后放入油锅内炸成微黄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葱、盐煮沸即可饮用。病理性盗汗的宝宝一周喝2-3次即可有效改善汗多的情况。
2、山药汤:宝宝体虚多汗,同时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很可能是脾胃虚寒引起的,妈妈可以给宝宝做山药汤、山药粥等食用。山药具有健脾补虚,滋肾养胃等功效,宝宝服用后脾胃功能得到改善,身体越来越强壮,所以虚汗多的毛病也能够有所改善。
3、黄芪红枣汤: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改善表虚的功效,而且性状温和,是适合宝宝食用的一种中药材。宝宝由于身体虚弱出现盗汗严重的情况下,建议可用黄芪15克、红枣20个,加适当的水,文火煮1小时左右,体虚的宝宝饮用后能够对盗汗的现象明显改善。
脾虚胃热饮食宜忌
胃热者应该少食或不食性质温热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具有补阳助热的功效,如红枣、红糖、芥菜、籼米、荔枝、核桃仁、薤白、刀豆、龙眼肉、鸡肉、羊肉、狗肉、海虾、河虾、草鱼、鲢鱼等。胃热者还应限制味辛辣性温热食物的摄人,如白蔻、大蒜、韭菜、茴香菜、小茴香、胡椒、辣椒、花椒、干姜、生姜、茴香、肉桂等。
宜食食物
胃热者平时可多食用一些性质寒凉的食物,这类食物往往都具有清胃火、泻肠热的功效,如绿豆、小麦、小米、豆腐、芹菜、白菜、苋菜、黄瓜、绿豆芽、冬瓜、苦瓜、西瓜、茭白、桃子、梨、枇杷、香蕉、兔肉等。
治疗胃热验方
1、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2、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3、治胃热消渴。用陈粟米煮饭吃。
4、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5、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6、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7、(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外敷治蛇伤,疮毒。
8、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